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高2025届高三上期入学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未来的机器人工程师,能够建造出在技术上非常高超的机器人,它可以说话、走路以及从事其他复杂的任务。你可能会根据特定的目的建造每一个机器人,并将它的能力调节到适应其预期的功能,如机器人警察会有武器,机器人服务员会有托盘。你还可以针对特定的环境条件设计每一个机器人,例如酷暑、极寒或水下的环境。但现在你正在奉命设计一些机器人,你不知道它们需要执行什么功能,或者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工作。那你要如何建造一个适应能力超强的机器人呢?
答案是,你把每个机器人都设计成可以动态发展,这样它就能根据所处的环境来调整其能力和功能。如果遇到水,它将发展出防水功能,而如果它需要从火中救人,它就会发展出阻燃能力。因为机器人是由大量集成零件组成的,所以你还需要使机器人的组件能够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彼此交互,从而使每个零件都功能正常并良好协作。例如,防水性能不会干扰其手臂或腿部的运动。
也许未来的工程师可能会获得这种设计能力,而由于进化的作用,植物和动物已经这样做了。生物体是通过基因与环境之间的无数相互作用发展而来的,所以能够构建极其复杂、高度集成的机体,不仅运作良好,而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当然,我们不能随意长出新器官,但许多器官在生长时如果遭受到压力,就会使它们的能力适应这种应对压力的需求。例如,如果你在儿童时期跑动比较多,那么你就是在给自己的腿部施以负荷,于是它们就会长得比较粗壮。其他一些调节机制在一生中都会对环境压力产生动态响应,即使在成年期也是如此。如果你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经常练举重,那么你的手臂肌肉就会感到疲劳,接着会变得更粗大、更强壮。相反,如果你卧病在床数月或数年,你的肌肉和骨骼也会萎缩。
身体能应对环境压力,从而调整其可观测特征,即其表现型,这种能力的正式名称为表型可塑性。所有生物的生长和运作都需要表型可塑性,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参与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发现的实例也越来越多。如果一个人的皮肤比较容易晒伤,那么他的肤色在夏天就会变得较深。这些都是合理的变化。然而,当关键的环境信号消失、减弱或异常时,就会导致失配。当从冬天进入春天时,我的肤色通常会变黑,这样可以防止我的皮肤被晒伤,但如果我在冬季乘飞机前往赤道地区,那么如果没有衣物或防晒霜的隔离保护,我的皮肤就会在转眼之间被晒伤。
人体的进化论观点提示,因为在近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改变了自己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并且有时这种改变是自然选择没有为我们准备好的,所以当前的失配现象比以前更常见了。这些失配可能是有害的,因为它们有时出现在生命的早期,却在许多年后才引起问题,而此时要纠正这个问题已经太晚了。
为什么大自然不像工程师建造桥梁一样建造人体:把安全系数提得高高的,这样我们就能适应各种条件呢?对这个问题,主流的解释是权衡取舍。一切都涉及妥协:一样东西多了,别的东西就会相应减少。例如,较粗的腿骨比较不容易折断,但它们运动起来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黝黑的皮肤能防止皮肤晒伤,但它又会减少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自然选择的选择机制使得表现型会根据特定环境进行调节,从而帮助人体找到不同任务之间恰当的平衡点,并达到恰当的功能程度:足够,但又不会太过。有些特征,比如肤色深浅和肌肉多少,在人的一生中都能调节。然而,大多数特征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如腿的长度或脑容量,一旦发育完成后就无法重组。对于这些特征,身体必须在发育早期,往往在子宫内或生命的最初几年,使用环境信号-压力,来预测出成年期组织的最佳结构。虽然这些预测能帮助人体根据特定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在幼年时没有接受过适当刺激的组织可能最终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遇到的条件。
综上所述,进化使得人体能够“用进废退”。因为人体不是工程师设计出来的,而是生长和进化而来的,所以在发育成熟期间,为了正常发育,身体会预期碰到某些压力,而且也真的会面临这些压力。大脑中的这种相互作用广为人知:如果你剥夺了孩子的语言或其他社交能力,那么他的大脑将永远不能正常发育,而学习新语言或小提琴的最佳时机就是儿童时期。其他与外界密集互动的系统,如免疫系统,以及帮助人体消化食物、维持体温稳定的器官等,也都是藉由类似的重要互动形成的。
从这个角度看,当人体不能接受到自然选择给它们匹配好的足够压力时,我们就能预测许多失配性疾病的发生了。这些失配中有许多在人体发育早期就会显现出来,但另一些,如骨质疏松,要到年老时才会显现。但有证据表明,这种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丹尼尔·利伯曼《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蔡晓峰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以动态发展的机器人能根据所处环境来调整其能力和功能,但设计者事先并不知道它需要执行的功能或所处的工作环境。
