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二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设计
展开- 学生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准确理解文意。
- 能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以种树喻治国的写作手法。
- 通过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等,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其学会从文中提炼观点并进行思考。
- 让学生领会文中所蕴含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弊端的批判和对百姓的同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熟练翻译全文。
- 理解作者以种树之道类比治民之理的寓意。
2. **教学难点**
- 体会文中所体现的道家思想及现实意义。
- 学习本文对比与映衬的写法及其作用。
##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文言知识和文章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框架。
2. 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5.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 展示一些古代名人种树的图片或讲述相关小故事,如诸葛亮种桑树等,引发学生对种树这一话题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种树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引出课题“种树郭橐驼传”,并介绍作者柳宗元。
###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 分钟)
1. 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及其在唐宋八大家中的地位。重点提及他在永州时期的文学创作情况,以及他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的经历对其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
2. 阐述本文的写作背景,强调唐朝安史之乱后社会的动荡、政治的腐败以及民生的凋敝,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借种树之事讽刺当时统治者的政令繁多和扰民害民的行为,表达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改革的期望。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在朗读过程中,强调以下易错字音:偻(lǚ)、橐驼(tuó tuó)、孳(zī)、莳(shì)、勖(xù)、缫(sā)、飧(sūn)、饔(yōng)等。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内容。
3. 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4. 教师通过 PPT 展示以下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解释或翻译,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 通假字:“蚤”通“早”(蚤实以蕃);“而”通“尔”(字而幼孩)
- 古今异义: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去(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故乡(古义:家乡;今义: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 一词多义:且(且硕茂,早实以蕃;且壮士不死即已;年且九十)、若(其置也若弃;若甚怜焉;若不过焉则不及)、然(然吾居乡;虽曰爱之,其实害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然往来视之)
- 词类活用:名我固当(名,名词作动词,命名)、驼业种树(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名词作动词,用指甲抓破)、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早结果,使……多结果)、鸣鼓而聚之(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鸣响)
- 重点句子翻译:
-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对于学生解释或翻译有误的地方,教师进行纠正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0 分钟)
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每组一段,读完后小组内讨论该段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 第一部分(第 1 段):介绍郭橐驼的形象特征和名号由来。
- 第二部分(第 2、3 段):通过郭橐驼讲述种树的经验和方法,以及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突出郭橐驼种树的高超技艺。
- 第三部分(第 4、5 段):由种树之道引申到治民之理,通过类比,揭示当时统治者扰民害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的政治观点和主张。
3. 教师提问:“文章是如何从种树过渡到治民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明确:作者在讲述郭橐驼种树的经验时,强调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然后将这种道理类比到治民上,指出统治者应该顺应百姓的生活规律,不要过多地干扰百姓,从而实现“养民”的目的。这种过渡自然流畅,体现了作者巧妙的构思。
### (五)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5 分钟)
1. 研读第二部分,思考郭橐驼种树的秘诀是什么?
- 学生自主阅读第 2、3 段,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郭橐驼种树的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强调要让树根舒展、培土平匀、用旧土、捣土结实;“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即种好后不要乱动、不要过多忧虑,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栽种,种完后又要像舍弃一样放手不管。
- 提问:“这些方法体现了郭橐驼怎样的种树理念?”让学生讨论回答。明确:体现了郭橐驼顺应自然、尊重树木生长规律的理念。
2. 研读第三部分,理解作者以种树喻治民的深刻寓意。
- 教师提问:“郭橐驼说‘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这与治民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
-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探讨作者以种树之道类比治民之理的意图。
-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作者通过郭橐驼种树的经验,暗示统治者治理百姓也应像种树一样,要顺应百姓的自然天性,不要过多地干扰和强制百姓,不要“好烦其令”,否则就会像那些“他植者”一样,虽然“爱之太恩,忧之太勤”,但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社会不稳定。这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扰民害民行为的批判和对合理治民政策的期望,体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
3. 探讨文中的对比与映衬手法及其作用。
-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对比与映衬手法的地方,并进行分析。
-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与映衬手法,如郭橐驼种树与他植者种树的对比,郭橐驼种树的成功与他植者种树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郭橐驼种树方法的正确性和高超技艺;又如统治者“好烦其令”与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对比,强调了统治者应顺应民意、无为而治的重要性。映衬手法如“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以官吏看似关心百姓实则祸害百姓的行为,映衬出郭橐驼种树之道的合理性和治民之理的正确性。
- 提问:“这些对比与映衬手法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讨论回答。明确: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作者的政治观点。
### (六)课堂讨论(10 分钟)
1. 组织学生讨论: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郭橐驼种树的经验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 教师引导学生从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 示例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在进行生产活动时,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像郭橐驼对待树木一样,有耐心和细心,关注自然生态的长期发展等。
2. 讨论:文中所体现的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在现代社会是否还有价值?
- 学生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局限性,如在经济管理、社会治理、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也要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能简单地照搬古代思想,但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智慧和理念。
### (七)课堂小结(3 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文言字词、文章结构、主题思想以及写作手法等重点知识。
2. 强调本文通过种树郭橐驼的故事,以小见大,委婉含蓄地批判了当时统治者的扰民政策,表达了作者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对百姓的同情。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关注社会现实、善于运用巧妙的写作手法表达观点的精神。
### (八)布置作业(2 分钟)
1. 背诵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中关于文言字词和文意理解的部分。
2. 以“从《种树郭橐驼传》看现代社会的管理之道”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心得体会,要求观点明确,结合实际。
##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2. 多媒体课件,包括作者介绍、课文朗读音频、重点字词解释、相关图片和视频等资料。
##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朗读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问题引导法和讨论法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言字词的讲解还可以更加深入细致,部分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寓意和写作手法时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同时,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9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二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授课学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二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9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二 种树郭橐驼传公开课教案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传记,寓言,写作背景,主旨点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三单元二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09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二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