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1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2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3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4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5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6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7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中的诗歌梳理,突破途径,整理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诗文是情感的载体,古人云“诗言志”。对诗歌思想内容、主旨的把握是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必要步骤,也是鉴赏诗歌的终极目标,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是高考中的常考考点和重要考点。 从高考命题来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①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从诗词中的某一个字、某一个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②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
    高考在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理解上设题,常呈现以下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如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有的着眼于整体概括整首诗的内容情感,多角度、多层面设点,有的从某一句或某一联或某些具体词语切入理解情感;答案设置上多层面分解思想感情,要求多点答题。
    考情解读
    命题趋势: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②考查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只是考查是否读懂了诗歌,更在于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出哲理。这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③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情感内容:以情感积极为主。
    ①注重教育说理,阐述对学习、做人、做事的思考。
    ②连续三年里都有在题目或者内容中涉及到友人的。
    特别关注:2020年新高考1卷《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
    ③抒发诗人个人情志的,或惬意,或闲适
    读得懂:多方线索、咬文嚼字、抽丝剥茧答得全:高考真题、精准审题、规范答题用语专:多读多背、多练多想、多记多用
    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作为阅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在这里强调几点: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如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中的“愁”表明了作者的心绪。作者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了当年许下报国的心愿,五更听到“画角”之声,更增烦恼。在此基础上,就不难理解尾联表达隐逸愿望时饱含的无奈和苦闷。(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如春(常有伤春之意)、秋(常有悲秋之意)、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常有夜不能寐之意)等词语,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如塞外(常含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之意)、他乡(常含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常含仕途不顺之意)等词语,需要引起注意。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
    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南朝诗人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是写离别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声响。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情感,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写室内:天将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离人心境的凄凉。就这样抓住“滴”与“暗”、“夜”与“晓”、“空”与“离”等词语,不难读出景物中的凄凉之情。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物后志。3.用典抒情:抓典语悟情感用典是古诗的普遍现象,每一个典故都有作者独特的考虑,因此,要思考典中情,首先要靠自己的积累及诗后注释,判断诗句是否用典以及用了什么典故,再结合内容看看是如何使用典故的(正用或反用),从而挖掘其深层情感。抓住典故中的主人公与作者的联系是理解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往往也是双层的,一关乎典故情感,二关乎作者情感。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
    三、抓住时空转换,领悟变化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写,离别时自然要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四、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情感 言少而情丰,是古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诗人尽可能利用最经济、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要注意的是,这情感的丰富性也与诗的结构层次密切相关。结构层次越多,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做题时善于切分结构层次,就有可能获得更丰富的情感要点。如果是一句诗,可能有一个层次一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两句(一联),往往是两个层次两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上片或下片,有几个句子,自然就有几个层次几个情感要点。阅读与答题时,必须要有这种层次的切分意识,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整体意识,方能读出、答出丰富的情感来。
    1.切分层次。即对所给的语言片段进行层次切分。如一联(两句)可能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两句都要分析,只分析其一,就可能要点不全;上下阕写了几句话,就有几个层次,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作几个层次的情感概括或分析。2.多方联系。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若与全篇联系起来,还会有一层情感内涵。答题时,多方开掘,内外勾连,才能全面分析,答全情感。3.注意双向。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性,答题时不能只答出“一向”。就整篇而言,咏物诗、怀古诗的情感双向较明显;“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的句子(联、阕)、用典抒情的句子(联、阕)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
