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体育“饭圈化”,是当下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过去一段时间,从多位体育明星的遭遇可以看出:一些“饭圈”中的非理性行为频频发生在体育领域,“饭圈”乱象正在冲击体育等领域。2023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近来体育“饭圈化”现象严重了。
    “乒丝”搅乱体坛;剧场“站姐”扰乱现场秩序;读书文学网站的经典作品被恶意打低分;熊猫饲养员被疯狂网暴;高颜值医生遭遇慕名“打卡”……种种迹象表明,“饭圈文化”煽惑下的过激行为正在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甚至像历史研究等一些相对严肃的领域也深受其害。失序的“饭圈”已成“怪圈”,不断冲击社会底线、损耗社会正气,亟待纠偏。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已在互联网上受到广泛关注,庞大的粉丝群体也引发了各种社会话题和事件。据统计,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对于这些三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来说,“饭圈”散播的这种画圈为牢、盲目崇拜、有你没我的负能量不仅有害身心,而且贻祸无穷。与此同时,在粉丝群体日以继夜的制造重复数据的过程中,大量资源被假数据浪费,网络舆论空间也受到了污染和侵扰。
    狭义的“饭圈”已经式微,但广义的“饭圈”正在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互联网上的几乎一切话题。将“饭圈”乱象外溢的苗头扼杀于萌芽,谨防“饭圈”乱象蔓延,需尽早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下好“先手棋”,建好“防火墙”。
    (摘编自人民网《“饭圈外溢”跨界传播,为害不浅》寒酥)
    材料二:
    “饭圈”原本并非人们谈之色变的“怪圈”。“饭”是“fan”的音译,“圈”是“圈子”的简称,“饭圈”成员基于共同情感的认同,目标高度一致,具备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协作行动能力和舆论搅动力量。在多项社会公共事务中,“饭圈”群体传播正向能量、激发爱国情怀,让不少人感叹,“饭圈”孩子长大了。
    “饭圈经济”所爆发出的能量不断超出人们的预期,依然是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饭圈”乱象的蔓延,表面上是粉丝集体无意识行为,幕后却不乏披着粉丝外衣的利益链条上的“乱舞者”,他们在利益面前向来直接、赤裸。
    为实现最大化盈利,体育与娱乐相结合成为商业体育营销主要模式。而在购买赛事运营权等常规盈利手段之外,复制娱乐圈“饭圈”灰色产业链,推动体育明星泛娱乐化,利用其个人影响力圈粉引流也成为“吸金利器”。于是,体坛渐成顶流“星工厂”,一波波“明星攀比潮”接踵而至,套牢明星、绑架舆论、收割粉丝。
    商业资本炒作,加上一些自媒体推波助澜、个别平台为流量不顾吃相,导致体育追星“饭圈化”愈演愈烈并走向失范。表现为,部分粉丝过度吹捧体育明星个人、过度追求娱乐性内容,让病态追星行为泛滥成灾。原本单纯的体育迷圈沦为了与资本圈、话语圈犬牙交错的利益圈,“饭圈外溢”让体育竞技不再纯粹。
    不仅是体育界,“饭圈”的“游戏规则”正在日益扰乱多个圈层的生态平衡。如今社会上谈“饭”色变,说明“饭圈外溢”带来的种种乱象已经让人感到不适,防止其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已迫在眉睫。
    (摘编自人民网《“怪圈”失序,谈“饭”色变》子川)
    材料三:
    “饭圈”乱象加速向体育等领域蔓延和渗透,引发恶劣影响,强化治理势在必行。
    “饭圈”最大的隐患是排他性,“饭圈外溢”将偏执、疯狂、戾气扩散到更多领域。相关治理既要针对一系列症结打好驱邪“组合拳”,又当重视扶持正道固本培元。
    在“饭圈外溢”的背后,光怪陆离的资本身影若隐若现。“娱乐至死”的过度炒作,拉踩引战的煽动叫嚣,霸屏控评的猫腻操控,与资本利益链的上下其手有直接关系。整顿“饭圈”乱象外溢的关键在于重构偶像经济的运营模式,摒弃以流量牟取暴利的短视做法,充分发挥粉丝经济的长尾效应。对有关部门来说,务必要理清“饭圈”的权责范围,为偶像经济的运作设置边界,精准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斩断恶意操控链条。
    “饭圈外溢”的嘈杂声屡屡占用公共舆论空间,与某些平台对刺激、争议、敏感信息“半推半就”的态度脱不了干系。热榜不是简单的信息展示平台,而是人们传播信息、捕捉热点、感应社会脉搏和神经的重要途径。然而,平台热榜泛娱乐化态势不减,价值导向有待纠正。压实平台责任不可或缺,平台必须摒弃“流量为王”,主动审核剔除有害信息,不做有害信息的“传声筒”。
    “饭圈”以明星、“爱豆”为核心,扩展至其他领域也是一样。偶像的自我修养和德行表现,是作为公众人物的必修课。有关部门此前已多次强调,加强对明星、艺人的管理,让德艺双馨者拥有更大舞台。青少年是粉丝的主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全社会的责任。操守品行良好的偶像,会对粉丝形成正面示范,必须对劣迹明星、名人、艺人、网红坚决说不。
    针对“饭圈外溢”带来的种种问题,更当用法律衡量、规范、处理。对侵犯他人隐私、破坏他人名誉、造成他人损失、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等违法违规问题,必须依法严肃惩处,让无视公序良俗、突破法律底线、实施网络暴力者自食苦果,让恶意操控、煽动误导、借机渔利的始作俑者付出应有代价。
    总之,“饭圈外溢”不只是文化现象,更是社会问题,各方要重视研究“饭圈”的共情特性,积极入“圈”解题。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免于“饭圈”乱象的侵扰。
    (摘编自人民网《剑指病灶,扶正祛邪》明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饭圈文化”影响下的过激行为已在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体育、文学、医疗、历史等领域都深受其害。
    B. “饭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饭圈”已经衰落,广义的“饭圈”却渗透到互联网上的一切话题中。
    C. “饭圈”乱象的蔓延,既是粉丝集体的无意识行为,也是幕后利益链条上的追求者们直接、赤裸的利益驱使。
    D. 体育追星“饭圈化”走向失范,离不开商业资本炒作,也与一些自媒体推波助澜、个别平台掠取流量有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饭圈文化”所引发的问题,对社会底线、社会正气、三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以及网络舆论空间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B. “饭圈外溢”通过购买赛事运营权、复制娱乐圈“饭圈”灰色产业链等方式,实现盈利最大化,让体育竞技不再纯粹。
