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1. 珊瑚虫、海葵等动物都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 )
①身体呈两侧对称 ②身体呈辐射对称 ③有口无肛门 ④背腹部扁平 ⑤刺细胞能分泌毒液
A. ①③⑤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②③⑤
【答案】D
【分析】(1)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
(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①身体呈两侧对称,是扁形动物等生物的主要特征,①不符合题意。
②身体呈辐射对称 ,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②符合题意。
③有口无肛门 ,即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也是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③符合题意。
④背腹部扁平 ,是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④不符合题意。
⑤刺细胞能分泌毒液,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⑤符合题意。
由此可见,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下列动物中,利用刺细胞作为攻击和防御敌害的是( )
A. 蛭B. 水螅C. 水螅的芽体D. 水蚤
【答案】B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详解】A.蛭,如医蛭,主要生活在淡水或潮湿的土壤中,以吸血或体液为生。它们并没有刺细胞这一结构,而是依靠吸盘和口器来吸取猎物的血液或体液,A错误。
B.水螅是一种腔肠动物,它们的体表有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里面藏有刺丝和毒液。当遇到猎物或敌害时,水螅能迅速弹出刺丝,并将毒液注入对方体内,从而杀死猎物或击退敌害,B正确。
C.水螅的芽体实际上是水螅进行无性繁殖时产生的后代,它们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不具备完整的刺细胞结构,C错误。
D.水蚤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它们以浮游生物为食,并不具备刺细胞这一结构,D错误。
故选B。
3. 线形动物门(蛔虫)比扁形动物门(涡虫)高等的主要原因是( )
A. 蛔虫的角质层能抵抗消化液对其分解
B. 蛔虫卵随人类粪便传染并寄生在肠腔
C. 蛔虫的身体由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
D. 蛔虫的消化道后端有排出残渣的肛门
【答案】D
【分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由于扁形动物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可以分化形成的肌肉层,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体壁有角质层,有假体腔,有口有肛门,假体腔的出现,为体内器官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详解】线形动物门(蛔虫)比扁形动物门(涡虫)高等的主要原因是蛔虫的消化道后端有排出残渣的肛门。蛔虫具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肠和肛门,这使得它们能够更有效地消化和排出食物残渣。而涡虫的消化系统不完全,没有肛门,食物残渣需要通过口排出。因此,蛔虫在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比涡虫更为高级。选项A、B和C虽然描述了蛔虫的一些特征,但并不是其比涡虫高等的主要原因,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 环节动物门和线形动物门外形相似,区分它们的主要依据是( )
A. 身体是否分节,感觉是否更加精确
B. 体表是否有黏液,是否能溶解氧气并进入体内
C. 受精卵是否在卵茧里,以保证发育
D. 身体断裂后是否能再生形成新的个体
【答案】A
【分析】(1)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蚯蚓、水蛭和沙蚕是典型的环节动物。
(2)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消化道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蛔虫和蛲虫是典型的线形动物。
【详解】A.环节动物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这种分节现象不仅增强了它们的运动能力,还使得它们的感觉更加灵敏和精确。而线形动物门的身体则通常是不分节的,或者分节不明显。因此,身体是否分节以及感觉是否更加精确,是区分环节动物门和线形动物门的主要依据之一,A正确。
B.体表是否有黏液并不是区分环节动物门和线形动物门的主要依据。许多动物体表都可能有黏液,这通常与它们的保湿、呼吸或运动方式有关,B错误。
C.受精卵是否在卵茧里发育,并不是区分环节动物门和线形动物门的依据。虽然有些动物的受精卵确实会在卵茧或类似结构中发育,但这并不是环节动物门或线形动物门的普遍特征,C错误。
D.身体断裂后是否能再生形成新的个体,也不是区分环节动物门和线形动物门的主要依据。虽然有些动物确实具有再生能力,如某些环节动物可以在断裂后重新长出缺失的部分,但这并不是所有环节动物都具备的能力,也不是线形动物所特有的特征,D错误。
故选A。
5. 在下图节肢动物门中,属于昆虫纲的是( )
A. 蜘蛛B. 鼠妇
C. 蜈蚣D. 蝗虫
【答案】D
【分析】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的一大类,具有分节的身体和附肢,外骨骼由几丁质构成。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蛛形纲、多足纲和甲壳纲等。
【详解】A.蜘蛛属于蛛形纲,具有四对足,没有触角,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不属于昆虫纲,A错误。
B.鼠妇属于甲壳纲,通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具有两对触角和多对足,不属于昆虫纲,B错误。
C.蜈蚣属于多足纲,具有许多对足,身体分为许多节,不属于昆虫纲,C错误。
D.蝗虫属于昆虫纲,具有三对足、一对触角和两对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符合昆虫纲的特征,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外都有石灰质贝壳
B. 运动器官是足,呼吸器官是鳃
C.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D. 双壳类软体动物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中的食物颗粒
【答案】A
【分析】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其分泌物形成贝壳。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详解】A.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的具有坚硬的贝壳,有的贝壳退化,如鱿鱼,故A错误。
