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09杠杆及其应用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10滑轮斜面与机械效率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12热量与热效率的计算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13基础电路分析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14欧姆定律与电阻的测量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11内能与物态变化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11内能与物态变化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江苏盐城中考真题)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与大气摩擦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改变方式与它相同的是( )
A.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B.烧水时水温升高
C.压缩空气温度升高D.取暖器旁的物体温度升高
2.(2022·四川资阳中考真题)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倍受川渝人民的喜爱。在吃鸳鸯火锅时,一般会发现油腻的红锅比清淡的白锅先开;冬天吃火锅时,火锅上方“白雾缭绕”;吃完后衣物上有火锅的香味关于吃火锅涉及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锅先开说明油的沸点比水低
B.白锅因液面缺少油膜阻碍,汤液蒸发带走热量较多而升温较慢
C.“白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衣物上残留的香味,说明香料分子在做机械运动
3.(2023·山东潍坊中考真题)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室温下将液态氮置于试管中,会看到试管周围有大量“白气”产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需要吸热B.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D.“白气”是氮气液化形成的
4.(2023·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国画描绘的美景中蕴含了丰富的物态变化知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湖面上厚厚的冰层是升华形成的 B.图乙,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是凝固形成的
C.图丙,山林间的缕缕薄雾是液化形成的 D.图丁,枝头上的奇景雾凇是熔化形成的
5.(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在下压活塞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B.筒内气体温度降低
C.筒内气体的内能不变D.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
6.(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古代人们常用钻木取火,下列情况改变内能方式与其不同的是( )
A.甲图:冬天搓手取暖B.乙图:小朋友溜滑梯臀部发热
C.丙图:热鸡蛋放在冷水中冷却D.丁图: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
7.(2023·四川达州中考真题)热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是某同学学习了热学知识后归纳总结的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一定变化,温度也一定变化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使同一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1千克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其热值一定越小
8.(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用充气的气球模拟“喷气火箭”,把封口的夹子松开,球内气体向后喷出,气球向前运动。此过程中( )
A.气球的弹性势能增大B.喷出的气体内能减小
C.喷出的气体热运动加剧D.喷出的气体向外界传递热量
9.(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如图,蒸粽子时,锅盖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 B.蒸锅烫手,因为它含有的温度多
C.闻到粽香,说明加热后分子才运动
D.水蒸气顶起锅盖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做功冲程相似
10.(2022·辽宁沈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炎热的夏季,小雨向盛有常温饮料的杯中加入一些小冰块,一段时间后冰块变小,同时观察到杯的外壁出现一些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是( )
A.杯中冰块的内能为零 B.杯中饮料含有的热量减少
C.杯外壁小水珠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杯外壁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1.(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蒸气推出橡胶塞导致水蒸气内能增加
C.水被加热的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橡胶塞的动能是由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来的
12.(2022·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13.(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下列事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古人钻木取火B.冬天双手摩擦取暖
C.一杯热水慢慢变凉D.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14.(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砖的制作工艺流传数千年,从晒制到烧制,从青砖到红砖,小小的砖块见证了人类迈向文明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晒制泥坯时,泥坯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高温烧制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砖块的内能
C.烧制红砖时,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D.在质地均匀的砖上雕刻花纹,砖的密度变小
15.(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B.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燃料温度升高D.把水放进冰箱冷冻室,水变成冰块
16.(2023·吉林中考真题)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汽化B.熔化C.液化D.凝华
17.(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壶口“白气” B. 浓雾消散 C. 冰雕变小 D. 冰雪消融
18.(2023·河南中考真题)大好河南,风光无限.关于我省自然风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台山雾气环绕——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B.王屋山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热
C.老君山霜打枝头——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鸡公山朝露晶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9.(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0.(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沂蒙山区地处中纬度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温适宜,四季分明,物态变化万千。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雾绕山峦 C. 霜满枝头 D. 滴水成冰
21.(2023·陕西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露和霜都是固体 B.露是由霜熔化形成的
C.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 D.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2.(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亮用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分别为100g和400g的A、B两液体进行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液体在0~8min内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B.A、B两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C.B液体的吸热能力比A液体的强
D.A液体比B液体更适合作发动机的冷却液
23.(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内能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0℃的冰没有内能
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所以0℃的冰没有热量
