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语文】广西部分市县区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语文】广西部分市县区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语文】广西部分市县区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语文】广西部分市县区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广西部分市县区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广西部分市县区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综合,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21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文字,犹如那静幽的莲花,盛开在岁月的湖畔,清丽而芬芳。它们静静地绽放,仿佛在与时间对话,每一瓣都承载着深深的哲理和故事。若我们轻轻碰触这些文字,那淡淡的香气便会从指间漾溢上心头,如同初夏的微风,轻轻拂过我们的心田。文字又如汩汩( )的清泉,从历史的深处流淌而来,灵动而深邃。当我们静静聆听这些文字,那接踵而至的涟漪便会从心底涌起,那是智慧的涟漪,是思想的涟漪,它们不仅滋润着我们的思想田野,而且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二)
    文章,就像是书案上的山水,讲述着一个个被羁绊却又娓娓动听的故事,描绘着一次次精彩纷呈却又充满挑战的历程。它们带我们穿越时空,让我们领略到古人的风采和智慧。而那些真实的山水,则是大地上的文章,它们以壮美的姿态展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才人。读者,往往足不出户,便能穿越雾ǎi( ),领略到田园水畔的风光、风土人情的奇妙。他们通过文字,感受到世界的广阔和多彩,体验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好的文字不仅仅怡情视觉,更在悄无声息中慰藉和修复我们的心。由于它们像阳光一样温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挫折中学会坚强。
    1.阅读以上两段话,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汩汩( ) (2)雾ǎi( )
    2.在语段(二)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3.解释语段中加波浪线的词语。
    (1)接踵而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羁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联要求及语段的相关提示,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吟华章明世间情理意趣 ②日月光华璀璨春秋
    ③千秋大业峥嵘岁月 ④品翰墨知岁月春夏秋冬
    (1)上联:________________ (2)下联:________________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它们不仅滋润着我们的思想田野,而且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B.好的文字不仅仅怡情视觉,更在悄无声息中慰藉和修复我们的心。
    C.文章,就像是书案上的山水,讲述着一个个被羁绊却又娓娓动听的故事,描绘着一次次精彩纷呈却又充满挑战的历程。
    D.由于它们像阳光一样温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挫折中学会坚强。
    【答案】1.(1)gǔ (2)霭
    2.娓娓动听 精彩纷呈 鬼斧神工 足不出户 悄无声息 风土人情
    3.(1)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2)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4.(1)上联:①吟华章明世间情理意趣
    (2)下联:④品翰墨知岁月春夏秋冬
    5.D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汩汩,gǔ gǔ,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雾霭,wù ǎi,雾气。
    【2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
    娓娓动听:话说得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
    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好像不是人工所能制成。
    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形容不与外界接触。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风土人情:一个地方特有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
    【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接踵而至,jiē zhǒng ér zhì,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羁绊,jī bàn,束缚;被缠住不能脱身。
    【4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犹如那静幽的莲花,盛开在岁月的湖畔,清丽而芬芳”可知,这则材料介绍的是中国的文字及其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二中的“文章,就像是书案上的山水,讲述着一个个被羁绊却又娓娓动听的故事,描绘着一次次精彩纷呈却又充满挑战的历程”可知,这则材料介绍的是文章及其重要意义。对联应与这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相关。
    ①吟华章明世间情理意趣。其中的“华章”指的是文章,与材料二相关。
    ②日月光华璀璨春秋。与“文字”和“文章”均无关系。