    C. 平台热榜是人们传播信息、捕捉热点、感应社会脉搏和神经的重要途径。热榜泛娱乐化态势的价值导向有待纠正。
    D. 只有积极入“圈”解题,才可能避免“饭圈”乱象向多领域蔓延和渗透所引发的恶劣影响,从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82.4%的受访者”“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等语句,用列举数字的方式,说明“饭圈文化”的影响之大。
    B. 材料二将饭圈文化带来的影响比喻为“癌细胞”,形象生动地说明“饭圈外溢”的影响范围之广,治理需求已经迫在眉睫。
    C. 材料二从对“饭圈”这一概念的解释,引出“饭圈经济”具有的巨大能量,进而从利益角度分析了“饭圈”乱象形成的原因。
    D. 三则材料中,先后使用“先手棋”“防火墙”“唐僧肉”“吸金利器”“组合拳”“传声筒”等词语,使文章议论生动形象、简洁有力。
    4. 针对“饭圈外溢”的问题,三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巴黎奥运会刚刚结束,同学们对此次奥动会上与“饭圈文化”有关的事件展开了热议。班级拟举行“如何让畸形饭圈文化远离体育”的讨论会,请结合材料三,概括你的发言要点。
    【答案】1. D 2. B
    3. B 4. 侧重点:(1)材料一,主要论述了“饭圈外溢”的表现及带来的危害。(2)材料二,主要论述了“饭圈外溢”现象产生的原因。(3)材料三,主要论述了针对“饭圈外溢”问题的治理方法。
    关系:针对“饭圈外溢”现象,三则材料先后从问题提出、成因解析、解决方案的角度论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层进(或层层递进)的关系。
    5. (1)重构体育偶像经济的运营模式:要理清“饭圈”的权责范围,为体育偶像经济的运作设置边界,精准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斩断恶意操控链条。
    (2)压实平台责任:平台不能只为了流量,应该主动审核剔除针对体育明星的有害信息,不传播有害信息。
    (3)体育明星作为公众人物,要加强自我修养:注意自己的德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粉丝,尤其是青少年形成正面示范。
    (4)强化法律的作用:用法律衡量、规范、处理与体育相关的违法违规问题。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三则材料,深入探讨了“饭圈文化”对社会各领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体育领域的渗透和破坏。材料一描述了“饭圈文化”在各个领域的蔓延及其危害,材料二分析了“饭圈”乱象背后的商业利益驱动,材料三则提出了治理“饭圈外溢”的具体措施。文章结构清晰,论证有力,通过具体事例和数据增强了说服力,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遏制“饭圈文化”的负面影响。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A.“已在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错误。由原文“‘饭圈文化’煽惑下过激行为正在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可知,是“正在”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而不是“已”社会各个角落蔓延,选项混淆了时态。
    B.“渗透到互联网上的一切话题中”错误。由原文“但广义的‘饭圈’正在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互联网上的几乎一切话题”可知,是渗透到互联网上的“几乎”一切话题,选项扩大了范围。
    C.“既是粉丝集体的无意识行为”错误。由原文“‘饭圈’乱象的蔓延,表面上是粉丝集体无意识行为,幕后却不乏披着粉丝外衣的利益链条上的‘乱舞者’,他们在利益面前向来直接、赤裸”可知,“饭圈”乱象的蔓延,表面上看是粉丝集体的无意识行为,选项曲解了文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购买赛事运营权”错误。由原文“而在购买赛事运营权等常规盈利手段之外”可知,“购买赛事运营权”是一种常规的盈利手段,没有直接导致“体育竞技不再纯粹”,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将饭圈文化带来的影响比喻为‘癌细胞’”错误。由原文“如今社会上谈‘饭’色变,说明‘饭圈外溢’带来的种种乱象已经让人感到不适,防止其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已迫在眉睫”可知,原文是把“饭圈外溢”带来的种种乱象比作“癌细胞”扩散,选项偷换了概念。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侧重点:
    材料一:第二段说到“种种迹象表明,‘饭圈文化’煽惑下的过激行为正在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甚至像历史研究等一些相对严肃的领域也深受其害”,阐明了“饭圈外溢”的表现。而第三段说到“‘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已在互联网上受到广泛关注,庞大的粉丝群体也引发了各种社会话题和事件”,阐明了“饭圈外溢”带来的危害。所以,材料一,主要论述了“饭圈外溢”的表现及带来的危害。
    材料二:材料说到“‘饭圈’乱象的蔓延,表面上是粉丝集体无意识行为,幕后却不乏披着粉丝外衣的利益链条上的‘乱舞者’,他们在利益面前向来直接、赤裸”“为实现最大化盈利,体育与娱乐相结合成为商业体育营销主要模式”“商业资本炒作,加上一些自媒体推波助澜、个别平台为流量不顾吃相,导致体育追星‘饭圈化’愈演愈烈并走向失范”,可见,材料二主要论述了“饭圈外溢”现象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材料说到“整顿‘饭圈’乱象外溢的关键在于重构偶像经济的运营模式,摒弃以流量牟取暴利的短视做法,充分发挥粉丝经济的长尾效应。对有关部门来说,务必要理清‘饭圈’的权责范围,为偶像经济的运作设置边界,精准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斩断恶意操控链条”“压实平台责任不可或缺,平台必须摒弃‘流量为王’,主动审核剔除有害信息,不做有害信息的‘传声筒’”“有关部门此前已多次强调,加强对明星、艺人的管理,让德艺双馨者拥有更大舞台”“针对‘饭圈外溢’带来的种种问题,更当用法律衡量、规范、处理”,可见,材料三主要论述了针对“饭圈外溢”问题的治理方法。
    关系:
    材料一首先由当前比较受大众关注的“体育“饭圈化”引出“饭圈文化”这一话题,并且“饭圈文化”煽惑下的过激行为正在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所以材料一为提出问题。
