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1
    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2
    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3
    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4
    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5
    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6
    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7
    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contents,考情分析,网络构建,气象灾害,知识梳理·基础回归,来水多,汇水快,退水慢,核心突破·技能提升,真题引领·激活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1 气象灾害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知识点1 洪涝灾害 知识点2 旱灾 知识点3 台风 知识点4 寒潮 知识点5 沙尘暴 核心突破·技能提升(核心提炼+真题典例+题型归纳) 考点 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02 地质灾害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知识点 地震 核心突破·技能提升(核心提炼+真题典例+题型归纳) 考点 滑坡和泥石流 03 海洋灾害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知识点 灾害性海浪和海啸 核心突破·技能提升(核心提炼+真题典例+题型归纳) 考点 风暴潮 0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知识点1 遥感 知识点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知识点3 地理信息系统 核心突破·技能提升(核心提炼+真题典例+题型归纳) 考点 地理信息技术的选取技巧 热点应用 01 生物灾害 02 森林火灾 03 冻害 04 崩塌
    自然灾害的概念:指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自然灾害的成灾必备条件:诱因(自然界异常变化);受灾体(人员、财产、资源等)。自然灾害的类型(按成因和发生过程分类): ①气象灾害:洪涝、旱灾、台风、寒潮、风沙等;②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③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等;④生物灾害:蝗灾、虫灾、生物入侵等。
    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分析:自然因素:自然灾害本身的强度大小。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自然灾害的危害: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②带来各种间接的损失;③影响社会安定和持续发展。
    洪涝: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分布规律:气候因素看: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气候: 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
    调蓄能力差:湖泊(围湖造田)
    河道特征:河道弯曲,入海口狭窄
    地形特征:地形低平,排水不畅
    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
    顶托作用:干支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口
    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②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③大量河道、湖泊被淤塞、填埋,缺乏蓄洪、滞洪场所。④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
    时空分布:我国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多发;易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
    淹没农田、聚落等;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1)工程性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①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②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③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2)非工程性措施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宣传教育;实行防洪保险等。
    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旱灾。多发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干旱≠旱灾我国严重的旱灾出现在东部季风区,而不是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关键是对“灾”字的理解,所谓“灾”,应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而我国西北地区的受灾体少,甚至有的地方没有受灾体,不能形成大的破坏,所以干旱地区不一定是旱灾严重地区。
    水污染、水资源浪费严重
    耕地集中,播种面积大,需水量大
    农作物播种时节容易缺水
    地形地质:地形,地质保水能力差如——喀斯特
    水文条件:缺乏地表径流或湖泊
    植被缺乏:蓄水能力差
    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世界: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我国: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很多地区不同程度地遭受旱灾。①空间上: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②时间上:我国的干旱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华南地区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夏秋旱
    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四季均可发生的旱灾
    江淮地区梅雨过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
    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还未来临,形成春旱
    我国旱灾的主要类型、分布及成因
    ①春季雨带位于我国南方,还未到达,降水少;②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③春播季节,农业需水量大;④人口、城市稠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⑤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保护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台风概念:在西北太平洋低纬度洋面上形成的,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全球约有30%的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北太平洋,而这些热带气旋中约有80%会发展成台风。
    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形成条件:①较高的水温(26℃以上)②源源不断的充沛水汽③水平方向上一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垂直方向上一空气强烈辐合上升台风的形成过程:①热带或副热带海区,由于水面温度高,加热近洋面空气,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洋面气压降低,形成热带低压。②热带低压形成后,外围空气水平方向不断向中心汇集上升,同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发生旋转运动。③垂直方向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释放热量,促使气流进一步上升,底层气压进一步下降,气流旋转速度进一步加快,形成台风。
    台风中心即台风眼,无风,晴朗
