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9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试卷 0 次下载
- 第09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课件)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0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含水量平衡)(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0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含水量平衡)(课件)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1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试卷 0 次下载
第10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含水量平衡)(练习)(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2024·贵州·二模)青西郊野公园是上海唯一以湿地为特色的公园,建设之初区域水体污染严重,对河道展开了综合整治。规划利用生态沟渠收集面源污染径流并进行预处理,规划的生态水岸是河流水体与陆地间的过渡地带。下图示意青西郊野公园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生态沟渠的主要作用是( )
A.灌溉农田B.净化水质C.修复植被D.收集雨水
2.生态水岸的首要功能是( )
A.打造湿地景观B.提高土壤肥力C.增加地下径流D.增加行洪空间
【答案】1.B 2.D
【解析】1.据材料可知,生态沟渠收集面源污染径流并进行预处理,说明生态沟渠中的植被可以有效吸收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B正确;生态沟渠的作用没有灌溉农田,A错误;植被修复和收集雨水都不是生态沟渠的主要作用,CD错误。故选B。
2.据材料可知,生态水岸是河流水体与陆地间的过渡地带,上海位于季风气候区,水量季节变化大,生态水岸可以增加行洪空间,缓解丰水期的洪涝灾害,D正确;而打造湿地景观、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均不是其首要功能,ABC错误。故选D。
(2024·江西吉安·模拟预测)绿水是指由植物根系及所在土壤储存并以蒸发(蒸腾)形式返回大气的水。下图表示我国四个地区(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东部、柴达木盆地)不同覆被类型为中国贡献的绿水量(单位:千亿m3/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①②③④依次对应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东部、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柴达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青藏高原东部
C.青藏高原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柴达木盆地
D.东南丘陵、青藏高原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柴达木盆地
4.①地区向我国提供的绿水总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旺盛B.植被覆盖率高C.土层深厚D.地形封闭
【答案】3.A 4.B
【解析】3.读图可知,①地区草地贡献的绿水量最大,说明该地区草地面积广阔,符合青藏高原东部的区域特征;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山区森林面积广,因此森林贡献的绿水量最大,故②地区应为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开发历史悠久,耕作业发达,耕地占土地面积的比重高,因此耕地贡献的绿水量最大,③地区应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地形封闭,气候干旱,荒漠面积广,因此裸地贡献的绿水量最大,④地区应为柴达木盆地。综上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地区为青藏高原东部。该地区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植被覆盖率高,通过蒸发(蒸腾)形式返回大气的水量大,导致该地区绿水总量高,B正确;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青藏高原东部土层较薄,C错误;与地形关系较小,D错误,故选B。
(2024·安徽合肥·三模)锡林河发源于内蒙古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河水与地下水补给量季节变化大。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900m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锡林河上游地区河水与浅层地下水补给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有( )
①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②岩石的透水性 ③河床与两岸高程差 ④植被覆盖率高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春汛期河流几乎没有补给地下水,是因为( )
A.两岸土壤仍未解冻B.春汛期河流水量少
C.春季灌溉用水量大D.地下水位高于河流
7.枯水期锡林河两岸部分地势低洼地区常出现( )
A.森林B.草甸C.湿地D.盐碱地
【答案】5.C 6.A 7.D
【解析】5.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河流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加之河床与两岸高程差较小,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水位有可能高于两岸地下水水位,此时河流有可能补给地下水,而地下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小。枯水期河流水位降低,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流。因此锡林河上游地区河水与浅层地下水补给季节变化大。①③正确。故选C。
6.锡林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但冬季也有一定降雪,春季冰雪融化形成春汛。但是由于该地纬度较高,春季升温较慢,春季时两岸土壤大多仍未解冻,下渗较困难,因此河流几乎没有补给地下水,A正确。冬季有一定降雪量,春季融化形成春汛,此时河流流量较大,B错误。春季灌溉用水依然可以下渗补给地下水,C选项错误。春汛期间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D选项错误。故选A。
7.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地多年平均蒸发量达到1900mm,蒸发旺盛。枯水期锡林河两岸部分地势低洼地区地下水位较高,蒸发量较大,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因此常出现盐碱地,D正确。内蒙古赤峰市地区降水少,年蒸发量大,枯水期两岸低洼地区不会出现森林、草甸和湿地等现象,ABC错误。故选D。
(2024·福建莆田·模拟预测)构造运动和地势差异会影响水系重组。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海原断裂带和黄河交汇区域,受到断裂带附近的强烈挤压,老虎山隆升。地貌勘测表明,老虎山东段南侧R3水系由向南流转为向北流,但老虎山的隆升并不是水系转向的主要原因。R1、R2两河的源头海拔相近。图1和图2示意研究区域的山河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推测,与R2河流域相比,R1河流域( )