B.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呼吸器官是鳃,故B正确。
C.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故C正确。
D.双壳类软体动物有两片贝壳,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故D正确。
故选A
7. 用两栖动物进行生物防治能大量地减少农药的使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蛙是体外受精,用皮肤辅助肺的呼吸
B. 蟾酥能抗心肌缺血,是它的眼腺分泌的
C. 大鲵生活在溶洞里,眼睛已经退化
D. 蝾螈是体外受精,受精卵外没有卵壳
【答案】B
【分析】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以青蛙、蟾蜍,蝾螈及大鲵为代表。
【详解】A.青蛙是两栖动物的代表之一,它们在水中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孵化成蝌蚪。此外,青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而成体则主要用肺呼吸,但皮肤也具有一定的辅助呼吸功能,A正确。
B.蟾酥是蟾蜍的一种分泌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包括抗心肌缺血等。然而,蟾酥并不是由眼腺分泌的,而是由蟾蜍皮肤上的皮脂腺和毒腺混合而成的分泌物,B错误。
C.大鲵,也称为娃娃鱼,是两栖动物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它们通常生活在溶洞或溪流等水域环境中,由于其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如光线较暗),其视觉并不发达,大鲵的眼睛基本退化,C正确。
D.蝾螈也是两栖动物的一种,它们同样进行体外受精。与青蛙类似,蝾螈的受精卵也没有卵壳保护,而是直接暴露在水中进行孵化,D正确。
故选B。
8.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列与陆地生态环境不相适应的是( )
A. 蛇的鳞片B. 家鸽的绒羽C. 沼虾的鳃D. 蚯蚓的刚毛
【答案】C
【分析】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详解】蛇的鳞片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家鸽的绒羽可以保温,适应陆地生活;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在土壤中移动,适应陆地生活。而沼虾的鳃是用于水中呼吸的结构,不适应陆地生态环境,故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9. 鲫鱼常生活在农田等淡水生态环境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绑扎鲫鱼的鳍会影响运动的协调
B. 加入BTB后鱼缸的水会逐渐变蓝
C. 鲫鱼的鳃呈叶片状
D. 鲫鱼的侧线与感知水的振动有关
【答案】B
【分析】(1)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①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中运动时的阻力; ②鱼鳃的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水中的氧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进行气体换;③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详解】A.鲫鱼的运动主要依赖于其鳍的协调作用。背鳍、胸鳍、腹鳍和臀鳍主要起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而尾鳍则负责控制前进的方向和产生前进的动力。如果绑扎了鲫鱼的鳍,特别是尾鳍,那么它的运动协调性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无法正常游动,A正确。
B.BTB(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在酸性环境中呈现黄色,而在碱性环境中则呈现蓝色。然而,在正常的淡水生态环境中,由于鱼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得水呈弱酸性。因此,当向鱼缸中加入BTB时,水应该逐渐变黄,而不是变蓝,B错误。
C.鲫鱼的鳃是其呼吸器官,由许多鳃丝组成,鳃呈叶片状,但鳃丝呈细丝状,能够大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有效地从水中提取氧气,C正确。
D.鲫鱼的侧线是一系列感觉器官,它们分布在鱼体的两侧,能够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振动等信息。这对于鲫鱼在复杂的水域环境中寻找食物、逃避敌害以及进行繁殖等活动都至关重要,D正确。
故选B。
10.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①春季繁殖;②前肢变为翼;③卵胎生;④骨骼轻、薄、坚固
A. ①②B. ①②④C. ①D. ③④
【答案】B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详解】① 春季繁殖:莺和燕都是鸟类,它们具有季节性繁殖特点。春季是鸟类繁殖的高峰期,因为此时食物丰富,气候适宜,有利于幼鸟的成活和生长。因此,①是莺和燕的共同特征。
② 前肢变为翼:这是鸟类的一个显著特征,使得它们能够飞行。莺和燕作为鸟类,其前肢都已经特化为翼,用于飞行。因此,②也是莺和燕的共同特征。
③ 卵胎生: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后才产出的生殖方式。然而,莺和燕都是卵生动物,它们的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幼体。因此,③不是莺和燕的共同特征。
④ 骨骼轻、薄、坚固:为了适应飞行的需要,鸟类的骨骼通常具有轻、薄、坚固的特点,以减轻体重并增强飞行能力。莺和燕作为鸟类,其骨骼也具备这些特点。因此,④是莺和燕的共同特征。
综上所述,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①春季繁殖、②前肢变为翼和④骨骼轻、薄、坚固,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牛是哺乳动物,胎生哺乳
B. 牛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C. 牛体表被毛,用肺呼吸
D. 牛体表被毛,体温恒定
【答案】B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犬齿、臼齿和门齿的分化;胎生、哺乳。
【详解】A.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胎生哺乳。这意味着幼崽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后出生,并且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幼崽会通过母乳喂养来获取营养。牛作为哺乳动物,同样具有这一特征,A正确。
B.虽然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门齿和臼齿用于咀嚼食物,但并非所有哺乳动物都有犬齿。犬齿主要用于捕猎和撕咬猎物,这在食肉动物中更为常见。而牛是草食性动物,它们不需要犬齿来捕猎或撕咬食物。因此,牛的牙齿只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B错误。