    我国受台风灾害影响严重。地区: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时间:多发于夏秋季节。移动路径:①西移路径:台风形成后,向偏西方向移动,主要影响海南、广东、广西。②西北路径:台风形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主要影响台湾、福建、浙江。③转向路径:台风形成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后转向向东北方向移动,对我国影响相对较小。
    ①西移路径: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南海→广东、海南沿海或越南沿海登陆
    ②西北路径: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台湾岛或琉球群岛→福建、浙江和江苏沿海一带登陆
    ③转向路径: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转向东北→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
    不利影响(危害):①狂风:吹倒房屋、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②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③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有利影响(益处):夏季我国江淮地区伏旱,炎热干燥,台风带来的凉风起到消暑降温的作用;带来的雨水能缓解伏旱的不利影响,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台风引起的潮水会将江河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吸引鱼群集聚,提高捕鱼量。
    ①加强台风监测与预报、预警;②加强宣传,提高人们防台抗台意识;③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船舶及时入港,做好防风措施;⑤加固建筑物;⑥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⑥加固门窗,从危险建筑物中撤离。
    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降温、暴风雪、霜冻等现象的天气过程。时空分布:世界: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势力强大的甚至可以影响到低纬度地区。我国: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最多,隆冬反而较少),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哪些省份?除西藏、云南、台湾和海南等省份外,其余省份均受寒潮影响。
    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
    受寒潮影响,我国不同地区都会出现剧烈降温,并伴随大风、雨雪现象,但由于区域环境不同,其影响地区的表现也有一定差异,列表如下:
    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①冷空气南下,有利于地表交换热量;②大规模的雨雪天气,缓解旱情(缓解冬旱、春旱);③雪水氮化物含量高,能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④低温,天然的杀虫剂;⑤大风,带来风力资源。
    ①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②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加强防灾减灾管理;③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做好防冻准备;④培育和推广耐寒品种。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按自然灾害成因分,沙尘暴属于气象灾害。
    我国沙尘暴的影响区域主要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北部、北方地区西部
    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空气不稳定:上升气流/强对流,沙尘卷扬。上冷下热的不稳定状态是重要触发因素,沙尘暴多发生在下午到傍晚,就是这个因素产生的
    盛行风从上风地带携带的沙尘物质
    裸露的表土、河滩、湖滩、海滩等
    动力条件:大风且日数多,多集中在冬春季节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春季温差大或等压线密集等)
    摩擦力小(下垫面性质(如海陆、植被覆盖率低(干旱、植被稀少))
    ①风力侵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线杆、造成人畜伤亡)
    ②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④大气污染(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混浊、危害人体健康)
    ⑤影响生产生活(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①可以增加降尘区的土壤肥力
    ④沙尘堆积形成地形,如造就黄土高原
    ①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②建立风沙灾害的检测、预报体系
    ③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
    ④设置沙障、草方格沙障等工程措施
    ③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考点 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1)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2)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4)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小结
    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洪涝来袭时,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2022·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信息进行逻辑推理(逆向追溯原因),澳大利亚大陆中西部气候干旱,草原和荒漠广布,经常发生沙尘暴天气;此次沙尘暴势力强,影响范围广,必定在前期铺垫了一定的条件。按照“超强沙尘暴的形成→需要特定的下垫面及沙源物质条件→需要异常的气候条件”进行逆向推理即可,具体过程见下图: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干燥的地表、丰富的沙源、植被覆盖率低等下垫面
    降水偏少,气候异常干旱的气候条件
    【答案】(1)气候异常干早(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土壤湿度偏低,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城面积减少,地表裸露面积扩大,地表更易起沙尘。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有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其他三地不具备此条件
    来自较高纬度,为冷气流;在低压槽附近与暖气流相遇形成冷锋且位于锋后
    甲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
    丙地吹西南风,等压线密集,风速大
    丁地位于澳大利亚沿海地区
    沙尘暴发生的一般条件:①物质:沙源;②地表状况:土壤、水域、植被等;④动力:风力、冷锋(大风及上升气流)
    【答案】(2)丙地。受低压槽控制,位于冷锋锋后,风速大、挟沙尘能力强。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根据 10月 23日4时的气压形势在时间上进行过程倒推:
    前期:经历沙尘暴的中东部地区位于低压槽的东部,盛行偏北风(暖气流),气温高。后期:随冷锋和低压槽的东移,中东部地区逐步位于低压槽的西部(冷锋锋后),盛行西南风(冷气流),气温下降
    根据气压形势判断:强劲的西南风(或偏西风)形成的冷锋(或低压槽)会逐渐向东移动
    【答案】(3)由偏北风转为偏西(南)风;气温降低。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由结论逆向追溯原因(或论据),考查批判性思维。
    【答案】(4)观点一:不干预。理由:沙尘暴在地球演化史中对于地貌演变、物质迁移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存在已久的自然现象;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调节人类活动,适应自然。观点二:应适度干预。理由:沙尘暴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威胁;人类可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沙源区生态环境,降低沙尘暴的危害程度。
