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解析版).docx
    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原卷版)第1页
    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原卷版)第2页
    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原卷版)第3页
    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解析版)第1页
    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解析版)第2页
    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1古诗词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1古诗词鉴赏-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下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送苏尚书赴益州
    宋璟
    我望风烟接,君行霰雪飞。
    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
    【答案】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我望风烟接,君行霰雪飞”描绘了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的场景,“风烟”“霰雪”烘托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杨柳最依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杨柳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柳依依惜别的情态,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赏析。
    “我望风烟接,君行霰雪飞”:这两句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自然景象。诗人自己站在这里,望着远方风烟相接的朦胧景象,心中充满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与忧虑。而友人即将到往的地方,那里风雪交加,“霰雪飞”,意味着他即将踏上的是一条风雪交加的艰难路途,暗示友人前途艰难。“风烟”“霰雪”烘托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
    “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这两句通过想象园亭中若有送别之景,杨柳枝条随风轻摆,依依不舍的样子,来寄托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杨柳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因为“柳”与“留”谐音,寓意着挽留与不舍。“依依”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杨柳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柳依依惜别的情态,诗人借杨柳依依之态,表达了自己对苏尚书即将离别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2-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下列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塞下秋来风景异”,到了秋天,边塞的风景与中原地区不同。
    B. “衡阳雁去无留意”,南飞的大雁,决意离去,毫无留恋之意。
    C.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混杂着号角声,一同响起。
    D. “燕然未勒归无计”,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急切地盼望着归家。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完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末成的苦闷。“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急切地盼望着归家”错误。
    故选D。
    【3-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人夜里醉酒,挑灯看剑,梦回军营,表达了为国征战沙场的渴望。
    B.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词人梦见将士们庆祝胜利,在欢快的军乐声中论功行赏的场景。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骑着快马驰骋战场,弓弦的响声如雷声一般,写出了词人梦境中激烈的战斗场面。
    D. 这是一首充满“壮”情的词。词人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发出了壮志难酬的慨叹。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词内容与情感主旨。
    B.理解不正确,“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意思是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表现了军营生活的雄豪、壮美,写出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并非“词人梦见将士们庆祝胜利,在欢快的军乐声中论功行赏的场景”。
    故选B。
    【4-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对《观沧海》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喝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虽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让读者似乎看到了诗人登临碣石观海时的英姿。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了岛上树木茂盛、野草繁密的画面,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诗人生发出豪迈之气。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萧瑟秋风吹拂,汹涌的波涛溅起阵阵浪花的景象。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
    D.这首诗选取了沧海,日月、洪波,星汉等宏大的景物,在苍凉中又有慷慨之气,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答案】C
    【解析】
    C项“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理解不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没有“些许落寞之情”。故选C。
    【5-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奇异壮美风光的喜爱之情。
    B.“湿罗幕”“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军营将士的艰苦生活。
    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犁红旗冻不翻”,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表现诗人身处恶劣环境的痛苦与悲伤。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峰回路转,武判官的身影已消失不见,诗人依然深情目送。
    【答案】C
    【解析】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描写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并没有表现“诗人身处恶劣环境的痛苦与悲伤”,故C错误,选C。
    【6-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2)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答案】(1)C (2)D
    【解析】
    (1)C项理解有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表达乐观旷达之情。勉励朋友不要在离别的时候伤心,要乐观对待。
    (2)D项“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理解有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峨眉山月歌》写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达渝州。“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抒发了诗人月夜江行,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诗歌阅读(6分)
    9.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记写战事,表达了将士报效朝廷的忠心。以表浓重颜色的词语写战争场景是本诗的突出特色。
    B. 前两句既是写景也是记事,句中的“压”“摧”二字写出了敌军气势之盛, “开”字表现了守城将士的雄姿。
    C. “角声”“秋色”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了战争的气氛, “燕脂”是指塞上的泥土在夜色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壮美。
    D. “易水”运用荆轲《易水歌》的典故,烘托了战争的悲壮,表现了将士们舍身报国的豪情。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C.有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思是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暗指战场血迹。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并非“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壮美”;
    故选C。
    【2-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三首(其一)
    【唐】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②到安西③。
    【注释】①碛(qì)戈壁、沙漠。②白练:白色的绢。这里泛指丝绸。③安西:地名,贞元六年为吐蕃所陷。
    8.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至塞上》首联交代地点及事由,描写自己轻车简从,要经过属国前往边疆慰问将士。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C. 《凉州词三首(其一)》的前两句写了边城阴沉昏暗的雨景,同时有力地暗示了边城的骚乱不安、荒凉萧瑟。
    D. 张籍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被吐蕃所控制,骆驼商队再也不能到达安西了,不由生出了无尽的沉痛之情。
    9. 请根据下列诗句,结合两组诗句探究“雁”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寄托的情感。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张籍《凉州词三首 (其一) 》
    【答案】