C.哺乳动物体表通常被有毛发,这有助于它们保持体温和减少水分蒸发。同时,哺乳动物都使用肺进行呼吸,这是它们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方式,C正确。
D.由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有毛发,并且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如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因此它们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不会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大幅度的波动,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麻雀成群飞到刚收割完的麦地集体觅食
B. 在非洲,雌狮常分布成一定的方阵埋伏在草丛里,领头的雄狮会将猎物驱赶到雌狮的埋伏处,于是雌狮一同跃出,集体捕食
C. 一只翱翔的秃鹫发现了地面上斑马的尸体,其他秃鹫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共同围着尸体“就餐”
D. 到了繁殖季节,大马哈鱼会集结成群,沿江逆流而上,到固定的区域产卵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蜜蜂群体内有蜂王、雄蜂、工蜂,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蜂王由工蜂喂养,体现了蜜蜂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蜜蜂具有社会行为;在非洲,雌狮常分布成一定的方阵埋伏在草丛里,领头的雄狮会将猎物驱赶到雌狮的埋伏处,于是雌狮一同跃出,表明具狮群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属于社会行为。麻雀成群飞到刚收割完的麦地集体觅食、一只翱翔的秃鹫发现了地面上斑马的尸体,其他秃鹫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共同围着尸体“就餐”、繁殖季节,大马哈鱼会集结成群,沿着黑龙江逆流而上,到固定的区域产卵等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等级制度,因此不存在社会行为。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13. 下列有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B.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
C. 松鼠将收获的成熟松子埋在地下,是对种子的破坏
D. 人不能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否则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答案】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分解者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所以,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够进行,只是进行的速度很慢,A错误。
B.动物属于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B错误。
C.松鼠将松子埋藏在地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埋藏的松子就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传播种子,C错误。
D.不可以随意引进某种动物,这样可能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某种动物在国内的生态系统中没有天敌,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D正确。
故选D。
14. 每到果树开花时,小明爸爸都会在自家果园里放养蜜蜂。这对于桃树的意义是( )
A. 延长果树开花的时间B. 消灭果树的病虫害
C. 帮助果树传粉D. 刺激幼果快速长大
【答案】C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桃树是虫媒花,主要依靠昆虫传粉,桃园里放养蜜蜂,蜜蜂不但可以采蜜,在采蜜的同时把身体粘附的花粉带到了另一朵花的柱头上,为花粉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蜜蜂的传粉,桃树的产量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 下图表示“观察酵母菌”实验时看到的图像,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为显微镜视野下的物像,结构a是酵母菌的液泡
B. 一个酵母菌是由两个细胞组成
C. 如图所示的状态是酵母菌正在进行孢子生殖
D. 在显微镜视野下,看不到酵母菌的细胞核
【答案】A
【分析】真菌的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内无叶绿体,营养方式异养,主要是孢子生殖。图中:a液泡。
【详解】A.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其细胞内的a液泡,这是酵母菌细胞的一个显著特征,A正确。
B.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每个酵母菌个体只由一个细胞组成,而不是两个,B错误。
C.孢子生殖是真菌的一种繁殖方式,但在图中所示的状态下,并没有明显的孢子形成或释放过程,因此不能断定酵母菌正在进行孢子生殖。实际上,图示更可能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即酵母菌细胞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成为新的个体,C错误。
D.虽然酵母菌的细胞核在显微镜下可能不如液泡等结构那么明显,但仍然是可见的。通过适当的染色和显微镜调整,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酵母菌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A。
16. 在显微镜下看到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其分支上排列着成串的孢子,这种霉菌是( )
A. 酵母菌B. 幽门螺旋杆菌C. 青霉菌D. 大肠肝菌
【答案】C
【分析】真菌的少数个体微小,多数形体较大,但形态各异,靠孢子来繁殖后代,青霉菌的孢子呈扫帚状。
【详解】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它们并不形成菌丝结构,更不会有扫帚状的菌丝顶端和排列成串的孢子,A错误。
B.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细菌,细菌与霉菌在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上都有显著差异。细菌没有菌丝结构,也不会产生孢子,B错误。
C.青霉菌是霉菌的一种,它们具有典型的菌丝结构。更重要的是,青霉菌的直立菌丝顶端会呈现扫帚状,且其分支上会排列着成串的孢子,C正确。
