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13期末考试模拟测试(二)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6200810/0-172750943325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13期末考试模拟测试(二)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6200810/0-17275094333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13期末考试模拟测试(二)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6200810/0-17275094333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13期末考试模拟测试(二)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13期末考试模拟测试(二)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七上·衢州期中)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12分米3=12分米3×1000=12000厘米3
B.1.8米=1.8×1000 =1800毫米
C.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2.(2022七上·鄞州期中)做《观察虾的形态结构》实验时,有同学想清晰地看看河虾头部额剑上的锯齿,请问他可以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A.显微镜B.放大镜
C.天平D.望远镜
3.(2022七上·鄞州期中)“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对苔藓的描述。诗中提及的苔藓与牡丹的共同之处是( )
A.都用孢子繁殖B.都属于植物界
C.都能开花结果D.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4.(2022七上·鄞州期中)如下四图分别表示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硬币直径、铜丝直径、海底深度的方法,其中测量原理相同的是( )
A.甲、乙、丙B.甲、乙C.乙、丙D.甲、丙
5.(2022七上·鄞州期中)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体一些部位的“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下列估测物体长度事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图①,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所以小树的高度约1.65 m
B.图②,我的课桌有4拃长,约80 cm
C.图③,体育课学生跳绳用的绳子有两庹半长,约3.5 m
D.图④,小明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50步,则小路长约30 cm
6.(2022七上·桐乡期中)用体温计测得小科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依次测量其他三位同学的体温,如三位同学的实际体温为37.1℃、38.4℃、37.6℃,那三次测量结果应是( )
A.37.1℃、37.3℃、37.3℃B.37.1℃、38.4℃、37.6℃
C.37.3℃、37.3℃、37.3℃D.37.3℃、38.4℃、38.4℃
7.(2022七上·桐乡期中)“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纳米温度计的量程比普通温度计大得多
8.(2022七上·杭州期中)今年暑假, 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 “问天”号踏上问天之路 。小科注意到火箭发射 时周围有浓浓的白“烟”, 他猜测这是水蒸发后形成的, 而同伴则认为是发射时产生了某种物质 。两位同 学提出的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建立猜想和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D.获取事实与证据
9.(2022七上·杭州期中)在运动会铅球项目中, 裁判测量某同学成绩时用力拉紧皮尺, 测得成绩为 8.03 米, 则该同学的实际成 绩( )
A.等于 8.03 米B.小于 8.03 米
C.大于 8.03 米D.无法判断
10.(2022七上·瑞安期中)如图所示,小海利用两个形状不同的玻璃杯甲和乙,制成了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每隔10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甲杯最多能装水100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mL,则( )
A.甲杯量程大,刻度均匀B.甲杯量程小,刻度不均匀
C.乙杯量程小,刻度均匀D.乙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
11.(2022七上·浦江月考)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象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若…这则故事说明了(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12.公园、庭院、旅游景点常能看到形状各异、姿态万千的太湖石(如图)。太湖石又名窟窿石,是一种石灰岩。根据成因,太湖石属于( )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岩D.玄武岩
13.(2022七上·婺城期末)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地球是一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大的是地壳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D.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构成
14.如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8 minB.在A点是液态,B点是固态
C.在A点的内能比B点的小D.在OA段的比热容比BC段的大
15.()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16.(2022七上·永嘉月考)小德对学校一窝蚂蚁进行了三天观察,计算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其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描述符合观察结果的是( )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上午6:00 前蚂蚁不活动
C.10:00-14:00 蚂蚁离开蚁窝数量较多
D.上午离开蚁窝的蚂蚁数量比下午多
17.甲、乙两同学对相同的几种动物进行简单分类,结果如表所示。分类依据分别是( )
A.是否水生、有无脊椎骨B.有无脊椎骨、体温是否恒定
C.是否胎生、体温是否恒定D.是否胎生、是否用肺呼吸
18.下列有关种子植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郁金香是种子植物
B.无子西瓜和无核蜜橘不是种子植物
C.我们在吃香蕉时,吃不到种子,但它也是种子植物
D.无花果结出果实时,看不到花,但它也是种子植物
19.到了双休日,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植物园摘取大白菜。在摘大白菜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在田地中有很多“熟悉的陌生人”。在潮湿的墙脚及树枝间,隐藏着大量的“田溜溜”。老师看到后,对大家进行介绍,其实这种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的动物,在生物学中叫蛞蝓(kuò yú),和蜗牛都属同一门生物。请问蛞蝓属于( )
A.节肢动物B.软体动物C.环节动物D.腔肠动物
20.(2021七上·绍兴期中)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由内向外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构成了岩石圈
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其中大部分都不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③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④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⑤经线的形状都是半圆形,指向南北方向,与纬线垂直
⑥经线和纬线在数量上都是无限的,但它们的度数是有限的
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⑥C.②④⑤⑥D.①③⑤⑥
二、填空题(共8题;共42分)