    8. A 9.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A.有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并不是“要经过属国”;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诗人以“蓬”、“雁”自比,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抒发了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意思是边地小城正下着濛濛细雨,北飞的大雁不得不降低飞行的高度,而刚刚生长出来的芦笋却在雨中争先恐后地茁长。此句写眼前景物,同时点出了所写的地点、时间、天气、季节,描写边城的荒凉萧瑟,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这里的“雁飞低”与王维诗中的“归雁”虽都涉及雁,但情感内涵有所不同。在这首诗中,“雁飞低”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它营造了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同时,通过“边城暮雨”与“雁飞低”的结合,诗人传达了边塞的荒凉与寂寥,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孤独与无助。
    【3-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山楚水凄凉地”中“巴山楚水”代指贬谪之地,“凄凉地”写出了诗人无尽的艰辛。
    B. “怀旧空吟闻笛赋”运用典故,从“怀旧空吟”中读出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 “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出万木争春,富有生机的景象,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
    D. “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乐观向上的精神。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B.有误,此句借向秀吟《思旧赋》怀念嵇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人的悼念。此项“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有误。
    故选B。
    【4-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①悠悠野兴②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④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②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③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④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8. 下列诗句与“何事吟馀忽惘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B.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D. 羌管悠悠箱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9. 本诗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巧妙地体现了“有声”与“无语”两种美妙的意境,请加以赏析。
    【答案】
    8. C 9. 千山万壑在傍晚时风声四起,震荡崖谷;几座山峰默默无语地站立在斜阳之中。诗句描写了日落时分的山壑和峰峦的景色。写山壑偏重于“闹”;写峰峦侧重于“静”。闹静结合,相映成趣。(或“含”和“立”则又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蕴含的情感。
    “何事吟馀忽惘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的意思是: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这两句诗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蕴含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诗使得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思是: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黄昏之际,江上的烟雾波涛,寄寓了作者的故土之思;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D.“羌管悠悠箱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意思是: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在古诗词中“羌笛”二字含有很深的思乡之情,这句词用“羌笛悠悠”来表达强烈的思乡情感;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
    赏析诗句要着眼于手法及其表现力、内容和情感等几个角度。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意思是: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万籁有声”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数峰无语”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的美丽画面,使得景物描写格外生动,表现了诗人对山间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是目睹。“有声”与“无语”两种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前句写万壑中的晚籁,为动,后句说数峰无语,为静,以晚籁之动衬数峰之静,突出了山村傍晚的宁静美;用拟人手法,把山峰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富于情味。
    【5-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十六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对《满江红》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A.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气表达得淋漓尽致。
    B.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描写的是篱笆之下的菊花争相盛开,秋天的景色十分明丽,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作者内心的沉重失落和苦闷忧伤之情。
    C.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作者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暗指自己终于得到了帮助,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轻松、愉悦。
    D.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这句写出了作者知音难觅的苦闷忧愁。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C.“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作者化用了汉军破楚的典故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的束缚,也喻指当时中国被列强进逼,前途危殆的处境;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轻松、愉悦。选项中“暗指自己终于得到了帮助,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轻松、愉悦”表述有误;
    故选C。
    【6-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古诗词鉴赏
    去蜀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注】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诗人失去在蜀地的依靠,结束相对安定的生活,被迫携家眷离开成都。
    (1)简要分析“白鸥”意象的作用。
    (2)有人认为,《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表达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请你分析原因。
    【答案】
    (1)以“白鸥”自喻,写自己像江上白鸥一样漂泊、无依;营造一种凄清、伤感的意境。
    (2)《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运用了反语的手法,表面上是诗人劝慰自己不必为国家安危担心,国家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实际上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的作用。
    颈联的意思是: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却已经年老,余生只能像江上白鸥一样漂泊。诗人以“白鸥”自喻,形象写出自己孤独漂泊,居无定所,百病缠身的凄凉状态。但他始终牵挂着国家,自己的身世也随着国家的遭遇而起伏。安史之乱的大背景下,他只能做一只天地间飘飘而不知所终的孤独沙鸥。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去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作者因友人离世,生活失去依靠,又预见到蜀中将乱,故决计出峡东归。将离蜀,作诗总结几年的漂泊生涯。此诗表达了诗人在年迈之年、流寓之迹,种种心愿皆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之情。全诗表现了诗人心系国家安危,时刻为其忧心流泪的情况。其中尾联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明知这班肉食鄙夫只会以权谋私,承担不起国家顶梁柱的重任,而自己“致君尧舜”的理想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悲。寄忠诚忧国之思于愤激言辞之内,感人的力度更见强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又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7-2024年山东省莱西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回首往事,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点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B. 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 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 尾联中“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理解不正确。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该联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而非以“千帆”“万木”自比。故选C。
    【8-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车欲问边”,诗人轻车简从出使边疆,想要慰问那里的将士。
    B. “归雁入胡天”,诗人以“归雁”自比,表达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描绘奇美壮丽的边寒风光。
    D. 尾联“候骑”,指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有误,“候骑”是指负责侦查守卫的骑兵,尾联的意思是说,诗人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逢”是“相逢”的意思,并非刻意等候;
    故选D。
    【9-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五四制)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诗歌阅读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 下列对陆游《游山西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腊酒”“鸡豚”呼应“丰年”,点明了村人生活的富足。“足”字写出了村人热情好客的特点。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写出山间水畔的迷人景色,蕴含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
