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六校教学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80分)
“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这是中国发展的重大优势。当劳动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持续增加时,就形成了人口红利。当劳动人口素质偏高,且新增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或素质高于退出的劳动人口时,就形成了人才红利。下图示意我国2022年人口年龄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 2023-2027年,平均每年净增的劳动人口大约为( )
A. 1187万B. 237万C. 1705万D. 1468万
2. 未来提升我国人才红利的主要措施有( )
A. 提高生育率B. 实施延迟退休C. 加强高等教育D. 引进外籍人才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11一15岁的少儿人口在2023一2027年逐年进入劳动年龄,总数为8525万,61一65岁的劳动人口在2023一2027年逐年进入老年年龄,总数为7338万,两者的差值除以5,就是平均每年净增的劳动人口,约为237.4万,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提高生育率和人才红利关系较小,A错误;实施延迟退休可以增加现有劳动人口的工作年限,但不能直接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对提升人才红利的作用有限,B错误;加强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和素质,使新增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或素质高于退出的劳动人口,从而形成人才红利,C正确;引进外籍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高端人才的不足,但引进外籍人才数量相对有限,且需要考虑文化融合、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不是提升我国人才红利的主要措施,D错误。故选C。
【点睛】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措施: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福利保障体系、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等
适度人口指对一国或地区发展最适宜的人口数量,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因素的平衡。某科研团队基于上述因素以平均发展速度预测未来指标的方式,测算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以及部分城市各系统下的人口承载力与适度人口规模,结果如表所示(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3. 制约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 经济B. 社会C. 资源D. 环境
4. 为推动人口规模可持续发展,今后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上海市应限制经济发展速度B. 南京市应降低人口落户门槛
C. 杭州市应提高居民消费水平D. 合肥市应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经济、 社会、 资源、 环境承载人口数量可知,资源承载人口数量最小,为“短板”,所以制约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上海更应优化而非限制经济发展速度,A错误;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大于适度人口,南京市不应降低人口落户门槛,降低人口落户门槛会增加常住人口,易加强人地矛盾,B错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是结果而非直接措施,杭州市更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自然带动消费水平提升,C错误;合肥市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吸引人口和投资,促进人口和经济的协同发展,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主要因素:资源、技术、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与资源、技术、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人口集中度指数(C表示)通常用来描述区域内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C值越大,说明区域人口分布越集中,越不均匀。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6市2015~2019年人口集中度指数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期间( )
A. 贵阳人口分布集中程度下降B. 昆明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C. 南昌人口分布向均衡化发展D. 南京人口老龄化减轻
6. 椎测上海市人口集中度指数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等级较高B. 落户政策严格C. 迁入成本较低D. 收入水平较高
7. 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可以( )
A. 认识资源分布差异,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B. 改变人口迁移方向,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C.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避免出现逆城镇化D. 预测人口增长趋势,指导区域协调发展
【答案】5. C 6. A 7. D
【解析】
【5题详解】
图中可以看出,贵阳市的人口集中度指数先上升后下降,但基本持平,A错误;南京市、南昌市、昆明市的人口集中度指数都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趋向均匀分布,C对;图示信息无法判定人口数量及老龄化问题,BD错;故选C。
【6题详解】
上海市人口分布较均匀的原因是城市等级较高,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城市规划促进了人口向郊区的扩散、发达的交通系统使得人口在城市内部流动更为便捷,有助于人口在城市各区域之间的均匀分布,降低人口集中度指数,A对;落户政策严格限制的人落户人数,并非人口集中度,B错;上海的迁入成本较高,C错;上海收入水平较高,会促进人口集中分布,D错;故选A。
【7题详解】