    材料二认为“饭圈外溢”现象,表面上是粉丝集体无意识行为,幕后却不乏披着粉丝外衣的利益链条上的“乱舞者”,他们在利益面前向来直接、赤裸,从深层次挖掘“饭圈外溢”现象的成因。
    材料三从政府,平台,对明星、艺人的管理等方面,针对“饭圈外溢”问题提出了治理方法,所以材料三是从解决方案角度论述。
    所以,针对“饭圈外溢”现象,三则材料先后从问题提出、成因解析、解决方案的角度论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层进(或层层递进)的关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整顿‘饭圈’乱象外溢的关键在于重构偶像经济的运营模式,摒弃以流量牟取暴利的短视做法,充分发挥粉丝经济的长尾效应。对有关部门来说,务必要理清‘饭圈’的权责范围,为偶像经济的运作设置边界,精准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斩断恶意操控链条”可知,要重构体育偶像经济的运营模式:要理清“饭圈”的权责范围,为体育偶像经济的运作设置边界,精准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斩断恶意操控链条。
    由原文“压实平台责任不可或缺,平台必须摒弃‘流量为王’,主动审核剔除有害信息,不做有害信息的‘传声筒’”可知,要压实平台责任:平台不能只为了流量,应该主动审核剔除针对体育明星的有害信息,不传播有害信息。
    由原文“偶像的自我修养和德行表现,是作为公众人物的必修课。有关部门此前已多次强调,加强对明星、艺人的管理,让德艺双馨者拥有更大舞台。青少年是粉丝的主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全社会的责任。操守品行良好的偶像,会对粉丝形成正面示范,必须对劣迹明星、名人、艺人、网红坚决说不”可知,体育明星作为公众人物,要加强自我修养,注意自己的德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粉丝,尤其是青少年形成正面示范。
    由原文“针对‘饭圈外溢’带来的种种问题,更当用法律衡量、规范、处理”可知,要强化法律的作用:用法律衡量、规范、处理与体育相关的违法违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表叔
    陈世旭
    小弟记事,是进了表叔家以后开始的。之前,爹爹怎样半夜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怎样像叫花子一样找到了表叔的家……都是零零星星听大人说的,只有些模糊印象。
    从老码头上岸,路对过就是上水巷口,表叔家在上水巷里。巷子窄得像条缝,两边的小饭铺和杂货店密密麻麻,驾船的、打鱼的、河对面乡下过来赶集的,各种各样的男女老少,把巷子塞得满满的。表叔家的门面小,行人一不注意就走过去了。
    姨公公已经不在,表叔接手做了坐堂郎中。医馆没有招牌,店堂窄小,正墙一侧是进里屋的门,剩下的墙面,上面挂了一幅画:幽暗的背景上,是一个古代老人,酱色的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瘦脸上神色劳苦心事重重。画下面的硬木椅上,坐着细瘦的表叔,身前横着一张粗重的硬木桌子,桌上除了一个轻烟飘忽的小香炉,什么也没有。跟画上那个古代老人一样,表叔也是一脸忧愁,好像是从画上传下来的。求医的人一个个畏畏缩缩地进来,又一个个满脸指望地出门。门外人声嘈杂闹哄哄,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
    爹爹受的伤不在要命的地方,调养了一些日子,渐渐恢复。姆妈去给表婶帮厨,爹爹去煎药的作坊打杂。“要不得!要不得!”表叔一脸煞白,嘴唇上几根稀疏的胡子簌簌发抖:“兄嫂这是折煞我啊!”“你不嫌我落魄,我已是三生有幸。我这一家三口要是白吃白住,那就是你折煞我了!”表叔长叹了口气,说:“那就劳烦你帮我个忙。”
    多年来,表叔手头积攒了许多古代医书没有记载却灵验的民间药方,表叔“劳烦”小弟爹爹把这些记录抄写成册。爹爹蝇头小楷写出来跟老书上刻印的一样,一身杀气的爹爹就这样每天端端正正地坐在对着天井的窗前,工工整整地抄写表叔的记录。
    夜里,小弟发起了高烧,呼吸突然急促又突然止息,面色一下血红又一下铁青,眼睛上翻,瞳孔散大,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全身一阵阵抽搐,大小便失禁,把一家人吓坏了。表叔赶来,一边连声说“不怕,不怕”,一边把小弟在床上放平,打开针盒,一根针一根针细细捻着,从鼻子底下开始,扎到脚板心。也就几分钟,小弟缓过了气。表叔看看小弟的舌头,又伸手按按他的小肚皮,和颜悦色地说,好好,没事。——谁都看得出,表叔嘴上不说,但像疼自己儿子一样疼小弟。
    表叔祖上留下的医道几代单传,但到表叔这一代就传不下去了。他的独子死活不肯学医,一心要去大城市的洋学堂学画画。表叔最后说:“随他,喜欢就好。”
    儿子被选上公费留洋,临走前画了一张油画留下,衣帽是古代的,面目却是照表叔的模样画的。爹爹告诉小弟,画的右下角斜着往上写的那几个潦草的字是“李——时——珍”。
    表叔把画挂在自己坐堂的正墙上,时时感觉儿子就在身边。小弟来了,他又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儿子。
    在大人们嘴里,医馆曾经很兴旺,门头上挂过官府送的金匾。不记得从哪一代开始渐渐败落了。姨婆婆说,都是洋医院造的孽,抢了我们祖宗传下的饭碗。每回听母亲抱怨,表叔都不吭声,既不附和,也不反对。
    来找表叔的病人,少见穿金戴银、描眉画眼的,多是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的。有的人用瓜菜鱼虾抵医药费,有的人实在两手空空,表叔就“哦”一声了事。不论有钱没钱,表叔都小小心心,轻言细语,偶尔问一声或叮嘱一声,就像悄悄话,生怕惊动了对方。
    表叔三根手指在求医的人手腕上一搭,就把病人说得鸡啄米样地点头;几根细针轻轻一扎,腰酸背痛得直哼的人就松了口气;发炎厉害的就在耳尖上扎出几滴血,疼痛还不如虫子叮一口。有回在路上遇见一个拉黄包车的,手顶肚子,额头冒汗,痛得弯了腰,脸都扭歪了,表叔握紧拳头,用中指的拐尖对准那人的小腿外侧按下去,用力扭了两下,那人一声尖叫,打了两个长嗝,一下伸直腰,舒了口气:好了,不痛了。
    小弟觉得表叔太了不起了,应该高人一头才是,但表叔却好像特别胆小,在他手上看好了病的人送来的“悬壶济世”“妙手回春”一类牌匾和卷轴,他都收进里屋的库房,从来不挂。有人当面夸他“神医”,他立刻就受了惊吓似的摆手:“不敢,不敢,千万莫说这种话!我也是剥皮吃萝卜,吃一截剥一截。”
    表叔说的是实在话。码头上扛大包的水生全身蜡黄,让人扶上门时已经有气无力。表叔很痛心:“这种病,我无能为力,你们赶紧送去大医院,或许有救。”表叔说没办法那就是真的没办法。小弟从来没听过表叔说自己医术高明,倒是不止一次听他自责。
    寄住在表叔家的几年,是小弟一辈子最难忘最快乐的日子。听姨婆婆和表婶跟姆妈开玩笑,说要认小弟做干孙子、干儿子,让小弟跟着表叔学医。小弟天天巴望好事成真。小弟不知道,最好的日子,往往是最后的日子。
    在表叔家的三年,爹爹每天看上去平静得像井里的水,心里其实像火上的药罐一样煎熬。终于有一天,爹爹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告示:安置抗战失散官兵。联络人是爹爹的先生。爹爹一阵风走进店堂,把手上的报纸摊开在表叔桌上,一肚子的欢喜按捺不住:“时来运转了!”