C.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24.(2022·福建中考真题)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D.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25.(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自2022年秋季开始,劳动课将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要求5-6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做西红柿炒鸡蛋等家常菜。关于炒菜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切西红柿的锋利刀刃可以增大压力B.用铁锅炒菜是因为铁的比热容大
C.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D.炒菜过程中鸡蛋的内能保持不变
26.(2022·云南中考真题)关于图所示的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炙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没有内能
B.图乙中冬天搓手取暖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图丙中用湿毛巾冷敷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人体的内能
D.图丁中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7.(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28.(2023·湖北中考真题)我国幅员辽阔,人文自然资源丰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昼夜温差大,是因为火焰山沙石比热容大
B.云南大理的蝴蝶泉边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黑龙江哈尔滨寒冷的冰雕不易融化,是因为冰雕没有内能
D.山东潍坊的潍柴内燃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29.(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物体的温度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B.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内能越大 D.﹣20℃的冰块没有内能
30.(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题)下列四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樟脑丸“消失”B.水结冰C.草叶上形成露珠D.树枝上出现雾凇
31.(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其加热,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它们的温度,并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 )
A.a液体比热容小 B.b液体是水
C.0~3min内a液体吸收的热量少 D.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液体吸收的热量少
32.(2021·江苏无锡·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33.(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小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给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他绘制了如图乙所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小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比较AB段和CD段可知,AB段的比热容是CD段比热容的2倍
C.水的沸点是98℃,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D.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34.(2023·山西中考真题)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
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
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
35.(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小华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质量均为1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同时进行加热(不考虑热损失)。已知液体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通过实验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在5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J,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
36.(2021·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宁都肉撮是江西“舌尖上的美食”。端上一碗拌好葱花辣椒的肉撮,香味扑鼻而来,是由于分子的 _____造成的;端碗时会烫手,是通过 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37.(2023·湖北中考真题)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38.(2023·广东中考真题)如题图所示,小明在某次观察晶体升华现象时,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某晶体颗粒的锥形瓶,发现锥形瓶内出现有色气体玻璃板瓶内底部还出现少量液体。气体形成的过程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该晶体熔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专题11 内能与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盐城中考真题)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与大气摩擦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改变方式与它相同的是( )
A.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B.烧水时水温升高
C.压缩空气温度升高D.取暖器旁的物体温度升高
【答案】C
【解析】神舟十三号载人返回舱与大气摩擦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来改变内能的。
A.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烧水时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压缩空气温度升高,是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C符合题意;
D.取暖器旁的物体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2·四川资阳中考真题)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倍受川渝人民的喜爱。在吃鸳鸯火锅时,一般会发现油腻的红锅比清淡的白锅先开;冬天吃火锅时,火锅上方“白雾缭绕”;吃完后衣物上有火锅的香味关于吃火锅涉及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锅先开说明油的沸点比水低
B.白锅因液面缺少油膜阻碍,汤液蒸发带走热量较多而升温较慢
C.“白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衣物上残留的香味,说明香料分子在做机械运动
【答案】B
【解析】A.食用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红汤先沸腾是因为食用油覆盖在水的上面,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红汤先沸腾,故A错误;
B.白锅和红锅相比,白锅液面缺少油膜阻碍,汤液表面积较大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带走更多的热量,从而升温较慢,故B正确;
C.“白雾”是高温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而不是凝华,故C错误;
D.衣物上残留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扩散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是机械运动,故D错误。
3.(2023·山东潍坊中考真题)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室温下将液态氮置于试管中,会看到试管周围有大量“白气”产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需要吸热B.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D.“白气”是氮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B
【解析】AB.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该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误,B正确;
CD.“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CD错误。
故选B。
4.(2023·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国画描绘的美景中蕴含了丰富的物态变化知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湖面上厚厚的冰层是升华形成的 B.图乙,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是凝固形成的
C.图丙,山林间的缕缕薄雾是液化形成的 D.图丁,枝头上的奇景雾凇是熔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A.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
B.露珠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雾是小水珠,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雾凇是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5.(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在下压活塞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B.筒内气体温度降低
