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测试)(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2分)
(2024·湖北·模拟预测)“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的现象。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未完全退化前,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从水分补给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图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裸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截留降水,土壤水分含量高B.降风滞尘,土层厚度大
C.植被凋落物补给量大D.风化作用强,矿物质丰富
2.荒漠化过程中,影响植被演化的关键因素是( )
A.热量B.降水C.地下水D.土壤肥力
3.从水分支出角度,减缓灌丛退化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适时适量引水灌溉灌丛②修剪灌丛,缩小冠面
③铺设草方格,增加水分截留④削减灌丛植株数量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1.C 2.C 3.D
【解析】1.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有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土壤肥力最主要的标志是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灌丛冠下与灌丛间裸地相比,凋落物补给量大,有机质较丰富,土壤肥力高,C正确;土壤水分含量高、土层厚度大和矿物质丰富会影响土壤肥力,但不是灌丛冠下土壤的最突出优势,ABD排除。故C正确。
2.在荒漠化过程中,区域的热量和降水没有明显的变化,A、B错误。由图可知,灌丛化阶段,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较(根系浅的)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植被由草甸退化为灌丛;沙漠化阶段,灌丛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进一步减少,灌丛死亡,植被由灌丛退化为荒漠,所以地下水位下降是荒漠化过程中植被演化的关键因素,C正确。土壤肥力的变化主要影响植被的长势,对植被类型的变化影响较小,且干旱地区荒漠化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对植被影响最大的是水分因素,D错误。故选C。
3.①③都是增加灌丛区水分收入的措施,不符合题目“水分支出角度”,①③错误;②修剪灌丛,缩小冠面,从而减少蒸腾量,灌丛水分支出少,②正确;④削减灌丛植株数量,从而减少灌丛生长用水量,减少土壤水分的支出,②④正确。故选D。
(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达荷美景观带是西非两热带雨林间的稀树草原带,降水集中于3-10月。研究M湖及沿海沉积物发现,距今8400-4500年间,该景观带以森林为主;距今4500-3400年间,受几内亚湾北部湿季上升补偿流增强影响,稀树草原逐渐取代了森林;如今,当地耕地和种植园广布,M湖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图示意达荷美景观带及调查地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距今8400-45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适应干季的方式最可能是( )
A.根系侧向伸展B.叶片干季变小C.枝干呈匍匐状D.季节性的落叶
5.距今4500-34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湿季出现短暂干旱B.全年干旱少雨
C.年内光照时间缩短D.干季干旱加重
6.目前该湖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主要得益于( )
①全年热量充足②河流纵横交错③植被演化复杂④周边植被破坏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4.D 5.A 6.B
【解析】4.距今8400—4500年间,达荷美景观带有较长时间的持续湿季,水热条件可满足森林生长,在旱季落叶可减少水分蒸腾,D正确。叶片变小一般出现在全年较为干旱的地区,如荒漠地区及高海拔地区,B错误。枝干呈匍匐状主要是为了保温、防风,C错误。根系侧向伸展主要发生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植被根系发育受制于冻土,不利于吸收深层水源,A错误。故选D。
5.据材料分析,距今4500—3400年间,受几内亚湾北岸湿季上升补偿流增强影响,上升补偿流的性质是寒流,会降温减湿,区域降水减少,造成湿季出现短暂的干旱时段,缩短了湿季的持续时间,不利于森林生长,达荷美景观带森林退化,A正确,区域降水减少,造成湿季出现短暂的干旱时段,不是全年干旱少雨、干季干旱加重,BD错误。受几内亚湾北岸湿季上升补偿流增强影响,区域降水减少,年内光照时间变长,C错误。故选A。
6.全年热量充足会导致有机质分解加快,不利于有机质积累,①错误。河流纵横交错,会使湖泊中的有机质不断外流、含量降低,②错误。由于达荷美景观带历史上发育过森林和稀树草原,多种植被、物种都有出现,演化历史悠久,具有多种不同植被提供的有机质,③正确。周边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含有有机质的土壤颗粒进入湖泊沉积,④正确。故选B。
(2024·浙江·模拟预测)图1为浙江省松阴溪湿地植被景观示意图。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2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2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8.图1中甲至丁处植被景观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体现( )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7.A 8.B