    ③千秋大业峥嵘岁月。与“文字”和“文章”均无关系。
    ④品翰墨知岁月春夏秋冬。其中的“翰墨”是书法,书法书写的对象是中国文字,与材料一相关。
    根据上联末字是三声或四声,下联末字是一声或二声,可知上联是①,下联是④。
    【5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D.缺少主语,去掉“由于”;
    故选D。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答案】①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②蒙络摇缀 ③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⑥吏呼一何怒 ⑦杜甫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有没有这样的统计,咱们这部片子上映之后,给西安带来了多少游客?”2023年7月31日,在追光动画二楼的会议室,《长安三万里》导演谢君伟开玩笑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谢君伟的这句玩笑,像是今年以来文旅消费热潮的一个小注脚。
    ②西安本来就是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根据当地文旅部门公布的数据,今年“五一”假期,西安共接待游客1330.51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19.23%。电影热映又助推游客热情,据《西安日报》报道,《长安三万里》上映后,景点“大唐不夜城”平台搜索量一度同比增长347%。
    ③不独《长安三万里》和西安,文化和旅游市场的热络,在今年可以说“肉眼可见”,《流浪地球2》《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等国产影片频创票房佳绩,演唱会一票难求成为公众话题,一些网红旅游城市的热门餐饮门店排号上千桌,很多博物馆门口排出了早年春运一般的漫长队列……
    (选自《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8月15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近日,被广大网友称为“广西小砂糖橘”的11名幼儿园小朋友新年勇闯黑龙江的经历受到广泛关注。以此为契机,广西与黑龙江不远千里,开启了一段甜蜜的“双向奔赴”,大力宣传推广本地的文旅特色资源,推动当地文旅火热“出圈”。平台数据显示,最近7天,前往广西的东北三省文旅订单量同比增长57.2%。
    ②在南宁明园饭店的大堂,一张展示台上摆放着各式沃柑礼盒,入住酒店的游客可以免费品尝。这几天,在大堂开展现场免费试吃、售卖柑橘的酒店越来越多。随着广西土特产“砂糖橘”成功出圈,南宁市星级旅游饭店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花式“宠粉”。其中包括房价优惠、延迟退房、赠送餐饮优惠券等暖心服务,借此机会向东北乃至全国游客宣传推广景区景点、人文历史、餐饮美食等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各地游客畅游壮乡。
    ③1月4日,为感谢东北“老铁”和全国网友对“小砂糖橘”的细心呵护,广西率先向哈尔滨赠送了200吨砂糖橘和沃柑。1月5日,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通过视频喊话东北“老铁”,邀请“小东北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体验甲天下的山水仙境。视频一经发出迅速蹿红,网友纷纷点赞:“天南地北一家亲,糖橘冻梨甜在心。仙境山水待贵客,看过雪景来桂林。”
    (选自《中国文化报》2024年1月12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最近几年,通过打造特色美食、地标建筑、主题博物馆和品牌文旅演出等方式,一批“网红”城市“火出圈”,吸引人们前去“打卡”、旅游,成为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如何持续吸引关注、从“网红”走向“长红”,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只有深入开掘城市文脉,涵养城市文化,让城市有源源不断的故事可讲,城市形象才会更鲜明,城市才有更持久的吸引力。
    ②其中一个做法是用历史文脉定义城市文化主题。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由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构成,凝聚着当地人的共同情感和价值观念,也形塑着独特的城市文化主题。福州就以三坊七巷为载体,打造“有福之州”的城市主题。三坊七巷属于当地特色建筑形态,是中国古代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通过保留老街故居,改拆为修,让古街区的空间形态和场所内涵融入当下,将厚重历史转化为现代人身居其中、可触可感的文化体验。如今,三坊七巷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还成功吸引了超过600个商业品牌入驻。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月12日,有删改)
    7.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依托动画影片《长安三万里》及景点“大唐不夜城”的众多举措,极大增加了来西安的游客人数。
    B.要推动城市文旅发展,可以从宣传推广本地的文旅特色资源方面下手,例如广西的沃柑、砂糖橘和桂林山水等。
    C.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喊话视频,进一步推动了广西文旅火热“出圈”。
    D.广西与黑龙江的“双向奔赴”是一次共赢的文旅交流活动,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经验。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述材料围绕文旅进行报道和介绍,主要展现了各地文旅市场的火爆现象及做法。
    B.材料一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游客对西安极高的旅游热情。
    C.材料二中加横线的词语“最近7天”表明了时间限制,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D.材料三采用逻辑顺序并以福州为例主要是为了说明“三坊七巷”的成功。