21.(2022七上·丽水期末)2021年6月17日至9月17日,神舟12号载人飞船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开启了三个月的天宫空间站之旅;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托举着,在夜空壮美升空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进行为期6个月的探究实验,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时代。
(1)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外涂有一层烧蚀材料,当其进入大气层摩擦产生高温时,材料中部分物质会从液态变为气态而 ,防止返回舱温度过高(填“吸热”或“放热”)。
(2)若翟志刚出舱后,看到地球的形状是 。
22.(2020七上·诸暨期末)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形成这些“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 的气温较高。
23.(2020七上·杭州期末)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
⑴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⑵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加热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⑶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分别达到42℃,甲、乙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 Q乙。
⑷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24.(2021七上·普陀期末)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 cm.则金属丝的直径d= Ln 。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 次测量误差较小
25.(2020七上·浙江期末)科学上,生物的分类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即用7个等级将生物逐级分类。
(1).从生物分类的等级看,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点越
(2)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图示。例如图中A类动物是以卵生为分类依据进行分类的,C类动物是以上 (选填“终生用肺呼吸”或“胎生、哺乳”)为分类依据进行归类。
(3)下列植物中,属于无根、茎、叶分化的藻类的有 (选填序号)
A.青菜B.海带C.马尾松
D.紫菜E.胎生狗脊F.葫芦蘚。
26.(2022七上·奉化期末)杨梅原产中国浙江余姚,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
(1)杨梅的果实属于 器官(填“生殖”或“营养”)
(2)成熟的杨梅受伤会流出红色的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中的 (填结构名称)。
(3)在篮筐底部垫上松软的植物是减少杨梅受伤的常用方法。常用的植物其形态结构如下图所示,该植物有明显的根、茎、叶分化,叶呈星羽状,有些叶片背面长有许多黄褐色小囊。据此判断该植物属于 植物。
27.(2020七上·吴兴期末)研究人员在野外高山上发现一块有海洋动物化石的岩石,该岩石的类型是 ,说明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海洋,这是 的有力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类动物现还生存于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水域,身体柔软,有贝壳,则该海洋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哪一类? 。
28.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所示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从图中模型可以发现分子具有 的共同特性。
(2)综合分析三幅图,可知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除了与温度有关,还有与 有关。
(3)举例“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8分)
29.(2019七上·越城期末)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 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
(2)下表是小西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①分析表中信息,小西采用的是 (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
③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 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
30.(2021七上·绍兴期中)下图甲为某中学“科技文化节”的纸飞机项目海报。
小明同学用相同的A4纸折叠了不同大小与形状的纸飞机(如图乙),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并计算出平均飞行距离,结果如下表一:
表一:纸飞机平均飞行距离
(1)本实验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
(2)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其目的是 。
(3)根据表一数据,小明想取得最好成绩,应采取哪种折叠方式: 。
31.下列是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部分实验,请依题意回答问题。
(1)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了图一中甲的情况,要将视野中细胞的位置由甲调整成乙,应向 方移动装片。
(2)通过图二的观察我们知道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多了液泡和 结构。
(3)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是否有影响?”时,他们利用显微镜观察了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中水蚤在10秒内心脏跳动的次数,每组实验都重复做3次,取平均值,并将得到的数据列表如下:
请根据上表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每组实验都重复做3次,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b.分析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 影响。
32.(2021七上·普陀期末)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
(1)如图甲,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
(2)将橡皮泥做出图乙模,利用塑料杯、针筒、勺子、搅拌棍、小苏打粉以及柠檬酸等材料可以模拟 。
(3)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运动,其原理可以支持__________(填字母)。
A.大陆漂移说B.海底扩张说C.板块构造学说
四、解答题(共3题;共20分)
33.(2020七上·秀洲月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直径为 D,瓶口朝上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面高度为 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酒瓶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高度为 L2,则可得出瓶的容积 V 约为多少?
34.(2020七上·临海期末)在出版行业,通常用“克重”来描述纸张性能。比如,某A4纸的包装上印有克重为70g/m2,即1m2的A4纸质量为70g,故“克重”又叫作物质的“面密度”。
(1)复印店里有两种A4纸,包装上分别印有80g/m2和70g/m2。前者纸张性能优于后者的原因可能是 。
(2)为了比较两种纸的密度大小,他想用刻度尺测出一张A4纸的厚度,下列方法中比较简单、准确的是 。
A.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以100
B.把1张纸用刻度尺仔细测量10次,然后计算平均值
C.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再测出101张纸的总厚度,求其差
(3)用正确的方法测出一张克重为80g/m2的A4纸厚度为100μm(1m=1000mm,1mm=1000μm),则该种A4纸的密度为多少?