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并不能直接反映资源分布的差异,A错;人口迁移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并不能改变人口迁移方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当地资源和环境限制,故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不能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B错;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并不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也无法避免出现逆城镇化,C错;通过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可以预测某地区人口增长趋势,从而指导区域协调发展,D对;故选D。
【点睛】人口分布的均匀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城市规划、经济发展、交通便利性、居住环境、教育资源等。
下图为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该地区是俄罗斯的重要开发区。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②水运便利③地形平坦④开发历史较长
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③④
9. 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北部人口出现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北部( )
A. 交通条件改善B. 资源得到开发C. 市场广阔D. 环境优美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适宜,①正确;河流结冰期较长,且南部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运不便,②错误;南部位于叶尼塞等河的上游,说明不是平原地带,海拔相对较高,③错误;南部开发历史较早,工矿企业多,经济发达,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北部人口出现增长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开发了新资源,促进了南部人口往北部迁移,B正确;北部交通条件没有明显改善,A错误;俄罗斯市场主要在欧洲部分,C错误;北部冬季寒冷且漫长,环境较南部更恶劣,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森林矿产资源等,人文因素包括:经济、政策、交通、宗教、军事等。
半边房是陕西关中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有“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下图为半边房外观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为了更好的“遮风”、“御寒”,半边房的房屋大门适宜朝向( )
A. 东北B. 西南C. 东南D. 西北
11. 半边房的屋顶向内倾斜的主要原因是( )
A. 利于收集雨水B. 为了节约材料C. 结构更加稳固D. 符合民俗爱好
12. 该地区房前种落叶阔叶树的主要作用是( )
A. 春季阻挡沙尘B. 夏季遮阴纳凉C. 秋季抵御台风D. 冬季阻挡寒潮
【答案】10. C 11. A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关中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寒冷而干燥,为了获得更多的热量,房屋宜朝南采光,且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西北风的影响,房屋大门最好朝向东南方向,C正确。其他朝向均不是最适宜,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陕西关中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短缺,这使得雨水格外珍贵,半边房的屋顶向内倾斜,使雨水流入居民自家院子,主要是为了利于收集雨水,A正确。与节约材料、结构更加稳固和民俗爱好无关,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陕西关中地区位于我国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为了降温,门前多种植树冠较大的阔叶树,能够起到遮阴纳凉的作用,B正确;秋冬季节,阔叶树落叶后,可以让房屋获取更多光照。春季沙尘暴和冬季寒潮多源自北方南下的气流,房前种植的落叶阔叶树多朝南方,无法阻挡沙尘和寒潮,AD错误;当地位于内陆地区,台风灾害较少,C错误。故选B。
【点睛】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最常见的森林类型。因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主要生长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环境下。
2024年7月23日,一则“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拟更名为“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的公告,引发网友关注。地窝也叫地窝子,是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建设兵团在开发新的耕地时就近建造的地窖房,进出口较小且多朝南,沿坡道可上到地面。近年来,部分地窝子得到修缮。下图为地窝子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材料推测,最初建造的地窝子主要分布在( )
A. 绿洲边缘B. 绿洲内部C. 沙漠中心D. 河流沿岸
14. 地窝子进出口多朝南且较小,主要是为了( )
A. 防洪涝B. 采光C. 防风沙D. 防晒
15. 近年来修缮部分地窝子的主要目的是( )
A. 继续居住B. 旅游教育
C. 应急避险D. 饲养家畜
【答案】13. A 14. C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兵团入疆之初是为了开发新的耕地,绿洲一般分布于冲积扇边缘,可以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发展农业,绿洲边缘最有利于开垦为耕地,A正确。绿洲内部、河流沿岸灌溉条件较好,一般已经开垦为耕地,BD错误;沙漠中心缺少水源,不适宜开垦为耕地,C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当地冬春季节多偏北风,进出口较小且朝南可防风沙,C正确;该地降水少,洪涝少,A错误;地窝子进出口较小,不利于采光,B错误;南面向阳,朝南不能防晒,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近年来修缮部分地窝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旅游业,教育后人牢记艰苦岁月,B正确。随着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居住方式改善,不再作为居住使用,A错误。应急避险主要针对地震等地质灾害,地窝子不适合避震,C错误;地窝子进出口较小,不适宜饲养家畜,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窝子是一种半在地下、半在地上的简陋棚屋,制作方式比较简单: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约两三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地窝子可以抵御沙漠化地区常见的风沙,并且冬暖夏凉,但通风较差。
