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2《红烛》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2.2《红烛》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1页
    2.2《红烛》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2《红烛》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展开

    见《红烛》闪亮,解疑团迷雾絮语: 徬晚,室外已是风雨过后,远处的椰树随风梳理着秀颀的长发,可路上的积水依然会淹没你的脚踝,既然老天拒绝你外出散步,那就只能在家好好温习自己的功课吧。 也许是职业的习惯,心中总是挂念着高一的新生,于是顺手翻开高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该与同学们交流闻一多的诗作《红烛》了。教学文案:师导:请同学们打开书p4,请大家一起表述这首诗的标题和作者:明确:《红烛》,闻一多师导:大家看标题和作者下面的一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出自李商隐的哪首诗?明确:《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师问:根据你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从诗作的结构角度上考虑一下,它具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全诗开启的引子,具有统领全篇(提纲挈领)的作用。师导:如果说李商隐的这首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意,那么由于时代的不同,诗人创作的心志不同,那对于“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则赋予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情感。“蜡炬成灰”中的“蜡炬”,则成为了作者闻一多诗作的“意象”,他通过这个单纯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呢?这需要我们共同讨论研究。请大家先标出全诗一共几节?明确:共九节。(开始散读,齐读)师导: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发现?明确:“红烛啊!”这一句,诗人在重复使用了。师问: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哪种修辞手法?明确:反复(回环、呼号)具体分析:师导:下面我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梳理一下每一节的意思:师导入门:(配合投影)大家看第一节:教师示范:一、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你鲜红和透亮的颜色让人们(诗人)产生了不尽的联想:你敢于将自己的火红的内心“吐”出来,做一个比较吗?看一看是不是一样的鲜红。学生梳理:我们来看第二、三节:二、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诗人面对着燃烧的红烛在思考,在发问:是谁给了你躯体,是谁又点着了你的灵魂?又为什么你发出光亮时,是以毁灭自我为代价的?这让诗人产生了难于理解的疑惑。所以我“一误再误”,让“我”滞留在追求光明与毁灭的自我困惑之中。三、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我们可以将二三节合起来理解,诗人在反复地思忖中,终于寻求到了答案,蜡烛所发散的光亮,完全是“烧”出来的,蜡烛不燃烧,光亮又从何处来?所以说“这是自然的方法”。讨论分析:师导:通过对前三节的简要梳理,我们基本上了解了诗人要表达意思。我们首先看第一节:一、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师导:诗人在开篇就直言他的意象——红烛。为什么诗人看到了红烛会引发了他的联想?联想到什么?明确:是因为红烛鲜红而透亮的颜色而引发了他的联想,联想到自己那颗热烈而赤诚的内心,并深情地发出了邀请:诗人啊//吐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师问:这种寓答于问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明确:我的内心不是与你一样的吗?都是鲜红、透亮、赤诚的呀!师问:既然我和你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诗人笔下的红烛?明确:在这里“红烛”已经是“透亮和赤诚”的象征了。人的情感是内在的,是抽象的,红烛则成为诗人思想情感抒发的依托点。红烛是被诗人情感化、人格化了的一个形象。也就等于说,诗人就是红烛,红烛就是诗人,红烛已经具有了诗人的灵魂。师导:我们有了这样的认知,对于下一个层次的思想内容就等于有了一把开启的钥匙了。请大家齐读二~三节:二、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三、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师导:大家看这几句:“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烧腊成灰,才能放出光来?对此,诗人“一误再误;”有矛盾,有冲突;然后又说:“不误不误!”原来的“光亮”是燃烧出来的,这是自然的方法。大家看这是什么句式?从作者运用这种句式,你能否感悟到诗人思维过程的发展变化吗?明确:这是设问句,诗人在自问自答,而前后的回答又是截然相反的,这表明了诗人由思考的起始到醒悟的一个过程。师导:诗人在思考的发端认为,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他的不理解就在于活着与死亡的矛盾;到后来他醒悟了,这说明他已经领悟到红烛具有着怎样的精神了,“不误不误/原是烧出你的光来——”驱赶了黑暗。这就是自然的方法,诗人觉悟到的是什么精神呢?明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用蜡炬的光明来驱赶社会的黑暗。诗人的思考过程,实际上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过程中,遇到了思想矛盾之至获得了思想上的觉悟。师导:《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当年,有志青年和闻一多在“五四”运动陷入低谷时,出现了思想上的犹豫和徘徊。