    鉴赏词句情感“两步骤”
    评价观点态度“四要求”: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1. 从题目认识对象2. 从字面读出感觉3. 从注释破解难点4. 从作者了解背景5. 从原作找到根据
    6. 从题干得到启示7. 从首联找到特点8. 从尾句参透主旨9. 从景物把握情感10. 从意境洞察心胸
    突破一 理解诗句含意
    第一步:阐明语表义,有时要挖掘深层语里意。如果有修辞等表现手法要点出来。第二步:指出诗句的作用,阐明表达了什么感情和志趣。
    例1 [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示儿子陆 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 [注] 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①蕴含于“六经”中的圣人之道博大精深,普通人用尽一生钻研也无法穷尽,所以要发奋读书,持之以恒;②道不远人,《诗经》中就有像《七月》这样重视农事的诗篇,熟读也可以悟出立身根本,故学圣人道从小处、近处着眼,从而做到脚踏实地。
    例2 (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注】①笺:注释。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突破二 概括思想内容,提炼哲理一、概括思想内容
    例3 [2021·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 ①南丰先生: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例4.[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 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解析] 此词上阕写途中所见所闻,起写春色无边,点明时令,次写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涌向南山觅春;下阕紧承上阕,继写沿途所见,并在结尾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揭出词意。此词情由景出,论随情至。题干问“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根据词的内容可知,答案在下阕,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景所抒发的感想,“此意”即前面的两句话“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也正是因为此才出现了上阕描绘的美好热闹的景象,由此确定答题区间为“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翁前子后孙扶掖”正是“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序的重视。“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描绘出各行各业各司其职的景象。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在词的最后提出希望,如果人们都懂得家庭和睦、工作各司其职的道理,那就“日日是人日”了。
    哲理诗往往采用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寓理于景的手法,叙事、写景是手段,表现理趣才是目的。因此,在解读哲理诗时,要注意诗中的“形”与“神”、“情”与“理”,善于化实为虚。具体步骤为:首先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正所谓“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突破三 提炼概括哲理
    例5 [2021·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和陶归园田居(其一)①苏 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周公与管蔡②,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③。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 ①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②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③华颠:头发花白。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①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②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
    例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凤凰台次李太白韵① 郭祥正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风摇落日催行棹,湖拥新沙换故洲。结绮临春②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注]①北宋诗人郭祥正曾登上金陵西南凤凰山上的凤凰台,创作了这首诗。②《陈书·张贵妃传》载:南朝陈后主至德二年,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等居结绮、望仙,以复道交相往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诗是按李白原诗的韵和用韵次序写的一首和诗,立意、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李白原诗存在关联。B.首联侧重写实,昔日凤凰游的盛景已不在,唯剩一座空台面对汹涌澎湃、东流入海的浩浩长江。C.颔联怀古,“青蛾”原指美人之眉,这里比喻美貌的女子,与战争之后累累白骨形成对照。D.“年年荒草向人愁”与李白“长安不见使人愁”虽都是登上凤凰台抒发的愁情,但愁的内容不同。
    [解析] C项,“这里比喻美貌的女子”错误,“青蛾”指美人之眉,在这里使用借代手法,泛指美貌女子。
    例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凤凰台次李太白韵① 郭祥正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风摇落日催行棹,湖拥新沙换故洲。结绮临春②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2.“风摇落日催行棹,湖拥新沙换故洲”两句被后人认为是诗歌中“写景说理”的典范,请简要分析。
    ①写景方面:视觉、听觉相结合,写风浪不断催送着江中的船只向前,湖水拥来的新沙改换了故洲,生动地描摹出傍晚时分所见江面景象。②说理方面:诗句景中寓理,意蕴深刻。王朝兴亡正像长江行船,不进则退;也如翻腾的湖水不断拥来新沙,日久便替换了故洲。以此说明六代兴衰不过是王朝更替中的一幕,自然、社会发展的力量是巨大的,遵循着客观规律。
    [解析] 颈联先宕开一笔,然后又拉回到追念古昔的思路之上。夕阳西下时,刮起了风,滔滔长江中正行着几条船,风助浪势,不断地催送着那些船向前、向前;西半天上,渐渐下沉的红日也不时随着云朵晃动着,仿佛要被那风摇落下来似的。借助“风”“行棹”等典型意象以及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描摹出傍晚时分所见江面景象。这种景象,使诗人想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那湖水不断地拥来新沙,日久天长,便改换了故洲的结构,如今只能见新洲而不见故洲了。以此说明六代兴衰不过是王朝更替中的一幕,自然、社会发展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们都遵循着客观规律,不可更改。