C.筒内气体的内能不变D.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
【答案】D
【解析】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时,筒内棉花燃烧起来,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古代人们常用钻木取火,下列情况改变内能方式与其不同的是( )
A.甲图:冬天搓手取暖B.乙图:小朋友溜滑梯臀部发热
C.丙图:热鸡蛋放在冷水中冷却D.丁图: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
【答案】C
【解析】钻木取火实质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A.搓手取暖,双手克服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小朋友溜滑梯时,臀部克服滑梯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热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和水温度不同,内能从鸡蛋传给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C符合题意;
D.压缩空气时,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3·四川达州中考真题)热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是某同学学习了热学知识后归纳总结的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一定变化,温度也一定变化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使同一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1千克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其热值一定越小
【答案】B
【解析】A. 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一定变化,但如果物体是晶体,温度不一定变化,比如晶体的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却保持不变,故A错误;
B. 根据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可知,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都可以使同一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故B正确;
C.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小水珠,故C错误;
D. 根据热值的定义可知: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其热值一定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8.(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用充气的气球模拟“喷气火箭”,把封口的夹子松开,球内气体向后喷出,气球向前运动。此过程中( )
A.气球的弹性势能增大B.喷出的气体内能减小
C.喷出的气体热运动加剧D.喷出的气体向外界传递热量
【答案】B
【解析】A.把封口的夹子松开,球内气体向外喷出,气球弹性形变变小,气球的弹性势能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喷出的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故B符合题意;
C.喷出的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热运动变慢,故C不符合题意;
D.喷出的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从外界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9.(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如图,蒸粽子时,锅盖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
B.蒸锅烫手,因为它含有的温度多
C.闻到粽香,说明加热后分子才运动
D.水蒸气顶起锅盖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做功冲程相似
【答案】D
【解析】A.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温度不能说“含有”,故B错误;
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C错误;
D.水蒸气顶起锅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燃机做功冲程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D。
10.(2022·辽宁沈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炎热的夏季,小雨向盛有常温饮料的杯中加入一些小冰块,一段时间后冰块变小,同时观察到杯的外壁出现一些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是( )
A.杯中冰块的内能为零 B.杯中饮料含有的热量减少
C.杯外壁小水珠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杯外壁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A.任何温度下物体都有内能,所以杯中冰块的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热量为过程量,含有的应该为内能,故B错误;
C.杯外壁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
D.杯外壁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
11.(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蒸气推出橡胶塞导致水蒸气内能增加
C.水被加热的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橡胶塞的动能是由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来的
【答案】D
【解析】A.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橡胶塞的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小,故B错误,D正确;
C.水被火焰加热的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故C错误。
故选D。
12.(2022·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答案】D
【解析】A.内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白雪温度低,内能不一定小,故A错误;
B.内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岩浆温度高,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的不剧烈,不是停止,故C错误;
D.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越剧烈,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13.(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下列事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古人钻木取火B.冬天双手摩擦取暖
C.一杯热水慢慢变凉D.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答案】C
【解析】A.古人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做功,属于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双手摩擦取暖,克服摩擦做功,属于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杯热水慢慢变凉,热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符合题意;
D.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克服摩擦做功,属于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14.(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砖的制作工艺流传数千年,从晒制到烧制,从青砖到红砖,小小的砖块见证了人类迈向文明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晒制泥坯时,泥坯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高温烧制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砖块的内能
C.烧制红砖时,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D.在质地均匀的砖上雕刻花纹,砖的密度变小
【答案】B
【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者放出)了多少热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高温烧制时,砖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即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砖块的内能,故B正确;
C.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燃烧程度、质量都无关,故C错误;
D.若在质地均匀的砖上雕刻花纹,砖的质量变小,体积也减小,由于组成砖的材料没有发生变化,则砖的密度不会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5.(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B.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燃料温度升高D.把水放进冰箱冷冻室,水变成冰块
【答案】C