    骤旱是土壤湿度急速降低的现象,历时通常仅有几天,但极易给农业带来严重损失。广西7、8月份骤旱发生频次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其他时间相比较,广西7、8月份发生骤旱频次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频次高 B.降水总量小 C.土壤保水性能差 D.蒸发蒸腾量大
    【解析】1.广西所处纬度低,7、8月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易导致土壤湿度骤旱,使得土壤湿度产生骤旱,D正确;降水频次高使得土壤湿度大,不会产生骤旱,A错;广西属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并不小,B错;土壤保水性能较稳定,不会在7、8月突变,C错。故选D。
    2.广西7、8月份任一骤旱发生过程中(    )A.土壤透气性降低 B.蒸发蒸腾量减小 C.太阳辐射减弱 D.气温降低
    【解析】2.骤旱发生时,降水偏少,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升高,土壤水分不断蒸发,土壤湿度不断降低,导致蒸发蒸腾量逐渐减小,且土壤透气性升高,B正确,ACD错。故选B。
    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读“1950年-2016年印度逐月洪涝灾害频次、降水量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印度3月份洪水频次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地势 B.降水强度C.气温高低 D.人类活动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印度河流的补给一般源自降水和冰雪融水。3月份,西南季风尚未大规模影响印度,此时,北部山区的高山冰雪融化,融水大量进入河流,可能会引发洪水,而高山冰雪融化主要与气温升高有关,所以影响印度3月份洪水频次的主导因素是气温高低,与降水强度无关,C对B错;地形地势受季节变化影响小,而人类活动不是影响印度3月份洪水频次的主导因素,AD错。故选C。
    4.9月份降水量显著减少但洪灾频次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频次大于前期 B.前期河道淤塞严重 C.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D.前期降水累积作用
    【解析】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印度自6月进入雨季,降水丰沛,地表径流不断下渗使土壤湿度增大,到了9月份,降水总量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土壤中水分含量接近饱和,大部分降水直接转化成地表径流,形成洪水,D对;读图可见,降水频次较前期7、8月小,A错;根据题意及结合所学知识,印度洪涝灾害频发主要由降水造成,前期河道淤塞严重及支流同时进入汛期不是影响印度3月份洪水频次的主导因素,BC错。故选D。
    台风“天鸽”于2017年8月23日12:50在珠海市沿海地区登陆,广州附近海域水文气象特征受其影响较大。下图示意台风“天鸽”逐时移动路径及伶仃洋某一观测站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期间,台风移动速度快且风力大的时段是(    )A.02:00-03:00 B.07:00-08:00C.12:00-13:00 D.16:00-17:00
    【解析】5.读图,图中曲线为台风“天鸽”逐时移动路径,即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1小时,故两点间的距离即为台风移动速度。看图并结合四个选项,可知2:00~3:00、12:00~13:00两点相聚较远,台风移动速度快。再结合图例,2:00~3:00为台风,风力较小;12:00~13:00为强台风,风力较大,C正确,A错误;07:00-08:00、16:00-17:00,两点距离较近,速度较慢,BD错误,故选C。
    6.台风登陆前后,图中观测站附近(    )A.海水盐度短时上升 B.海水温度短时上升C.海面气压持续下降 D.海面高度持续下降
    【解析】6.台风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台风前进方向的右侧,为东南风,受其影响,外海高盐、低温海水涌入伶仃洋,观测站表层盐度会出现较大幅度的短暂上升,表层温度会出现短时下降,A正确、B错误;海面气压随台风临近显著下降,但随后气压值会逐渐回升,C错误;受外海海水涌入影响,使观测站海面水位上升,D错误,故选A。
    2024年1月20日至23日,一股寒潮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给中东部带来剧烈降温,使南岭一带竹最低气温降至冰点,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大范围强降雪。完成下面小题。
    7.产生该次大范围强降雪的主要物质因素是(    )A.山脉的抬升 B.充足的水汽 C.大股冷空气 D.丰富的尘埃
    【解析】7.读题干“一股寒潮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给中东部带来剧烈降温,使南岭一带的最低气温降至冰点,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大范围强降雪。”可知,该股寒潮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大范围强降雪,而没有在北方地区大范围强降雪,是因为南方有充足的水汽,B正确。如果是因为山脉的抬升,在秦岭北坡就会造成大范围强降雪,而不是在地势较低的南岭,A错误。如果是大股冷空气,就应该在靠近冷空气源地的北方地区造成大范围强降雪,C错误。冬季北方空气干燥,靠近沙源地,尘埃更丰富,D错误。故选B。
    8.受强降雪天气影响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 B.高速公路 C.海洋运输 D.管道运输
    【解析】8.受寒潮影响,使南岭一带的最低气温降至冰点,造成大范围强降雪,受强降雪天气影响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的高速公路,南方降雪少,对路面打滑、积雪的应对能力差,容易造成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B正确。对比高速公路,航空运输受强降雪的影响较小,A错误。海洋运输在海洋,管道运输一般在地下,受强降雪天气影响更小,CD错误。故选B。
    9.南方地区降雪时间过长、积雪过厚。以下农业生产受损最大是(    )A.林木生产 B.奶牛养殖 C.大棚花卉 D.水产养殖
    【解析】9.南方地区降雪时间过长、积雪过厚,农业生产受损最大是大棚花卉,花卉价值高,不耐寒冷,容易大面积死亡或枯萎,C正确。木材生产单位价值较低,而且比较耐寒冷,A错误。南方地区奶牛养殖较少,B错误。水里温度比陆地气温较高,降雪时间过长、积雪过厚对水产养殖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塔尔沙漠地处南亚,周围风成黄土分布广泛。研究表明,塔尔沙漠是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东部沙尘暴的主要物源区,该区域沙尘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图为塔尔沙漠位置图,实地勘测表明图中采样点P地黄土颗粒较M地和J地小。完成下面小题。
    10.新德里沙尘暴发生频次最高的时段可能是(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解析】10.塔尔沙漠的活动沙丘位于新德里的西南方向,新德里沙尘暴频率最高时,当地应该盛行西南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因而新德里沙尘暴发生频次最高的时段可能是4-6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造成J→M→P地黄土颗粒由大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增多 B.高大地形阻挡C.风沙活动渐小 D.人类活动频繁
    【解析】11. J→M→P地黄土颗粒由大变小,主要是由于J→M→P距离沙丘活动源地变远,受风沙活动影响小造成的,C正确;降水量、高大地形、人类活动与黄土颗粒由大变小排列没有关系,ABD错误。故选C。
    12.沙尘暴的降尘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增加土壤肥力 B.缩短白昼时长C.提高地面温度 D.导致水体酸化
    【解析】12.沙尘暴的降尘携带较多矿物质,有助于增加土壤肥力,A正确;沙尘暴不会缩短白昼时长,会影响太阳辐射,减低地面温度,沙尘多为碱性,不会导致水体酸化,BCD错误。故选A。 
    洪涝:成因:(1)来水量大: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②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③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2)排水不畅: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②河道——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3)调洪蓄洪能力差: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干旱:成因:①降水少或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②气温高,蒸发旺盛; ③地表水易下渗,储水条件差;④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⑤浪费严重等