    突破四 分析情感内涵明确诗歌情感的类型 思想情感是一首诗歌的灵魂。古代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喜怒哀思愁”五大情感类型。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途径1.依据题材初判断。2.知人论世再推敲。3.依文分析定指向。可从以下角度切入:(1)情语 抓显性情语和隐性情语。 显性情语如“愁”“忆”“思”“孤”“喜”等,多在标题、开头、结尾处; 隐性情语如“客”“别”“乡”以及副词“犹”“徒”等,多在写景、叙事中。 抓住这些表情感的词语,有助于把握诗歌情感。(2)景语 通过景物来揣摩作者的情感,如关注景语的特点、关注景语的修饰语等,同时关注景语表达的特殊性。一般来说,诗人往往用什么景语,就表达什么情感,但有时也会借乐景写哀情,借哀景写乐情,故需要结合诗歌中的关键字眼把握情感是“喜”还是“愁”,是“乐”还是“哀”。(3)典故 ①先掌握典故的内涵,然后根据诗歌内容判断,诗人是正用典,还是反用典。 ②把握典中情要注意“两面”情感。一是作者对典故中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情感态度。(4)结尾句 结尾句形式多样,有以景结句、以情结句、以理结句、以问结句等,多有抒发感情、点明主旨等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以情结句,卒章显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景结情,表达惜别友人的深情。
    把握情感变化 在一首诗歌中,作者的情感很多时候会依据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如何把握情感的变化呢? 1.从时间上讲,作者的情感往往有今昔与将来的变化。 阅读诗歌时,要善于区分不同的时间段,从中品出不同的情感。如离别诗,一般有离别前后两个时间段,离别前是黯然销魂,离别后是思念、祝愿,还有对重逢的期盼。 2.从空间上讲,作者处于不同的地方,面对的是不同的景物,抒发的情感自然也会随之不同。 如为“客”,则有羁旅之愁;如登高,则有思乡之苦;等等。
    例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①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②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①本词写于词人统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②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本词从登黄鹤楼“遥望中原”写起,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①开篇写词人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失地,回想当年歌舞升平,心中满是对北宋朝廷因享乐致山河沦陷的悲慨;②接着写金兵进扰中原后民不聊生的惨状,国破家亡的愤恨之情油然而生;③最后遥想自己统领精锐之旅肃清河洛的情景,心中满是胜利的报国信念和收复失地的乐观情绪。
    [解析]“变化过程”明确了鉴赏的内容和角度。由题干来看,作者的感情是变化的,可以逐句分析。上片今昔的对比和“风尘恶”等字眼,表达的是作者的感伤(或愤慨);下片的“兵安在?”“民安在?”,抒发的是国家破亡的感慨;结合最后的“再续”,再联系岳飞的经历和精神,可知其中蕴含着豪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情绪。
    突破五 评价观点态度 评价观点态度一方面指评价文本中体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另一方面指评价他人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所持的观点态度。评价观点态度要注意以下四点。1.观点要明确,体悟要深入。分析评价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2.分析要细致,延伸要具体。①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②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③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3.归纳要全面,概括要完整。概括分析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4.评价要准确,分寸要把握。评价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要注意避免以下两个方面: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知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要避免没有分寸,不是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这样对作者观点的评价都是有失公允的。
    例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遣 兴[注] 杜 甫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 [注] 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时杜甫寄居成都。前人评价此诗说:“结语尤为沉痛。”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评价。
    一、二句是说国家的战事还没结束,兄弟姊妹分散到各处。各何之,都到哪里去了。三、四句是说自己在思念亲人,不由得泪流满襟。沾襟,指血泪之多。下句则说自己已经衰老。满面丝,指头发都白了。五、六句是叙写成都辽阔的原野,还有在傍晚缓缓流动的大江。成都的地势很高,因为四周都是山地,因此说“云卑”。抬头看天边,因此觉得江流缓慢。最后两句是诗人自怨自艾的话,我年纪大了,又有病,并且流离在荒野当中,哪能长久地活在人间呢?有生之年也许见不到你们了。
    [解析] 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分析前人对此诗的评价“结语尤为沉痛”,这是对前人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型题目。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前人评价的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结语”指的是结尾,从本诗来看,即“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沉痛”指深刻而令人痛心。“结语尤为沉痛”是说本诗的尾联蕴含的情感特别悲伤,令人痛心。再看尾联的意思,“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衰”指衰老、年老,“疾”指患病,这是杜甫感叹自己年龄既老,身体又不好,因而发出“那能久”的哀叹,怎么能活得长久!因而也就“应无见汝时”,“汝”指弟妹们,因为战乱与亲人离散,自己年老且病不可能活得长久,应该是不会再与弟妹们相见了,语句中饱含伤感绝望,显得“尤为沉痛”。结合这些内容分析即可。
    主要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成败,历史事件,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
    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旧事,寄托伤感或哀思。
    主要写朋友、亲人、情人的离别场面。
    离别前的不舍与伤感及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借送别表明心志、抒发感慨;表达对友人的劝慰与勉励。
    主要写诗人长期客居他乡或漂泊异地时的所见所闻。
    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漂泊无定的孤苦、羁旅他乡的幽怨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对黑暗官场的厌倦,寄托恬淡的隐逸思想;借山水抒发闲适淡泊之情。
    主要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主要描写从军出塞、保家卫国、塞上风情或记录战事、战争场面等。
    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歌颂祖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主要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主要特征着重描摹。
    寄寓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表达怀才不遇或命运多外的伤感;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多以弃妇、思妇为抒情主人公,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在特定社会背景、生活遭遇下的复杂心理状态。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及对丈夫的思念;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或被丈夫冷落、抛弃的哀怨;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现的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无外乎“喜怒哀思愁”等,具体如下:
    世事变迁、仰慕英雄。
    寄情山水、借景遣怀。
    生活杂感:即事抒情、写景抒情、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社会讽喻、生活喜悦等。
    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体。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惠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体。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思想情感题材标题诗人经历注释、序言情感词意象尾联
    思想情感题材标题诗人经历注释、序言情感词意象(脉)尾联
    生病,杜绝来客——关怀、问候
    奉上唱和、被寄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赠诗——劝勉、安慰、怀念、畅想
    小结: 醉心教务,未赏春培养人才,高处采祈望痊愈,慰好友
    不惧怕:信心十足畅想将来
    小结: 有遗憾有向往有信心有畅想
    三秀枝:灵芝,高处独生,高洁品质
    教别炊:别样的烹调方法
    江花满枝:灿烂绚丽,预示美好生活
    小结: 起 (虽然)有遗憾—错失美好春光承 (是因为)有向往—学子有成,品行高转(转念想想)有期待—待我野鹤得空,讨教别样饮食合 有关怀—你病好了 (咱们两)有畅想—江花满枝,仍有灿烂春色
    小结: 合 有关怀—勉励友人早日康复 (咱们两)有畅想—共赏灿烂春色
    ①诗歌前四句写出了朋友患病、自己教书,因而未能饱览春色的遗憾。 ②五六句写了乡野生活的自由美好,侧面表达了不能欣赏春色的遗憾。 ③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一定能治好病的信心,和未来一定能有美好生活的展望。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参考模板: 某几 句(联)写了 具体内容 表达出 对应情感 。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诗③。 因吟郢岸百亩蕙④,欲采商崖⑤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⑥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③裁诗:作诗。④百亩蕙:《楚辞·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⑤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⑥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可见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表露了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尾联用典,作者表达了只要好友目疾痊愈,不愁没有美景欣赏的宽慰和祝愿。“但医沈约重瞳健”表达了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的美好生活进行展望。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的美好生活的展望。(每点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谒狄梁公①庙(节选)惠洪九江浪粘天,气势必东下。万山勒回之,到此竟倾泻。如公廷诤时,一快那顾藉! 君看洗日光②,正色甚闲暇。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
    【注】①狄梁公:狄仁杰,唐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仪凤元年(676)升为大理丞,天授二年(691)九月拜相,后被诬陷谋反,下狱,以死抗争,被贬为彭泽令,神功元年(697)复相。力劝武则天立李嗣,唐祚得以维系。睿宗时追封梁国公。②洗日光:典出《新唐书·狄仁杰传》。唐代文学家吕温称赞狄仁杰“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意思是狄仁杰能从虞渊把太阳拉回来,能在咸池把太阳洗得更光亮。虞渊,神话中日落的地方。咸池,神话中太阳洗浴的地方。
    ①热烈赞颂狄仁杰忠心为国、犯颜直谏的刚决勇敢。开篇由眼前奔泻的长江联想到狄仁杰的“廷诤”,比拟贴切新奇。 ②赞美狄仁杰作为政治家庄重安详、深谋远虑的神情气度。七、八句中“正色”“闲暇”等描写展现狄仁杰的风度。 ③高度赞扬了狄仁杰挫败武周、复兴唐朝的盖世功绩。结尾对狄仁杰功绩的总结性评赞,把狄仁杰的功绩提高到“使唐不敢周”的高度,提到所有卫唐功臣之上,可谓无以复加。(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③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④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⑤。
    【注】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③从教:任凭。④含章: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诗歌内容情感对比题比较要点
    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情感。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综合两首诗来概括;第二问要将两首诗进行对比,分别作答。第一问,概括诗人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需要提炼两首诗的关键内容。“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说水墨点染的梅花,格调上胜过色彩绚烂的桃李;“意足不求颜色似”直接点明观点,墨梅画只要意蕴足,便不必追求颜色形貌的相似。综合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二问,第一首诗的关键句是“此花风韵更清姝”,全诗围绕梅花的“清姝”展开叙述,并通过与桃李对比突出梅花的风姿,因此第一首诗侧重于赞颂梅花美丽、孤高傲世的品质;第二首诗的关键句是“前身相马九方皋”,诗中用“春风面”“造化功成”“意足”等词突出梅花图的精妙,表现出画家的绘画技法如九方皋的相马技巧般高超,因此第二首诗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陈与义认为墨梅图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2分)第一首诗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2分)第二首诗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2分)
    相关课件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测练课件专题23 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艺术: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测练课件专题23 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艺术,共1页。

    第05讲 文本观点的评价与探析(开放题)(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这是一份第05讲 文本观点的评价与探析(开放题)(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考点解读,教材回归,真题剖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3+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艺术(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23+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艺术(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知识图谱,真题研析规律探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4讲 理解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