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6210469/0-17277885459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6210469/0-172778854596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精品教案设计
展开课题
我与社会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活动,谈论与分析,从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的意识;
能力目标: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追问,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广度,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重点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难点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前交流:
思考:分在假期,你还参加过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你能总结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和参加社会生活吗?并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学生思考并分享活动经历和感受。
让同学们谈谈各自的暑假实践活动,通过交流社会实践的相关社会活动经验,引出社会生活的感受这一话题。
讲授新课
一、感受社会生活
通过学生假期活动经验的分享和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教师点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
学生感受: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课堂笔记:1.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和感受?
课堂探究:小华暑假里经历的“大事”
大事①:“我今天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然累得筋疲疲力竭,却很有成就感。”
大事②:“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到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大事③:“在网上看到我国三艘航空母舰建造和下水的纪实报道,我心潮澎湃,对国家军事实力的增强感到由衷的自豪。”
思考并讨论:以上所见所感,对小华的成长有哪些积极意义?
教师点播:锻炼了能力,开阔了眼界,增强了爱国情感,强化了责任意识。
课堂笔记: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课堂故事:
【狼孩】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 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 ,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 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
【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逊梦想成为一名水手,他违背父亲的意愿,执意出海游历,不幸的是,船在暴风雨中倾覆。同船之人无一幸免。他孤身漂流到一座荒岛,身上物品所剩无几。尽管在荒岛上困难凶险不断,他却勇敢地生存了下来。后来,他发现一个长满葡萄的山谷,在那里搭建了一个容身之所。渐渐地,他开始喜爱孤岛生活。他驯养山羊,练习编筐,制作面包和陶器。在岛上过着宁静富足的生活。有一次,他救下一个即将被祭祀的野人,把他当做贴身仆人和亲密朋友。他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后,回到了故乡。
思考并讨论:(1)以狼孩最后的结局是什么?(2鲁滨孙逊凭什么能够在荒岛生存下来?后来为什么想要离开荒岛?又为什么能够成功离开荒岛?
教师点播:(1)狼孩的成长因脱离人类社会的活动和教育而无法重新融入人类社会,不具备社会人的能力,最终死去。这告诉我们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2鲁滨孙逊想念亲人和社会生活的美好;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以及此前在人类社会中学习的各种经验技能,最终回到了家乡。
课堂笔记: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强化印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亲近同学、思念亲人朋友、为社会正义感动、为社会丑恶愤怒。
相关链接:如何定义“人”?
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
教师点播:人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以单独的个人形式存在,他总是需要和别的人打交道,从而建立家庭、社会和国家。
马克思:“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教师点播:要想定义一个人是谁?那就要尽可能完全地概括他的社会关系。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强化印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王亚平分别承担者航天员、同事、教师、母亲等多种社会身份。
相关链接: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学生交流分享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讲述和听取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分析名言,思考感悟。
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感受社会生活。
引导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逻辑顺序分析参与社会生活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故事由学生来讲述,更能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
通过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印证我们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道理。
从理想层面强化学生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和认同。
这两句名言带有哲学和社会学色彩,初中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打比方、举例子等方式将其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同学们感受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总结了了解的社会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养成关注社会的行为,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变化。进而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是我们个人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身份。
板书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a href="/zz/tb_c401081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我与社会教学设计</a>,共5页。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a href="/zz/tb_c13219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我与社会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小试牛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a href="/zz/tb_c13219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我与社会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