横滨市位于日本关东平原南部的丘陵地带,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横滨市人口激增,市区居住密度过高,大量人口涌入郊区。为缓解城市问题,横滨市开始利用其西北部约2500hm2的土地建设港北新城,该地区临近东京,保留了横滨市面积最大的乡村地带。下图示意1980~2020年横滨市市域面积与人口数量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6. 横滨市人口快速向郊区迁移的时间段是( )
A. 1890~1920年B. 1920~1940年
C. 1960~1990年D. 2000~2020年
17. 港北新城地区保留了横滨市面积最大的乡村地带,主要是由于当地( )
A.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 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C. 临近东京,人口稀少D. 距海较远,气候干旱
18. 图中体现的横滨城市发展战略表现为( )
A. 向高处发展B. 沿河流发展C. 扩张式发展D. 内聚式发展
【答案】16. C 17. A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1960~1990年横滨市人口快速增长,该时期最可能出现人口快速向郊区迁移的现象,C正确;1890~1920年、1920~1940年横滨市人口数量较少且增长缓慢,不会出现人口快速向郊区迁移的现象,A、B错误;2000~2020年横滨市人口数量较多,但增长缓慢,不会出现人口快速向郊区迁移的现象,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材料中提出,横滨市位于日本关东平原南部的丘陵地带,西北部最可能因为地形崎岖,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保留了当时面积最大的乡村地带,A正确;丘陵地区土壤并不肥沃,B错误;临近东京,不利于乡村景观保留,C错误;日本整体气候较为湿润,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横滨市域面积1940年以后变化较小,但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内聚式发展最符合该市的城市发展战略,C错误、D正确;横滨市位于丘陵地带,海拔较高处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城市发展,A错误;丘陵地区河流短小,航运价值小,城市一般不沿河流发展,且从图中无法得出,B错误。故选D。
【点睛】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关键驱动力。人们往往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而选择迁移。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人口迁移的频率就越高。例如,城市化的进程和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都会引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此外,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也为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提供了便利。
下图示意两个不同时段(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我国的人口增长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我国人口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的地区主要位于( )
A. 东北地区B. 西南地区C. 华北地区D. 长三角地区
20. 黑龙江人口增长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就业机会减少B. 平均寿命延长C. 耕地资源不足D. 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的黑、吉、辽由人口正增长转为人口负增长,A错误;西南地区的渝、川、贵由人口负增长转为人口正增长,B正确;华北地区的京、津、冀等省(市)一直是人口正增长,C错误;长三角地区一直是人口正增长,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黑龙江由人口正增长转为人口负增长,主要是由于其经济发展滞后,产业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大量迁出,A正确;寿命延长会减缓人口负增长趋势,B错误;黑龙江耕地资源充足,C错误;生态环境恶化对人口负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美国重要的人口变化趋势包括:史无前例的人口增长停滞、人口地域流动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等。下图示意1900—2020年美国人口增长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1900—2020年,美国人口最多的年份是( )
A. 1920年B. 1940年C. 1950年D. 2020年
22. 影响美国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口出生率②移民③自然条件④宗教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23. 目前美国人口变化趋势对美国造成的影响最可能是( )
A. 环境承载力下降B. 人口性别比失调
C. 劳动力素质下降D. 产业结构有变化
【答案】21. D 22. A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增长率为正说明人口在增加,1900—2020年人口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说明人口一直在增多,因此美国人口最多的年份是2020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1900—2020年美国人口数量始终在增加。人口增长分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受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影响,美国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出生率相对较高,①正确;机械增长受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影响,也即移民因素。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受移民因素影响较大,②正确;美国自然条件和宗教对美国人口增长影响相对较小,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目前美国人口增速减缓,对劳动力数量、消费需求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美国产业结构,D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提高,环境承载力会提升,与人口增速减缓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美国人口增速减缓对人口性别比例影响不大,同时不会造成劳动力素质下降,BC错误。故选D。