    9.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认为一个城市应如何持续吸引游客,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变。
    【答案】7.A 8.D
    9.示例:①需要深入开掘城市文脉,涵养城市文化。②通过打造特色美食、地标建筑、主题博物馆和品牌文旅演出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旅游。③用历史文脉定义城市文化主题。通过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到城市的厚重历史和独特魅力。
    【解析】
    【7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少选和辨析。
    A.有误,材料一确实提到了《长安三万里》上映后,景点“大唐不夜城”的平台搜索量一度同比增长347%,但这并不等同于极大增加了来西安的游客人数。游客人数是否真的增加以及增加的幅度如何,都需要更多数据支持。材料一中并未给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长安三万里》和“大唐不夜城”的举措直接导致了游客人数的显著增加。
    故选A。
    【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D.材料三以福州为例主要是为了说明用历史文脉定义城市文化主题的做法,并非为了说明“三坊七巷”的成功;
    故选D。
    【9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最近几年,通过打造特色美食、地标建筑、主题博物馆和品牌文旅演出等方式,一批‘网红’城市‘火出圈’,吸引人们前去‘打卡’、旅游,成为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可知:可通过打造特色美食、地标建筑、主题博物馆和品牌文旅演出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旅游。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只有深入开掘城市文脉,涵养城市文化,让城市有源源不断的故事可讲,城市形象才会更鲜明,城市才有更持久的吸引力”,这是从城市历史文脉和文化来说的,可概括为:需要深入开掘城市文脉,涵养城市文化。
    根据材料三第②段“其中一个做法是用历史文脉定义城市文化主题”“通过保留老街故居,改拆为修,让古街区的空间形态和场所内涵融入当下,将厚重历史转化为现代人身居其中、可触可感的文化体验”可概括为:用历史文脉定义城市文化主题。通过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到城市的厚重历史和独特魅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行思双西湖
    高昌
    ①之前去江苏省东海县采风。东海,名字中虽然有个海字,辖区却没有大海的影子。不过这里不缺水,因为有一个著名的双西湖。
    ②双西湖在东海县城西。相邻的一南一北两个小湖,像一双明亮的清眸,闪烁着澄澈的光。有了这双清眸,东海的山水就有了生机,大地就有了表情。
    ③分开两个小湖的,是一条气象非凡的十七孔桥。虹桥的栏杆上,雕刻着各种姿态的石狮子,有的憨态可掬,有的满脸喜色,有的不怒自威……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工匠巧手,把粗糙生硬的石头全部雕刻得如此生趣盎然。
    ④桥上驻足,留恋的是大桥两边的湖水。从桥上望北湖,有一个蓊蓊郁郁的小渚,据说上面栽满了一百多万株百合。试想花开时节,洁白的花朵映照在湖水里,清新的花香浮动在湖面上,该是一种多么迷人的情致啊。而从桥上望南湖,湖心有两个人工建造的太极图形状的花岛,盘绕在一起的阴阳鱼,静中有动,韵味十足。
    ⑤我沿着青石湖岸前行,去看著名的双西湖诗廊。诗廊是木结构搭起的高架子,架子的两边挂满了喜庆的红灯笼,中间悬着一幅幅当地诗人创作的吟咏双西湖的作品。有绝句,有律诗,也有精短小令……清丽亲切,应时应景。一路尽兴读来,令人愉悦。
    ⑥穿过诗廊,来到天光阁,阁内阁外,种满荷花。可惜来得晚,已经是枯荷。不过一个个黄圆的叶子,依然排得颇为气派,像小旗子挑在水面上,给予我许多关于花朵的想象,忽然想起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妙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我的心里有一道嫣红的闪电,迅捷地震颤了一下。荷花不见,而心底莲荷,依然摇曳多姿。朱自清先生就是在东海县出生的。他在《荷塘月色》的最后一段中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朱先生惦着的江南,应该也含着这东海的多情山水吧。这样想着,心里就有一片翠绿的丰硕叶子,哗哗地摇荡起来。
    ⑦沿湖大堤,美而坚固。两岸的菩提树,正值金秋,高大的树冠,耸入云霄。一片片金黄的叶子飞舞在清风之中,煞是美观。同行的王希光老人告诉我,东海的百姓们把这条大堤称作朱公堤。朱公,指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带领大家治水的老县长朱群。这条大堤,就是朱县长当年和大家一起修筑的,堤上的菩提树也是他和大家一起手植的。
    ⑧历史上东海人为水患所苦,民谣有“旱时白茫茫,涝时水汪汪”的叹息。老县长和东海人民分割圈圩,建站抽排,蓄山水,截坡水,引外水,排余水,几经努力,治住水患。又经东海人一代代接力赛跑般的奋斗,如今的堤岸已翩然成为风景。
    ⑨治水当然不是一人之功。东海的百姓把这条大堤称作朱公堤,也是为了表达对为民造福者们的由衷敬意。平地出新湖,双镜照东海,那明净的湖水,不正是奋斗者们的舒心笑容吗?双西湖的风景留给我许多美好记忆,然而踏上归程之时,我发现留在心里最深沉最难忘的风景,却是这条朱公堤。
    ⑩当年修堤人的脚印早已隐没于岁月风雨。但是那些奋斗过、奋斗着的人所留下的足迹,依然是一行行不凡的、不可磨灭的诗句,在我的心头熠熠生辉,永远滚烫。
    10.阅读文章第③~⑥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11.结合语境,请从感官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
    试想花开时节,洁白的花朵映照在湖水里,清新的花香浮动在湖面上,该是一种多么迷人的情致啊。
    12.读了文章后,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朱公堤是心里“最深沉最难忘的风景”?