    台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带来冰冻、大风、雨雪天气。
    沙尘暴:成因:地表的沙、尘源作为沙源;大风或强风为动力;不稳定的热力条件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带来强风、沙埋、土壤风蚀、大气污染
    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衡量指标(1)震级:代表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2)烈度①含义: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②特点:烈度越大,破坏越严重;一次地震可有多个烈度。③影响因素:震级大小、震源深浅、离震中远近、地震波通过区域的介质条件、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经济规模和人口密度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有时还与地震发生时间有关联。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的
    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成因:由地质构造变动引发的地震, 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此外,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和人类活动(如核爆炸、修建水库等)也诃能引发地震。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减灾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和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国际合作等。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地震是最难以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相关自救与互救知识,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
    多发区:岩体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及工程建设频繁地区。我国的滑坡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
    多发区: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诱发泥石流的人类活动:①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不合理的地表开挖;②弃土、弃渣的堆放;③乱砍滥伐,山坡失去植被保护,加重水土流失。
    滑坡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泥石流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分布:主要分布在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最集中。其中西藏和云南是地震、滑坡、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原因:山地多,地势起伏大,降水多,西南地区板块运动活跃。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地质灾害的成因一般可归纳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地震等自然界固有的强力释放,会对地质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人类活动,如工程开挖、砍伐植被等行为,也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地质环境,形成外力作用,引发地质灾害。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情况下会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是该地区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如下所示:
    (2020·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A.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
    堰塞湖是由河流被两侧外来物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常有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造成),既有堰塞湖的一侧为河流上游;古堰塞湖和滑坡边界都位于西北侧,说明滑坡体由西北滑向东南
    说明图示区域地势西高东低
    2.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解析】图中所示序号中最先有古河道,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滑坡体掩埋了部分河流阶地,同时,滑坡体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图中所示序号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
    3.(2021·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km2。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km。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200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100mm。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
    图示信息:雪山山峰及海拔、断层、崩滑体
    必备知识: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主要微泥沙、石块等
    推理判断:形成泥石流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来源多样,包括风化、冰川等外力作用形成的碎屑物,断层构造形成时产生的破碎物,崩塌和滑坡等灾害发生时形成的破碎物
    【答案】(1)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崩滑体堆积物;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答案】(2)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 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场所;CD 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速度。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
    【答案】(3)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来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大;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冰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
    甘肃省永靖县某黄土台塬早期无人居住,20世纪60年代起,有外地移民来此定居,并开垦耕地、修建引水灌溉工程。80年代以来,台塬东南部边缘滑坡多发。下图为该台塬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台塬东南部滑坡多发的原因有(    )①地表崎岖破碎,易于下渗      ②季风气候显著,年降水量大③地下径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④黄土下层浸湿,结构不稳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据图可知,该地地表较为平坦,①错误;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②错误;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下径流自西北向东南流,使得黄土下层浸湿,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结构不稳定,易发生滑坡,③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可有效减少该地滑坡发生频率的措施是(    )A.推广节水灌溉技术B.打坝淤地减少侵蚀C.及时统计灾情损失D.开展减灾自救教育
    【解析】2.该地表层土壤为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减少对土壤的影响,减少滑坡发生概率,A正确;打坝淤地主要应用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B错误;及时统计灾情损失、开展减灾自救教育不能减少滑坡发生的概率,CD错误。故选A。