【点睛】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1.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可以由出生率、死亡率计算得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的迁入、迁出:人口的迁移,会影响人口的增长。自然灾害、政策、经济等因素,都会影响人口迁移的方向。
回流人口是指在发达地区务工后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在我国多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2008年以前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返回户籍地的人口,习惯上称为第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回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2008年以后的回流人口被称为新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多选择在当地县城就业、购房定居。下图示意江西省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前后的职业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显示江西省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 )
A. 总人数越来越多,职业占比均衡
B. 在外从事企业行政工作的人口最倾向于回乡就业
C. 创业人员比例回乡后比回乡前增加约8%
D. 回乡后选择在企业中工作的人占较大比例
25. 与第一代回流人口相比,新一代回流人口较少选择回归农村,重操农业。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 当地企业数量增多B. 农村经济发展快
C. 文化教育水平有所提升D. 返乡创业政策支持
【答案】24. D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从图中无法判断具体的人数信息,A错误;在企业中工作的职业类型包括企业管理和企业行政,回乡后从事这两类职业的人口约占总比例的43%,因此,回乡后选择在企业中工作的人占较大比例,D正确;在外从事企业行政工作的回流人口回乡后仍从事企业行政的占比高,不能说明其最倾向于回乡就业,B错误;创业人员回乡后比回乡前比例增加约3%,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根据题干分析,第一代回流人口多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这一部分人口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受教育程度有限,其掌握技能较少,回流返乡后,当地经济发展较慢,企业数量较少,A不符合题意。回流农民工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第一代回流人口返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2008年以后,政府鼓励回乡创业,新一代回流人口多选择在当地县城就业、购房定居,是因为与第一代回流人口相比,他们中大部分人的文化教育水平有所提升,县城经济发展比农村迅速,就业机会较多,且县城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居住环境等条件较农村好,而不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快,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和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经济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的优势程度、自然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收入的差异、就业、交通、区域开发等。(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几十年以来,该区域城镇数量不断增多,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下图为1985年和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1985年至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数量增加最多的城市类型是( )
A. 超大城市B. 特大城市C. 中等城市D. 小城市
27.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快速发展中( )
A. 耕地资源数量逐渐增多B. 人口空间流动逐渐减弱
C. “鱼米之乡”地位更加突出D. 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多
28.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活力较强的原因有( )
①交通条件较优越 ②技术型人才数量多 ③常规能源资源丰富 ④后备土地资源较多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
【答案】26. C 27. D 28. A
【解析】
【26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1985年至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数量增加最多的城市类型是中等城市和大城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人口、城市建筑用地增多,耕地资源数量会减少,“鱼米之乡”地位会被削弱,AC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发展,外来迁入人口增多,B错误;经济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和服务业企业数量增多,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D正确。故选D。
【28题详解】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便利的水运条件和陆运条件,①正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教育发达,高校、科研院所较多,技术型人才数量多,②正确;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常规能源较少,③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用地紧张,后备土地资源不足,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主要包括上海市以及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多个城市。
四川闽中古城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川渝灵性巴闺风”的建筑风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阆中古城的建筑风貌体现了( )
A. 当地环境变化导致建筑风格多样化B. 我国不同地域建筑文化的时空交融