    很快就搬了家。租的房子里,几家住户都是有些身份的人。爹爹换了一身新装,走路又抬着头,腰身又挺得笔直。他供职的省府,高大的门楼一重接一重,每一重都有门卫。
    爹爹有了公职后最上心的事,就是举荐表叔。在爹爹的周旋下,省府卫生厅要成立一个由全国名医组成的研究所,聘请表叔任职,系统编写医典药书,平时还不对外地看看病。
    爹爹不停在劝,表叔一直皱着眉,低着头,盯着桌上香炉飘忽的轻烟。发了一阵呆,终于说:“待家母康复了再说吧。”
    姨婆婆去世了,表叔把姨婆婆葬到祖坟山,一家也搬到了山里。这一去,再没有回来。
    爹爹再没有机会见表叔一面,这让爹爹临终前悔恨不已。
    很多年以后,小弟带着爹爹的遗憾,专程去了表叔故里。
    表叔住过的草屋已杳无痕迹。他一直在山里行医,布衣草鞋,粗茶淡饭,谦恭谨慎,尽心竭力。山民感念良多,视为一方僻壤之幸。
    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小弟静静地站在山民指点的屋基上,回望被雨雾模糊的山峰。山谷里满是苍劲的老树,挺拔的新竹。万绿丛中,安卧着表叔儿子从国外回来为二老修葺的墓茔。
    一条嵯岈的石路,向山的深处曲折蜿蜒。一个颠簸的身影,时隐时现在红尘之外。身影后有一面灰白的墙,墙上有一幅幽暗的画,画着一个神色劳苦心事重重的老人,画像下有一个细瘦的身体,也是一脸忧愁,在一缕飘忽轻烟的缭绕中,始终那么低,又那么高。
    (节选自《北京文学》2024年第8期同名小说,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表现了一个旧社会医馆坐堂郎中的独特生活,同时也着意向读者传递了这种独特生活背后的价值观念和处世哲学。
    B. “心里其实像火上的药罐一样煎熬”,是爹爹对寄人篱下的不甘与生计无着的不安,也暗含了他对功利从未熄灭过的执念。
    C. 爹爹举荐表叔的主要目的,一是不忍让神医埋没于市井,二是举贤于用人之际,既能为国分忧也有利于个人仕途发展。
    D. 小说结尾颇有深意。“始终那么低,又那么高”,若“低”的是世俗身份和处世姿态,则“高”的就应是精神境界与德才修养。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乡土社会的亲疏差序关系中,“表叔”属于旁系亲属中较为疏远的亲缘联结,小说以此来显示表叔与“我们”之间情感价值的难能可贵。
    B. 在次要人物中,小弟起到了线索人物、见证者和叙述者的作用;爹爹、表叔儿子、姨婆婆既有独立的形象价值,也充当了表叔的比衬者角色。
    C. 小说多次恰到好处地插入了对古炉轻烟的描写,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烘托了表叔超然淡泊的心境,塑造了一个隐身闾巷的非凡之人的形象。
    D. 《边城》是“诗化”的小说,《表叔》中诗性而传奇的人生、世外桃源般的意境、超凡脱俗的理想主义追求,也赋予了小说一定的“诗化”色彩。
    8. 结合全文,简要谈谈如何理解表叔“从画上传下来的”“一脸忧愁”。
    9. 小说原著用大段篇幅细述或列举了医馆大人们讲给小弟的许多中医药故事。比如姨婆婆讲的知母草的传说,一个要把毕生采药经验传授下去的老婆婆,直到遇到那个不靠采药发财、真心救死扶伤的人才肯把本事传给他。又如表婶讲的人参娃娃为报救命之恩,帮助小和尚脱离坏人魔爪的故事。编入试题时,这些内容都删去了。请从小说艺术表现方面谈谈这样删节的得失。
    【答案】6. C 7. B
    8. ①揭示了表叔继承了千古以来中华医者忧心下层民众疾苦的仁心大爱。
    ②揭示了表叔所继承的古圣先贤傲岸脱俗、淡泊名利的精神与现实功利世界的格格不入。
    ③表现了表叔对中医传承后继乏人的忧虑,揭示了他在传承医道方面的使命感、责任感。
    9. 删节的好处:
    ①使结构更加紧凑,主线更加清晰,从而使小说的文体特征更加突出(更像小说而不是散文)。
    ②避免内容枝蔓,便于将笔墨集中于主人公身上,突出表叔医术精湛、急人之难、傲岸脱俗、淡泊名利等方面的形象特点。
    ③精简与主人公和情节关系不大的内容,有助于更鲜明直接地突出医者仁心与医道传承的主题。
    ④使情节连贯顺畅,符合读者对故事发展的阅读期待。
    删节的弊端:
    ①减少了原著的文化内涵,而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一。
    ②有损于表叔形象的丰满度,因为这些故事有助于读者深入挖掘传统中医的文化精神,进而更深刻地领会人物的精神内涵。
    ③削弱了通过人物群像体现社会生活和突出主人公形象的力度。
    ④减少了作品的传奇色彩和趣味性,使小弟的“最难忘最快乐”不够具体可感。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小弟的视角,描绘了表叔作为一名旧社会坐堂郎中的独特生活和高尚品德。表叔医术高明却谦逊低调,面对世俗的诱惑和变迁,他始终保持着医者仁心和淡泊名利的态度。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表叔的精神境界和德才修养,反映了传统中医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文关怀。结尾处的意象描写更是深化了主题,赋予了小说诗意和哲理的色彩。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主要目的,一是……”错误,最主要目的是要报答表叔对全家的救命之恩,其次为了表叔的医术不被埋没。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叙述者”错误,文章通过小弟的视角叙述,但小弟不是叙述者。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句含义的能力。
    “画上”,意指从画上的老人——古圣先贤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①表叔是医者,诊治的“多是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的。有的人用瓜菜鱼虾抵医药费,有的人实在两手空空,表叔就‘哦’一声了事”,对于无能为力的病,“表叔很痛心”,表叔深知民间疾苦,脸上的忧愁,揭示了表叔继承了千古以来中华医者忧心下层民众疾苦的仁心大爱。
    ②爹爹举荐表叔更好的职位,更有前途的工作,表叔推辞不去,最后隐居深山,“在山里行医,布衣草鞋,粗茶淡饭,谦恭谨慎,尽心竭力”,表叔不为名利所动,安于本分,服务底层百姓,他的选择和他忧心民间疾苦的神态是一致的,揭示了表叔所继承的古圣先贤傲岸脱俗、淡泊名利的精神与现实功利世界的格格不入。
