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京版一年级上册一 数学就在我身边教案及反思
展开1.通过熟悉的情境和动手操作,经历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过程。
2.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能用第几个表示具体的事物。
3.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勇于交流自己个性化的做法。
【教学重点】
体会“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会用几个和“第几”描述事物。
【教学难点】
难点:正确理解“第几”和“几个”的不同,解决相关问题。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单元“顺序的认识”中,学生对“基数”和“序数”也就是“几个”和“第几个”总是理解不清,在应用中容易混淆。
【核心素养】
1. 我们将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实际操作与互动交流的过程,使他们初步领悟“几”与“第几”两者间微妙的差异,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区分和运用这两个概念。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准确理解数量的多寡与顺序的先后,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2. 我们会为学生创造具体的情境,让他们在这些情境中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与“第几”的概念相结合,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空间与顺序的知识。
3.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与交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发展团队合作意识,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们也会注重渗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计数器、方形模块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作为引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师:董老师想和坐姿端正的小朋友玩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
请听口令:请这一列的5个小朋友起立;再请这一列的第5个小朋友起立。
师:同样的数字5,为什么站起来的人数不一样呢?生说想法。
师:这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师:原来数学里有这么多的奥秘,同一个数字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学习任务一:经历过程,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了解主题图有哪些事物,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描述一下这幅图吗?
生:(有1辆汽车,5个人在排队等车,老人排在第1。2个小学生,3个大人……)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描述的也非常棒,还用到我们上节课学到的数字!有同学还说到“第1”,它和“1”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呢?
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1和第1”的奥秘吧!
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能用第几个表示具体的事物。】
排第(3) 排第(5 )
一共有(5 )个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数一数,填一填。
第1 第2 第3第4第5
一共有5人。
排在第 4?他前面有3人?后面有1人?
二、归纳小结
师:小组讨论: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组织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反馈。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馈。
学习任务三:认识 “几”“第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实际操作与互动交流的过程,使他们初步领悟“几”与“第几”两者间微妙的差异,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区分和运用这两个概念。】
(一)认识 “几”
教师展示一幅有多个水果的图片,如苹果、香蕉、橘子等。
提问:“这里有多少个苹果呀?” 引导学生数一数,得出苹果的数量,从而认识 “几” 表示物体的数量。
让学生再数一数图片中的其他水果的数量,巩固对 “几” 的理解。
举例生活中的例子,如教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几” 的含义。
(二)认识 “第几”
教师再次播放展示乘公共汽车排队的画面。
提问:“现在我们来看看,排在第一位的是谁呀?第二位呢?” 引导学生理解 “第几” 表示物体的位置顺序。
让学生用 “第几” 来描述视频中其他人的位置。
教师拿出一排不同颜色的卡片,如红、黄、蓝、绿、紫。提问:“黄色卡片排在第几位呢?”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来确定卡片的位置。
改变卡片的排列顺序,再次提问,让学生体会 “第几” 是相对的,会随着顺序的改变而改变。
(三)区分“几”和“第几”。
1.区分“几”和“第几”。
(1)问题一:第一位小朋友投完球走了,现在还有几人排队?每个人排在第几呢?
预设:现在有4人排队。
(2)问题二:4人与第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4人表示一共有4个人在排队,第4表示一个人排队的位置。
2.小结:一个数可以表示“几”,也可以表示“第几”。当它表示数量时,它的含义是“几”;当它表示排列的顺序时,它的含义是“第几”。
学习任务四: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从简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地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拓展学生思维。】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情境题,让学生用 “几” 和 “第几” 来描述。
例如,一幅有几个小朋友在玩滑梯的图片,提问:“有几个小朋友在玩滑梯?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排在第几位?”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己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等,然后用 “几” 和 “第几” 来描述这些图形的数量和位置。
【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与交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发展团队合作意识,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师:动物园的园长为了奖励获奖的选手,准备了一些礼物想要送给它们
一起看!(课件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师:园长想请大家帮个忙,给红花设计位置。董老师把这些漂亮的花请到
黑板上,你准备把红花排在第几?谁愿意到前面来当小小设计师?你能给大家说说红花的位置吗?
师:孩子们都很有创造力,设计了这么多方案!在刚才的活动中,红花的位置变动了,“第几”也随着发生变化。
2.师:为了奖励获奖的选手,园长还买来了一些苹果想要送给它们。孩子们,快拿出你的学习单。
师:谁愿意拿着你的学习单,到前面来汇报?
3.加深感知“几和第几”——排队游戏。
师:请6个小朋友上来排排队。
(1) 找一找。
师:从左边数的第3个小朋友?从右数的第3个是谁?再找一找,从左数的3个小朋友。
(2)比一比。
师:下面再思考一下,刚刚我们从左数的第3个小朋友和从左数的3个小朋友一样吗?那我们刚才从左数的第3个和从右数的第3个小朋友一样吗?
(3)交流小结:同样是第3个,由于数的顺序不同,这第3个人不是同一个人。
指出: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指着课题说:数几和第几的时候要有序地数一数。
【知识总结】
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呀?” 引导学生回顾 “几” 和 “第几” 的含义和区别。
强调 “几” 表示物体的数量,“第几” 表示物体的位置顺序。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运用 “几” 和 “第几” 来描述事物的位置和数量。
【作业设计】
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几”和“第几”
一个数可以表示几,也可以表示第几。当它表示数量的多少时,是“几”;当它表示排列的顺序时,是“第几”。
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一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a href="/sx/tb_c5224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核心素养,教学准备,拓展延伸,知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一 0~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a href="/sx/tb_c404982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0~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核心素养,教学辅助,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京版一年级上册三 认识10以内的数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一年级上册三 认识10以内的数精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求新知,方法应用,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