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第17课 短文两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第17课  短文两篇01
    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第17课  短文两篇02
    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第17课  短文两篇03
    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第17课  短文两篇04
    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第17课  短文两篇05
    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第17课  短文两篇06
    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第17课  短文两篇07
    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第17课  短文两篇08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第17课 短文两篇

    展开
    这是一份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第17课 短文两篇,共39页。

    短文两篇刘禹锡陋室铭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及陪衬的表现手法。2.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曾官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其文字精练,多用骈句,有韵。只是我品德高尚。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博学的人。鸿,大。儒,有学问的人。原意是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官府的公文。惟吾德馨:鸿儒:白丁: 丝竹: 案牍:听课文朗读,思考:1.《陋室铭》“陋”在何处?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理由? 3.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什么写起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名龙——灵(比陋室)道德高尚具有灵性(喻主人)(比陋室)水设喻引题概述中心山有仙水有龙陋室惟吾名灵德馨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 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上入恬静雅致赏心悦目拟人对比 衬托自己的“德馨”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由此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面——实写反面——虚写高雅脱俗不慕富贵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由事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德馨 (中心)环境幽雅交往文雅情趣高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喜爱)(谈笑风生)(怡然自乐)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远大抱负7.“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诸葛庐子云亭以古代名贤自况,说明自己也有像古代名贤一样的志趣和抱负何陋之有?呼应开头,画龙点睛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喻喻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清幽(景)生活恬适(趣)古贤自喻反诘点题交往高雅(友)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伟岸周敦颐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洲(现湖南省道县人)也名濂溪。黄庭坚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本文选自《周元公集》。“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蕃淤颐濯涟亵逸噫yífányūzhuóliánxièyìyì1.字音字形“水陆草木之花”之: “可爱者甚蕃”者: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世人甚爱牡丹”甚:2.文言字词的用法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唯独。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濯清涟而不妖”而:“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而:连词,表转折,却。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连词,表转折,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 “予谓菊”谓:“花之隐逸者也”之:“陶后鲜有闻”鲜: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认为。结构助词,的。少。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3.“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5.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风度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7.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8.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菊花—隐逸者 正衬欺霜耐寒幽居独处莲花—君子 赞美高洁质朴芬芳清高牡丹—富贵者 反衬浓艳富贵追名逐利9.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谢谢观看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第17课 短文两篇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