A.流域面积较广大B.干流纵比降较大
C.构造运动较强烈D.冰川作用较显著
9.导致R3水系由向南流转为向北流的主要原因是( )
A.R1溯源切穿山岭速率快于老虎山隆升速率
B.老虎山隆升导致流域地势转变为南高北低
C.地势变缓使R3河流侧蚀加重导致河道拐弯
D.冰川大量消融形成洪涝使R3河流溃决改道
【答案】8.B 9.A
【解析】8.R2河流程较长,流域面积较大,A错误;R1、R2两河的源头海拔相近,但汇入黄河的位置R1河海拔远低于R2河,且R1河流流程较短,所以R1河干流纵比降较大,B正确;仅根据图示信息不能明确判断构造运动的强烈程度差异,C错误;图中也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冰川作用的显著差异,D错误。故选B。
9.老虎山北侧坡度大,注入R1的支流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能力强;在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下,东北侧支流不断加深,向南不断延长,溯源侵蚀切穿了分水岭,与老虎山南侧的R3河连接,袭夺了R3支流,导致R3河流转向汇入R1河,A正确;题干中强调老虎山的隆升不是水系转向的主要原因,冰川消融也不是主要原因,BD错误;仅仅侧蚀加重导致河道拐弯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水系由向南流转为向北流这么大的方向性改变,C错误。故选A。
(2024·全国·模拟预测)内华达山脉东麓发育构造湖泊群,各湖泊冬季水量更大。更新世晚期,由于雨量增加,湖泊水位上涨,通过河流贯通。全新世以来,湖泊群萎缩,对周边地理环境带来显著影响。下图示意该湖泊群不同时期的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湖泊群冬季蓄水量更大,主要取决于( )
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水面蒸发强度变化④地下水补给量变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更新世晚期,扩张幅度最大的是( )
A.莫诺湖B.欧文斯湖C.帕纳斯特湖D.曼利湖
12.目前,该区域与该湖泊群萎缩存在显著因果关系的地理现象是( )
A.植被覆盖率低B.土壤冻结期短C.河流含沙量小D.盐尘暴频率高
【答案】10.A 11.D 12.D
【解析】10.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区受西风带控制,西风带来的部分水汽能越过内华达山脉,降水量比夏季大,①正确;如果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冬季盛行陆地到海洋的气流,性质干燥,②错误;冬季气温低,水温低,蒸发弱,③正确;地下水补给稳定,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④错误。故选A。
11.读图可知,莫诺湖、欧文斯湖、帕纳斯特湖水位上升,都会通过河流外泄到下一个湖泊,只有曼利湖位于水系最低处,接纳来水多,扩张最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湖泊萎缩,湖滩大面积裸露,且内陆湖含盐量高,湖滩多盐碱物质,在风蚀作用下进入大气中,形成盐尘暴,D正确;植被覆盖率、土壤冻结期主要受气候影响,与湖泊群萎缩关系不大,AB错误;河流含沙量小主要受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等因素影响,与湖泊萎缩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2024·安徽·模拟预测)台特玛湖位于塔里木河的末端,20世纪后期处于干涸状态,2000-2020年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了多次流域内生态输水,总量达84.45亿m3,入台特玛湖水量约11.7亿m3,湖区水域面积逐渐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台特玛湖水域面积逐渐恢复有利于( )
①促进自然植被修复 ②发展淡水养殖 ③抑制湖水周边沙化 ④增加流域面积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4.输入塔里木河下游总水量大,但入台特玛湖水量较小,其主要原因是沿途( )
A.农业用水多B.蒸腾强烈C.生活用水多D.下渗较多
【答案】13.A 14.D
【解析】13.台特玛湖水域面积逐渐恢复有利于周边地下水位提高,促进自然植被修复,①正确;多次生态输水,说明当地水资源较为短缺,发展养殖易造成水质恶化,②错误;水域面积逐渐恢复,不再干涸,有利于抑制湖水周边沙化 ,③正确;流域面积主要由分水岭的位置决定,台特玛湖水域面积逐渐恢复并不能增加流域面积,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塔里木河下游主要流经沙漠,沿途下渗量大,消耗大量水分,因此输入塔里木河下游总水量大,但入台特玛湖水量较小,D正确;塔里木河下游主要流经沙漠,耕地较少,农业用水量不大,A错误;蒸腾是通过植被蒸腾,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稀少,蒸腾不强烈,B错误;塔里木河下游人烟稀少,生活用水不多,C错误。故选D。
(2023·河南安阳·三模)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沙患的解决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下图为黄河干流沿河流流向主要水文站不同时期年均输沙量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黄河干流不同水文站输沙量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 )
A.沿途淤蚀泥沙量存在差异B.水文站生态环境存在差异
C.河流径流量大小存在差异D.河道落差大小存在差异
16.1956—2016年利津水文站年均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降水量减少B.小浪底调水调沙
C.黄土高原生态改善D.利津段河道疏通
【答案】15.D 16.C
【解析】15.由所学可知,河流输沙量大小主要决定于径流量和含沙量大小,影响径流量的因素有流域面积、河流补给,影响含沙量的因素有土质状况、地形坡度、植被状况、降水强度。图中四个水文站中头道拐位于黄河上游、龙门和小浪底位于中游、利津位于黄河入海口。读图可知,四个水文站的输沙量上游头道拐最少,中游最多(小浪底最多其次是龙门),下游利津减少。头道拐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形起伏小,再加上径流量小,河流含沙量小,输沙量也小;中游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河流落差大,含沙量大、输沙量大;下游华北平原泥沙沉积、输沙量减小 ,由此可知,不同水文站输沙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河道落差大小存在差异,D正确;沿途淤蚀泥沙量、水文站生态环境及径流量大小都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C错误。故选D。
16.读图可知,1956—2016年利津水文站的年均输沙量在不断减少,说明上游方向的输沙量减少,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故黄土高原生态改善使入河泥沙减少,导致下游的输沙量减少,C正确;流域量的降水没有显著变化,A错误;小浪底工程于2000年运营,不会影响2000年之前的水沙含量,而且调水调沙会使利津水文站的输沙量相对增加,B错误;利津河道疏通,流速加快,输沙量增加,D错误。故选C。
17.(2024·四川乐山·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由断层陷落形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距今20-200万年前,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水系重组,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咸水湖。后期,尕海、耳海等多个子湖与青海湖分离。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近年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2018年创近44年来最大值。下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日月山的隆起导致青海湖的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发生变化,据此分析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的原因。