35.(2020七上·江干期末) 2022年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亚运场馆正在有序的施工建设。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为3.96千克的某空心砖,规格如图所示,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3/5。求:
(1)该砖块材料的实心部分体积。
(2)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3)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时间
各观察时间段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第一天
8
27
98
101
104
66
4
第二天
1
4
17
21
27
15
2
第三天
9
26
110
118
107
60
7
甲
类别
动物名称
1
燕子、青蛙、野兔、鱼
2
蜜蜂、蚯蚓、蜘蛛
乙
类别
动物名称
1
燕子、野兔
2
蜜蜂、青蛙、蚯蚓、蜘蛛、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1/℃
液体末温t2/℃
加热时间t/min
液体吸热情况“多”或“少”
甲
10
30
40
6
多
乙
10
30
40
3
少
纸飞机大小
纸飞机飞行距离平均值《厘米)
中翅型
平头型
尖头型
波浪型
大
446
272
234
539
中
334
175
201
372
小
171
146
176
188
实验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酒精体积分数
清水
5%酒精
10%酒精
15%酒精
20%酒精
心率平均值(次/10秒)
33
24
21
17
0
13 期末考试模拟测试(二)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2022七上·衢州期中)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12分米3=12分米3×1000=12000厘米3
B.1.8米=1.8×1000 =1800毫米
C.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答案】D
【解析】A.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立方厘米,且写在进率1000的后面,故A错误;
B.换算过程中应该有单位“毫米”,故B错误;
C.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克,且写在进率1000的后面,故C错误;
D.升化毫升,即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00,即: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故D正确。 故选D。
2.(2022七上·鄞州期中)做《观察虾的形态结构》实验时,有同学想清晰地看看河虾头部额剑上的锯齿,请问他可以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A.显微镜B.放大镜
C.天平D.望远镜
【答案】B
【解析】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仪器;望远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或反光镜以及其他光学器件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显微镜和放大镜属于观察仪器;蚯蚓较大不需要放大很多就能观察,因此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蚯蚓,而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不能使用显微镜观察。 故选C。
3.(2022七上·鄞州期中)“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对苔藓的描述。诗中提及的苔藓与牡丹的共同之处是( )
A.都用孢子繁殖B.都属于植物界
C.都能开花结果D.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答案】B
【解析】A:苔藓属于苔藓植物,用孢子繁殖,牡丹用种子繁殖,故A不符合题意;
B:苔藓与牡丹都属于植物,B符合题意;
C:牡丹属于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而苔藓不能开花,故C不符合题意;
D:苔藓具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2七上·鄞州期中)如下四图分别表示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硬币直径、铜丝直径、海底深度的方法,其中测量原理相同的是( )
A.甲、乙、丙B.甲、乙C.乙、丙D.甲、丙
【答案】D
【解析】甲:一张纸的厚度很小,不能直接测量,同时测量课本的厚度,再除以张数,减小测量误差,使用了‘累积法’;
乙:使用两个三角板和一个刻度尺测出硬币的直径,使用了“组合法”;
丙:铜丝的直径很小,直接测量误差较大,将其缠绕在铅笔上,测出n圈直径和,再除以圈数,使用了“累积法”;
丁:测量海底深度的原理为回声测距。 因此测量原理相同的是甲和丙。 故选D。
5.(2022七上·鄞州期中)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体一些部位的“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下列估测物体长度事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图①,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所以小树的高度约1.65 m
B.图②,我的课桌有4拃长,约80 cm
C.图③,体育课学生跳绳用的绳子有两庹半长,约3.5 m
D.图④,小明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50步,则小路长约30 cm
【答案】D
【解析】A:中学生的身高在165cm左右,小树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165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中学生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8cm,课桌长度有4拃,在80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中学生“一庹”在1.5m左右,两庹半长在3.5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步幅在60cm左右,小路长50步约50×60cm=3000cm=30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D。
6.(2022七上·桐乡期中)用体温计测得小科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依次测量其他三位同学的体温,如三位同学的实际体温为37.1℃、38.4℃、37.6℃,那三次测量结果应是( )
A.37.1℃、37.3℃、37.3℃B.37.1℃、38.4℃、37.6℃
C.37.3℃、37.3℃、37.3℃D.37.3℃、38.4℃、38.4℃
【答案】D
【解析】因为37.1℃37.3℃,所以体温计的示数变大,显示为38.4℃,即第二位同学的示数为38.4℃。
因为37.6℃V乙,根据ρ=mV可知,液体的密度ρ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9必考填空题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考科学测量,必考地球及其运动,必考常见的动植物及其观察,必考物质的特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5地球的结构与内在运动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结构和岩石,板块,地球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培优冲刺专题02科学测量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长度体积测量,温度测量,质量称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