【解析】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甲地为黑三棱草,该植被为湿生草甸植被,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湿生环境土壤水分稳定,流动性差,缺失淋溶层,符合②土壤剖面,A正确;与甲处相比,乙处、丙处和丁处三处地势较高,土壤水分向下运移显著,有利于淋溶层的形成,不符合②土壤剖面图,BCD错。故选A。
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省的地带性植被应为常绿阔叶林,但由于湖泊附近地势低洼,水分偏多,适合黑三棱草生长,而随着地势升高,土壤水分有所减少,因此从谷地向两侧依次分布着阔叶林和竹林,属于小空间尺度内由于水分的变化而引起植被的空间分布差异,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而不是垂直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或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正确,ACD错。故选B。
(2024·陕西·一模)紫果云杉能够适应高寒干旱的环境,是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分布于北坡,且多呈斑块状分布。下图示意祁连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据图推测紫果云杉最可能分布的海拔范围是( )
A.2000~3000米B.2700~3300米C.3000~4000米D.4000~5000米
10.紫果云杉在山地北坡局部地区呈斑点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湿度B.热量C.降水D.光照
11.推测在气候暖湿化的背景下,该地紫果云杉林带分布范围的变化是( )
A.上限上升,下限上升B.上限上升,下限下降
C.上限下降,下限上升D.上限下降,下限下降
【答案】9.B 10.A 11.B
【解析】9.紫果云杉属于寒温性针叶林,据图可知,寒温性针叶林主要分布在2700米~3300米。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0.由材料可知,紫果云杉为森林且能够适应高寒干旱的环境,说明紫果云杉耐寒。祁连山位于西北地区,气候较干旱,北坡为阴坡光照弱,较为寒冷,紫果杉属乔木,北坡蒸发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适合其生长,A正确。北坡是阴坡、夏季风的背风坡,热量、降水、光照均不是北坡的优势,BCD错误。故选A。
11.全球气候变暖,高海拔处的热量条件改善,紫果云杉向高海拔处扩张,其上限上升;气候变湿,低海拔处的水分条件改善,紫果云杉向低海拔处扩张,其下限下降,紫果云杉林的分布范围扩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24高三上·海南·期末)金沙江中下游呈东西走向流经云南省北部和四川省南部,河谷海拔1600米以下的植被在外观上类似非洲的稀树草原,它们以草为主,其间散生灌木和乔木,被称为河谷型萨王纳植被。除河谷型萨王纳植被外,金沙江河谷还存在与地中海沿岸植被非常相似的河谷型马基植被,河谷型马基植被以小叶、硬叶、多刺、矮生、疏生灌丛状为主要特征。下图示意金沙江中下游河谷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金沙江中下游河谷海拔1600米以下和4200米以上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
A.热量、热量B.热量、水分
C.水分、水分D.水分、热量
13.金沙江河谷型萨王纳植被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受季风影响大,降水不均B.海拔较低,气候炎热
C.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热D.距海遥远,降水稀少
14.河谷型马基植被最可能分布在河谷型萨王纳植被的( )
A.北部更高处B.北部更低处
C.南部更高处D.南部更低处
【答案】12.D 13.C 14.A
【分析】12.由材料和图表可知,1600米以下的植被覆盖度低,且出现类似非洲的稀树草原和地中海植被的特征,说明水分条件较差,水分是限制因素,海拔低且位于河谷,热量条件较好;4200米以上的覆盖低,主要与海拔高,热量不足有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河谷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沿河谷下沉增温,气候干热,植被稀少且呈现耐旱的特征,C正确;河谷受季风影响较小,A错误;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气温关系不大,B错误;与距海远近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14.该河谷呈现东西走向,河谷的北坡为阳坡,南坡为阴坡,北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强,水分条件差,更高的位置离谷底远,水汽少,加剧其干旱,因此,最有可能出现河谷型萨王纳植被的是北部更高处,A正确,北部更低处离河谷近,水汽多,B错误;南部相对北部水分条件好,CD错误,故选A。
(2024·广西·二模)伊犁鼠兔是分布在海拔2800~4100米天山北坡高山裸岩区的濒危物种,栖居在岩石裂缝、岩洞之中,不仅以金莲花、红景天、雪莲花等名贵药材植物的茎叶为食,还能在岩石裂缝中找到其他可食用的植物。近20年来,气候条件发生变化,伊犁鼠兔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下图示意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15.伊犁鼠兔栖息地主要分布在( )
A.山地草甸草原带B.高山冰雪带C.云杉林带D.高山草甸带
16.推测高山裸岩区岩石裂缝之中能够生长植被的原因主要是( )
A.水分充足B.光照充足C.热量充足D.风力较小
17.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伊犁鼠兔的( )
①天敌增多②水源减少③栖息地减小④食物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5.D 16.A 17.C