    泥石流属于重力地质灾害,主要通过冲击破坏和掩埋建筑成灾,泥深和流速是影响其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图为我国某地区泥石流与聚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聚落建在泥石流堆积区的原因最可能是(     )A.建筑物抗灾性强 B.错落布局,整体美观C.地处山区,平地稀缺D.灾害影响范围有限
    【解析】3.该地地处山区,聚落多分布于河谷中地势较高的开阔地,山区平地稀缺,泥石流堆积区地势平坦,聚落分布于此,C正确;建筑物抗灾性强、错落布局,整体美观不是聚落建在泥石流堆积区的原因,AB错误;山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影响范围较大,D错误。故选C。
    4.图中聚落危险性的排序是(   )A.丙>丁>乙>甲 B.丁>丙>乙>甲C.丁>乙>丙>甲 D.丙>乙>甲>丁
    【解析】4.读图,丁乙丙均位于20年一遇泥石流范围,丁地势最高,流速最大,位于流通区泥石流主线上,首当其冲,影响最大危险性最大,其次是丙,也位于流通区泥石流主线上,但地势较缓,流速较慢且距离泥石流源地较远,危险性较小;接着,乙不在泥石流主线上,危险性小;最后,甲位于50年一遇泥石流范围,危险性最小。综上所述,丁>丙>乙>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概念:灾害性海浪是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引起的海浪。成因: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引起。危害: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
    知识点 灾害性海浪和海啸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大部分海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底地震发生时,会向海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海水接收能量后便迅速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到岸边形成巨大的“水墙”,并迅速向陆地推进,常造成岸堤决裂、船舶倾覆、建筑物倒塌、人员严重伤亡,损失巨大。
    海啸多发区:世界上80%~90%的海啸发生在太平洋,如太平洋西岸和东岸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和美洲西部沿海;印度洋沿岸国家也时常受到海啸的危害。我国海啸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200年发生一次。
    地震海啸形成条件:一是引起海啸的海底地震震源较浅,一般要小于20-50千米;震级较高,在里氏6.5级以上。二是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三是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尤其是横跨大洋的大海啸,一般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因此,不是所有的海底地震都会引起海啸。
    地震海啸形成过程:海底地壳断裂错动引起→地震→海啸波→大洋中传播→近岸→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骤然增大,积聚成巨浪冲向海岸带
    海底地震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海啸波
    海啸以超大波长,极低高度的波浪,十分快速地越过海洋
    海啸接近陆地时,波浪升高海水涌起,然后向海岸冲落
    海啸特点:能量巨大、传播速度快、突发性强、形成滔天巨浪海啸波抵达海岸的时间也较短,有时只几分钟,多则几十分钟。常因预警时间较短,猝不及防而造成严重灾害 。海啸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能颠覆和摧毁船只,冲毁沿岸防波坝,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巨大损失。 
    概念: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一次风暴潮的影响范围可以达到1000~2000千米的海岸区域,影响时间可达数天。成因:直接因素是连续向岸边吹的强风(热带、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狂风巨浪、水位暴涨;间接因素(危害增加):天文大潮;沿海地势低平,海岸特点。一般来说,地理位置面对海上大风袭击、海岸形状呈喇叭口、海底地形较平缓、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风暴潮灾害较为严重。
    多发区: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沿岸地区;中国、孟加拉国和美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三个国家。危害:冲跨堤防、淹没农田与城镇、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设施和海上油田开发、倾覆海上船只、海水入侵、耕地盐渍化,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分类:风暴潮分为热带气旋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热带气旋风暴潮发生次数多、破坏性强,其中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称为台风风暴潮。热带气旋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温带气旋:中高纬地区—美国东海岸、北海沿岸、渤海湾沿岸等
    热带气旋: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北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地区
    我国遭受台风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多集中在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如长江口以南的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和广西沿海。我国的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主要受灾地区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①要关注天气和海浪预报信息,特别是有关警报,提前做好各种防灾准备。②低洼地区、海边的人员要及时安全撤离。③及时关闭海滨旅游项目。④船舶在航行中遭遇风暴潮的袭击时,要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动员船员将船只驶入避风港。
    (2023·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荷兰(图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较低,常遭受风暴潮袭击。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数千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材料2:菲律宾(图2)每年都要遭遇大约20次台风,莱特岛是菲律宾遭受台风和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长期以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2006年2月,当地连续两周暴雨,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导致数百人丧生,千余人失踪。
    (1)据材料1分析该次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
    【分析】根据材料可知,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风暴潮强度大;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人们已入睡,没有察觉,疏于防范;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风暴潮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
    【答案】(1)强风且适逢涨潮,风暴潮强度大;出现在夜间,大部分居民已入睡;荷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风暴潮带来的经济损失大。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的原因。
    【分析】风暴潮是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答案】(2)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3)据材料2说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三者之间的关联性。
