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一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展开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身上的“尺子”,感受身上“尺子”的作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2.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积累实际测量长度的经验,发展应用意识。
3.激发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体验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
较准确地测量长度,减少误差。
【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到培养,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节课重点不在计算教学,而在解决问题的解决策略教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知识,所以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领下完成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每组1把米尺,1根长绳,3个皮尺,1张学习单,一只记号笔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选取生活中的素材导入新课,既复习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能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回顾之前的内容,引起学生共鸣思考,为上本节课作好铺垫。】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和长度单位有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量一量
板书课题中的量一量
二、出示绘本,认识尺子
问:通过阅读绘本,你们发现身上都有哪儿可以当作“尺子”了吗?
预设:原来身上的“拃”和“庹”可以当作尺子用。
三、寻找身上的“尺子”
问:身上还有哪儿可以当作“尺子”呢?快找一找吧!
预设:身高,脚长,拳长。学习任务一:动手实践,认识直尺
学习任务一:、认识身上的尺子,探究其中的秘密
【设计意图:用绘本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从生活入手对数学的理解。找到身体尺,在生活中会用身体尺,并能够选择合适的身体尺去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择优意识。】
(一)认识身上的尺子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因为她长个儿了。
师:对,她和爸爸妈妈比了比确实长个儿了。原本需要站在板凳上的够的东西现在都不用了,门铃一下按到,电话能拿到,书架上的书能拿到,洗手、洗脸也能开关水龙头。
妈妈准备给她做新衣服,她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做衬衫做连衣裙了。可是,妈妈怎么也找不到尺子。
于是妈妈就用了让恩熙痒痒的方法给她量了一下,你知道是怎么测量的吗?
生:她可能是用手测量。
师:哦?怎么用手去测量呢?请同学来演示一下,用手测量一下老师手臂的长度。
生:(用拃测量)老师的手臂大约有三拃。
师:原来我们的身体就自带“尺子”,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把尺子两个字用引号引起来吗?
生:因为它不是真正的尺子。
师:的确是这样,但是这“尺子”也能帮我们测量长度,来看看恩熙妈妈量出的结果,谁来数一数。
生:裙身4拃,腰2拃,袖长2拃,肩1拃,袖口不到1拃。
师:既然是用拃来测量的,谁告诉我们什么是拃?
生:从大拇指到中指或大拇指到小指的长度就是一拃。
师:周末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项任务,你和妈妈一起用拃量爸爸的身高。
播放吴天昊同学和妈妈测量爸爸身高的视频。
吴天昊汇报:我测量爸爸的身高大约有13拃,妈妈测量爸爸的身高大约有10拃。
师:谁还愿意汇报一下测量的结果?
生:汇报。
师:为什么每个同学和妈妈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自己手小妈妈手大。
师:测量的时候什么没变?
生:爸爸的身高。
师:我们过几年再测量爸爸的身高时会有变化吗?
生:会。
师:为什么会有变化?
生:因为我们的手会长大。
师:会不停的长大吗?
生:不会,长成熟了就不长了。
师:我们身体上除了拃这把尺子,还有别的尺子吗?
生说师板书:脚(从脚尖到脚跟的距离),拳的周长,步(从脚尖到脚尖或从脚跟到脚跟的距离),庹(手臂伸平从一只手的中指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中指指尖的长度),身高。
师:原来我们身上有这么多尺子可以测量长度,课下让大家用身体尺测量了周围物体的长度,请同学来说一说。
播放视频
高思佳:我测量了我家的客厅大约有7步长。
胡颖昕:我测量了我家客厅的墙壁大约有2庹长。
王奕涵:我测量了我写字台的长度大约有5脚。
师:谁还来说一说你用什么身体尺测量了哪些物体的长度。
学生汇报。
师:大家都想说一说自己的测量结果,那就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测量结果。
出示照片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谁?
生:是郭高旭。
师:请她来说说她在干什么呢?
郭高旭:我在公园里量石台,开始用拃量,但是觉得太长量起来麻烦,改用步测量,大约有4步。
师:这位同学的择优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师:同学们不用尺子也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看,恩熙也量了自己家里物体的长度,桌子用拃测量,床用脚测量,院子的长度用步测量,看来不同长度的物体要选择不同标准的身体尺。
学习任务二:操作实践,选择研究问题,讨论研究流程
【设计意图:课前的测量多了让学生复习用尺子测量长度,在发现身体尺之间的关系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交流、分享、汇报的能力。】
一、小组合作,选择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有两个我们想研究的问题,接下来你们4个人一小组,先从这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商量商量我们要想验证是不是这样的,我们都需要干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问:谁来说说,你们小组选的是哪个问题,我们要想验证是不是这样的,我们都需要干什么?
预设:测量(量什么,怎么量)—记录—对比。
问:要想验证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量什么?
预设:一拳长和一脚长。
问:第二个问题,需要量什么呢?
预设:要量身高和一庹长。
二、讨论测量方法
问:刚才你们说到我们要去量一拳长、一脚长、身高和一庹长,你们觉得哪个最难量?
