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第1页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第2页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第3页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第4页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第5页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第6页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第7页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百家争鸣》课件第8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老子和《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辩证法思想,思想主张,政治主张,①思想核心“道”,儒家学派创始人,“为政以德”,“仁”“仁者爱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老子和《道德经》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第7课 百家争鸣
    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老子》(《道德经》)
    阅读教材老子相关内容,填充信息卡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下列材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材料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二章)
    材料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二章)
    ③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②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材料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第三十四章)
    ④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⑤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材料四: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
    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阅读教材孔子相关内容,填充信息卡
    阅读材料,指出材料分别体现了孔子的主张?
    材料一:樊迟(孔子弟子)问仁 子曰:“爱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①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格。 ——《论语.为政》
    ②主张恢复周礼。他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民众心悦诚服,社会才能稳定。
    材料三: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材料四:孔子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③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
    教学对象: 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①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②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便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1988年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联合宣言呼吁:“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文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材料一: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如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汉书·艺文志》
    经济: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根本原因)
    政治: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文化:私学兴起,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争鸣”:指各学派间相互辩论的局面;“百家争鸣”:指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百家”:虚词,泛指数量多;
    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强调以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提倡节俭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共同目标:解决社会问题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顺应自然;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治”
    道家: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
    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以德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解决社会问题 B.推崇西周制度 C.顺应自然法则 D.树立君主权威
    2.《论语·乡党》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看见马棚被烧,赶紧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却不问马怎么样了。该故事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    )A.以德治国B.有教无类C.仁者爱人D.因材施教

    相关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七课百家争鸣,老子和《道德经》,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图片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7课百家争鸣,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素养提升,思维创新,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第7课 百家争鸣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第7课 百家争鸣图文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字聃,春秋晚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保全性命,《道德经》书影,孔子的一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