D.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同样不具备霉菌菌丝结构和孢子,D错误。
故选C。
17. 在森林公园散步时,时常会发现腐烂树桩上长了蘑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蘑菇能将树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B. 蘑菇利用树桩中的无机物制造自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有机物
C. 在树桩腐烂过程中,蘑菇是分解者
D. 蘑菇分解树桩,促进了物质循环
【答案】B
【分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详解】A.蘑菇作为真菌的一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如树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生产者(如绿色植物)重新利用,从而完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B.蘑菇是异养生物,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而是依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如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才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作用制造有机物。蘑菇则通过分解作用获取有机物,并利用这些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殖,B错误。
C.在树桩腐烂的过程中,蘑菇等分解者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通过分解作用将树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和再利用,C正确。
D.蘑菇等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等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物质循环过程,D正确。
故选B。
18. 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细菌或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A. 用青霉素治疗细菌感染
B. 用病毒(或RNA核酸)制作疫苗
C. 用苏云金杆菌制成杀虫剂
D. 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性化脓性感染
【答案】A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分裂生殖;有些细菌在条件恶劣时能形成休眠体芽孢。
【详解】A.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它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因此,用青霉素治疗细菌感染是人类利用真菌(青霉菌)为人类服务的一个典型实例,A错误。
B.疫苗通常是由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用于预防传染病。在这里,用病毒(或RNA核酸)制作疫苗是人类利用病毒来预防疾病的一个实例,B正确。
C. 苏云金杆菌是一种能够产生杀虫蛋白的细菌,这些杀虫蛋白对多种害虫具有毒性,但对人类和动物无害。因此,用苏云金杆菌制成杀虫剂是人类利用细菌来控制害虫的一个实例,C正确。
D.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并使其死亡。用噬菌体来治疗细菌性化脓性感染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D正确。
故选A。
19. 1928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胡先骕先生用双名法命名了一种长有秤砣状果实的树,中文名“秤锤树”, 科学名称“Sinjackia xylcarpa Hu”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双名法的创立者是林奈
B. 生物的学名用斜体英文来表示
C. Sinjackia是属名,xylcarpa是种名
D. 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可以有命名者的姓名,也可将命名者姓名省略
【答案】B
【分析】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Carlus 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详解】A.双名法,又称二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形成生物的学名,A正确。
B.在生物学中,为了国际交流的方便和统一,生物的学名通常使用斜体拉丁文来表示,以区别于正文中的其他文字,B错误。
C.在双名法中,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根据题目给出的科学名称“Sinjackia xylcarpa Hu”,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Sinjackia”是属名,“xylcarpa”是种名,C正确。
D.在双名法中,为了表示对命名者的尊重,通常会在学名后面附上命名者的姓名(或缩写)。这个姓名是学名的一部分,但也可以省略,D正确。
故选B。
20.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校园中的生物,包括人、小鸟、蜘蛛、蚂蚁、蚊子、青蛙、银杏、桃树、桂花树、榕树、苔藓、蕨类,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以把以上生物分为两类——动物和植物
B. 依据有无脊柱,可以把人、小鸟、青蛙归为一类——脊椎动物
C. 依据有无种子,可以把以上植物分为两类:蕨类、苔藓为一类,其他植物为另一类
D. 依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可以把以上植物分为两类:银杏、桃树一类,其他植物为另一类
【答案】D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
生物的归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2)按生活环境分: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3)按用途分:作物、家畜、家禽、宠物等。
【详解】A.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我们可以明显地将生物分为两大类:动物和植物。动物通常具有运动能力,能够主动寻找食物和逃避天敌;而植物则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并固定在某一地方生长,A正确。
B.脊椎动物是指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人、小鸟和青蛙都符合这一特征,它们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B正确。