我们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了他们经过良久的思考到觉悟过程,诗人以“红烛”作为情感的抒发的依托点,展现了他觉悟后的信念和为光明而燃起了革命的激情。好!大家接着看第四节,也就是本诗的第三个层次:四、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在诗人的眼里,蜡烛的生命是由外在的力量寄予的,是用来点燃生命之火的,那就“烧吧!/烧吧!”烧破人世间残破的梦幻,让人们的鲜血沸腾起来,挽救他们的灵魂,摧毁人们思想上的桎酷与枷锁!师问:诗文写到:“既制了/便烧着”,这是对谁的寄语,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明确:这是对红烛的殷殷寄语,同时也是在自勉自励,其言外之意是说,既然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起来,让智慧和才能燃放出灿烂的火光。这是诗人借红烛的形象在激励自己。我们要用自己沸腾的鲜血,来拯救还在睡梦中的人们,摧毁人们思想上的桎酷与枷锁。好,我们接着研究和讨论五~七节。师导:让我们一起来放声朗读这几节,并简要梳理和讨论分析:五、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发光发亮的时候,也正是你自焚流泪的开始。这就是“红烛啊!”这一抒情句中所包含着我们为发光而来,又在“发光”中、“燃烧”毁灭自己的复杂情感的忧愤与慨叹。六、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我们知道,匠人给予了我们为发光发亮而来的生命,既然我们深知自己的生命就是为了燃烧、发光发亮而来的,那又何必伤心与悲哀呢?现如今我已经懂得了,在你燃烧自己释放出光亮的时候,有残风想要熄灭你的光亮,让你伤心流泪!七、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烛泪是蜡烛的身体,是蜡烛的灵魂和生命。把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流向人间,培育出欣慰的花朵与果实,为人们奉献出自己乃至生命,是无尚的欣慰和快乐!师问:“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明确:因为红烛具有着无私无畏的精神,生来就是为照亮别人和照亮世界的,但是毕竟当时的社会真是太黑暗了,蜡炬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现实生活中的黑暗势必冲击和阻碍着诗人对于理想和光明的追求,也必然引起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的挣扎。既有愤懑之情,又不免交织着慨叹的情感。所以诗人写到“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师导:既然我们深知自己的生命就是为了燃烧、发光发亮而来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那又何必伤心与悲哀呢?经过一番思索,诗人说:“哦/我知道了”,知道了什么?明确:是有“残风”的存在,你在燃烧发光时,烧的不稳,让你焦急,随时都有被熄灭的危险,所以你在流泪。师导:这里蕴含着怎样的深意?明确:诗人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由于现实反动的黑暗势力严酷的阻挠,让诗人感到壮志难酬,所以他在为世人而痛哭流泪。师导:尽管内心是苦涩寒酸的,但是他在自勉自励的同时,也在劝慰红烛:你的泪不会白流,“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这几句不仅是在自慰,也是在勉励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请大家看最后两节8~9,我们一起朗读一下:八、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流泪,这是为了给人类创造光明,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过心灰和伤心,哪怕是这样的结果,我们不会忘记为人类创造光明的初始动因!九、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所以说,我们是为了人类的光明,努力尽心地去耕耘,执念于我们的动因,不用过多地考虑收获如何?师导:诗人从红烛的外在形态上,感悟到它的精神,最后归结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了红烛的精神收束了全诗。我们将这种写法叫做什么?明确:“画龙点睛”之笔。归纳总结:1、诗歌形式与表现手法 师:从总体上看,这首诗在形式上与传统的格律诗有些明显不同。它采用了较为自由的现代诗形式,并通过句子形式上的变化来改变诗歌的节奏,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反复、回环和呼号等修辞的运用,无非是为了情感输出的配合。有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这首诗也体现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自己内在的情感外化于物”的写法。类似的写法你能说出几篇文章吗?生:《爱莲说》、《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2、诗歌主题与价值观 师:《红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启迪作用。它不仅赞美了红烛的光明与奉献精神,更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具有启示意义的。我们应该学习诗人那种对于光明与奉献精神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要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价值所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言:雨后的苍穹显得尤为高远、空旷,天幕上有无数颗璀璨的星斗点亮暗黑的苍穹,它们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划破了夜晚的黑暗。雨后的积水已荡然无存,正是散步的恰好时机……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