B.由于进化起到的积极作用,植物和动物已经具备可以动态发展的能力,其复杂机体运作良好,而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C.在近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改变了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当前的失配现象因此比以前更常见,如果出现在生命早期,则可能有害。
D.在发育成熟期间,身体会预期并面临某些压力,人体形成免疫、消化等系统,类似于大脑发育都需要藉由与外界的重要互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体的一些调节机制会对环境压力产生动态响应,我们患病需要休养,也尽量不久坐或长期卧床,应适当活动以维持肌肉力量。
B.“他们发现的实例也越来越多”,类似的“实例”还可以是:如果一个人的腿比较容易骨折,那么他恢复后的骨骼就会变得较厚。
C.和工程师建筑桥梁不一样,大自然建造人体不必考虑安全系数来适应各种外部条件,主流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权衡取舍,涉及妥协。
D.人体的生长和进化规律表明,大多数特征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我们要利用好生命早期的压力,重视外部环境条件。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中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以来,人类在食物加工领域达到了极致,以至于有一些儿童咀嚼的力度和频率都不够,可能无法促进颌骨的正常生长。
B.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举行时气温高达35℃,但正是高出汗率使得获胜者快速奔跑了两个多小时,而不会使体温过高。
C.不必给接触的每件物品消毒,也不过度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因为某些微生物在帮助给免疫系统施加适当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D.身体正常运作需要大量的钙,饮食中永久性缺乏钙的动物和人,骨骼发育都会比较薄弱,抗压力差且在年老时会较快地流失骨量。
4.下面是作者有关“失配性疾病”的假想,请结合选文观点,解释“许多常见的失配性疾病将会变得较为罕见”的原因。(4分)
假如有个暴君控制了某个国家,他宣布:禁止产销碳酸饮料、糖果和其他高糖食物,以及薯片、白面包等碳水化合物;任何用已知的致癌物或毒素污染食物、空气、水的人都会被送进监狱;必须多吃块茎、野味与坚果;每个人都被强制要求每周剧烈运动两个半小时,经常挖掘、攀爬与负载重物。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许多常见的失配性疾病将会变得较为罕见。
5.文章是如何得出“进化使得人体能够“用进废退”这一结论的?请简要梳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第二个太阳(节选)
刘白羽
解放大军一到武汉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武汉从慌乱与惊恐中苏醒过来,它睁大两眼,展开双臂,迎接亲人。
顷刻之间,路面上已经拥挤得水泄不通了,万人夹道,男女老少,振臂欢呼。大街两旁的楼窗上也万头攒动,招手鼓掌。楼上垂下一挂挂鞭炮,刹时间,爆竹声震天惊地响起来。人们的热情比长江的浪涛还要汹涌,歌声喊声,像海浪般回环激荡。
夜晚,秦震一个人悄没声地走下楼梯,走出大门。他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不过他要亲自去做,不愿意让旁人知道。
天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变阴了,从江汉一路拐向洞庭街,这块地方离长江很近,可以听见江涛怒潮澎湃。雾正从江上升起,黄色的雾,像大团大团云烟,给风吹得向市街上飞扬弥漫,一转眼工夫,大雾如同棉絮塞满天地之间,阴凄凄的。路灯只留下一圈淡淡黄影,江涛声似乎也变得低沉、喑哑了。秦震觉得脸上粘腻腻的,像挂上了蜘蛛网,又像是从大江上吹来的不知是雨还是水星。当他从法国梧桐下走过,才发现,雾是那样大,在梧桐叶上凝聚起来变成雨,一滴滴地落在地面上,把整个地面弄得一片精湿。
他沿马路走下去。战士就一个挨一个蜷曲在人行道上睡觉。他一阵心疼,一阵喜悦。他们没一个人去敲人家的门窗,他们没一个人躲在人家的门洞里——这就是我们的队伍呀!他们保护了广厦千万间,却露宿街头。
他仔细察看:战士们连背包也没打开,就枕在头下,合衣抱枪而睡。他们睡得那样香甜舒适,有的打鼾,有的嚅动嘴巴,有的脸上牵出一丝笑意:可是,他们头发都太长了,身上穿的还是东北战场上发的老棉衣,经过烟熏火燎、风吹日晒,没有一个人的衣服再是完整的了:他再看他们的脚,有的胶皮鞋底都磨光了,露出血淋淋的脚底……他不觉之间一阵心酸,兀自站了下来。
而后他低着头慢慢走。他们,都有父母,都有兄弟姊妹,家里不管是富裕还是贫寒,总有块暖乎炕头呀!可是他们走,走,走到这里来,睡到冰凉的地上。
他盘算着补给的数字,运输的时间,……他下定决心:“无论怎样艰难也要给战士换装,这是第一件大事,否则就对不起大家!”