    C.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是:春社将近,箫鼓声随处可闻,村人衣冠简朴,古风尚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古朴风俗的赞美。
    D. 尾联中,作者被山村美景所陶醉,流连忘返,夜不归去,乘月而游,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10.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秋瑾)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发了词人决心赶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白居易)以人物的反常心理来表现处境的凄苦,寄寓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广阔胸怀。
    C.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分别在即,虽然难舍难分,但诗人告诫朋友,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哭哭啼啼。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抓住乱花、浅草等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答案】
    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的意思是: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这一联描绘的是农村古朴的风俗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古老的乡土风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本项“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说法不当;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项考查理解诗句。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抓住乱花、浅草等景物,描绘了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并非是“暮春”,本项分析不当;
    故选D。
    【10-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下列对《雁门太守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 “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黑”,写敌兵很多,犹如黑云翻卷,仿佛要将城墙压塌,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 “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的“紫”是写战士们的鲜血渗透到土壤当中,发出了暗紫色的颜色,写出当时战斗的激烈与残酷。
    C. “霜重鼓寒声不起”写深秋季节,霜气太重而鼓声沉闷,“重”“寒”等词凸显战争环境艰苦,士兵因而气势低沉、缺乏斗志。
    D.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运用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现出他们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答案】C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士兵因而气势低沉、缺乏斗志”表述错误。“霜重鼓寒声不起”意思是:天寒霜气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重”是对“霜”的形容,表现天气寒冷,夜里霜结得很厚,导致“声不起”,即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低沉),表现行军环境艰苦,但是援军却无所畏惧,侧面表现战士们不惧严寒,英勇无畏的形象特点。
    故选C。
    【11-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州①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②斩未还。
    烟尘一怅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今甘肃天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安史之乱爆发第四年),杜甫辞职,开始远游,首到秦州,作诗二十首,歌咏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与个人身世遭遇之悲。②楼兰:汉时西域国名,与汉为敌,傅介子用计斩楼兰国王而归。此处以楼兰代指吐蕃。当时,吐蕃趁安史之乱,夺取了陇右等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概要地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
    B. 颔联意思是,地面无风,天云却飘出塞外,尚未入夜,月亮即已照临关隘。
    C. 颈联运用典故,以说明吐蕃侵扰威胁未解除,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忧虑。
    D.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边塞艰苦生活的厌倦,对自己容颜衰老的无限惋惜之情。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
    D.“抒发了诗人对边塞艰苦生活的厌倦,对自己容颜衰老的无限惋惜之情”错。本诗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云无风而动,月不夜而临,用语奇警,又景中含情,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颈联意思是唐王朝已经趋于衰落,像汉王朝强盛时代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栏王首还阙的故事已经不可能有了。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慨叹和对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尾联“一”“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衰飒局势正在继续发展,忧伤的心情未有尽期。全诗地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达了作者深广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故选D。
    【12-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望 南征①
    杜甫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老病南征日,君恩②北望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四年(769) 春,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诗人此行是想要到衡州投靠老友。船开之后,诗人深感自己贫病的境遇,还朝和归乡都没有希望,于是赋此诗以遣怀。②君恩:指唐代宗之恩,代宗曾两次给杜甫授官。
    8.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草木杂生的景象,诗人想到回家路途的艰难,不觉忧愁满怀。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儿带露、鸟儿啼鸣本是自然现象,而这里实际是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情感的投射。
    C.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两句描写了诗人南征途中所见到的秀丽风光:春水奔流,桃花夹岸,风帆一片,枫树也已成林。
    D.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写诗人感慨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面对春天的美景,诗人却不禁泪洒衣襟。
    9. 《春望》中诗人提到“白头”,《南征》中诗人写到“老病”。杜甫在这两首诗中都写自己的“年老”,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8. A 9. 《春望》中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显示出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南征》中诗人以“老病”表达自己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A.“诗人想到回家路途的艰难,不觉忧愁满怀”错误,这里诗人是因为国都沦陷、百姓流离失所而痛苦、忧愁,并非因为想到回家路途的艰难,忧愁满怀;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对比分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显示出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诗歌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此诗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杜甫在成都时,代宗曾召他赴京兆功曹,杜甫没接受,后因严武表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他对代宗还是有着一定好感,存有一线希望的。这里“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前后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加衬托出了诗人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情怀。诗以明媚的自然春景开头,但由于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这样就使前面所描写的欢快、轻松的气氛消逝的无影无踪。这样对照写来,景与情似乎极不相称,但却显得深刻悲痛,更具艺术感染力。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忧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相关试卷

    专题16 作文-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6 作文-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6作文-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6作文-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 散文阅读-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5 散文阅读-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5散文阅读-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5散文阅读-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诗句理解-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诗句理解-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0诗句理解-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0诗句理解-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山东青岛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