C. 适应巴蜀环境的建筑平面布局风格D. 时代变迁带来不同建筑材料的使用
30. 某地理兴趣小组拟开展古城建筑空间分布研学活动,合理的技术路线是( )
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获取调查区遥感影像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建筑物空间分析
③利用遥感系统获取影像并辅助规划路线④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来辅助实地定位
A. ①②④B. ①③②C. ③②④D. ③④②
【答案】29. B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阆中古城有“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川渝灵性巴闺风”的建筑风貌,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化在阆中古城融合,是不同地域建筑文化的时空交融,B正确。题干中未提及当地环境变化对建筑风格多样化的影响,A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多种建筑风格的融合,而非适应巴蜀环境的单一平面布局风格,C错误。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建筑风格,而非不同建筑材料的使用,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获取调查区遥感影像不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①错误;合理的技术路线应是首先,利用遥感系统获取影像,可以直观地了解古城的整体面貌,同时辅助规划路线;然后,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来辅助实地定位,确保在实地考察时能够准确找到目标地点;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建筑物空间分析,深入研究古城建筑的空间分布特征,即③④②。故选D。
【点睛】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各地的风俗、民俗、宗教、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造成了当地城市建筑都带有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
文化如问空气,我们置身其中,须臾不能脱离。下图是四幅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剪纸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31. 图中能够体现“依河筑屋,以河成街,石板铺路,连廊过街”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32. 下列地域文化与其指示的地理环境的关联正确的是( )
A. 桂林山水——干热环境B. 江南水乡——气候冷湿
C. 北京四合院——河流密布D. 福建土楼——凝内御外
【答案】31. B 32. D
【解析】
【31题详解】
“依河筑屋,以河成街,石板铺路,连廊过街”说明降水丰富,河网密布,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缓,故②江南水乡符合题意,B正确;桂林山水自然景观,图中没有聚落,A错误;福建土楼位于山区,北京四合院位于我国北方,聚落不具有典型的沿河分布特点,CD错误。故选B。
【32题详解】
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A错误;江南水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B错误;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河流较少,C错误;福建土楼主要是为了凝内御外,土楼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社区,有利于家族团结和抵御外敌入侵,D正确。故选D。
【点睛】地域文化是历史时期遗存下来的至今仍然发挥作用的历史遗迹和人文遗迹,主要有:服饰、饮食、民居、制度、习俗等。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2024年3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推进江苏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认为,多年来规模与速度导向下的城镇化之路使得江苏省面临城镇化质量不高、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问题。完成下面小题。
33. 江苏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主要是为了( )
A. 减少特大城市数量B. 提升区域城镇化质量C. 加速城镇人口老龄化D. 解决供水问题
34. 为促进现阶段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 大力发展第二产业B. 放宽大城市落户限制C. 加强城乡联系、互动D. 优先发展大城市规模
【答案】33. B 34. C
【解析】
【3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多年来规模与速度导向下的城镇化之路使得江苏省面临城镇化质量不高、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区域城镇化质量,B正确;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不一定会减少特大城市数量,只是为了规避以往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A错误;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而不是为了加速城镇人口老龄化,C错误;新型城镇化是围绕城市和乡村而建设的城镇化模式,其中会解决供水问题,但并不是主要为了解决供水问题,D错误。故选B。
【34题详解】
新型城镇化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在中小城镇,人口数量有限,第二产业会占有一定比重,但是不应是大力发展,A错误;放宽大城市的落户制度,会使农村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加快,不利于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B错误;加强城乡联系,加强城乡的要素双向流动,更有利推动城镇化发展,C正确;优先发展大城市规模,会加重城市问题,不利于新型城镇化,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化的三大标志: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
随着城市发展环境的变化,世界范围内普遍出现城市收缩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城市蜂窝化”是日本提出的城市收缩、低密度化的空间微观表现,指一些发达国家进入人口减少时代,但城市用地规模仍然在扩大,城市内部随机产生大量的小块空地、空房的现象。我国的许多域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现象,乡村的人口收缩也受到关注,若不加以重视,将来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城市结构问题。完成下面小题。