(2)从青海湖分离后的耳海湖水由咸转淡,分析其演变过程。
(3)青海湖近年来面积变大,用内流湖水平衡的原理推测青海湖流域气候的变化及原因。
【答案】(1)日月山的隆起,阻挡湿润气流,降水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推动湖泊由淡水向咸水演化。日月山的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流向改变,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从此青海湖湖水难以外泄,盐分无法排出。
(2)耳海从青海湖分离后成为上游倒淌河干流的一个湖泊,湖底地势及水位高于青海湖,盐分通过倒淌河注入青海湖;上游有倒淌河淡水注入稀释,咸水逐渐被置换为淡水。
(3)变化:气候变暖,变湿。原因:青海湖为内陆湖泊,水量的收入途径为降水和径流,支出方式为蒸发;青海湖泊面积增大,说明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降水增加说明气候变湿,径流增加说明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气候变暖。
【详解】(1)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日月山的隆起对青海湖的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山脉的升高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导致湖区的降水量减少,湖区的太阳辐射相对增强,气温相对升高,使得湖泊中的水分通过蒸发不断丧失,而由于降水量的减少,补给量不足以抵消蒸发损失,使得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推动湖泊由淡水向咸水演化;其次,日月山的隆起改变了水系的走向,原本青海湖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湖水可以流入黄河,维持着一定的盐度平衡,但随着山脉的抬升,这条通道被阻断,迫使它流向改变,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青海湖由此变成了一座闭塞的湖泊,湖水无法外泄,盐分在湖中累积,无法排出,从而导致湖泊从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
(2)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由于耳海的位置较高,耳海从青海湖分离后,成为了上游倒淌河干流的一个湖泊,其湖底的地势及水位要高于青海湖,此时,水流从高处向低处流,耳海的水可以通过自然渗透、倒淌河或者人工渠道等方式流入下游的青海湖,使得耳海的盐分可以外排;耳海上游仍有倒淌河的淡水注入,对湖内盐分进行稀释,使得耳海的盐分得以降低,这样的地形和水文条件有助于将耳海的咸水输送到青海湖中,因此耳海的咸水可能逐渐被置换为淡水。
(3)青海湖作为内陆湖泊,其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流域内气候条件的影响。依据题意可知,青海湖近年来湖泊面积增大,这通常意味着流域内的补给水量增加,可能是降水量增加或高山融水补给增多,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青海湖作为典型的内陆湖泊,其水量的收入途径只有降水补给和径流补给,而其支出方式为则为蒸发;其中降水量增加是由于区域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才会导致流域内降水量增加,进而增加了湖泊的入水量;径流增加,这可能是附近山地冰雪融水增多导致,气候变暖使得全球或地区气温升高,导致周边高山的冰川和积雪加速融化,从而增加了湖泊的补给水量;青海湖泊面积增大,水量增多,进一步调节了局部地区气候,使得增发减少。综合以上因素,可以推测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可能呈现出变暖和变湿的趋势。其中,气候变暖可能导致了冰川融水增多,而气候变湿则可能增加了降水量,这些变化共同导致了青海湖水量的增加,从而使湖泊面积增大。
18.(2024·江苏宿迁·三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如图1所示)。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
材料二:研究表明,图1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未来将出现缩小趋势。
材料三:图1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图2为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示意图。
图1
图2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
(3)补全虚线框内雅鲁藏布江流域边界,并结合图2信息,论证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缩小的趋势。
【答案】(1)高山地形对季风水汽抬升,降水丰富;山岳冰川广布,储存固态水源(冰雪融水多);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
(2) 大峡谷地区总体海拔较低,对水汽阻挡弱;峡谷纵深长、谷口宽度大,利于水汽深入青藏高原;谷口朝向西南,形成季风水汽通道;峡谷段自南向北地势升高,利于水汽逐步深入。
(3)
喜马拉雅分水岭南侧比北侧降水较多,落差较大,河流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北迁移速度更快;冈底斯山分水岭南、北侧降水与落差的差异较小,河流溯源侵蚀弱,分水岭北移速度较慢或位置稳定;喜马拉雅分水岭北移逐渐靠近冈底斯山分水岭,导致流域面积缩小。
【详解】(1) 水循环涉及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环节。喜马拉雅山地处湿润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富;喜马拉雅山脉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发育广,冰雪融水多;冰川融水丰富,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地下径流丰富,故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
(2)大峡谷地区相对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海拔较低,对水汽阻挡作用弱,利于水汽深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谷口宽广,能接收更多的水汽进入,利于水汽深入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的谷口朝向西南,而带来水汽的大气环流是西南季风,易形成季风水汽通道;峡谷段自南向北地势升高,利于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逐步深入。
(3) 上游流域面积狭小,流域的边界应该大致位于不同水系河源区域的中间,再连接东侧的河源边界即可发出图中虚线框中的流域边界。喜马拉雅分水岭的南侧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北坡位于背风坡,南侧比北侧降水多,且南侧落差更大,南侧流量大流速快,河流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北迁移速度更快;据图示可知冈底斯山分水岭南、北侧降水与落差的差异相对较小,河流径流量、流速差异较小,河流溯源侵蚀相对较弱,分水岭北移速度较慢或位置稳定;两地溯源侵蚀的速度不同,喜马拉雅分水岭北移逐渐靠近冈底斯山分水岭,导致流域面积缩小。
