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5.3《生殖器官的生长》教学设计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6218677/0-17280819044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5.3《生殖器官的生长》教学设计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6218677/0-17280819045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5.3《生殖器官的生长》教学设计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6218677/0-172808190454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教案
展开课题:《生殖器官的生长》
科目:初中生物学
年级:七年级上册
版本:北师大版(2024)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中的《生殖器官的生长》。课文主要内容包括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生殖过程,为进一步理解植物的繁殖和生命延续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识别花的基本结构,说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 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 阐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花的结构和解剖花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分析传粉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模拟传粉和受精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 认识到花、果实和种子在植物繁殖和生命延续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珍惜生命的意识,以及关注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花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 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及意义。
2. 分析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鲜花(如桃花、百合花等)、解剖刀、镊子、放大镜、培养皿、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制作花的结构模型的材料(如彩纸、铁丝、剪刀、胶水等)、模拟传粉和受精的道具(如毛绒玩具、小刷子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花、果实和种子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展示一些美丽的花卉图片,如玫瑰、牡丹、向日葵等,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关于花朵盛开的视频。
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植物世界里,花朵以它们绚丽的色彩和迷人的姿态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那么,花朵对于植物来说仅仅是为了美观吗?它们在植物的生命中还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呢?”引导学生思考花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讲述:“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它们承担着植物繁殖后代、延续物种的重要使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殖器官——花的生长以及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神奇过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殖器官的生长。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美丽的花卉图片和视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花的美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和热爱之情。提问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花的作用,不仅限于美观方面,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花的结构(12 分钟)
观察花的结构
教师将鲜花(如桃花)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花的外形,包括花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指导学生用镊子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摘下花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放在培养皿中,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花的各部分结构,如萼片、花瓣、雄蕊(花药和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等。
讲解:花一般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部分组成。花柄是连接茎和花的部分,起支持和运输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他部分着生在花托上;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通常绿色,在花开放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花冠由若干花瓣组成,颜色鲜艳,具有吸引昆虫等传粉者的作用;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花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结合花的结构图片或模型,详细讲解花各部分的功能。
萼片和花瓣:主要起保护作用和吸引传粉者的作用。花瓣的颜色和形状多样,能够吸引昆虫、鸟类等动物前来传粉,增加了花粉传播的机会。
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花药是产生花粉的地方,花粉中含有精子。雄蕊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花粉并将其传播到雌蕊上,为受精过程提供精子。
雌蕊: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柱头是接受花粉的部位,花柱是花粉管生长的通道,子房是孕育胚珠的地方。雌蕊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花粉,完成受精作用,之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花的哪些结构与生殖功能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思考花的结构与生殖功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雄蕊产生花粉(含有精子)和雌蕊接受花粉并完成受精作用,进而发育成果实和种子,这些过程都与植物的生殖密切相关,因此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雄蕊和雌蕊是花中最重要的生殖结构。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自然界中,你还知道哪些花的结构特点是适应其传粉方式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花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例如,学生可能会提到油菜花颜色鲜艳、气味芳香,吸引蜜蜂等昆虫传粉;玉米花的花粉多而轻,依靠风力传播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花的结构特点与传粉方式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花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花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花的结构与生殖功能的关系以及花结构与传粉方式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深度,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三)传粉和受精(15 分钟)
传粉的概念和方式
教师讲解: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是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环节,它为受精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展示不同传粉方式的图片或视频,如昆虫传粉(如蜜蜂传粉)、风力传粉(如蒲公英)等,介绍传粉的方式主要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
自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例如,豌豆花是典型的自花传粉植物,它的花在开放前就已经完成了传粉和受精过程。
异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异花传粉。大多数植物进行异花传粉,因为异花传粉可以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植物的生存和进化。异花传粉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如昆虫、风力、水力等。
提问:“为什么有些植物需要进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对植物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思考异花传粉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异花传粉可以使植物获得来自不同亲本的遗传物质,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植物的生存和进化。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传粉的知识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如合理种植、引进传粉昆虫等,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受精的过程
教师利用图片或动画详细讲解受精的过程:
当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
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这个过程叫做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