    13.游记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景物,采用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描写。本文和《壶口瀑布》在描写景物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0.①气象非凡,生趣盎然; ②诗廊 ③颇为气派,引人想象
    11.通过视觉、嗅觉的感官描写,为读者营造了一幅生动、迷人的画面,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湖上风光的喜爱与陶醉之情。
    12.①朱公堤上种植了菩提树,正值金秋,煞是美观;②朱公堤是朱县长当年和大家一起修筑的,它治住了水患;③朱公堤寄托了人们对为民造福的奋斗者们的敬意。
    13.本文采用移步换景法,随着作者立足点和观察角度的变化,描绘了双西湖十七孔桥、诗廊、朱公堤的景色;《壶口瀑布》采用定点换景法,作者的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写出了水和石的特点。
    【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①第③至⑥自然段,作者按游踪顺序,描述了多种景物。根据第③段“分开两个小湖的,是一条气象非凡的十七孔桥……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工匠巧手,把粗糙生硬的石头全部雕刻得如此生趣盎然”可知,景物是十七孔桥,重点描述了桥栏杆上各种姿态的石狮子,可概括为:气象非凡,生趣盎然;
    ②根据第⑤段“我沿着青石湖岸前行,去看著名的双西湖诗廊……清丽亲切,应时应景。一路尽兴读来,令人愉悦”可知,景物是诗廊,特点是清丽亲切,令人愉悦;
    ③根据第⑥段“穿过诗廊,来到天光阁,阁内阁外,种满荷花。可惜来得晚,已经是枯荷……给予我许多关于花朵的想象”可知,着重描写了枯荷,“颇为气派……给予我许多关于花朵的想象”,可概括为:颇为气派,引人想象。
    【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洁白的花朵映照在湖水里”是作者看到的,是从视觉角度的描写。“清新的花香浮动在湖面上”是作者闻到的,是从嗅觉角度的描写。莲花盛开,暗香浮动,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幅生动迷人的自然画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使景物更加立体,更有感染力与画面感。联系句中的“该是一种多么迷人的情致啊”可知,表现了作者对湖上迷人情致的喜爱与陶醉之情。
    【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⑦段“沿湖大堤,美而坚固。两岸的菩提树,正值金秋,高大的树冠,耸入云霄。一片片金黄的叶子飞舞在清风之中,煞是美观”可知,朱公堤上种植了菩提树,正值金秋,煞是美观;结合第⑦段“这条大堤,就是朱县长当年和大家一起修筑的,堤上的菩提树也是他和大家一起手植的”第⑧段中“老县长和东海人民……几经努力,治住水患”可知,朱公堤是朱县长当年和大家一起修筑的,它治住了水患;结合第⑨段“东海的百姓把这条大堤称作朱公堤,也是为了表达对为民造福者们的由衷敬意”可知,朱公堤寄托了人们对为民造福的奋斗者们的敬意。
    【13题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景物的方式。
    结合第③段“分开两个小湖的,是一条气象非凡的十七孔桥”,第④段“桥上驻足,留恋的是大桥两边的湖水”,第⑤段“我沿着青石湖岸前行,去看著名的双西湖诗廊”,第⑥段“穿过诗廊,来到天光阁,阁内阁外,种满荷花”,第⑦段“沿湖大堤,美而坚固……同行的王希光老人告诉我,东海的百姓们把这条大堤称作朱公堤”可知,本文采用移步换景法,随着作者立足点和观察角度的变化,描绘了双西湖十七孔桥、诗廊、朱公堤的景色;
    结合原文“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可知,《壶口瀑布》采用定点换景法,作者的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写出了水和石的特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歌行体古诗。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写大雨将至前的景色,渲染了暗淡愁惨的压抑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愁苦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的窘迫处境,以及对孩子在此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无奈。
    D.全诗先叙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抒情升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15.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4.C
    1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通过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仍然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错误。“娇儿恶卧踏里裂”是说因为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写出布被又旧又破,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而不是“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无奈”。
    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
    根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意思: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可知,句句蝉联而下,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诗人由个人的痛苦想到千万寒士的痛苦,从而希望有“广厦千万间”“宁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就能看出他在表达个人遭遇后,想的仍是天下苍生,实有一颗无私奉献、关心天下疾苦的心。可见,这是杜甫在以自己的个人遭遇来展示一个时代的辛酸。如果只写人民的疾苦,那他就把自己的姿态摆在了政治家的地位,而当他也品尝着生活的苦难,才是真正地与人民站在了一起,表现出诗人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②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野宿:在郊外露宿。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幼有所长 教学相长
    C.自是数年之后 是谓大同
    D.自不为盗 天下为公