19.(23-24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伯纳德湖湿地是印度唯一一个在海平面以下,通过排干三角洲沼泽咸水形成的热带特色农业生产系统,分为湿地、园地和海水区。湿地内稻鱼共生,园地内种植椰树、香料作物、薯类以及蔬菜,海水区供鱼类和贝壳生长。当地政府于1975年修建了横跨文伯纳德湖的拦河坝和水闸,将湖泊一分为二,透过水闸可调控海水与湖水的交换量。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关闭拦河坝,在南部库塔纳德区种植水稻;4-9月水田养鸭、运河捕鱼,在堤上园地种植薯类、蔬菜等,并通过外堤与运河间科学的水管理巧妙地适应季节性洪水和盐水入侵。图左为文伯纳德湖区域图,图右示意库塔纳德区农业生态系统。
(1)从水体补给角度说明文伯纳德湖水体盐度的变化特点。
(2)指出10月份库塔纳德外堤两侧自然河道与外运河之间的水流运动方向及方式。
(3)分析拦河坝通常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关闭的原因。
(4)说明库塔纳德地区“稻作-养殖-果蔬”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答案】(1)雨季(6-10月)大量河水补给文伯纳德湖,湖水盐度低;旱季(11-5月)河水补给减少,湖泊水位下降,低于海平面;海水在潮汐作用下补给文伯纳德湖,湖水盐度高。
(2)从外运河通过水泵排向自然河道 。
(3)正值旱季,降水少,湖泊水位低;海水回流,导致北部湖区盐度高;11月-3月正值水稻生长期;关闭水闸能保证闸内水体盐度适合水稻生长。
(4) 根据湖水盐度变化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因地制宜(外滩、土堤种植果蔬,水田种稻,运河和回水区养鸭、养鱼),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种养结合,提高土壤肥力,生态效益高;一地多种,一年多收,多种经营,增加收入。
【详解】(1)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旱季和雨季,雨季时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量大,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雨季(6-10月)大量河水补给文伯纳德湖,稀释湖泊的盐度,湖水盐度较低;旱季时,降水稀少,河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湖泊水位下降,低于海平面;由于海水的潮汐作用,涨潮时海平面升高,海水补给文伯纳德湖,湖水盐度升高。
(2) 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旱季和雨季,雨季时降水量大,10月降水量大,降水补给量大,外运河水位高,10月份库塔纳德外堤两侧自然河道与外运河之间的水流运动方向从外运河通过水泵排向自然河道。
(3)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当地的旱季,降水稀少,湖泊补给量较小,湖泊水位低;由于潮汐作用,海水的水平面升高,海水回流,导致北部湖区盐度升高;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正值水稻生长期,要保证闸内水体盐度适合水稻生长,所以要关闭水闸。
(4)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旱季和雨季,旱季和雨季时,湖水的盐度不同,该农业生产模式可以根据湖水盐度变化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关闭拦河坝,在南部库塔纳德区种植水稻;4~9月水田养鸭、运河捕鱼,在堤上园地种植薯类、蔬菜,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种植水稻和养殖相结合,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减少化肥的施用,无污染生态效益高;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一地多种,一年多收,可以进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2024·全国新课标)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况,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 30 厘米、60 厘米和 100 厘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a判断曲线I是深度为 30 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依据是曲线I( )
A.变化最早B.初始值适中
C.峰值最高D.波动最大
2.图b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 )
A.降雨最大B.地表产流多
C.土壤水分饱和D.雨水下渗多
3.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 ( )
①地表径流 ②地下径流 ③土壤水分 ④蒸发
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A 2.B 3.C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I、Ⅱ和Ⅲ是在30°的坡地上覆盖石子情况下,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为30厘米、60厘米和100厘米的实验结果,三种情况中,30厘米测量土壤深度最浅,因此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先受到雨水下渗影响,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先上升,变化最早,A正确;初始值适中并不能说明其土壤深度较浅,B错误;从图中可看出,峰值最高的是Ⅲ曲线,Ⅲ曲线的波动最大,CD错误。故选A。
2.从图b中可以看出,I曲线变化明显,降雨后土壤含水量上升明显,说明其为测量深度3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曲线Ⅱ和Ⅲ为测量60厘米和10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Ⅱ和Ⅲ在降雨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裸地下渗量小,地下径流少,地表产流多,对土壤深处的土壤含水率影响不大,B正确,CD错误;图b中曲线I、Ⅱ和Ⅲ是同时进行人工降雨实验,降水量一致,A错误。故选B。
3.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降水后下渗增加,因此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增加,②③正确,①错误;与裸地相比,在坡地上覆盖石子使得土壤上有覆盖物,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④错误,综上所述,C项的②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湖北卷)四川盆地西南缘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多咸水。该区砂岩与泥岩(含盐多)交替分布,具有“丘坡补给、谷地排泄”的特点。研究发现,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盐分不易积累,发育淡水;反之则发育咸水。如图示意不同丘坡地下水排泄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分析,下列情况中,地下水排泄条件最好的是( )