    ③“表叔祖上留下的医道几代单传,但到表叔这一代就传不下去了。他的独子死活不肯学医,一心要去大城市的洋学堂学画画”,表叔的从老祖宗那沿袭下来的中医无人继承,自会满脸“忧愁”,表现了表叔对中医传承后继乏人的忧虑,揭示了他在传承医道方面的使命感、责任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
    从艺术表现方面谈得失,可从具体内容、情节、人物、主题、表达效果等方面考虑。
    删节的好处:
    ①情节上,删去其余内容,小说就以表叔治病救人为主线,展现表叔的精神境界和德才修养,内容更集中,使结构更加紧凑,主线更加清晰,从而使小说的文体特征更加突出,更像小说而不是散文。
    ②人物塑造上,所删内容和小说主人公表叔没有直接关系,删去避免内容枝蔓,便于将笔墨集中于主人公身上,突出表叔治病救人的过程,突出表叔对医道的传承,凸显他医术精湛、急人之难、傲岸脱俗、淡泊名利等方面的形象特点。
    ③主题上,所删内容主要是中医药传说方面的内容,和前后情节联系不紧密,精简与主人公和情节关系不大的内容,有助于更鲜明直接地突出医者仁心与医道传承的主题。
    ④效果上,删去避免情节内容枝蔓,使情节连贯顺畅,符合读者阅读心理。
    删节的弊端:
    ①情节上,所删内容主要是中医药方面的,传达的是善良、感恩的传统文化思想,删去“知母草的传说”“人参娃娃传说”后就减少了原著的文化内涵,而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一。
    ②主旨上,表叔的形象深受传统医学文化熏染,他淡泊名利、一心向善的言行和所删故事是一脉相承的,删去“知母草的传说”“人参娃娃传说”后有损于表叔形象的丰满度,这些故事能烘托表叔人物形象,有助于读者深入挖掘传统中医的文化精神,进而更深刻地领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③人物形象上,原著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塑造了热爱中医药的人物群像,再加上表叔的形象,更能说明中医药文化对社会生活影响深入广泛,也从侧面烘托了表叔的影响力。删去后削弱了通过人物群像体现社会生活和突出主人公形象的力度。
    ④效果上,小说通过小弟的视角叙述故事,前文有“寄住在表叔家的几年,是小弟一辈子最难忘最快乐的日子”,神奇的故事更能引发孩童“最难忘最快乐”的感触,删去后减少了作品的传奇色彩和趣味性,使小弟的“最难忘最快乐”不够具体可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家【注】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乃舍之。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三家:指原来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共同出兵消灭了智氏,周天子只好承认三家的诸侯地位。自此,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材料二:
    “汤得伊尹,以百里之地立为天子;桓公得管仲,立为五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孝公得商君,地以广,兵以强。故有忠臣者,外无敌国之患,内无乱臣之忧,长安于天下,而名垂后世,所谓忠臣也。若夫豫让为智伯臣也,上不能说人主使之明法术度数之理以避祸难之患,下不能领御其众以安其国;及襄子之杀智伯也,豫让乃自黔劓,败其形容,以为智伯报襄子之仇。是虽有残刑杀身以为人主之名而实无益于智伯若秋毫之末此吾之所下也而世主以为忠而高之。古有伯夷叔齐者,武王让以天下而弗受,二人饿死首阳之陵。若此臣,不畏重诛,不利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此之谓无益之臣也。吾所少而去也,而世主之所多而求也。”
    (节选自《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十四》)
    材料三: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节选自方孝孺《豫让论》)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虽有残刑A杀身B以为人主之名C而实无益D于智伯E若秋毫之末F此吾之所G下也H而世主以为忠I而高之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事,臣,以臣的身份。事,侍奉。与《鸿门宴》“吾得兄事之”相较,“臣”与“兄”的用法相同,“事”的意思相同。
    B. 愧,使羞愧;之,的。与《六国论》“李牧连却之”相较,“愧”与“却”的用法不同,“之”的意思和用法不同。
    C. 黔,通“黥”,在脸上刺刻涂墨。与《过秦论》“以愚黔首”的“黔”意思相同。形容,描述。与《与妻书》“不能以寸管形容之”的“形容”意思相同。
    D. 俾,使。与《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俾”意思相同。全,完整。与《庖丁解牛》“未尝见全牛也”的“全”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豫让否定了朋友的说法,认为先归附赵襄子,得到信任后再行刺杀,这是对人主的不忠,而自己愿意做一个忠臣的典范。
    B. 《韩非子》认为,真正的忠臣应像伊尹、管仲、商鞅那样;而伯夷叔齐那种为人主所推崇的高洁臣子反而要否定和摒弃。
    C. 方孝孺用没有受到国士礼遇的段规、任章、郄疵的例子与豫让作类比,意在证明豫让之“忠”有名无实,国士之礼受之有愧。
    D. 方孝孺认为,对于人主的荒暴无道,臣子应直言进谏,直到以死相谏,所以豫让本应把伏剑自杀的行动安排在死谏的时候。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
    (2)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14. 对于被世俗公认为忠臣贤士的豫让,法家的《韩非子》和儒家的方孝孺都给予了否定的评价。请综合文本中的相关论述,简要概括他们心中真正的忠臣国士应有的作为。
    【答案】10. CFH
    11. A 12. C
    13. (1)(到时候)你就做你想做的,难道不是易如反掌吗?何必像这样地残害自己(让自己受苦、委屈自己)呢!