【解析】A.把酒精擦在手背上,酒精汽化时从手上吸热,手背感觉到凉,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人体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感觉暖和,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符合题意;
D.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3·吉林中考真题)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汽化B.熔化C.液化D.凝华
【答案】B
【解析】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固体的冰变成液体的水,是熔化。
故选B。
17.(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壶口“白气” B. 浓雾消散 C. 冰雕变小 D. 冰雪消融
【答案】A
【解析】A.壶口“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又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
B.浓雾消散是小水珠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雕变小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18.(2023·河南中考真题)大好河南,风光无限.关于我省自然风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台山雾气环绕——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B.王屋山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热
C.老君山霜打枝头——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鸡公山朝露晶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A.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故A错误;
B.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的过程叫熔化,雪熔化需要吸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9.(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夏天,鸡蛋刚从冰箱拿出来,鸡蛋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鸡蛋壳,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表面。
20.(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沂蒙山区地处中纬度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温适宜,四季分明,物态变化万千。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雾绕山峦 C. 霜满枝头 D. 滴水成冰
【答案】A
【解析】A.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雾绕山峦,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满枝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2023·陕西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露和霜都是固体 B.露是由霜熔化形成的
C.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 D.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D
【解析】A.露是液体的小水珠,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故A错误;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故B错误;
C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D正确。
22.(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亮用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分别为100g和400g的A、B两液体进行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液体在0~8min内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B.A、B两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C.B液体的吸热能力比A液体的强
D.A液体比B液体更适合作发动机的冷却液
【答案】D
【解析】A.AB被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被加热相同时间,AB吸收热量相同,则A、B两液体在0~8min内吸收的热量之比为,故A错误;
B.由图得,AB加热8min 吸收相同的热量,A温度上升
B温度上升
AB的质量分别为100g、400g,由得,A、B两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故B错误;
C. B的比热容小于A的比热容,即液体的吸热能力比A液体的弱,故C错误;
D.A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AB升高相同温度,A吸收的热量较多,则A液体比B液体更适合作发动机的冷却液,故D正确。
23.(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内能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0℃的冰没有内能
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所以0℃的冰没有热量
C.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C
【解析】A.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0℃的冰有内能,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正确;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24.(2022·福建中考真题)国家速滑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技术原理简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经过压缩机时温度降低B.CO2经过冷凝器时发生凝华
C.CO2经过膨胀阀时发生升华D.CO2经过蒸发器时吸收热量
【答案】D
【解析】A.CO2经过压缩机时,活塞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错误;
B.气态CO2经过冷凝器变为液态CO2,发生的是液化,故B错误;
C.液态CO2经过膨胀阀变为气态,发生的是汽化,故C错误;
D.液态CO2经过蒸发器变为气态,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25.(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自2022年秋季开始,劳动课将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要求5-6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做西红柿炒鸡蛋等家常菜。关于炒菜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切西红柿的锋利刀刃可以增大压力B.用铁锅炒菜是因为铁的比热容大
C.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D.炒菜过程中鸡蛋的内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A.刀刃非常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A错误;
B.用铁锅炒菜,是因为铁的导热能力强,故B错误;
C.天然气燃烧时,消耗化学能,得到内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
D.炒菜过程中,鸡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26.(2022·云南中考真题)关于图所示的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炙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没有内能
B.图乙中冬天搓手取暖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图丙中用湿毛巾冷敷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人体的内能
D.图丁中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C
【解析】A.不管物体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此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用湿毛巾冷敷降温,湿毛巾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体降温,内能减小,所以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人体的内能,故C正确;
D.向下压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汽油机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二者能量转化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27.(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答案】C
【解析】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的热量多,故A错误;
B.物体吸收热量过程中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物体内能减小,故C正确;
D.在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28.(2023·湖北中考真题)我国幅员辽阔,人文自然资源丰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昼夜温差大,是因为火焰山沙石比热容大
B.云南大理的蝴蝶泉边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黑龙江哈尔滨寒冷的冰雕不易融化,是因为冰雕没有内能