    1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二句起提纲契领的作用,总领全文,是对“大同社会”纲领性的说明。
    B.甲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通过对理想社会特征的描述,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期盼。
    C.乙文写唐太宗与大臣们的看法不同,认为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甲乙两文都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民本思想。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或请重法以禁之。
    19.甲文多运用对偶手法,请从文中列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20.甲乙两文都概括了一个共同的理想社会,这也是老百姓长久以来的共同梦想,这种梦想是什么?请找出两文中体现这种梦想的句子。
    【答案】16.C 17.C
    18.(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
    19.示例:甲文中的“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平仄相对,简洁凝练地指出选举的标准是德才兼备,社会要讲求诚信,崇尚和睦。(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地说明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写出文中其中一例并分析其作用即可)
    20.这种梦想是生活在太平盛世。甲文中的“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乙文中的“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都体现了太平盛世的景况。
    【解析】
    【16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同“举”,选拔\动词,参与,这里指欣赏;
    B.动词,依靠\动词,促进;
    C.代词,这\代词,这;
    D.动词,做\动词,是;
    故选C。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根据乙文中的““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可知,太宗认为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本项“认为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有误;
    故选C。
    【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译句。
    (1)故,所以。独,只。亲,以……为亲。子,以……为子。
    (2)或,有人。重法,用重法。以,来。禁,禁止。
    【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从文中找出一处对偶句,然后分析其作用即可。
    示例:对偶句是“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相同,表义相对。强调如果大同社会得以实现之后,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中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可知,作者心中的大同社会就是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家家户户晚上睡觉都不用关门,这是作者理想中的太平盛世。根据乙文中的“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可知,太宗当政时期,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这一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太平盛世的图景。
    故两文共同概括的社会理想是生活在太平盛世。甲文体现这种梦想的句子是“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乙文体现这种梦想的句子是“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理想社会)。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福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三、综合(10分)
    21.班级准备开展以“感受作品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在“感受古诗美”环节,班长已经设计了一种活动形式,请你另外再设计三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写古诗 活动二: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
    (2)【任务二】在“感受人物美”环节,你所在的学习小组计划在活动中展示名著阅读笔记,请你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3)【任务三】你的同桌在活动中总是抱怨古诗词虽美,但难学,觉得现在又不写古诗词,那就没必要学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段80字以内的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
    【答案】(1)示例:画古诗 唱古诗 诵古诗
    (2)①《牛虻》 ②阿尔焦姆 ③连横
    (3)示例:学习古诗词很有必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能领略古诗词的博大精深,还能陶冶性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见,学习古诗词意义深远。
    【解析】
    (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仿照“写古诗”“画古诗”的句式,可再设计“唱古诗”“诵古诗”“赛古诗”“演古诗”等活动。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第一空。保尔参军后当过侦察兵,后来又当了骑兵,他在战场上是个敢于冲锋陷阵的战士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宣传员,他特别喜欢读英国小说《牛虻》,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这本书激励着他要为革命奋斗终身。《牛虻》是英国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该书描写了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一生。牛虻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参与了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最后为之献出了生命。