    (2)可是段规、任章尽力劝说他们的主上顺从智伯的要求(或需求、请求),给智伯土地,使他志气骄盛,从而加速(或招致、带来)他的灭亡。
    14. ①务实利不图虚名。(或:为国为君谋求实实在在的利益,上辅人主使无内外之忧,下御其众而安其国。而不仅仅是“杀身以为人主之名”。)
    ②尽忠于人主生前。(或: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扶危于未乱之先,而非捐躯于既败之后。)
    ③竭尽智谋,忠告善道,苦劝死谏。(或:说人主使之明法术度数之理以避祸难之患,陈力就列,谆切恳至。)
    【解析】
    【导语】这三篇文言文分别出自《资治通鉴》、《韩非子》和方孝孺的《豫让论》,它们共同探讨了忠臣的定义和行为准则。《资治通鉴》通过豫让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忠臣的典型形象;《韩非子》则批判了这种忠诚,认为真正的忠臣应能辅佐君主成就大业;方孝孺进一步指出,忠臣应在君主荒暴时直言进谏,甚至以死相谏,而非事后报仇。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忠臣的标准,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忠诚的理解和评价。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虽有毁身冒死来忠于君主的名声,实际上却对智伯没有丝毫的好处。这是我所贬低的,但当君主却认为他忠诚而加以尊敬。
    “虽……”和“而……”是一组转折关系的句子,中间“而”前C处断开;
    “此……也”,判断句,句意完整,单独成句,FH处断开。
    故CFH三处需要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臣”与“兄”都为名词做状语。句意:以臣子的身份效命于赵襄子。/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B.错误。“愧”与“却”都是使动用法。“却”,使退却。“之”,的/代词,秦军。句意:是要让后世那些为人臣子而心怀不忠的人感到羞愧。/李牧接连使秦军退却 。
    C.错误。通“黥”,在脸上刺刻涂墨/黑。句意:豫让才自己刺刻涂黑皮肤,割去鼻子。/来使百姓愚蠢。
    形体容貌/描述句意:毁坏形体容貌。/不能用笔墨来描述。
    D.错误。“全”,保全/完整。句意:使自己不受损害而主上没有危险。/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类比”错,应为“对比”;“有名无实”不准确,从原文“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看出,方孝孺否定的并非豫让忠心的“不实”,而是他尽忠的方式不适当。.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为所欲为”,做想做的;“顾”,难道;“自苦”,让自己受苦、委屈自己。
    (2)“请”,要求;“骄”,骄盛‘“速”,招致、带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1)结合“有忠臣者,外无敌国之患,内无乱臣之忧,长安于天下”“上不能说人主使之明法术度数之理以避祸难之患,下不能领御其众以安其国”“杀身以为人主之名,而实无益于智伯若秋毫之末”可知,务实利不图虚名。为国为君谋求实实在在的利益,上辅人主使无内外之忧,下御其众而安其国。而不仅仅是“杀身以为人主之名”。
    (2)结合“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可知,尽忠于人主生前。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扶危于未乱之先,而非捐躯于既败之后。
    (3)结合“竭尽智谋,忠告善道”“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可知,竭尽智谋,忠告善道,苦劝死谏。说人主使之明法术度数之理以避祸难之患,陈力就列,谆切恳至。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韩、赵、魏三家分了智氏的田地。赵襄子还把智伯的头颅油漆后,当做自己的饮酒器具。智伯的臣子豫让打算为主公报仇,就假扮为受过刑罚做苦工的人,暗藏匕首,进入了赵襄子宫中的茅房里面打扫卫生。赵襄子在上茅房的时候,心里忽然感到一阵不安,就下令搜查,把豫让逮住了。赵襄子周围的人都想杀掉豫让,而赵襄子却说:“智伯死了没有什么后人,这个人却想为他报仇,是一条真正的汉子!我以后小心戒备就可以了。”然后把豫让给释放了。豫让又把自己的全身涂成黑色,好像得了癞病一样,还吞下火炭使声音变得嘶哑,在集市上乞讨度日,就连他的妻子也没有认出他来。当豫让走到一位朋友面前,朋友却认出了他,流着泪对他说:“凭你的才能,以臣子的身份效命于赵襄子,必然会得到亲近宠幸的机会。到时候你就做你想做的,难道不是易如反掌吗?何必像这样残害自己呢?用这种方式来报仇,不是太难了吗?”豫让说:“不可以!如果已经委身做他的臣子,而又找机会去杀掉他,这是对他怀有二心。我也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非常难以实现,但是我之所以坚持这么做,是要让后世那些为人臣子而心怀不忠的人感到羞愧!”赵襄子出宫,豫让就埋伏在桥下。赵襄子走到桥边,所骑的马忽然受惊,就下令搜索,逮住了意图行刺的豫让,然后杀了他。
    材料二:
    商汤得到伊尹,凭借百里之地成为天子;齐桓公得到管仲,成为五霸之首,多次会盟诸侯,匡正了天下秩序。秦孝公得到商鞅,领土因而扩大,兵力因而强盛。所以有了忠臣,君主对外没有邻国入侵的忧患,对内没有奸臣作乱的担忧,天下长治久安,名声流芳后世,这些人称得上真的忠臣。至于豫让作为智伯的臣子,对上不能劝说君主,使智伯懂得法术制度的道理从而躲避灾难祸患,对下不能率领部下来让国家安定。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才自己涂黑皮肤,割去鼻子,毁坏形体容貌,以图替智伯向赵襄子报仇。这虽有毁身冒死来忠于君主的名声,实际上却对智伯没有丝毫的好处。这是我所贬低的,但当君主却认为他忠诚而加以尊敬。古代曾有伯夷、叔齐两个人,武王把天下让给他们,他们却不接受,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像豫让和伯夷、叔齐这样的臣子,不畏重刑,不图厚赏,不能够用刑罚来限制他们,不能够用赏赐来支使他们,这就叫做无用的臣子。这是我所鄙视厌弃的人,却是当代君主所称赞访求的人。
    材料三:
    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上,既然被称作知己,那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守住安定的局面,使自己不受损害而主上没有危险。
    豫让做智伯的家臣,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为他报仇,名声显赫,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没有一个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的。唉!豫让的死当然可以称为忠了,可惜,在怎样死的方式上还有不忠的表现。
    段规侍奉韩康子,任章侍奉魏献子,并没有听说待他们如同国士,可是段规、任章却尽力劝说他们的主人顺从智伯的(无理)要求,割给智伯土地,使他志气骄盛。从而使他更快地灭亡。郗疵侍奉智伯,智伯也没有待他如同国士。可是郗疵却能洞察韩、魏的企图来劝谏智伯。虽然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以至于灭亡,但是郄疵的智谋忠告,已经是无愧于心了。
    豫让既然自己认为智伯待他如同国士了,所谓国士,是为国家济困扶危的人。当智伯对土地贪得无厌之日,放纵情欲,荒淫暴虐之时,作为豫让,正应竭力来尽自己的职责,耐心地劝谏自己的主人。非常耐心诚恳地劝谏,一次不听,再来第二次,第二次不听,再来第三次,第三次劝谏还不听从,再把那伏剑而死的行动安排在这个时候。这样一来,智伯虽然顽固愚昧,但受至诚之心的感动,也许会重新醒悟,从而与韩、魏讲和,解除赵国的围困。保全智氏的宗族,使他们能香火不断,延续不绝。假如这祥,豫让即使死了也像活着一样,难道不胜过斩衣然后自杀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 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①相过
    叶梦得
    寄知还倦鸟,对飞云、无心两难齐。漫飘然欲去,悠然且止,依旧山西。十亩荒园未遍,趁雨却②锄犁。敢忘邻翁约,有酒同携。
    况是岩前新创,带小轩横绝,松桂成蹊。试凭高东望,云海与天低。送沧波、浮空千里,照断霞、明灭卷晴霓。君休笑,此生心事,老更沈迷。
    注:①刘无言:即刘焘,字无言,宋元祐三年进士。②却:转而。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飘然欲去”三句,写词人在外漂泊时,虽然有离开的冲动,但最终还是选择停留在那片熟悉的山西之地。
    B. “敢忘邻翁约,有酒同携”两句,与杜甫《客至》中的“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两句的旨趣一致。
    C. “试凭高东望,云海与天低”两句,虚写词人站在高处向东眺望,云海连绵,与天相接,景色辽阔、超凡脱俗。