【解析】15.据材料可知,伊犁鼠兔分布在海拔2800~4100米天山北坡高山裸岩区,结合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示意图,易得出伊犁鼠兔栖息地主要分布在高山草带,D正确;山地草甸草原带分布在海拔2100~3300米左右天山南坡,A错误;高山冰雪带分布于海拔3600米左右以上地区,B错误;云杉林带分布在海拔2000~2700米左右天山北坡,C错误。故选D。
16.结合所学知识,天山地区气候干旱,高山裸岩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岩石裂缝能够储存水分,减少水分蒸发,为植被提供生长必需条件,A正确,C错误;岩石裂缝之中,光照较弱,B错误;岩石裂缝之中,风力较小,但不是能够生长植被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17.全球气候变暖使人工牧场往高山地区迁移,挤占了伊犁鼠兔的栖息地和食物,使伊犁鼠兔往更高海拔地区迁移,栖息地减小,食物减少,③④正确;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天敌不一定会增多;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水源增加,①②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四川·一模)秦巴山地各山脉由于山体所处位置和自身特点的不同,使得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差异显著。图为秦巴山地三列东西向山脉垂直自然带谱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秦巴山地中莲花山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复杂的根本原因是( )
A.基面高度大B.相对高度大C.区域过渡位置D.气候类型多样
19.与米仓山相比,太白山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上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山体效应强B.海拔较高C.纬度较高D.降水量大
20.莲花山缺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主要原因是该山( )
A.光照条件差B.冬季风影响大C.山麓降水量少D.山麓土壤贫瘠
【答案】18.C 19.A 20.C
【解析】18.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因素主要是热量、水分、光照等因素。基面高度大只能使垂直自然带谱更简单,A错;莲花山海拔高度大,但相对高度并不大,B错;甘肃的莲花山位于秦巴山地的西侧,秦巴山地的西部位于东部季风湿润区、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三大自然地理单元的过渡区,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因素很多,使山地垂直自然带趋于复杂,C对;气候类型多样也是区域过渡位置影响下的结果,而非根本原因,D错。故选C。
19.太白山纬度高于米仓山,热量条件更差,按纬度地带性判断,太白山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海拔应更低,C错;米仓山顶部还有针阔叶混交林,说明在热量影响下,该纬度地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只能分布到约2300米的位置,太白山海拔更高,并不能使该自然带的分布海拔更高,B错;太白山在米仓山北侧,降水不一定比米仓山多,且影响垂直自然带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非降水,D错;太白山为秦岭主峰,秦岭比米仓山更加高大宽阔,山体效应(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更强,导致不同山地垂直带的分布上限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纬度偏北、海拔更高的太白山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上限比南侧的米仓山高的原因。故选A。
20.光照不是影响自然带的主要因素,A错;该地受冬季风影响是比较大,但与自然带类型关系不大,B错;土壤贫瘠不是影响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的主要原因,D错;莲花山位于暖温带,其基带应该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是其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小,山麓降水很少,因此没有形成阔叶林,而是形成了对水分要求更少的山地草原带,因此C正确。故选C。
(2024·陕西宝鸡·三模)贺兰山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西坡约75%的区域坡度<15°,东城近半区域的坡度>15°,最大坡度达76°。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并将其固定为有机物质,称为植被固碳,研究植被固碳对改善生境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下图示意贺兰山东、西坡植被单位面积固碳随海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贺兰山低海拔地区植被单位面积固碳量小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B.光照C.热量D.水分
22.贺兰山山地植被单位面积固碳能力强弱的时空分布规律为( )
A.夏季弱,冬季强B.西坡强,东坡弱
C.阳坡弱,阴坡强D.夜晚强,白天弱
23.研究发现,贺兰山西坡植被固碳总量多于东坡,主要因为西坡( )
A.植被固碳能力强B.整体面积大
C.植被生长季节短D.植株密度小
【答案】21.D 22.C 23.B
【解析】21.由图可知,低海拔地区东坡和西坡的植被单位面积固碳量都小,贺兰山基带位于宁夏和内蒙古交界,降水少,蒸发旺盛,植被数量少、密度小、生物量少,单位面积固碳量少,D正确;热量、土壤、光照会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但该地区气候干旱,水分是影响该地区植被的主要限制性因素,ABC错误,故选D。