    【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加剧了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的产生,因此人类活动可能加剧自然灾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遇到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等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水量大,水流急,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遇到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等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水量大,水流急,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海洋灾害的主要种类有风暴潮、海冰、海啸等。风暴潮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台风、温带气旋等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现象,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与其他海洋灾害相比,风暴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比重最大。下图为2010~2019年风暴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比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我国,风暴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比重最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风暴潮影响范围广 ②我国沿岸以平原海岸为主③风暴潮发生的频次高 ④东南沿海地震频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风暴潮是强风、台风、温带气旋等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现象,出现的频率应该较低,不是地震引起的,③④错误。由于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岸线漫长,且主要是平原为主,人口城市密集,各种工农业生产活动密集,故造成的损失较大,①②正确。故选A。
    2.我国风暴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际比重变率较大,说明(    )A.我国防灾减灾的力度较小B.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C.风暴潮的因子年际变化大D.厄尔尼诺现象持续稳定存在
    【解析】2.我国防灾减灾力度较大,该说法不符合实际,A错误;产业结构即使调整转型,仍位于沿海,仍有部分产业可能受到风暴潮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直接经济损失可能更大,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是气候异常现象,不可能持续存在,D错误。据材料可知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主要是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的,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C正确。故选C。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概念:所谓遥感(Remte Sensing,简称RS),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遥感技术(RS)是人视力的延伸,本质上是“看”的过程
    分类:遥感分为航天遥感(覆盖范围最广)、航空遥感(覆盖范围较小)和地面遥感(覆盖范围最小)三类。
    遥感的原理依据: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反射、发射电磁波,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波长和频率)不同。工作原理: 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或其发射的电磁波,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优点: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应用:广泛应用于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的调查和监测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①可以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②能够快速识别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资源普查、环境监测和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知识点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bal Navigatin Satellite System,简称GNSS):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系统。其中的4大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世界主要的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三大部分①空间部分:卫星星座②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③用户部分:信号接收系统
    将命令和数据发送到卫星并接收卫星的遥测数据和测距数据的设备
     卫星信号接收机有各种类型,有用于航天、航空、航海的机载导航型接收机,也有用于测定定位的测量型接收机,也有普通大众使用的车载、手持型接收机。接收设备也可嵌入到其他设备中构成组合型导航定位设备,如导航手机、导航相机等
    GPS导航系统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北斗导航系统卫星星座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无论身处地球的任何角落人们抬头便可以看见5-6颗北斗星。
    作用: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特点:全能性 全球性 全天候 连续性 实时性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①利用安装在手机、汽车、飞机、轮船等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可以进行精确定位②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提高减灾效率(联络、跟踪、监测)
    提高精确度,如就在物资空投
    减轻洪水、台风、地震、森林火灾等领域的灾害
    地理信息系统(Gegraphic Infrmatin System,简称GIS),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知识点3 地理信息系统
    功能:储存庞大的空间数据,能随时制作电子地图,还有详细的属性资料可供查询,并能进行多种空间分析,以此来模拟区域内的资源、人口等要素的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解决的问题(1)位置分析:解决与“位置”有关的问题。(2)趋势研究:包括空间趋势和随时间的演变趋势。(3)模式研究:通过模式分析,可以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4)模拟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已掌握的地理规律用数学方法表达出来,即建立模型,来模拟其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以及产生的结果。
    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考查,主要是不同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因此,只要总体上抓住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就能对地理信息技术的选取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重点记住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区别:
    考点 地理信息技术的选取技巧