C.根据植物是否产生种子,我们可以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两大类。种子植物是指能够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而孢子植物则是指不产生种子,而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C正确。
D.在种子植物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银杏是裸子植物,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而桃树是被子植物,其种子外有果皮包被,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培养意志品质,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部分运动器官,请分析回答:
(1)甲图③处于_____状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相反作用的力量共同调节了前臂精确的运动,此时⑪的力量_______(选“>,=,<”)③的力量。
(2)丙中骨骼肌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②_______,具有很强的韧性,该部分是由_______组织构成的。
(3)人体的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_______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产生的。如果运动过于剧烈就容易脱臼,脱臼是指乙中的_______(填序号)滑脱出来。
【答案】(1)①. 收缩 ②. <
(2)①. 肌腱 ②. 结缔
(3)①. 刺激 ②. ⑥
【分析】甲图:③肱二头肌、④骨、⑤关节、⑪肱三头肌;乙图:⑥关节头、⑦关节窝、⑧关节囊、⑨关节腔、⑩关节软骨;丙图:①肌腹、②肌腱。
(1)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肘部弯曲;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肘部伸展。甲图中的肘部弯曲,则③肱二头肌此时处于收缩状态。肱二头肌(③)和肱三头肌(⑪)是成对的拮抗肌。当肱二头肌收缩时,肱三头肌会放松,反之亦然。图中显示的是肱二头肌收缩的状态,此时肱三头肌放松。因此,⑪的力量小于③的力量。
(2)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①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②肌腱。肌腱具有很强的韧性,该部分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
(3)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脱臼是指⑥关节头从⑦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情况。
22. 由于某些地区桑树较少,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家蚕对桑树叶和榆树叶的摄食是否有差异?”:①在一个长方形纸盒的一侧放一片桑树叶,另一侧放一片大小基本相同的榆树叶;②取10只家蚕放在盒子中央;③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每片树叶上取食的家蚕数目。请根据实验分析作答:
(1)该实验使用桑树叶组的目的是与榆树叶组形成_____,树叶的种类是该实验的_____。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中除了选取的两种树叶大小基本一致外,还必须保证家蚕到两种树叶的距离_____。
(2)步骤②中选择的家蚕数量是10只而不是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若观察到取食______,且重复实验多次结果均如此,则本实验的结论是家蚕喜欢吃_____叶。
【答案】(1)①. 对照 ②. 变量 ③. 相同
(2)①. 避免偶然性 ②. 桑树叶的家蚕数量多于食用榆树叶的家蚕数量 ③. 桑树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试验,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所以选取桑树和榆树两种实验材料的目的是要形成对照实验。本实验目的为探索家蚕喜欢吃桑叶还是喜欢吃榆树叶,在探究某种条件研究对象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家蚕到两片树叶的距离应该相同。
(2)在这个实验中,注意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所以步骤②中选择家蚕的数量是10只不是1只。如果重复实验多次结果都是食用桑树叶的家蚕数量多于食用榆树叶的家蚕数量,则该实验的结论为家蚕喜欢吃桑树叶,不喜欢吃榆树叶。
23. 下图是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C主要由______分子构成,该遗传物质没有进一步构成染色体(染色质);D结构名称是_________,该结构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如水(H2O)、氧气(O2)分子可以穿过这个结构进入______。
(2)细菌没有成形的________,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__。
【答案】(1)①. DNA ②. 细胞膜 ③. 细胞质
(2)①. 细胞核 ②. 分裂生殖
【分析】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图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为:A是鞭毛、B是细胞质、C是遗传物质、D是细胞膜、E是细胞壁、F是荚膜。
(1)C是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由DNA分子构成。与真核生物不同,细菌的DNA并没有进一步构成染色体,而是直接以裸露的DNA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D部分是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菌细胞的一个重要结构,它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这意味着,像水、氧气这样的分子,在需要时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菌细胞内部。
(2)细菌并没有像真核生物那样的成形细胞核,这是细菌与真核生物在结构上的一个显著差异。由于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分裂生殖。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能够迅速地进行分裂,从而繁殖出大量的后代。
24.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请运用多样性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已知的哺乳动物有581种、鸟类有1244种、裸子植物约240种,这主要体现了_______的多样性。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了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新品种,解决了全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这种杂交育种方法充分利用了_______的多样性。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守住我们的青山绿水,最重要的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________环境,是保护生物_______的根本措施。