A.顺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B.顺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C.逆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D.逆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5.图中所示的四个钻孔中可打出淡水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6.为保证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该区地下水开采的最优策略是( )
A.在断裂带附近开采B.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
C.在含泥岩地层开采D.在井深较浅处分散式开采
【答案】4.A 5.A 6.D
【解析】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顺向坡岩层倾向和坡向一致,利于地下水排泄,逆向坡不利于地下水排泄,CD错误;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有利于地下水排泄,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不利于地下水排泄,A正确,B错误。所以选A。
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丁位于咸淡水界线以下,为咸水,CD错误;甲钻孔位于砂岩,为淡水,A正确;乙钻孔位于泥岩,泥岩含盐较多,为咸水,B错误。所以选A。
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断裂带位于逆向坡,地下水排泄较差,为咸水,A错误;泥岩含盐较多,为咸水,不能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B、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地下水有咸淡水交界,井深较浅处为淡水,分散式开采能够提供充足水量,D正确。所以选D。
(2024·吉林卷)水体性质、运动和库区环境等因素影响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分布。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库,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如图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透明度B.流量C.营养盐D.流向
8.9月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 )
A.底泥扰动上浮B.水位涨落携带C.表层水流汇集D.河川径流输入
【答案】7.A 8.B
【解析】7.由材料可知,6月为丰水期,因为丰水期为水库蓄水期,上游冰雪融水形成的洪水经库尾进入水库后流速减缓,水体的物理状态发生改变,如泥沙沉降、冲刷力降低,水体透明度升高,此时气温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浮游生物繁殖较快,数量较多,因此,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较为丰富,A正确;与流量、营养盐、流向的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8.由材料可知,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9月是丰水期过后的平水期,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水位涨落携带,且消落区为草原分布,有机质含量较多,B正确;9月份入库水量较少,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底泥扰动上浮,A错误;9月份平水期,不会有大规模的表层水流汇集,C错误;9月份是平水期,河川径流输入较少,D错误。故选B。
(2020·山东卷)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B.河流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
10.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B.水深C.水量D.水质
【答案】9.C 10.D
【解析】9.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湖岸山地多可溶性石灰岩,喀斯特貌发育,雨水下渗快,图中显示,没有明显河流注入奥赫里德湖,因此雨水和河流水直接补给湖泊较少,不是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A、B不符合题意;湖岸山地多可溶性石灰岩,喀斯特貌发育,当地雨水大多转化为地下水,又因湖泊沿断层分布,地下水易沿断层出露,补给湖泊,地下水补给水源含沙量小,使得湖水透明度高,因此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地下水,C符合题意;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冰川,因此冰雪融水不是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故A错。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故BC错。影响渔业资源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故D对。故选D。
11.(2024·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干旱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利用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建议。M煤矿矿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该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采空区。调查发现,该采空区水体中含有来自地表的污染物。图示意M煤矿采空区及地层剖面。
(1)简述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
(2)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
【答案】(1)M矿矿区采矿活动产生的地表污染物,在降雨或地表水流动,被冲刷并携带进入河流、湖泊或地下水系统;煤矿采空区与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系统相连通;污染物通过地下水系统,沿着岩石和土壤中的裂隙和空隙进入采空区;在某些情况下,地表污水可能直接通过塌陷坑或裂缝进入采空区。
(2)煤矿采空区地下水库的建设,可以有效利用矿井水和雨水等水资源,为矿区提供稳定的水源,缓解矿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以减少矿井水的直接排放,降低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地下水库的储水作用有助于增加矿区的湿度,改善植被生长条件,促进生态恢复;地下水库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降低矿区用水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建设地下水库是一种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和应用这种技术,可以促进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协调发展,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详解】(1)从地表污染物来源、污染物迁移、污染物进入采空区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M矿矿区地表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采矿活动,包括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这些污染物可能含有重金属、化学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在降雨或地表水流动的作用下,污染物被冲刷并携带进入河流、湖泊或地下水系统;该处岩层多裂隙,煤矿采空区通常与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系统相连通;污染物通过地下水系统的渗透和流动,沿着岩石和土壤中的裂隙和空隙进入采空区;在某些情况下,地表水可能直接通过塌陷坑或裂缝进入采空区,从而携带污染物进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
