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片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片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7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各题的选项(A、B、C、D)涂在答题卡上。
1.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火药爆破B. 陶瓷炼制C. 金属冶炼D. 蚕丝织绢
【答案】D
【解析】
A、火药爆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陶瓷炼制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金属冶炼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蚕丝织绢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故选D。
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列做法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A. 野外焚烧垃圾B. 回收废弃塑料C. 任意排放污水D. 随意丢弃电池
【答案】B
【解析】
A、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尘,污染大气,错误;B、废弃的塑料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回收废弃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正确;C、任意排放污水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错误;D、废弃的电池中常含有镉、汞等重金属,如果随便丢弃,对水源会产生极大的污染,错误。故选B。
3.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二氧化碳B. 氯化钠C. 铜D. 金刚石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B.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C.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D. 金刚石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选B。
【点睛】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通常由原子直接构成。
4.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水
B. 倾倒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点燃酒精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三分之一,加热使用试管夹,试管口不能对着人,故A不正确;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B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不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D不正确。故选B。
5.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B.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 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 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详解】A、水在①处的温度高于③处,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则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故A正确;
B、水在①处的温度高于②处,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则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②,故B不正确;
C、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状态③的水分子在运动,故C不正确;
D、①→②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质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用干冰作制冷剂
B.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 用活性炭吸收冰箱里的异味
D. 用天然气做燃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A、用干冰作致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B不正确;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
D、用天然气做燃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
【点睛】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或软水
B. 进入久未开启地窑,要先做灯火试验
C.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D. 广告“黄金搭档”中所讲的“钙、铁、锌、硒”指的是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地窑,要先做灯火试验,检验二氧化碳浓度,故B正确;
C、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C正确;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黄金搭档广告中提到的钙、铁、锌、硒应理解为元素,故D不正确。故选D。
8.接受习主席国家勋章奖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拉斯克奖,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该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 g
B. 青蒿素是由42个原子构成的
C. 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
D. 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该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故A不正确;
B、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42个原子构成的,故B不正确;
C、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故C正确;
D、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该物质不属于氧化物,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氧化物是由两种物质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9.图1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 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
C. 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
D. 若用蜡烛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 2基本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详解】A、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故A正确;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故B正确;
C、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故C正确;
D、用蜡烛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不一致,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10.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氮原子,“”代表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示意图中甲、乙、丙均为混合物B. 过程Ⅰ和Ⅱ都发生化学变化
C. 过程Ⅱ反应类型分解反应D. 过程Ⅱ变化中最小微粒是氮原子和氢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丙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故是纯净物,故错误;
B、过程1中没有新分子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C、过程2由两种分子生成一种分子,故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D、化学变化中的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故过程2中最小的微粒是氮原子和氢原子,故正确。故选D。
第II卷 非选择题
11.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对铟、铱、锗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_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如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_____,该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易____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硫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___,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1). 72.63 (2). 金属元素 (3). 6 (4). 得到 (5). S2- (6). 不同
【解析】
【分析】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1)由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3,锗的偏旁部首是“钅”字旁,故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2)由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故该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硫离子的符号为S2-,硫离子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点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12.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水的电解:
①科学家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图1所示)证明水的组成,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_(填“1”或“2”),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
②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水的净化:
①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小亮同学要净化在家收集的雨水,制作简易净水器如图2所示: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要达到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 而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若想得到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②长期饮用饮水对人体健康不利,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水的用途:
因为________________导致铁丝在空气生锈,所以在进行图3实验前,要用砂纸将铁丝表面打磨光亮。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的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2). 氢元素 (3). 氧元素 (4). (5). c (6). 吸附 (7). 蒸馏 (8). 加热煮沸 (9). 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 (10). 吸收热量,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瓶底 (11).
【解析】
【分析】
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详解】(1)①电解水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2,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由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小亮同学要净化在家收集的雨水,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可以把难溶性的杂质除去,起到的作用是过滤,过滤后的液体应澄清透明,故选c。 活性炭可以把颜色和异味等除去,而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作用,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仍然不是纯水,若想得到纯水可采用的方法是蒸馏。
②长期饮用饮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煮沸可以除去水中钙镁离子,故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导致铁丝在空气生锈,所以在进行图3实验前,要用砂纸将铁丝表面打磨光亮,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的水,水的作用是吸收热量,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瓶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铁丝在空气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活性炭可以把颜色和异味等除去,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作用。
1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小明在实验室中完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滴入2滴石蕊试液,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那么是什么物质使得石蕊试液变色呢?