但,他的眉毛皱了一下,眼光凌厉地一转:我们面前还有很遥远、很艰难、很困苦的路,前面还有多少人,水深火热,嗷嗷待哺……是的,我们还要忍辱负重呀!
一个战士梦中翻了个身,把棉衣撩在旁边。秦震小心地把棉衣给他压好,棉衣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他怔怔站了一小会。
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这时,他看见一个黑人影向他这边移动过来,哦,是一个战士,披着棉大衣,抱着冲锋枪,在值班放哨,秦震朝他走去,那人也朝他走来,仔细端详了一阵,敬礼,报告:“六连一排二班班长牟春光。”
“你认识我是谁?”
“老司令!夏季攻势,进公主岭。你甩着一根马鞭子,瞪着两颗大眼睛,骑马飞跑,我挡了你的路,你大喝一声:‘闪开!’你带着一群马队,就一阵风一样朝街里跑去。”
秦震笑了笑,一个指挥员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战士脑子里留下这么个印象。
“老战友,这么说我得向你道个歉了。”
“咳,都是执行任务嘛!”
牟春光这几句话唤起老熟人的亲切感,两人伸出手握住。秦震终于吐露出他沉重的心情:“你们太苦了!”
牟春光明白秦司令员指的是什么,他开怀一笑说:“这有什么?就拿我说吧,当了十几年劳工,在兴安岭老黑林子里伐木,在鹤岗煤矿里挖炭,吃橡子面,披麻袋片。人嘛,就怕前思后想。将今比昔,兴旺多啦!再说,那时给人当牛做马,受苦,窝囊!现在是给穷人统一天下,遭点罪,痛快!”
牟春光的话在秦震心里激起一阵阵波澜,战士的心就是这样豁亮,浓雾遮不住,冷雨浇不灭,江风吹不透。他暗暗觉得有点羞愧,为什么他刚才只想战士们的苦难,而没想到战士心里都揣着一颗太阳?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牟春光压低声音说:“首长,我有个要求!”
“你说吧!”
“解放全国的战斗正在节骨眼上,你可别忘记我们六连,咱可是出了名的尖刀连!”
秦震扑哧笑出声来:“老班长,别老说‘我们六连’。我该向你报个到,我就是这个连队里出身的战士。”
“你?”
“一九二七年。”
是的,二十二年前,大革命失败,阴云密布,多少人血洒武汉街头。自己就是在这里接上组织,从汉江上坐船逃出武汉,赶往南昌……
江风拂面,吹散了浓雾,也卷走了耻辱、沉疴、巨痛。历史好像是从这儿开始,又回到这儿歇一下脚,好迈上新的途程。
材料二:
刘白羽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散文大家,而散文家对于自然环境的精细观察,对人生况味的感觉领悟,以及由自然到人生的联想思索,这些特长和优势显然也被作家带入他的这部小说创作中。
【注】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从解放战争中的武汉战争起笔,以战争进程为经线,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的广阔背景下,描写了秦震等解放军官兵的革命历程,用小说人物的个人生命体验与情感,折射中国革命的伟大与神圣。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放大军到达武汉时描写天气的阴凄沉闷,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也预示着战争的艰难,反衬出解放军战士的伟大。
B.解放军战士们秉持军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队伍组织纪律严明,这一切成为秦震倍感对不起战士们的原因。
C.面对生存条件艰苦的战士们,秦震思考着如何给予他们更好的物质保障,这展现出他作为将领的格局与胸怀。
D.结尾写道秦震有“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这种觉醒是他羞愧于自己不像战士们一样心中揣着希望的太阳。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秦震在经历了白天的热闹后夜晚独自出门,只交代他要去“做一件重要的事”,增强文章的神秘性,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B.牟春光“开怀一笑”回应秦司令员的话,短句居多,语言简洁明快,表现了他耿直豪爽的性格特点,与后文他积极请求让他所在的连队出征作战的形象一脉相承。
C.小说结尾写秦震回忆起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经历,在悲慨之余更燃起了革命的希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和历史纵深感。
D.小说在描绘艰难紧张的军事场景的同时,也涂抹着旖旎多姿的人情伦理、信念情操等精神形态的画图,构成更加逼近战争生活真实的整体风貌。
8.文中关于“风”的自然环境描写出现了两次,但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效果。(4分)
9.在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介”的语文周活动上,你负责向大家推介小说《第二个太阳》(2008年获奖小说)。但有同学提出,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它是一部典型的旧有“五老峰”(老题材、老故事、老人物、老观念、老方法)模式小说,缺乏推介价值。请你结合文本,列出对其观点进行反驳的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于孔子曰:“秦穆公其国小,处僻而霸,何也?”对曰:“其国小而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其举果,其谋合,其令不偷。亲举五羖大夫于系缧之中① ,与之语,三日而授之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则小矣。”
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也。此二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 、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由此观之,则任佐急矣。
周公旦白屋之士所下者七十,而天下之士皆至。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仲尼修道行,理文章,而天下之士亦至矣。
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节选自《说苑•尊贤》)
材料二: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②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䲡,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注】①五投大夫,即百里奚。系缧,同“缧绁”,拘系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②威公:即齐桓公。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贤者不悲A其身B之死C而忧其国D之衰E故必复F有贤者G而后H可以死。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偷,有“苟且”之意,“不偷”指政令严谨严肃,与“忙里偷闲”中的“偷”意思不同。