22.贺兰山气候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植被为山地草原,海拔高处为针叶林,夏季植被生长旺盛,植被固碳能力强,冬季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固碳能力弱,A错误;读图可知,西坡在2900米以下固碳能力弱于东坡,B错误;阳坡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差,生物数量少,固碳能力差,阴坡蒸发少,水分条件好,生物数量多,固碳能力强,C正确;白天植被进行光合作用,固碳能力强,夜晚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C。
23.读图可知,东坡的低海拔植被的固碳能力较强,A错误;由于西坡的坡度较缓,整体的面积大于东坡,故总的固碳总量多于东坡,B正确;若生长季节短和植株密度小,则植被固碳总量应少于东坡,CD错误。故选B。
(2024·湖南邵阳·三模)盐土是排水不畅或蒸发强烈地区具有明显积盐过程的土壤。河西走廊盐土分布较广,主要有草甸盐土、沼泽盐土、旱盐土三种类型。草甸盐土分布在洪积—冲积平原低洼处或河流两岸冲积平原阶地上,地下水埋深在1.0-1.5米左右,盐分表层多,下层少,地表有0.5-2厘米厚的盐结皮。沼泽盐土分布在地下水露头且有季节性积水的低洼地带。旱盐土(又称残积盐土)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平原或古老冲积平原局部高起的地段和老河床阶地上,由于地壳上升或河流下切,地下水埋深一般在8-10米之间。下图为潜水埋深与年蒸发量关系曲线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24.下列不属于草甸盐土地表形成盐结皮条件的是( )
A.地势较低,地下水埋深浅B.地下水矿化度高
C.降水少淋溶作用弱D.土壤颗粒细,粘性强,孔隙小
25.符合旱盐土盐分在垂直方向变化规律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24.D 25.B
【解析】24.据下料可知,盐土是排水不畅或蒸发强烈地区具有明显积盐过程的土壤。甸盐土分布在洪积—冲积平原低洼处或河流两岸冲积平原阶地上,地下水埋深在1.0-1.5米左右,盐分表层多,下层少,地表有0.5-2厘米厚的盐结皮。说明地势较低,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矿化度高,AB不符合题意;土壤颗粒较细,粘性强,孔隙度较小,地下水蒸发慢,不利于盐分累积,D符合题意;而该地区降水少,淋溶作用弱,土壤孔隙度对淋溶作用的影响小,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旱盐土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平原或古老冲积平原的局部高地和老河床阶地上,说明其海拔高于现在河流水位,由于蒸发旺盛导致的矿化度较高的地表径流带来盐分在地表累积的量很少。而地壳上升或河流下切,导致地下水埋藏太深,地下水的蒸发量很少,所以旱盐土的地下水参与现代地表积盐作用微弱,但气候干旱,降水少,历史时期积累的盐分大量残留于土壤中,表层由于风力侵蚀、弱淋溶作用导致盐分有所降低,深层由于地下径流排盐,盐分较低,故盐分由地表向下先增加后减少,含盐量最高的聚集层一般不在表层,而在亚表层或心土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24·江西·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天山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常年有雪。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部为塔里木盆地,北部为准噶尔盆地。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下图为新疆的地形及天山垂直植被分布略图。
(1)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过程。(6分)
(2)图中天山山脉东段北坡植被有针叶林,而南坡没有,试分析其原因。(4分)
(3)试分析天山山脉对新疆农牧业生产的有利影响。(4分)
【答案】(1)地处内陆盆地,远离海洋,加上周围高大山脉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2分);地表水缺乏;植被稀少,土壤瘠薄(2分);岩石裸露,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烈易形成沙漠和戈壁(2分)。
(2)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2分);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好(2分)。(或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南坡为阳坡,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差。)
(3)来自海洋的水汽遇天山的地势抬升,形成山地降水,山地降水及天山冰雪融水为山麓地区提供灌溉水源;由于天山的阻挡,南疆盆地内光热更充足;发源于天山的河流在山麓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为农业提供用地;山地草场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畜收业。(2分一点,任答两点得4分)
【详解】(1)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亚洲内陆深处,远离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极小,处于西风带的背风侧,因此气候极为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天山山脉与昆仑山等周边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水汽进入塔里木盆地,使得该地区处于一个封闭的地理环境之中,水分循环微弱,不利于植被生长和水分积累。干旱环境下,强劲的风力持续剥蚀、搬运和堆积地表物质,形成大面积的流动性沙丘,加剧了沙漠化进程。