35. 这些国家内部出现大量空房、空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的( )
①人口密度下降②城市环境恶化③城区基础设施功能下降④产业结构升级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36. “城市蜂窝化”现象可能会( )
A. 改善城市的居住与景观环境B. 吸引郊区人口向市中心迁移
C. 人口进一步流出,加速城市人口老龄化D. 提高城市的相关服务效率
37. 目前我国老龄化率逐年递增,较易出现“城市蜂窝化”现象的区域是( )
A. 东部大城市B. 东部中小城镇C. 西部大城市D. 西部中小城镇
【答案】35. A 36. C 37. D
【解析】
【3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发达国家是在进入人口减少时代,城市人口密度下降而出现的“城市蜂窝化”,①正确;由于环境恶化,城市内部出现的小块空地、空房,②正确;由于城区基础设施老化,功能下降,导致人口外迁,③正确;“城市蜂窝化”属于城市结构问题,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④错误。综上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6题详解】
“城市蜂窝化”现象的出现,将使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A错误;“城市蜂窝化”将导致市中心对郊区人口的吸引力下降,B错误;出现“城市蜂窝化”现象的城市和地区缺乏经济活力,对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力下降,将加速城市人口老龄化,C正确;会降低城市的相关服务效率,D错误。故选C。
【3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出现“城市蜂窝化”现象的区域,首先要出现人口减少现象。我国西部中小城镇,以人口迁出为主,较易出现“城市蜂窝化”现象,D正确;而我国东部大城市、东部中小城镇、西部大城市,以人口迁入为主,不易出现“城市蜂窝化”,AB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蜂窝化是指城市内部出现的空地、空房等低利用、未利用空间以小的地块单位在时间和空间上随机产生,且较大量地发生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人口减少的社会中,由于城市对土地、建筑物的需求远低于供给总量,导致空地、空房随机出现,进而引起城市中包括行政、医疗、商业相关服务的效率低下,最终可能导致服务撤出。这种现象影响了原有城市空间结构,阻碍了紧凑型城市的推进。
日前。中国都市圈布局趋向于“城市中心—近郊新城—远郊乡村”同心圆结构,这种结构存在“大城市病”隐患。为促进我国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的都市图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浙江省在这一方面开展了有效探索,将都市圈的特色小镇分为“中心”镇、“卫星”镇和“专业”镇三类。下图示意浙江省都市图内外三类特色小镇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在我国,大都市圈同心圆结构带来的“大城市病”有( )
①工业过于集中,排污严重,环境恶化 ②贫富差距增大,出现大范围棚户区
③城市建设用地增多,外围土地利用率低 ④职住分离,通勤时间长,交通拥堵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39. 与其他类型的特色小镇相比,“中心”镇的特色为( )
A.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 旅游资源丰富C. 生态环境最为宜居D. 外来人口较少
40. “中心城市+特色小镇”都市圈模式协同发展策略是( )
A. 壮大特色小镇,促进经济增长B. 改革户籍制度,降低落户门槛
C. 优化产业格局,生活便利共享D. 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工业上楼
【答案】38. D 39. A 40. C
【解析】
【38题详解】
随着大都市工业规模扩大,废弃物排放增多,会带来严重污染和环境恶化,①正确。就全国而言,各大都市还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棚户区,②错误。随着大都市规模扩大,城市用地增多,势必出现土地规划不合理,外围土地利用率较低的现象,③正确。大都市面积过大,居住地和工作地往往相距甚远,拉大了通勤距离,也带来交通拥堵现象,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9题详解】
由图可知。“中心”镇位于中心城市内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正确。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外来人口 均不是“中心”镇的特色,BCD错误。故选A。
【40题详解】
壮大特色小镇,促进经济增长没有体现协同发展,A错误。图中“卫星”镇和“专业”镇主体是就地城镇化,改革户籍制度不是协同发展的策略,B错误。超大、特大城市要聚焦核心功能,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非核心功能,构建中心至外围梯次分布,链式配套的产业格局,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C正确。节约土地资源是该模式的发展方向,但实现工业上楼则要因地制宜,D错误。故选C。
【点睛】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通过适当行政干预,会扩大中心城市溢出效应,特色小镇作为市场和行政手段的产物,能有效承接中心城市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外溢要素,成为扩大中心城市溢出效应的重要载体,促进外围地区产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端产业在大中城市和特色小镇共同发展,拉动农村腹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
二、综合题
4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尼西亚(如下图)是由一万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爪哇岛位于苏门答腊岛与巴厘岛之间,是印度尼西亚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爪哇岛的陆地面积为12.69万km2,仅占印度尼西亚陆地总面积的6.66%,但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爪哇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火山活动较多,岛上广泛分布着肥沃的火山灰。
雅加达(位于爪哇岛)作为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承载着商业中心、服务业、贸易业、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工业中心和港口七大城市功能,人口众多但淡水资源短缺。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导致雅加达“城市病”频发,并且由于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原因,雅加达地面正在不断沉降。2022年1月,印度尼西亚政府正式确定将首都迁至加里曼丹岛东部的努桑塔拉。