小明提出猜想:①水能使石蕊试液变色;②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设计实验:取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紫花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从上面的实验可知小明的猜想都不正确,那么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
通过探究可知往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使石蕊试液变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答案】 (1). 紫花不变色 (2). 猜想2不正确 (3).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色 (4). 紫花变红色 (5). H2CO3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详解】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水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水和二氧化碳均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从上面的实验可知小明的猜想都不正确,猜想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色。
通过探究可知往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使石蕊试液变色的物质是碳酸,化学式为H2CO3。
【点睛】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4.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进行探究。
(1)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种类。下面是他们设计的三组实验装置,在两两对比实验中(其他条件都相同),下列观察(或测定)方法在比较出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加速效果的依据分别是。
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第三组分两次实验,比较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第三组实验中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最终产两次产生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并在催化剂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中画出二者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发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最低值是48%,但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过氧化氢溶液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气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最高温度控制在大约____________________°C。某同学改用如图2的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模拟氢氧焰实验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 (1). 两个气球体积变化的快慢 (2). 收集一 定体积氧气所需时间 (3). 相同 (4). (5). 87℃ (6). U型管冷凝了水蒸气,提高了氧气的纯度 (7). 验纯 (8). 浓度
【解析】
【分析】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详解】(1)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变化的快慢。
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第三组分两次实验,比较反应过程中收集一定体积氧气所需时间。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改变产物的质量或者体积,待第三组实验中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最终产两次产生气体的体积相同,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催化剂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中画出二者的关系为。
(2)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最低值是48%,由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1可知,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最高温度控制在大约87℃,改用图2的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的浓度要达到一定浓度,故原因是U型管冷凝了水蒸气,提高了氧气的纯度。
(3)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为防止发生爆炸,在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验纯。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氧气具有助燃性,浓度越高,燃烧越明显,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5.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下都是液体;丙是单质;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甲分解成生成乙和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些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构成分子不同
【解析】
【分析】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均含有氧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下都是液体,则是水和过氧化氢中的一种;甲能够转化为乙,则甲是过氧化氢,丙是单质,甲生成乙和丙,丙是氧气,乙生成丙,乙是水。
【详解】(1)甲分解成生成乙和丙的反应是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是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乙是水,由水分子构成的,从微观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些差异的原因是构成分子不同。
【点睛】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下都是液体,丙是单质,丙是氧气,甲生成乙和丙,丙是氧气,乙生成丙,乙是水。
16.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仪器名称: a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应选 用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否则水槽中的水将变成紫红色;收集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置F的__________________(填“m”或“n”)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已满。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发生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检验该气体的方法(简述操作步骤、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图G排水法收集并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水上方一层油的目的是________,若广口瓶中留有少量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影响对二氧化碳体积的测定。
【答案】 (1). 长颈漏斗 (2). 酒精灯 (3). (4). A (5). 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棉花 (6). C (7). n (8). (9). 夹紧橡皮管,往长颈漏斗注入水,若在长颈漏斗未端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即气密严密 (10).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11).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 (12). 不会
【解析】
【分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1)仪器名称: a是长颈漏斗、b是酒精灯。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需要加热,应选用发生装置A,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棉花,否则水槽中的水将变成紫红色;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故收集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C。若用F装置收集,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要长管进,空气从短管排出,故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装置F的n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已满。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查发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橡皮管,往长颈漏斗注入水,若在长颈漏斗未端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即气密严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该气体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若用图G排水法收集并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水上方一层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不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若广口瓶中留有少量空气不会影响对二氧化碳体积的测定。
【点睛】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万能瓶收集氧气,收集氧气要长管进,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水上方一层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
17.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发现,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的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为此,该小组设立研究课题: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和适当的反应温度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一]选择合适浓度的硫酸
操作:在28°C时,用装有5mL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l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注入硫酸,记录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见下表:
[实验二]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
操作:往盛有lg直径为2mm大理石的大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相同合适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观察反应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请根据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分析处理以上两个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1)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28°C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___ %,因为浓度小于或大于合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合适的硫酸浓度下,应选择最合适的反应温度为_____ °C,因为温度高于或低于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除选用适当的温度和合适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更有利于气体的制备。
(4)该研究小组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5)根据上述实验研究,你觉得在以下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的装置中,最佳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答案】 (1). 25 (2). 硫酸浓度太低或者太高时生成气体体积较少 (3). 70 (4). 温度过低反应过慢,温度过高反应剧烈,不利于收集气体 (5). 摇动试管(或摇动装置) (6). 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其它合理回答也给分) (7). 丙
【解析】
【分析】
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28°C时,硫酸浓度为25%,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最大,为55mL,故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25%,因为浓度小于或大于合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是生成气体体积较少。
(2)由合适浓度而不同温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的表格可知,在合适的硫酸浓度下,大量气泡产生,与常温用盐酸反应相似,应选择最合适的反应温度为70°C,因为温度高于或低于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是温度过低反应过慢,温度过高反应剧烈,不利于收集气体。
(3)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除选用适当的温度和合适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摇动试管(或摇动装置)操作,更有利于气体的制备。
(4)表格中是lg块状大理石和lg粉末状大理石分别与5mL25%稀硫酸反应,故该研究小组为了研究碳酸钙固体颗粒大小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5)根据上述实验研究,丙装置可使反应随时停止,随时反应,上下移动有利于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故在以下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的装置中,最佳选用丙。
【点睛】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应控制最合适的反应温度,温度高于或低于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是温度过低反应过慢,温度过高反应剧烈,不利于收集气体。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1)
往紫花上喷水
______________
猜想①不正确
(2)
把紫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
紫花不变色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及原因
紫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
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1)
往紫花上喷水
紫花不变色
猜想①不正确
(2)
把紫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
紫花不变色
猜想②不正确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及原因
紫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
紫花变红色
你的猜想正确
试管编号
1
2
3
4
5
硫酸浓度(%)
15
20
25
30
35
气体体积(mL)
35
47
55
51
42
试管编号
A
B
C
D
E
温度(°C)
40
50
60
70
80
现象和比较
有少量气泡
气泡比A号试管多
气泡明显比B号试管多
大量气泡产生,与常温用盐酸反应相似
反应激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
试管编号
A
B
试管内药品
lg块状大理石与5mL25%稀硫酸
lg粉末状大理石与5mL25%稀硫酸
现象和比较
有少量气泡
迅速产生较多气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区安海片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高铁酸钠,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晋江安海片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说法错误的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北片区九上化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草酸是一种有机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