    (2024·浙江1月卷)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里氏7.8级地震。灾后救援随即展开,恢复和重建工作积极推进。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为灾区某城市震前2月4日、震后2月8日和9日获取的三幅夜间灯光强度图,正确反映时间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解析】1.读图可知,①夜间灯光强度最大,③图夜间灯光强度最小,而②图夜间灯光强度居中。震前2月4日,输电网络和各项设备都正常运行,夜间灯光强度最大,对应①;震后2月8日,设施破坏严重,影响供电和道路通行,夜间灯光强度最小,对应③;灾后救援随即展开,部分受损的道路恢复通行,供电设备部分的到恢复,夜间灯光强度较2月8日大,对应②。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在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可运用(    )A.全球定位系统(GPS)动态获取灾区夜间灯光强度B.地理信息系统(GIS)实时采集灾区气象要素信息C.遥感(RS)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准确提供急需救援的位置
    【解析】2.用于动态获取灾区夜间灯光强度,和实时采集灾区气象要素信息的是遥感(RS),AB错误;用于分析、处理地理信息,可以用于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C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可以用于准确提供急需救援的位置,D正确。故选D。
    题型01 地理信息技术的判读
    2021年以来,为提升灾害防治精准度,浙江省推出了集实时预警、专业监测等功能于一身的“地灾智防”APP。完成下面小题。
    1.当台风影响时,山区群众在该APP中最可能获得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是(    )A.滑坡、泥石流 B.滑坡、地面沉降 C.崩塌、泥石流 D.崩塌、地面沉降
    【解析】1.台风影响下会伴随大风、强降水等天气,山区地势起伏大,受强降水的影响,山体岩层软弱面易发生滑坡;坡面径流汇聚易携带碎屑物形成泥石流,A正确;台风一般不会导致出现崩塌和地面沉降,B、C、D错误。故选A。
    2.“地灾智防”应用场景,可运用(   )A.全球定位系统(GPS)排查房屋人员撤离进度B.地理信息系统(GIS)规划人员撤离线路C.遥感(RS)实时采集防范区降水量信息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实时获取受灾人员信息
    【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定位系统(GPS)用来定位、导航,不能排查房屋人员撤离进度,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通过叠加图层可规划人员撤离线路,B正确;遥感(RS)可以确定降水区域范围,但是不能实时采集防范区降水量信息,C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主要是定位、导航,不能实时获取受灾人员信息,D错误。故选B。
    功能: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空间上: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时间上:同步观测
    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①可以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②能够快速识别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①利用安装在手机、汽车、飞机、轮船等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可以进行精确定位;②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
    功能:能为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速度及时间数据
    功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
    (2022·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 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
    【解析】据材料可知,鼠类通过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打洞为其提供栖息和生活的场所,在河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打洞常常被地下水淹没,导致无法栖息,所以鼠类往往远离河谷地区生活繁衍,故导致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C正确。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鼠类食物丰富,A错误。河谷位于缓坡之间,冷空气集聚作用不明显,B错误。河谷与缓坡空间距离并不远,天敌数量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C。
    生物灾害是由有害的虫、鼠、草等生物引发的灾害,主要包括虫害和鼠害。虫害:农作物:蝗虫、黏虫、水稻螟虫、棉铃虫等——农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产。森林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危害:造成农作物减产,对森林的危害巨大。
    蝗灾与干旱的关系:蝗虫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
    河湖水位降低,河岸、滩地大面积暴露
    利于雌蝗虫产卵,蝗虫数量激增
    蝗 灾
    我国主要分布区:华东、华北
    可分为野栖鼠和家栖鼠,根据野栖鼠的主要栖息地,可以划分为田鼠、草原鼠和林鼠等类型。分布:我国农牧区鼠害十分严重危害:危害植物的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的破坏,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还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2021·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A.落叶林火 B.针叶林火 C.草原火 D.荒漠草原火
    蒙古国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草原生长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可燃物较多,容易发生野火,因此该地区主要的野火类型为草原火,C正确。
    3.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须率最高的是( )A.东方省 B.中央省 C.南戈壁省 D.色楞格省
    而南戈壁省深居内陆,河流少,表明气候干旱,植被量较少,可燃物少,野火发生频率较低,C错误。
    根据题意,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来看,东方省河流较多,纬度较高,蒸发较弱,表明当地水分条件较好,植物量更丰富,可燃物多,并且远离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野火发生频率最高,A正确。
    中央省和色楞格地区靠近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强,野火发生频率相对较低,B、D错误。
    4.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变化 B.降水变化 C.植被生物量 D.游牧活动
    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的3~4年的周期,游牧活动也没有明显年际周期,因此这些因素不可能导致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A、B、D项错误。故选C。
    从前面分析可知,该地区发生野火频率与植被生物量有密切关系,该地区整体上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生物量不大,经过一次野火后,往往需要3~4年积累植被生物量,即可燃物,因此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植被生物量,C符合题意;
    森林火灾的危害(1)最直观的危害是烧死或烧伤林木,使森林蓄积量下降;森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2)使生物多样性减少①烧毁林下珍贵的野生植物,或改变其生存环境,使其数量显著减少,甚至使某些种类灭绝。②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有时甚至直接烧伤、烧死野生动物。(3)火灾后,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4)森林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污染空气。同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剧全球气候变暖。(5)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的厚度小,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
    在高山苔原带,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与海拔有关;