D.山东潍坊的潍柴内燃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答案】B
【解析】A.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昼夜温差大,是因为火焰山沙石比热容小,白天吸收太阳能温度上升高,夜晚放出热量,温度降也大,故A错误;
B.云南大理的蝴蝶泉边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引起嗅觉,故B正确;
C.黑龙江哈尔滨寒冷的冰雕不易融化,是因为哈尔滨冬天的温度低,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冰雕也有内能,故C错误;
D.山东潍坊的潍柴内燃机工作时,主要是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
29.(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物体的温度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B.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内能越大 D.﹣20℃的冰块没有内能
【答案】B
【解析】A.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种类等都有关系,温度高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发生改变的,故B正确;
C.内能是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时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得到总和,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故C错误;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30.(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题)下列四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樟脑丸“消失”B.水结冰C.草叶上形成露珠D.树枝上出现雾凇
【答案】A
【解析】A.樟脑丸“消失”是固态的樟脑丸升华成气态的气体,需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
B.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气态的水蒸气液化成液态的小水滴,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树枝上出现雾凇是气态的水蒸气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31.(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其加热,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它们的温度,并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 )
A.a液体比热容小 B.b液体是水
C.0~3min内a液体吸收的热量少 D.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液体吸收的热量少
【答案】D
【解析】ABC.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其加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温度升高较慢的比热容较大,而水的比热容最大,因此a液体比热容大是水,故ABC不符合题意;
D.b液体的比热容较小,根据Q=cmΔt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液体吸收的热量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2021·江苏无锡·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答案】C
【解析】A.由题意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的加热时间较长,即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所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实验效果更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和煤油的沸点不同,则两者升高的温度不同,且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也不同无法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由煤油的比热容小可知,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小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给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他绘制了如图乙所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小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比较AB段和CD段可知,AB段的比热容是CD段比热容的2倍
C.水的沸点是98℃,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D.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答案】A
【解析】A.由图乙得,BC段保持温度不变,表示冰的熔化过程,该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不变,物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B.AB段和CD段,物体的状态不同,质量相等,比较AB段和CD段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CD段加热的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说明升高相同的温度,CD段吸收的热量是AB段吸收的热量的2倍,由得,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2倍,故B错误;
C.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水的沸点是98℃,说明此时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C错误;
D.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形成的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34.(2023·山西中考真题)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
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
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A.蜡从固态到液态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热,故A错误;
BC.青铜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是凝固,此过程放热,故B正确,C错误;
D.青铜是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蜡是非晶体,熔化过程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35.(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小华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质量均为1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同时进行加热(不考虑热损失)。已知液体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通过实验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在5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J,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1]根据及图像可得,水在20min内吸收的热量为
则水在5min内吸收的热量为
[2]根据及图像可得,液体和水在15min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可得液体的比热容为
36.(2021·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宁都肉撮是江西“舌尖上的美食”。端上一碗拌好葱花辣椒的肉撮,香味扑鼻而来,是由于分子的 _____造成的;端碗时会烫手,是通过 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答案】 无规则运动 热传递
【解析】[1]端上一碗拌好葱花辣椒的肉撮,香味扑鼻而来,这时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2]端碗时很烫手,手从碗上吸收了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37.(2023·湖北中考真题)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答案】 吸收 凝固
【解析】[1][2]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酸奶瞬间由液体凝固成块。
38.(2023·广东中考真题)如题图所示,小明在某次观察晶体升华现象时,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某晶体颗粒的锥形瓶,发现锥形瓶内出现有色气体玻璃板瓶内底部还出现少量液体。气体形成的过程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该晶体熔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吸热 晶体的升华点和熔点很接近
【解析】由于用酒精灯加热晶体颗粒,说明气体形成的过程需要吸热。
玻璃板瓶内底部还出现少量液体,该晶体熔化的原因是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17电与磁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16动态电路的分析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三年(2021-2023)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专题15电能与电功率的计算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