(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如陕西汉中(主要在洋县和城固县)建立了保护________的国家级自然区域,经过四十二年的不懈努力,该区域伴随人类居住环境的朱鹮从发现时仅有的7只目前达到了近万只。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抵抗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维持期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就________,生态系统内部所有种群的生存和发展就越好。
【答案】(1)①. 生物种类##物种 ②. 基因##遗传
(2)①. 栖息 ②. 多样性
(3)①. 自然保护区 ②. 朱鹮 ③. 越强
【分析】(1)我国已知的哺乳动物有581种、鸟类有1244种、裸子植物约240种,这主要体现了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生物界中物种的多少。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新品种,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基因及其组合的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也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守住我们的青山绿水,最重要的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因为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生物的栖息环境,才能保护好生物多样性。
(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例如,陕西汉中建立了保护朱鹮的国家级自然区域,经过努力,该区域的朱鹮数量大幅增加。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当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时,其内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加复杂,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频繁和紧密,这使得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抵抗干扰,从而保持其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生态系统内部所有种群的生存和发展就越好。
25. 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所有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
①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②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③用凉开水将蒸熟的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⑤将糯米饭压实后挖个小坑;⑥将挖有小坑的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
(1)步骤①目的是让糯米的_______(填“胚”或“胚乳”)充分吸收水,可以用一般的水质;“用较低温度的开水将蒸熟的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控制到30℃左右”,目的是让酵母菌有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温度,且能防止无氧呼吸的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利用淀粉产生非酒精类的物质;“所有容器,如毛巾等均要消毒”,列举出一种操作方法:_________。
(2)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不能将酒曲粉末加到糯米后再进行步骤②,理由是_______会使酒曲粉末中酵母菌体或酵母菌芽孢致死;空气中存在很多微生物的芽孢,在室温较高的季节,厨房剩余的面团会很快产生_____菌。为了鉴定这种菌,可以用碘液对其_____进行染色,然后通过显微观察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来判断;在糯米饭的中间挖一个坑的目是,发酵初期为酵母菌提供一定量的氧气,以利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H2O)和二氧化碳(CO2)以获得更多的能量,从而合成更多的物质,提高出芽生殖的速率,为后期的酒精发酵提供充足的酵母菌。
【答案】(1)①. 胚乳 ②. 真菌 ③. 高温煮沸
(2)①. 高温 ②. 霉 ③. 细胞核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分析资料,结合题意答题。
(1)步骤①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的目的是让糯米的胚乳充分吸收水,可以用一般的水质;“用较低温度的开水将蒸熟的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控制到30℃左右”,目的是降温,让酵母菌有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温度,且能防止无氧呼吸的真菌利用淀粉产生非酒精类的物质;“所有容器,如毛巾等均要消毒”,列举出一种操作方法:如高温煮沸。
(2)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不能将酒曲粉末加到糯米后再进行步骤②,理由是高温会使酒曲粉末中酵母菌体或酵母菌芽孢致死;空气中存在很多微生物的芽孢,在室温较高的季节,厨房剩余的面团会很快产生霉菌。为了鉴定这种菌,可以用碘液对其细胞核进行染色,然后通过显微观察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来判断。
注意事项:
1.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试题卷总页数:6页。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签字笔书写。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监测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5.测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生物]重庆市大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重庆市大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血液里的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