    D. 最后三句,词人既是写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事越发难以摆脱,反而更加沉醉其中,也是对友人的一种提醒。
    16. 有评论说,该词写出了词人“超然世外”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案】15. C 16. ①直抒胸臆:词中词人用“漫飘然欲去”“此生心事,老更沈迷”等词句,直接抒发了词人有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心境。
    ②借景抒情:词中写词人眼中与天相接的连绵云海,浮空千里的沧波等壮阔、脱俗的景色,借以抒发了词人以山水为念,不受凡尘侵扰的超然心境。
    ③借助动作行为抒情:词人写自己趁雨转耕荒园,携酒赴邻翁邀约等,真切传达出词人厌弃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的超然之态。
    【解析】
    【导语】这首《八声甘州》通过描写词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词中既有对邻里情谊的珍视,也有对山水美景的陶醉,展现了词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虚写”错,诗句写词人在新创的岩前小轩,凭高东望,看到云海与天低。应为实写。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①直抒胸臆。词中“漫飘然欲去”写词人在外漂泊时,有离开的冲动;“此生心事,老更沈迷”,老来心事更沉迷,实际上是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直接抒发了词人有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心境。
    ②借景抒情。上片写词人对飞云、倦鸟的观察,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下片写词人新创的岩前小轩,松桂成蹊,凭高东望,云海与与天相接,沧波浮空千里,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借以抒发了词人以山水为念,不受凡尘侵扰的超然心境。
    ③借助动作行为抒情。“趁雨却锄犁。敢忘邻翁约,有酒同携”,词人写自己趁雨转耕荒园,携酒赴邻翁邀约等,通过描写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与邻翁的友好往来表现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满足;真切传达出词人厌弃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的超然之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曾说“大音希声”,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与此意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十分重视谋臣能士,甚至不惜用珍宝土地招揽他们:《六国论》中,苏洵提出如果“________________”,那么秦人会食不下咽;《过秦论》中,诸侯谋弱秦也是“________________”以达到招揽人才的目的。
    (3)“吟”或“啸”是古人吐露心曲、抒发情怀的常见方式,这两种抒情方式在古诗文中也颇为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别有幽愁暗恨生 ②.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③.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④.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⑤. 扣舷独啸 ⑥.
    不知今夕何夕(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幽、赂、饶、舷、啸、皋、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女人们喜欢在晚饭后串门,她们去谁家串门前,要习惯地看一眼这家烟囱冒出的炊烟。如果它格外地浓郁,说明人家的晚饭正忙在高潮,饭菜还没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过去。而如果那炊烟细若游丝、若有若无,说明饭已经吃完了,你这时过去,人家才有空儿聊天。炊烟无形中充当了密探的角色。
    18. 下列句子中的“无形”与文中加点的“无形”,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的鼓励和支持对我影响深远,虽然表面上看似无形,却在我心中激起了巨大的力量。
    B. 力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和表现形式,最简单的力莫过于地球引力,但是力同样是无形的。
    C. 无形资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企业的价值和影响不容忽视。
    D. 由于这种因素引发的负面效应,若干戏剧工作者也已有形或无形地受到它们的影响了。
    19. 百度百科邀请你为出自高中语文课文的成语释义。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对文本中“脱颖而出”的释义方法,拟写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
    示例:
    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记载的“毛遂自荐”的故事。这则成语原指锥子尖透过布囊袋显露出来,后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会将全部的本领显现出来。
    课文备选成语:
    游刃有余 秋毫无犯 日薄西山
    20. 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答案】18. D 19. 示例一:“游刃有余”出自《庖丁解牛》,这则成语原指庖丁在肢解牛时,刀在骨缝中行动还有剩余的空间(回旋的余地),后来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示例二:“秋毫无犯”出自《鸿门宴》,这则成语原指刘邦在进入函谷关的时候,一点点的财物也不敢据为己有,后来形容军队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示例三:“日薄西山”出自《陈情表》,原指太阳快要落山了,后来比喻衰老、病重的人或衰微的事物临近死亡或终结。
    20. (1)手法上:多用比喻、比拟,如把“炊烟”比作“云朵、幽灵、流苏”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炊烟”的多种不同形态;用“脱颖而出、超凡脱俗”等词语赋予“炊烟”以人的情态写出了“炊烟”的灵动与纯洁。(此点答出一个手法即可)
    (2)句式上:多用整句,如“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和“无云的天气”“有云的日子”两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本的韵律美。
    (3)用词上:用词典雅,准确生动,韵味特别,表现力强,(如形象感强的“云朵”,体现神韵的“幽魂”,带有拟人色彩的“历练”“气质”“飘逸”“脱颖而出”等)既有利于表达作者对炊烟的喜爱赞美之情,又有助于全篇语言风格的形成。
    (4)语言风格清新雅致,与乡间的唯美意境相统一,与充满诗意的情感体验相一致。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同词异境的把握能力。
    文中加点的“无形”是不知不觉的意思。
    ABC.“无形”是不见形体、没有踪迹,不能被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感知。
    D.“无形”是不知不觉的意思。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文本中“脱颖而出”的释义方法,“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记载的‘毛遂自荐’的故事”即先解释成语的出处。“这则成语原指锥子尖透过布囊袋显露出来”解释词语的本义。“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会将全部的本领显现出来”解释词语的比喻义。
    示例一:游刃有余
    出处:“游刃有余”出自《庖丁解牛》。本义:这则成语出自“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指庖丁在肢解牛时,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在骨缝中行动还有剩余的空间(回旋的余地)。比喻义:后来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示例二:秋毫无犯