(1)分析爪哇岛人口密度特别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中雅加达市现状,简析印度尼西亚迁都的主要原因。
【答案】(1)岛上火山活动多,广泛分布着肥沃的火山灰;岛上河流较多,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食物来源充足;位置优越,港口多,交通便利;首都所在岛屿,经济发达,产业活动活跃;爪哇岛人口数量大但面积相对较小,所以人口密度大。
(2)雅加达人口太多,导致道路拥堵,住房不足;功能过于复杂;环境污染严重;地面沉降;淡水资源不足等问题日益严峻。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印度尼西亚为背景材料,设置2个小题,涉及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的变化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爪哇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岛上火山活动多,广泛分布着肥沃的火山灰,土壤肥沃;气候湿润,岛上河流较多,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食物来源充足。从社会经济因素看,该岛位于印尼的主要岛屿之间,位置优越,港口多,交通便利;岛上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产业活动活跃。爪哇岛的陆地面积为12.69万km2,仅占印度尼西亚陆地总面积的6.66%,但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人口数量大但面积相对较小,所以该岛人口密度特别大。
【小问2详解】
印尼迁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雅加达面临严重的“城市病”,人口太过密集,交通拥堵,住房不足,就业困难、治安混乱,不得不考虑迁都;雅加达作为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承载着商业中心、服务业、贸易业、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工业中心和港口七大城市功能,首都功能过于冗杂,人口密集,经济发展速度快,地面沉降、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
42. 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某城市1949~2015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市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表现。
(2)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随着城镇化和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答案】(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2)城市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洪涝。措施:下渗量少——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使用渗水砖,增加雨水的下渗。地表径流大——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
(3)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大力发展城市高架桥、地铁等立体交通。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1949~2015年发展统计图和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小问1详解】
城市化标志有:城市数量,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城市用地规模等。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左图中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波动增加。右图中,耕地面积波动减少,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
【小问2详解】
由材料二可知,与郊区平原相比,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大、地下径流小的现象。反映出城市发展中由于城市硬底化面积大,城市的植被覆盖率降低,造成雨水下渗量少,导致地下径流小,地表径流增大,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增加,易形成城市雨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增加下渗量和使地表水快速排出等方面分析。其解决措施要与问题相对应,针对下渗量减少可以从增加绿地面积、使用透水砖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针对洪涝灾害可以通过完善市内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提高排水能力来解决。
【小问3详解】
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治理的措施言之合理即可,如:对城市交通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城市高架桥、地铁等立体交通;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应加大对交通违章的处罚力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提倡公交出行,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尤其是一些繁忙线路应增加班次,同时政府应予以适当补贴,降低公交车公司、乘客的出行成本;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城市上班早高峰,以及节假日期间引入单双号现行等规定,最大限度的限制车辆大量涌入,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可以引入错时上下班制度等。
区域或城市
常住人口规模
经济承载人口
社会承载人口
资源承载人口
环境承载人口
适度
人口
长三角城市群
17998.592
27715.323
12092.640
7151.659
11452.462
16158.401
上海市
3505.917
2034.648
1475.552
1826.687
1517.883
2336.151
南京市
1219.528
1015.113
1184.237
532.671
696.169
957.751
杭州市
1160.167
1068.179
1144.949
977.567
598.518
1045.345
合肥市
948.169
1192.196
2970.037
1277.186
881.719
1580.285
辽宁省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七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名校联盟2024-2025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名校联盟2024-2025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