此时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灵活处理,重点研讨身高的测量方法。
出示测量身高的三种方法:
问:你们看,我搜集了3种测量身高的方法,咱们一起看看哪种方法最好?
通过讨论明确:测量身高时要0刻度对齐地面,身体站直,尺子拉直,头顶水平放把尺子帮助读数。
三、小组测量
出示要求:
(1)测量时:轻声交流,分工合作,测量方法正确。
(2)记录时:对于不是整数的结果取整数记录。
(3)测量完:观察数据,写出发现。
小组合作测量。
四、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1)汇报第一个问题。
问:通过测量,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一拳长和一脚长是差不多的。
监控:你怎么看出来的?
汇报几个组,最后得出结论:一拳长和一脚长真的是差不多的。
(2)汇报第二个问题。
问:通过测量,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通过测量我们发现身高和一庹长是差不多的。
监控:你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身高和一庹长相差比较多的数据,进行研讨。
问:我们感受一下,身高和一庹长是不是差不多的?
预设:差得有点多。
追问:你们觉得这会是怎么回事呢?(测量方法不太准确)
追问:对这个数据有质疑了,我们怎么办?(再量一量)
评价:你们这种研究态度特别好,有的时候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我们需要多测量几遍。
师:邀请小组再测量,给他们鼓鼓掌,给他们点勇气。
问: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注意测量方法,可以再量一量。
评价:在测量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误差,为了测量得更准确,我们可以多量几遍,注意测量方法。
二、归纳小结
师:记得最开始猜想的时候,有的同学对这两件事还不太相信,对吗?刚才我们一起通过测量、收集数据、对比数据,原来一脚长和一拳长真的是差不多的、一庹长和身高也是差不多的。
学习任务三:操作实践,运用身体尺测量并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并初步渗透了验证的思想,也就是估计也需要有依据。】
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已经会量一量了,请吧手中的尺子都收起来,那你们会比一比吗?老师考考大家。板书
出示: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你们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这个长度吗?(示图)一名同学用手比,不够长。引发思考:
一条6米长的大鳄鱼的长度和几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差不多?
教师小结:我们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长度可以作为一把尺,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一把尺。
同学们既会量一量了,又会比一比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这些测量标准表示出一些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呢?(出示图片)
请学生读题:选择下表中的一种动物,用你自己的方式把这种动物的身高或身长表示出来。
谁来说说,你选了哪个动物?测量的标准是什么?测量的结果怎么样?
谁跟他选的动物一样,但测量标准不一样,也来说说。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任务四: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从简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地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拓展学生思维。】
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估一估,测一测
师:测量了身体尺的长度,那我们就需要刻意的记一记它们的长度。这样我们没有尺子的时候就可以估计和测量长度了,现在就来看看身体尺与米尺的关系,估一估一米大约有几拃?
生1:我估计一米里面大约有我的3拃长。
生2:我估计一米里面大约有我的10拃长。
生3:我估计一米里面大约有我的7拃长。
生4:我估计一米里面大约有我的5拃长。
师:我们估计的是不是准确呢,同桌合作一人拿米尺一人用身体尺量
【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数学小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见闻,体会数学的乐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问1:同学们,今天我们测量的都是你们小孩儿,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大人也是这样吗?
追问:你们猜猜?
师:我对这个问题也特别好奇,我亲自和几位老师一起量了量,你们看,一拳长和一脚长是不是差不多的?为了追求数据的准确,我们是脱了鞋量的。
提问2:咱们大多数人都是一庹长比身高短,有没有人一庹长比身高长呢?
问:你们知道吗?有一种运动员,他们当中有的人的一庹长都比身高长,知道是什么运动员吗?(篮球运动员)
问:我们一起看,是不是一庹长比身高长?身高和一庹长相差多少厘米?
易建联:身高2米11厘米,一庹长2米22厘米
孙桐林:身高2米6厘米,一庹长2米19厘米
问:他的身高和一庹长差13厘米,可以不可以算差不多?13厘米对于他们2米多的身高来说,可以算差不多。
师:我们会发现虽然有的人一庹长比身高要长,但是他们的一庹长和身高也是差不多的。
【知识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身上的尺子之间的秘密。
板书课题:身上尺子的秘密
2.问: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咱们是怎么研究的?
3.问:我们都知道我们身上的尺子有很多种,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一拳长和一脚长、身高和一庹长之间的数学秘密,你们猜猜,身上的尺子之间,还会有什么秘密呢?
4师:孩子们,有人说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腿长大约是头长的4倍,真的是这样吗?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运用我们这节课研究问题的方法继续去研究研究。
【作业设计】
1、认识“步长”,课后测一测自己的‘一步长’。
2、要想知道教室有多长,可以数出步数,在估计一下。
【板书设计】
身上的尺子
肩宽 大约30厘米
身高 大约1米30厘米
一庹 大约1米20厘米
教室的宽 大约5米20厘米
一拃 大约15厘米
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一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a href="/sx/tb_c5224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核心素养,教学准备,拓展延伸,知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一 认识厘米和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a href="/sx/tb_c5224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认识厘米和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核心素养,教学准备,拓展延伸,知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身上的“尺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身上的“尺子”教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