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框内)
1. 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下列动物中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蜥蜴B. 黄河鲤鱼C. 大雁D. 金丝猴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黑猩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为哺乳动物。
【详解】蜥蜴为爬行动物,黄河鲤鱼属于鱼类,大雁是鸟类,黑猩猩属于哺乳动物,金丝猴是哺乳动物,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因此,黑猩猩与金丝猴亲缘关系最近,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 人类主要生殖器官的功能是( )
A. 提供胎儿发育的场所
B. 分裂产生新细胞
C. 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D. 分泌性激素和消化液
【答案】C
【分析】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详解】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所以人类主要生殖器官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 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支试管应放到适宜温度下持续相同时间
B. 两支试管加入的液体、馒头碎屑应等量
C. 滴加碘液后摇匀,①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成蓝色
D. 该实验可以证明唾液中含有分解淀粉的酶
【答案】C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A.为了控制单一变量,两支试管应放到适宜温度下持续相同时间,故A正确。
B.两支试管的变量是唾液,除此之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因此两支试管中的馒头碎屑和液体的量要相同,故B正确。
C.滴加碘液后摇匀,①号试管中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故C错误。
D.该实验可以证明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唾液中含有分解淀粉的酶,故D正确。
故选C。
4. 我国提倡居民食用加碘食盐,这样可以通过饮食预防( )
A. 地方性甲状腺肿B. 佝偻病C. 贫血D. 侏儒症
【答案】A
【详解】地方性甲状腺肿又称大脖子病,世界公认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是缺碘,这是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如果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就会造成体内缺碘,以致使得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数量减少、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形成甲状腺肿,这种病多发生在某些山区、高原和内陆地区,具有地方性,故称地方性甲状腺肿;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生植物,对防治这种病有很好的效果。
故选A。
5. 如图表示膈肌的运动,“→”表示膈肌位置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呼气,膈肌收缩
B. 图甲表示吸气,胸廓扩大
C. 图乙表示呼气,膈顶下降
D. 图乙表示吸气,胸廓缩小
【答案】B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详解】AB.甲图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过程,故A错误,B正确。
CD.图乙中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呼气过程,故CD错误
故选B。
6.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它能保证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向是( )
A. 右心房→右心室
B. 左心室→左心房
C. 左心房→右心房
D. 左心房→右心室
【答案】A
【分析】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详解】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瓣膜,它能保证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向是:从心房流向心室,即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从右心房流向右心室,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 下列结构中仅由毛细血管组成的是( )
A. 肾小球B. 肾小管
C. 肾小囊D. 肾小体
【答案】A
【分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的场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详解】A.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因此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组成的,A符合题意。
B.肾小管是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长为30~50mm的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泄功能,肾小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B不符合题意。
C.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上皮囊,包绕在肾小球外,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C不符合题意。
D.肾小体是由肾小囊和肾小球组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如图为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D
【分析】题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集合管。
【详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汇集到④集合管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④集合管中尿素浓度最高。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 当今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或手机获取信息,通常电视屏较大,手机屏较小,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电视、手机上的内容,这主要是由眼的哪个结构调节晶状体完成的( )
A. 角膜B. 睫状体C. 虹膜D. 巩膜
【答案】B
【分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解答即可。
【详解】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角膜的作用是透过光线,虹膜俗称黑眼球,巩膜俗称白眼球,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0. 春节我们放爆竹时,站在一旁观看的小朋友会不自觉地捂住耳朵、闭上嘴。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是( )
A.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 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C.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 保护鼓膜,防止鼓膜损伤
【答案】D
【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堵耳,其目的是为了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详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 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效应器B. ②是传入神经
C. ④是神经中枢D. ⑤是感受器
【答案】B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详解】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叫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在感觉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髓灰质的前角内。确定方法是根据:图中②上有神经节,因此②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 下列反射活动与“望梅止渴”的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
A. 眨眼反射B. 膝跳反射
C. 缩手反射D. 猴子骑车
【答案】D
【分析】(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望梅止渴”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复杂反射。
【详解】A眨眼反射、B膝跳反射、C缩手反射都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D猴子骑车是猴子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所以,与“望梅止渴”相同的反射是“猴子骑车”,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列疾病都可能是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是( )
A. 糖尿病和呆小症
B. 侏儒症和乙型肝炎
C. 佝偻病和脚气病
D. 坏血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A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导致的,故A符合题意。
B.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故B不符合题意。
C.佝偻病却是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脚气病是由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坏血病是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缺碘引起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为了预防近视,我们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下列能预防近视的有( )
①不躺卧看书②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③做眼保健操④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A. ①③B. 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C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cm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一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详解】由分析可知,①不躺卧看书、③做眼保健操、④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能缓解眼睛疲劳,预防近视;②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注意用眼卫生,容易造成近视,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 我国正致力于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①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②鼓励公共交通出行③秸秆全部焚烧就地还田④积极开发新型能源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答案】B