(2)天山山脉南北坡植被分布差异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天山北坡面向盛行西风带,湿润气流沿山坡爬升过程中形成地形雨,降水量相对较大,有利于森林植被发育;而南坡处在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不利于森林生长。北坡因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分条件较好,适宜冷杉、云杉等针叶林生长;南坡虽然光照充足,但由于缺乏水分补给,多为草原和荒漠植被。
(3)天山山脉是新疆重要的水源地,山上的冰雪融水滋养了山麓地带的绿洲农业,如天山北坡的伊犁河谷和南坡的和田等地,为农田灌溉提供了重要水源。天山山脉的存在对周围区域气候起到了屏障作用,降低了冬季寒潮对低海拔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山脉对风向也有一定改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风沙灾害。天山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畜牧业提供了优良的草场,山区的林木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薪柴和其他林业资源。天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垂直气候带为农、林、牧等多种生产方式提供了多样化的空间,山上适合放牧,山麓平原和河谷地带适合种植作物,形成了独特的立体农业结构。
27.(23-24高三上·广西南宁·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罗浮山(23°13′N~23°25′N,113°55′33″E)又称“东樵山”,其主峰海拔为1281.5m。罗浮山植物种类丰富、发育多种土壤类型。图示意某调查小组对罗浮山不同海拔的样地调查记录统计。
(1)指出罗浮山海拔300m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推测罗浮山样地乔木平均密度的垂直变化特点的形成原因。(4分)
(3)从气候、植被的角度,分析罗浮山海拔1100m以上发育出有机质丰富的草甸土的原因。(4分)
【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分)。判断理由:罗浮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300米处海拔较低,难以形成明显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因此其乔木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分)。
(2)罗浮山开发早,开发程度较高,低海拔处乔木大量被人为砍伐;随海拔升高,乔木开发难度增加,数量增加;在更高海拔的地方,由于坡陡土薄,风大,植被矮化,自然带更替为灌丛草甸带,乔木退出植物群落。(2分一点,任答两点得4分)
(3)海拔较高,低温潮湿的环境适宜灌丛草甸生长;灌丛草甸每年能提供大量植物残体,低温潮湿环境中土壤生物活性逐渐下降,植物残体分解率降低,有机质累积增加。
【详解】(1)300m的海拔相对较低,难以产生较大的水热条件变化,垂直地域分宜尚不明显,所以300m海拔的自然带即为当地基带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保持一致,罗浮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以罗浮山海拔300m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结合图中平均密度曲线可知,平均密度数先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后再降低,在海拔1245m处,平均密度变为0。这种密度的变化特点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均有关系。在低海拔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人类开放较早,受人类开发的影响,低海拔处乔木大量被人为砍伐,平均密度较小;随着海拔的升高,受人类影响减小,乔木开发难度增加,平均密度增大。但在更高海拔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坡陡土薄,高海拔地区风大,云雾多,湿度大,使得植被矮化,植被演替为灌丛草甸带,乔木退出植物群落,所以平均密度下降且在海拔1245m处,平均密度变为0。
(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高海拔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坡陡土薄,高海拔地区风大,云雾多,湿度大,使得植被矮化,植被演替为灌丛草甸带,而灌丛草甸可以提供大量的植物残体,但在高海拔地区,土壤低温潮湿的环境使得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下降,分解能力下降,植物残体难以分解,使得有机质积累增加,所以海拔1100m以上发育出有机质丰富的草甸土。
28.(2024·山东淄博·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互花米草是海岸潮间带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高植株、高密度、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强等特点。1980年前后,为保护海岸,江苏省盐城市从国外引种互花米草,之后互花米草逐步从斑块状分布形成带状分布并导致潮间带高程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下图示意盐城海岸潮间带土地利用类型及高程变化情况。
(1)分析引种互花米草对盐城市潮间带高程的影响。(5分)
(2)江苏省盐城市沿海潮间带分布有喜高盐环境的碱蓬。由于互花米草滩的发育使碱蓬滩的盐分平衡被打破,进而导致碱蓬分布面积大幅萎缩。说明盐城市互花米草滩发育对碱莲滩盐分的影响。(5分)
【答案】(1)互花米草适应和繁殖能力极强,形成互花米草滩(2分);高大密集的植株会降低潮汐流速(或减少海浪或风暴潮的影响),减轻海水侵蚀,增强泥沙沉积(沉积速度大于侵蚀速度)(2分);高程上升(1分)。
(2)互花米草滩地势淤高,且成带状分布(2分);阻滞潮水的盐分输送(或潮水带来盐分减少/雨水淋洗盐分/碱蓬吸收盐分)(2分);土壤盐度降低(1分)。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互花米草具有适应性强和繁殖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快速形成互花米草滩;且其属于高植株和高密度特点,因此可以降低海浪或者风暴潮的冲击速度,因此减少海水对海岸线的侵蚀,增强泥沙的沉积能力,最终使得高程逐渐升高。