    第二空。阿尔焦姆是主角保尔·柯察金的哥哥,他曾经做过火车司机和钳工,后来成为朱赫来的得力助手,他的性格特征是坚强不屈。
    第三空。《经典常谈》是朱自清所著的一部介绍中国古代经典的著作。在《战国策》的内容介绍中,张仪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是连横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六国联合亲秦,以对抗秦国的合纵策略,他的主要特点就是能言善辩,擅长外交辞令。
    (3)本题考查劝说词。
    劝说词,要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围绕着学习古诗文的目的和意义来写);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注意字数不超过80字的要求。
    示例:同桌你好!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的古典诗文是古人思想的精华。我们学习古诗文,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陶冶自己的性情,还能提高写作水平。
    四、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明亮,更是心灵深处的感动。它可能是璀璨星辰,也可能是意外的柳暗花明。与朋友共享的佳肴、内敛而非凡的才华、对万物生灵的深厚情感,都是美的体现。山水间、古迹旁、故乡的风土人情中,美无处不在,触动心灵,成为记忆中的珍宝。
    请以“触动心灵的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少于600字。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触动心灵的美”,“触动”和“美”是中心词。材料中的“山水间、古迹旁、故乡的风土人情中,美无处不在,触动心灵,成为记忆中的珍宝”提示了“美”很常见。如,白衣天使坚守岗位的身影、公众场合的轻声细语、俯身拾起路上的垃圾等是生活中正能量的美;中国体育健儿们是为梦想努力奋斗的美;努力生长的花是自然之美……可以选择任何在生活中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美来写。不同的美,一定让你有不同的触动。在行文中要写“美”带来的感触,引发的感悟。学生可将导语中提到的“美”作为自己的写作方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闻感触,写其他方面使自己感触最深的“美”。写作时需要审视生活中点滴小事里体现的美,写出这美背后的深层内涵,即“触动了我”的原因。学生需要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典型事例,思考这些事件体现了怎样的“美”,这些“美”是怎样触动自己的,要写出真情实感。
    第二,构思选材。文体要求写成记叙文。“美”可以有多种理解,可以是自然风景之美,可以是人的性格、品质之美等。可以拓展自己思维;美在四季中,美在助人中,美在阅读中,美在拼搏中等。无论选择那种材料,应以题目作为文章的主旨,从生活中选取自己最熟悉,最有写作冲动的材料,表现出自己对于美的独特感悟,用真情去打动读者,抒写“触动”的情感。如,通过写“我”去公园玩儿的所见所闻,表达对志愿者的敬佩,抒写内心的触动。再如,植物努力生长的旺盛的生命触动了我”,可以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为写作对象,它坚强的美真令我折服和感动,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让我们如这株风雨中的仙人掌以坚韧的毅力和乐观心态去应对困难吧。主题
    体悟古诗韵味
    出处
    风景
    古诗文让我们领略了美不胜收的风景。破山寺中有“①_________,_________”的清幽静穆,小石潭中有“青树翠蔓,②_________,参差披拂”的幽静美丽,洞庭湖则呈现了“③________,________”的汹涌澎湃。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小石潭记》(柳宗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情感
    古诗文让我们体会了丰富美好的情感。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读出了朋友离别时的宽慰与达观;通过“⑤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读出了诗人的孤独心境和高洁志趣;“⑥_________,妇啼一何苦”,极其概括、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让我们体会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与悲悯……
    《④_________》(王勃)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石壕吏》(⑦_____)
    景物
    特点
    十七孔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水
    情致迷人,韵味十足
    ②____________
    清丽亲切,令人愉悦
    枯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
    人物
    相关事迹介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
    保尔最喜欢读的书是英国小说①___________,这本书激励着他要为革命献身,对他的成长和革命决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______
    曾做过火车司机、钳工,后来成为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经典常谈》
    张仪
    ④_______派,经过多番努力成功劝六国联合起来亲秦。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云南省昆明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 名篇名句默写, 读名著,悟经典,长见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崇左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崇左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8,广西部分市县区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08,广西部分市县区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