(2)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可以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等方面说明。煤矿采空区地下水库的建设,可以有效利用矿井水和雨水等水资源,将它们储存在地下水库中,为矿区提供稳定的水源。这不仅可以解决矿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可以避免矿井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的污染和浪费;地下水库的建设通过减少矿井水的直接排放,可以降低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同时地下水库的储水作用有助于增加矿区的湿度,改善植被生长条件,促进生态恢复;由于地下水库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矿区可以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从而降低用水成本。同时,地下水库的建设还可以为矿区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开展水产业、旅游业等;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是一种技术创新和示范,这种技术不仅解决了矿区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还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12.(2024·浙江1月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图2为图1中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
材料二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水库下泄水流携带的泥沙越少,对河床冲刷越强。河口土壤的水盐变化深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土壤盐分过高,会对低耐盐作物造成危害。
(1)三峡水库建成前后,宜昌与汉口两水文站测得悬沙平均粒径发生了变化,宜昌站变 ,汉口站变 ,分析成因 。
(2)分析甲地该年6月土壤盐分偏高的原因。
(3)试从水循环角度说出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
【答案】(1) 细 粗
宜昌站位于三峡大坝坝前,颗粒大的在水库内沉积(或被大坝拦截),使得坝前的宜昌站悬浮的泥沙粒径变细;汉口站平均流速增大,携带能力增强,悬沙平均粒径增粗。
(2)
甲地该年梅雨季(节)降水较少,蒸发较强;水库(建成)蓄水,使得水库汛期下游径流量减少,甲地径流量(减)少,海水倒灌形成咸潮。
(3)引水灌溉;开挖沟渠排水;人工降雨、覆盖地膜、植被覆盖、建防晒网、建大棚。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水库建成前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08,建成后为0.004,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小(细);三峡水库建成前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10,建成后为0.013,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粗)。
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昌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近,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颗粒大的悬沙被大坝拦蓄下来,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减小;汉口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远,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流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变强,颗粒较大的泥沙被搬运到汉口站,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6月份梅雨季节结束,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碱化加剧;三峡水库建成蓄水之后,下游径流量减小,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入侵,带来大量盐分,盐碱化加剧。
(3)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引水灌溉,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洗下去;开挖沟渠排水,促进土壤盐分的排出;雨季人工降雨,增强土壤淋溶作用等;通过遮挡措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而达到控制土壤盐份,如覆盖地膜、植被覆盖、建防晒网、建大棚等。
13.(2023·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如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
(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
(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
(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答案】(1)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下降(低)。
(2)夏季气温高,湖泊水温高,浮游生物量大;降水量大,人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多。
(3)秋季湖水更新慢,已积累的外源类有机物多。
(4)不泄洪:洪水挟带的腐殖质,直接增加了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累积量。加之腐殖质可分解出营养盐,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
泄洪:入湖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下泄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稀释作用强,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低。
(5)淮河注入洪泽湖,夏季入湖水量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防洪压力大,调峰(泄洪)更为频繁,且持续时间长。
【详解】(1)一般情况下,内陆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来自陆源输入,并且陆源输入会携带大量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进入水体,丰水期类腐殖质是其溶解性有机物库的主要贡献者,由此可知推知,夏季外源类有机物占比高,由此得出结论:冬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高;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占比低。