    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再减少;
    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导致积雪保温作用弱导致冻害加剧。
    由材料可知,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加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气候变暖,降雪不易形成,使得降雪时间推后;气候变暖,使得融雪日期提前,从而使雪期变短
    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难以适应,使得冻害加剧。
    冻害及其分布: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常发生的有越冬作物冻害、果树冻害和经济林木冻害等。
    多发区域:冻害在中、高纬度地区发生较多。北美中西部大平原、东欧、中欧是冬小麦冻害主要发生地区。中国受冻害影响最大的是北方冬小麦区北部。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冻害发生的次数虽少,但丘陵山地对南下冷空气的阻滞作用,常使冷空气堆积,导致较长时间气温偏低,并伴有降雪、冻雨天气,使麦类、油菜、蚕豆、柑橘等受严重冻害。
    影响因素:冻害的造成与降温速度、低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低温出现前后和期间的天气状况(大风天气)、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越大,越容易发生冻害)等及各种气象要素之间的配合有关。
    防御途径: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宜根据当地温度条件,选用抗寒品种,并确定不同作物的种植北界和海拔上限。防冻的栽培措施包括越冬作物播种适时、播种深度适宜、北界附近实施沟播和各种形式的覆盖,如对果树:葡萄埋土、果树主干包草、柑橘苗覆盖草帘和风障;对农作物:大棚蔬菜冻害发生后及时浇水(浇水能增加土壤热容量,抑制地温下降),“浅水勤灌”法防治秧苗遭受冻害,即早春秧苗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慢,起到保温作用)等。
    (2023·广东卷)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导致上方坚硬岩石失去支撑,易产生崩塌
    图示:软岩层与硬岩层相间分布
    9.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是( )A.岩土变形预警B.危险岩体清除C.气象水文预报D.游客行为监管
    根据地理信息技术的特征及应用领域可知,可以运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岩土变形预警;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气象水文预报,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游客行为进行监管。危险岩体清除需要采用具体的(工程)施工措施,无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B项为正确答案
    必备知识: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题干:不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
    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为土质者,称为土崩;崩塌体为岩质者,称为岩崩;大规模的岩崩,称为山崩。
    散落型崩塌:在节理或断层发育的陡坡,或是软硬岩层相间的陡坡,或是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陡坡,常形成散落型崩塌。滑动型崩塌:沿某一滑动面发生崩塌,有时崩塌体保持了整体形态,和滑坡很相似,但垂直移动距离往往大于水平移动距离。流动型崩塌:松散岩屑、砂、粘土,受水浸湿后产生流动崩塌。这种类型的崩塌和泥石流很相似。称为崩塌型泥石流。
    崩塌可以发生在任何地带,山崩限于高山峡谷区内。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界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崩塌倒石锥结构松散、杂乱、无层理、多孔隙;由于崩塌所产生的气浪作用,使细小颗粒的运动距离更远一些,因而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分选性。
    崩塌特征:速度快;规模差异大;崩塌下落后,崩塌体各部分相对位置完全打乱,大小混杂,形成较大石块翻滚较远的倒石堆。
    崩积物崩塌:山坡上已有的崩塌岩屑和沙土等物质,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浸湿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
    表层风化物崩塌:在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
    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层冰积物、冲击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由于结构舒散,形成崩塌
    基岩崩塌:在基岩山坡面上,常沿节理面、地层面或断层面等发生崩塌
    基本条件(地质条件):①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的碳酸盐岩、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②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体(山体)的边界条件。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③地形地貌。江、河、湖(岸)、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诱发塌陷:诱发因素作用的时间和强度都与崩塌有关。能够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是一个重要原因。①采掘矿产资源。②道路工程开挖边坡。③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④堆(弃)渣填土。⑤强烈的机械震动。
    外界因素:①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②融雪、降雨 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③地表冲刷、浸泡 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边脚,也能诱发崩塌。④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⑤冻胀、昼夜温度变化等也会诱发崩塌
    降雨过程之中或稍微滞后。特大暴雨、大暴雨、较长时间的连续降雨,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
    强烈地震过程之中。震级在6级以上的强震过程中,震中区(山区)通常有崩塌出现。
    强烈的机械震动及大爆破之后。
    崩塌会使建筑物,甚至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公路和铁路被掩埋;
    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交通中断,运输带来重大损失;
    兴建铁路,为了防止崩塌掩埋铁路耗费大量工程量;
    开挖坡脚过程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施工开挖坡脚,破坏了上部岩(土)体的稳定性,常发生崩塌。崩塌在施工中,以小型居多,较多的崩塌发生在施工之后一段时间里。
    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水库蓄水初期或库水位的第一个高峰期,库岸岩、土体首次浸没(软化),上部岩土体容易失稳,在退水后产生崩塌的机率最大。
    加强崩塌灾害的监测与预报,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清除(规模小、危险性高的)危岩体(或减小陡坡的坡度);修建排水设施,防止水体渗透;在坡度大的区域(或危岩体)修建固坡工程。
    相关课件

    第0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0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contents,考情分析,网络构建,地球公转的特征,知识梳理·基础回归,核心突破·技能提升,真题引领·激活思维,题型归纳·新题提素养,昼夜长短的变化,知识总结·构建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共1页。

    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19讲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练习原卷版docx、第19讲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9讲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