【分析】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详解】①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浪费能源,不符合节能减排,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可以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符合节能减排,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②符合题意。
③秸秆全部就地焚烧会污染环境,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灰尘等,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积极开发新型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资料一 发生火灾时,人体会做出一系列反应,如迅速逃跑、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惊恐紧张等。与此相适应,人体为了获得大量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速度加快,同时心跳加快,血液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速度加快,四肢的肌肉细胞得到充足的氧,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资料二 人体的应激反应离不开眼睛、耳朵、大脑等器官,下图是人体眼球的结构示意图。
资料三 下图是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
请分析以上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1)视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都位于人体的___。火灾发生时人体作出的一系列反应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和___调节的共同作用。
(2)迅速逃跑时通过___为肌肉收缩提供大量的能量。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最先流入心脏的___。
(3)资料二图中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的是___(填名称);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射后在资料二图中[⑥]___上形成物像。
(4)同学们从有阳光的室外走进教室时,结构[③]___会___(填“变大“或“变小“)。
(5)放风筝时,当我们的眼睛看着风筝逐渐飞向远处时,结构[④]___的曲度会___(填“变大“或“变小“)。
(6)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
(7)膝跳反射属于___(填“简单“或“复杂“)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资料三图中的___(填序号及名称)中。
【答案】(1)①. 大脑皮层 ②. 激素
(2)①. 呼吸作用 ②. 右心房
(3)①. 巩膜 ②. 视网膜
(4)①. 瞳孔 ②. 变大
(5)①. 晶状体 ②. 变小
(6)反射弧 (7)①. 简单 ②. ③脊髓
【分析】眼球结构示意中:①睫状体,②虹膜,③瞳孔,④晶状体,⑤巩膜,⑥视网膜,⑦玻璃体。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详解】(1)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半球,表面的大脑皮层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可见,火灾发生时人体作出的一系列反应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可见,迅速逃跑时通过呼吸作用为肌肉收缩提供大量的能量。 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途径是:组织细胞→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泡→体外。可见,二氧化碳随血液最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
(3)资料二图中,眼睛中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巩膜,白色坚韧的巩膜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作用。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可见,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射后在资料二图中[⑥]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4)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可见,同学们从有阳光的室外走进较暗的教室时,结构[③]瞳孔会变大。
(5)眼睛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可见,放风筝时,当我们的眼睛看着风筝逐渐飞向远处时,结构[④]晶状体的曲度会变小。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可见,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7)资料三图中的③是脊髓,膝跳反射是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是由脊髓控制的,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17. 图甲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A、B表示气体交换的过程,a、b表示气体;图乙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气体穿过_________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_结合,随血液运往全身。
(2)图甲中,A过程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过程表示____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
(3)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其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是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图乙中心脏的_________(填字母及名称)为血液循环提供主要动力。
【答案】(1)①. 肺泡壁 ②. 血红蛋白
(2)血液与组织细胞(或组织细胞与血液)
(3)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很细,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
(4)d左心室
【分析】图甲中:A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图乙中: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
【详解】(1)图甲中,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的,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a氧气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运往全身。
(2)图甲中,A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3)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4)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它不停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的四个腔的壁是不一样厚的,这与各腔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不同有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因此,图乙中心脏的d左心室为血液循环提供主要动力。
18. 科学探究是学生应具备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生物小组利用蝌蚪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某山区水塘里出现类似乙组实验现象——巨型蝌蚪。该生物小组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推测,该地区饮食中可能长期缺乏碘,若得不到补充,则婴幼儿易患________。
(2)若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_______,实验中丙组的作用是____。该生物小组通过分析甲、丙两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中的乙、丙组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
【答案】(1)呆小症 (2)①.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②. 对照 ③.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3)①. 不能 ②. 乙与丙组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该地区饮食中可能长期缺乏碘,若得不到补充,则婴幼儿易患呆小症。
(2)分析实验可知,甲、丙构成一组以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实验中丙组的作用是作对照。该生物小组通过分析甲、丙两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3)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的乙、丙组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乙与丙组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组别
甲
乙
丙
同期孵化、生长发育相似的蝌蚪各10只
不做处理
切除甲状腺
不做处理
1000mL池塘水
1000mL自来水
1000mL池塘水
等量食物、适量甲状腺激素
等量食物
等量食物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预期现象
提早发育成小青蛙
发育成巨型蝌蚪
发育成正常青蛙
[生物][期中]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评估(F)期中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中]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评估(F)期中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评估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评估生物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