(2)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是因为气候有利于内源类有机物和外源类有机物达到峰值。就外源类有机物而言,夏季流域内降水丰富,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进入河流后汇入湖泊;就内源类有机物而言,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大量废水汇入湖泊中引起藻类等的大量繁殖。
(3)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主要从秋季的气候特征和降解条件来解释。降解条件与水中氧气含量有关,积累的外源类有机物较多,秋季时,藻类物质生长条件弱于夏季,对氧气的消耗较少,水中氧气较多,有利于对外源类有机物的降解;从气候角度来说,秋季降水减少,湖水更新慢,光照条件增强,光照能起到催化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
(4)由前面题目分析可知,夏季该地区属于降水量丰富的时期,大量地面径流汇聚,会将陆地上的点源和面源污染物携带进入流水中,因此洪水会携带大量的腐殖质进入湖泊,增加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累积量增加,在加之腐殖质会分解出营养盐,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变高。泄洪时,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已经很高,入湖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相对湖水来说明显偏低,稀释作用强,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会降低。
(5)由材料“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可知,洪泽湖的特征(相比于其它湖泊)为地上湖,故其接受地表径流补给与其它湖泊不同,汛期时接受到的河流流水补给相对较少,甚至湖水流出补给周边其它水体。洪泽湖属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渠道的一部分,雨季汛期时,防洪压力大,因此调峰、泄洪较为频繁,持续时间又长;因此当洪泽湖湖水外调后,水位下降时,接受到外界较多的径流汇入,就会造成其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常滞后。
(23-24高三下·广东佛山·阶段练习)山东半岛某入海河流1952—2009年期间在流域内修建了大量水库,实施大面积坡耕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大规模林地、园地建设等,但对该河入海泥沙影响甚微。下图示意1952—2009年间该河入海年径流量(108m³),输沙量(104t)累积折线(下图中数据为河口水文站监测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人类活动可能对该河年输沙量影响较大的是( )
A.坡地改梯田B.栽种苹果树C.种植夏玉米D.上游修水库
2.水库修建对该河入海泥沙量影响极小,说明其水库的主要功能可能是( )
A.腾库防灾B.涵养水源C.拦截粗沙D.发电养殖
【答案】1.A 2.C
【解析】1.读图可知,水库修建后,累积径流量和累积输沙量变化趋势差异不大,坡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以后,累积径流量和累积输沙量的比例关系折线斜度明显减小,且减少角度明显大于园地、林地建设后减少的斜度,故坡地改梯田对该河年输沙量造成影响较大,A正确,B错误;无法判断种植夏玉米的影响,C错误;上游水库修建对输沙量斜率几乎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水库修建对该河流输沙量影响极小,其原因可能是水库主要拦截粗沙,细沙悬浮于水中流向下游,粗砂若没有水库拦截,在流向下游的过程中,地势变得缓和,水流速度减缓时,仍然会沉积下来,故水库拦截粗砂后,对入海泥沙量影响不大,C正确;腾库防灾、涵养水源、发电养殖不是其主要功能,ABD错误。故选C。
(23-24高三下·江苏泰州·开学考试)住宅小区的造景,有人热衷于建设水景,如人造湖、人造溪流等,也有人喜欢旱溪景观。旱溪是人工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营造出的不放水可步行的溪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比起人造水景,早溪的特点是( )
A.维护成本高B.设计成本高C.居民活动空间小D.节约水资源
4.据材料推测,早溪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改善空气质量B.缓解热岛效应C.减少城市内涝D.增加生物多样性
【答案】3.D 4.C
【解析】3.由材料可知,旱溪是人工仿造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营造 出的不放水可步行的溪床,说明旱溪维护成本低,设计成本低,水资源消耗小,居民可在旱溪活动,活动空间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旱溪通过干涸的河床可增加下渗,从而减少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故C正确;由于旱溪不放水,所以生态功能不包括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生物多样性,ABD错误。故选C。
5.(2023·辽宁抚顺·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2年7~8月,辽宁省平均降雨量为350~42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成;暴雨过程较多;多城市出现内涝。
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大力推进建设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上右图是海绵城市水的循环收集和释放示意图。
(1)结合材料,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辽宁多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
(2)试从减灾角度提出辽宁省农业抗洪涝的措施。
(3)分析海绵城市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积极影响。
【答案】(1)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城市大量路面硬化,下渗速度慢;排水系统建设落后,排水不畅。
(2)加强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放水腾库工.作,提高防洪能力;修建防水堤坝;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及时组织专家技术人员,组织排水降溃(或者清理疏通排水沟渠,确保排水通畅)。
(3)海绵城市建设的湖泊,人工湿地、草坪,使得城市更加美观;增加大量的绿地而积,水域面积能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解浮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雨水进行蓄积和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能缓解部分水资源紧张的现象。
【详解】(1)根据材料“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mm”等信息可知,受夏季风的影响,区域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郑州中西部地区等高线较密集(河南中西部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快,而郑州附近地势较平坦,地表径流速度慢,排水不畅,导致水位上升速度快,加之城市路面硬化,下渗减少,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落后等因素,导致此次郑州洪灾严重。