(2)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图中信息可知,由于互花米草的生长,加上其高密度和高植株的特性,且形成条带状分布,增加互花米草滩的高程,一定程度上阻挡潮汐运动中海水涌入为碱蓬带来盐分;且同时减缓淡水流出,对其区域内盐分进行稀释,导致碱蓬区域土壤盐度下降。
29.(2024·安徽·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长白山西坡为半阳坡(图1),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50~2550m之间,以多年生的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花期集中,叶面窄小,茎叶上多有绒毛,灌木多呈矮曲状匍匐生长,根系发达。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2050~2250m西坡苔原带出现了以小叶章为代表的草本植物入侵现象,植被种类逐渐增多。研究发现,受热量收支情况影响,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暖季土壤温度与海拔成正相关。图2示意长白山西坡植被盖度和高度垂直变化,图3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有机质与海拔的关系。
(1)从生长期、植被形态等角度说明苔原带植被特点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6分)
(2)推测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暖季土壤温度与海拔成正相关的原因。(4分)
(3)据图说明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土壤有机质与海拔的关系,并推测原因。(4分)
【答案】(1)多年生,花期集中,适应当地气温低、暖季时间短(生长期短)的气候特征(2分);矮小匍匐生长,根系发达,适应当地大风天气多的气候特征(2分);叶面窄小,多有绒毛,适应当地海拔高、光照强的特点,以减少水分蒸腾(2分)。
(2)西坡为半阳坡,光照充足,海拔越高,太阳光结束照射的时间越晚,日照时间长,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多(2分);海拔越高,植被盖度与高度越低,植被越稀疏,削弱作用越小,温度越高(2分)。
(3)关系:2050~2250m,随海拔升高有机质含量升高(1分);2250m以上,随海拔升高有机质含量降低(有机质在2250m处最为丰富)(1分)。
原因:2250m以下由于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凋落物数量增加且种类多样,土壤肥力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海拔2250m处达到最高;2250m以上(土壤年均温下降),植物盖度下降,植被类型逐渐趋于单一,凋落物种类减少,土壤肥力水平逐渐下降。(2分)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植被以多年生为主,花期集中,叶面窄小,茎叶上有绒毛,呈匍匐状,根系发达。这与当地的环境密切相关,长白山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多大风天气,光照强。多年生花期集中,是为了适应当地气温低、暖季短(生长期短)的特点;矮小匍匐根系发达,可以适应当地多大风天气的气候;页面窄、多有绒毛可以减少蒸发,适应当地海拔高、光照强的特点。
(2)在苔原带,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热量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西坡为半阳坡,光照充足,海拔越高,日照时间越长,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地面温度越高。
(3)读图可知,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有机质在海拔2050m-2250m范围内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海拔在2250m以上,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有机质含量在2250m处达到最大。根据文字材料可知,随着气候变暖,2050-2250m海拔处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的现象,植物种类增多,土壤凋落物数量增加,且种类多样,土壤有机质增加;2250m以上土壤年均温度下降,植物种类减少,覆盖度下降,凋落物种类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的肥力也随之下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过关检测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六过关检测练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图可知,杉木幼树根冠比,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冷杉分布,据图推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讲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讲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4讲 微专题 地理空间尺度思想(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34讲 微专题 地理空间尺度思想(练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34讲微专题地理空间尺度思想练习解析版docx、第34讲微专题地理空间尺度思想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