展示受精过程的示意图或动画,结合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受精的动态过程。
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在受精过程中,花粉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精子要与卵细胞和极核分别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受精过程的细节和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解释花粉管是精子进入胚珠的通道,它为精子的运输提供了途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双受精过程既保证了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又为胚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体现了植物在生殖过程中的高度适应性和复杂性。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模拟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扮演花粉、柱头、花柱、子房、卵细胞、极核等角色,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来展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小组活动结束后,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传粉的概念和方式,结合图片、视频和提问,让学生了解传粉的过程和意义,以及不同传粉方式的特点和适应环境。详细讲解受精过程并利用示意图和动画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受精过程概念,突破教学难点。师生互动环节中的提问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受精过程的细节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10 分钟)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教师讲解: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最终形成果实和种子。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果皮包括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例如,桃子的果皮由外果皮(薄薄的一层表皮)、中果皮(我们吃的果肉部分)和内果皮(桃核的硬壳)组成。
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大多数植物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逐渐被胚吸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如菜豆、花生等;而有些植物的种子则保留了胚乳,如玉米、小麦等。
展示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的图片或动画,结合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从受精完成到果实和种子形成的整个过程。
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为什么我们吃的水果有的有种子,有的没有种子呢?这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思考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和拓展,例如,有些水果经过人工培育或特殊处理,如无籽西瓜,是通过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出来的,其果实中没有正常的种子;而有些水果本身就具有无籽的特性,如香蕉,它们是通过其他方式繁殖后代的。通过讨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繁殖的多样性和人类在农业生产中对植物繁殖的干预和利用。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区分果实和种子?请举例说明。”
每个小组讨论后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学生可能会提到果实一般具有果皮和种子,如苹果、橘子等是果实,而种子则是果实中的一部分,如玉米粒、葵花籽等是种子。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果实和种子在植物传播和繁殖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结合图片和动画展示,让学生了解从受精到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具体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起植物生殖过程的完整知识体系。师生互动环节中的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的特殊情况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区分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综合分析能力,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植物生殖现象的关注度,同时让学生了解植物繁殖的多样性和人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花的结构(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部分的名称和功能)、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传粉的概念、方式以及受精的过程和双受精现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等方面。
强调花、果实和种子在植物生殖和生命延续中的重要意义,它们是植物繁殖后代的重要器官,通过复杂而精巧的生殖过程,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和遗传多样性。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植物生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以及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在植物生殖过程中的体现。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植物的生殖过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你认为植物的生殖方式和过程对植物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植物生殖现象的思考深度。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评价,进一步强调植物生殖过程的神奇和美妙,以及生物学知识在解释生命现象和指导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探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持续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强化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学生对植物的生殖过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问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通过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和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之情相结合,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
(六)课后作业
1. 绘制花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同时用简单的文字说明花的传粉和受精过程,写在作业本上。
2. 完成教材课后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植物生殖器官生长的知识。
3. 观察身边一种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过程,并尝试分析它们在植物繁殖中的作用,写一篇观察报告。
4.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植物的繁殖方式(除了种子繁殖外),如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并简要介绍其过程和优点,制作一张手抄报,在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绘制示意图、完成练习题、观察报告和手抄报等多样化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殖器官,深入了解植物的繁殖过程和方式,增强学生对植物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此外,通过了解其他繁殖方式并制作手抄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如实物观察、图片视频展示、模拟活动、小组讨论等,学生对植物生殖器官的生长和生殖过程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在观察花的结构和模拟传粉受精过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讲解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和极核的结合以及双受精的意义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借助更直观的教具或动画进行演示,或者通过举例类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较为抽象的过程。在时间把控上,小组活动环节有时会因为学生讨论热烈而导致时间延长,影响后面内容的讲解和总结,需要更加灵活地掌握时间,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讨论环节中,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缺乏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供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在讲解抽象知识时,多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在组织小组活动时,提前明确活动规则和时间要求,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监督和引导,提高活动效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植物的生殖现象,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1171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教学设计</a>,共2页。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设计思路,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