B.舆,指车,又指轿子。成语“出舆入辇”,意思是指出行与归来都要坐交通工具。
C.“伯牙破琴绝弦”中的“绝”与《劝学》“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相同。
D.文中两处“以为”的意思相同,与《五石之瓠》中“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中的“以为”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穆公广招人才,曾经从囚犯中提拔了百里奚,秦穆公这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气度,对他成就霸业有极大帮助。
B.失去管仲、隰朋等人后,竖刁等人得到重用,最终导致齐桓公悲惨死去。从齐桓公之死可看出,任用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知人善任很重要。
C.材料一中,使用周公、晏子、孔子各例意在表明,有品行有学问的人凭借个人的魅力能为国君延揽到更多杰出的人才。
D.从材料来看,天下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实际上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一样,才能无法施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得管仲 、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
译文:
(2)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译文:
14.两则材料都谈到管仲,但对管仲的评价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①
李频
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含香②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③邻。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相公:旧时对宰相的敬称。②含香:指侍奉君王。③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紧扣题目,表达了所有朝官都去朝拜君王、自己却不在朝拜之列的失落伤感。
B. 颔联承接上联,交代诗人已经卸任郎官,传达出到故乡之邻建州施展抱负的渴盼。
C. 尾联上句陈述诗人知道如何做才能报宰相之恩,以此表达平乱、治民的坚定决心。
D. 虽然诗人都是离京外任,但在情感基调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截然不同。
16. 这首诗谈到了诗人哪些为政之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小题共1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想: , 。
(2)《将进酒》举古人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 。
(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兵器,共同行动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小题。
火山爆发时喷射出大量炽热岩浆,为什么会导致气温变低呢?A原来火山爆发时就像地球打了一个“饱嗝儿”,①矿物粒子及颗粒物会裹挟着烟尘形成庞大的蘑菇云,②如果爆发的强度足够大,③便会瞬语文试卷 第7页(共8页)
间穿透对流层,④进入相对稳定的平流层。⑤其中一部分颗粒物很快会随风雨降落到地面,⑥且另一部分以硫化物为主的物质在平流层中长期无法沉降,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硫酸盐气溶胶会迅速扩散,像遮阳伞一样反射太阳光,也被称为“阳伞效应”。
这些气溶胶颗粒又是形成云层冰晶的凝结核,这也导致火山灰波及之处多为阴雨天气。而水汽在向液态、固态水转化的过程中也会吸收大量太阳辐射。正是因为太阳辐射被大量反射或吸收,在强烈火山喷发活动后,地表会出现明显的降温现象,有时这一效应会持续数年,B便会形成“火山冬天”,进而引发所谓的“无夏之年”。
这种“阳伞效应”的降温作用能否帮助我们抵消全球变暖呢?火山爆发带来的危害远大于积极效益,靠火山爆发去解决全球变暖,不仅不靠谱,反而会适得其反。
18.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A处画横线句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有时这一效应会持续数年,便会形成“火山冬天”。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D.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0.上小学六年级的弟弟对火山爆发可能引发“无夏之年”的说法颇为不解,请你用含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向他解释主要原因,表达清晰流畅,不超过80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菌,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菌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①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 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②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做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有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了鸡油菌的“中看”,读来生动形象,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6分)
22. 下面句子都有“一般”一词,说说二者意思上的不同。(3分)
(1)一般情况下……
(2)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有两个方向:出与回。
出,是出门,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先前的“门”……出是出发,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抵达另一个可能不会令自己太舒适的领域,是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有所收获。回,是回家,回地域空间上的家,回心理感情中的“家”……
你对人生的“出”和“回”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