(2)农业抗洪涝一是要加强排水减轻涝灾,如组织专业人员及时疏通沟渠,加强排水,建设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等;二是要加强监测预防,如加强区域气候监测,提高监测的精度,做好应急预案;三是要借助水利工程设施,提高抗洪能力,如水库在雨季来临前提前泄水腾出库容,加强河流堤坝建设等。
(3)首先,“海绵城市”通过对雨水的蓄积和循环使用,能节约水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其次,这些“海绵体”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从而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减轻了城市热岛效应;最后,“海绵体”中的湖泊、人工湿地、草坪、树木等景观,也美化了城市环境。
6.(23-24高三下·河南·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沱沱河流域位于长江源头,终年低温,降水较少,多年平均气温约-3.4℃,每年冻结期长达6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03.6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80%以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源区水沙运移的影响较大。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沱沱河近40年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显著增加。沱沱河流域以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及裸地为主,植被生长期为6~9月,并在7~8月达最大覆盖面积,研究发现近年来沱沱河流域植被覆盖面积持续增加。下面左图示意沱沱河流域概况,右图示意1998~2017年沱沱河非冻结期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
(1)沱沱河6~7月输沙量增速大于7~8月,推测其形成原因。
(2)分别说明过度放牧及适度放牧对沱沱河水沙运移的影响。
(3)简析近年来沱沱河流域植被覆盖面积持续增加的自然原因。
(4)说明全球变暖对河流输沙量变化的作用机制。
(5)请为沱沱河提升流域生态安全提出合理性措施。
【答案】(1)6月气温较高,季节性冻土解冻深度较大,加上前期冻融作用使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弱,泥沙物源充足;植被生长但覆盖面积未达到最大值,保护能力有限;河冰处于快速消融时期,河岸崩塌事件多,进一步增加泥沙来源。(也可答7~8月,降水和融水增加,河冰完全融化,河岸坍塌减少,植被最为丰富,减少地表侵蚀。)
(2)过度放牧:影响植被生长,破坏原有植被结构,使地表更加裸露易被外力(风、水)侵蚀;同时减少下渗,地下活动层补给水源减少而蒸发强烈,表土因变干而更加松散,增加水沙运移量。适度放牧:可帮助植被种子萌发和生长;牲畜粪便可增强肥力,促进植被生长,减少水沙运移量。
(3)全球变暖促使温度上升,热量条件改善;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增加,植被生长所需水源充足;永冻土减少,季节性冻土增加,土壤条件改善,植被生存空间扩大。
(4)全球变暖促使青藏高原暖湿化加剧,冰川、冻土融化,地表反射减少,吸热增加,促进土壤解冻程度增加,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土壤更易被雨水击溅和坡面径流侵蚀,河流输沙量增加。
(5)出台政策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实施退牧还草和禁牧措施,规范流域内人类活动;恢复原生植被,建立植被防护体系。
【详解】(1)输沙量增速需要对比不同月份冻土解冻程度和河岸沙源以及植被生长状况对地表的保护。结合材料可知,植被生长期为6~9月,并在7~8月达最大覆盖面积。6月气温回升,气温较高,季节性冻土解冻深度较大,但没有完全解冻,加上前期冻融作用使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弱,并容易引发河岸坍塌,泥沙物源充足;植被进入生长期,生长速度加快,但覆盖面积未达到最大值,保持水土的能力有限;6月气温回升速度较快,河冰处于快速消融时期,伴随着河冰消融,河岸侵蚀加剧,河岸崩塌事件多,进一步增加泥沙来源。而7、8月反之,一方面,由于温度很高,河冰完全融化,因冻融作用导致的河岸坍塌减少,泥沙来源少,同时植被覆盖度在7~8月达最大,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较为明显,可以减少地表侵蚀。
(2)该地区生态脆弱,过度放牧使得植被减少,原有植被结构被破坏,植被覆盖度下降,植被保护土壤的能力降低,地表裸露,风力和流水的侵蚀加强;同时由于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减少,而土壤裸露,表层土壤水分被蒸发,导致土壤变干,变得更加松散,更易被侵蚀,因此增加了水沙运移量;但适量放牧,牲畜在草场走动,可以踩碎种子外壳,促进萌发,帮助植被种子萌发和生长;同时伸出还会产生粪便,可以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植被生长,从而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外力侵蚀,从而减少水沙运移量。
(3)全球变暖促使温度上升,热量条件改善,利于植被生长;全球变暖,气候趋于暖湿,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增加,改善了土壤的水分条件,植被生长所需水源充足;由于气温升高,永久性冻土减少,季节性冻土增加,土壤解冻后,植被生长的土层更厚,土壤条件改善,植被生存空间扩大。
(4)全球变暖促使青藏高原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气候趋于暖湿化。伴随着气温升高,冰川、冻土大量融化,地表裸露,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少,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促进土壤温度升高,土壤解冻程度增加,永冻层深度加深,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由于降水增多,土壤更易被雨水击溅和坡面径流侵蚀,导致河流输沙量增加。
(5)沱沱河提升流域生态安全可从政策、植被和人类活动角度作答,如出台政策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实施退牧还草和禁牧措施,减少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对植被的破坏,规范流域内人类活动;退耕退牧还草,恢复原生植被,建立植被防护体系。
目录
01 模拟基础练
02 真题实战练
03 热点应用练
第10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含水量平衡)(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0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含水量平衡)(讲义)(含答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0讲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含水量平衡讲义教师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第10讲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含水量平衡讲义学生版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7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7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7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7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