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必背知识手册】2025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清单(新高考通用)
展开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法治国家的内涵: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2.法治国家的特征:
⑴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①内涵: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原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提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⑵坚持良法之治
①原因: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良法的标准:a.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合理性)
b.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完备性)
③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规范性)
= 3 \* GB2 ⑶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①公民权利的具体内容: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
②原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③要求: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 4 \* GB2 ⑷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①国家权力的具体内容: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②措施: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体制机制。
二、建设法治国家 ★
1.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建设法治国家的总要求: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3.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
⑴推进宪法实施。
①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⑵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①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②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提醒】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层级由高到底)
⑶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①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③社会公众: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4.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⑴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⑵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知识清单2:法治政府
一、法治政府的内涵
1.内涵: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
2.法治政府建设的地位: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3.法治政府的特征:
【特别提醒】⑴正确区分政府的几个基本职能
⑵政府如何树立和维护公信力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政策制定应体现科学性和连续性,提高群众对政府和政策的信任度。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政策执行应体现权威性和时效性,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政策效力应体现人民性和持久性,各级政府应提高服务意识,政府工作人员公平公正解决好矛盾和问题,在群众中的树立良好形象,进而树立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二、建设法治政府 ★
1.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⑴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宏观要求)
⑵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微观)
⑶建设法治政府要做到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
⑷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2.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⑴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⑵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知识清单3:法治社会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1.法治社会的内涵: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特别提醒】①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内涵:建设信仰法律、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2.法治社会的特征(表现)
⑴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信仰法律——前提)
①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②全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法律。
⑵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遵守法律——保证)
①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的遵守。
②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到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⑶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运用法律——目标)
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二、建设法治社会 ★
1.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⑴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⑵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①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②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⑶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①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②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⑷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推护权益。
②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特别提示】①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申请有关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②行政裁决,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予和法定程序,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民事,经济纠纷进行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2.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⑴能够使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⑵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特别提示】 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
职能科学
①要求: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须科学合理。
②法治政府的基本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
权责法定
①原因: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
②要求: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执法严明
①要求: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②意义: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公开公正
①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②意义: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智能高效
要求:①政府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
②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廉洁诚信
要求:①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
②政府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
③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贪腐和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人民满意
①政府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②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基本职能
内容
宏观调控
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扩大或缩小财政收支,提高或降低税率,降费免税,提高或降低银行利率、准备金率,政府指导价,政府补贴价等。
市场监管
包括市场主体准入和市场行为两部分。依法审查市场准入,明确权利义务。如:经营许可审批等;监管市场行为。如:对企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产品定价等的监管,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等等。
社会管理
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公共服务
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服务,发布公共信息,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侧重为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服务。包括改善市场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市场信息(国外对华经济政策信息,对外投资政策信息)。
环境保护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污染治理、环境维护。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必背知识手册】2025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清单(新高考通用): 这是一份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必背知识手册】2025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清单(新高考通用),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必背知识手册】2025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清单(新高考通用): 这是一份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必背知识手册】2025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清单(新高考通用),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肩负人民重托的人民代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必背知识手册】2025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清单(新高考通用): 这是一份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必背知识手册】2025年高考政治必备知识清单(新高考通用),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我国的国体,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