    出处:“秋毫无犯”出自《鸿门宴》。本义:这则成语出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指的是秋天动物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所以,“秋毫无犯”原指刘邦在进入函谷关的时候,一点点的财物也不敢据为己有。比喻义:后来形容军队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示例三:日薄西山
    出处:“日薄西山”出自《陈情表》。本义:这则成语出自“但以刘日薄西山”。“薄”是迫近的意思,所以原指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义,后来比喻衰老、病重的人或衰微的事物临近死亡或终结。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将“炊烟”比作“云朵”“幽魂”“流苏”。将“炊烟”比作“云朵”是在描写升到天空的炊烟;将“炊烟”比作“幽魂”,是指从烟囱中飘出的炊烟;将“炊烟”比作“流苏”,是指有云的日子升起的炊烟。所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的多种不同形态。“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中“脱颖而出、超凡脱俗”等词语赋予“炊烟”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炊烟”的灵动与纯洁。
    语句中多用整句,如“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采用了“……是……,……是……”,“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写到“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这两组整句,在句式上非常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语句中的词如“云朵”具有很强的形象感,“幽魂”体现出炊烟的神韵,“历练”“脱颖而出”“超凡脱俗”“气质”“飘逸”这些带有拟人色彩的词语用来形容炊烟。这些词语典雅,并且韵味特别,表现力强,既有利于表达作者对炊烟的喜爱赞美之情,又有助于全篇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句描写了炊烟,写出了炊烟的轻盈缥缈,用词典雅富有韵味,所以语言风格清新典雅。而后文写到乡间女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地唯美,所以画横线的句子的语言风格和文段整体的风格是一致的,和充满诗意的情感体验相一致。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作品的力量,不仅来自于其外在形式的美感,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的许多经典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高超技艺,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深刻的宗教和人文思想,激发了人们对于生命、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同样,梵高的《向日葵》之所以成为不朽之作,不仅因为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形式上的创新,更因为它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然而,当代许多画家虽然拥有优越的创作条件和丰富的技术手段,但他们的作品往往缺乏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他们的作品可能在形式上模仿传统,或者为了迎合市场而创作,缺乏真正的艺术创新。这样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但它们很难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难以成为能够跨越时代的艺术经典。
    艺术创作应该是一种精神的探索和表达,而不仅仅是________________。(画家们需要体验人生,深入生活,从中获得灵感,将个人的情感、思想和感受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既有形式美感又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只有这样,当代绘画艺术才能真正地触动人心,激发人们的思考,成为能够跨越时代的艺术经典。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2. 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1. 示例:①更来自于其内在的思想深度和精神追求
    ②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吸引人们的注意
    ③形式上的模仿或创新 22. 示例:画家们需要深入生活,体验人生,从中获得灵感,将个人的情感、思想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既有形式美感又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横线要补写的句子和前文“不仅”相搭配的连词为“而且”或“更”,后文以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和梵高的《向日葵》为例,来说明作品传达出了内在的思想深度和精神追求,可填“更来自于其内在的思想深度和精神追求”。
    第二处要补写的句子说到当代许多画家的作品缺乏真正的艺术创新,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作品可能在形式上模仿传统,或者为了迎合市场而创作,所以这样的作品可能暂时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可填“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吸引人们的注意”。
    第三处,后文说到“创造出既有形式美感又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也就是好的艺术作品既要有形式的美感,也要有深刻的内涵。而前文“应该是……,而不仅仅是……”表示转折,批判只注重形式上的模仿或创新,可填“形式上的模仿或创新”。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括号内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体验人生,深入生活”语序不当,按照逻辑上的顺序,应是先“深入生活”,再“体验人生”,应改为“深入生活,体验人生”。
    第二处,“情感、思想和感受”不合逻辑,“情感”“思想”“感受”三者是包含和被包含关系,不能构成并列,应去掉“感受”。
    修改后的句子为:画家们需要深入生活,体验人生,从中获得灵感,将个人的情感、思想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既有形式美感又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所有人生难题,都将在成长中找到答案。”
    对于以上观点,你是否认同?又有哪些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破解难题 实现成长
    莎士比亚曾说:“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的确,人生之路有时鲜花满地,有时则难题挡路。但正是一个个“难题”的出现,才让我们得以历练,得以提高,实现真正的成长,抵达理想的彼岸。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成长之路,难题是必经之路。无论是小时候竭尽全力跨越人生第一个台阶,还是求学时努力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无论是个人成长之路上遇到的“山重水复疑无路”,还是团体发展中遇到的“敢问路在何方”,亦或是国家崛起中遇到的“凄风冷雨满江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难题,是成长必然的拦路虎。面对难题,我们唯有勇敢面对,遇水搭桥,逢山开路,才能踏平坎坷成大道。
    于个人,破解难题让个人实现成长。彼得逊说过:“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自己手中。”江梦南面对失去听力的难题,通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学习唇语,学会与正常人一样的沟通交流,让青春之花绚烂绽放。徐立平面对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的难题,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不断实践,最终成就了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他们面对人生难题,在难题中求解,在求解中成长。
    于团队,破解难题让团队实现蜕变。新东方面对发展中的难题,选择进军直播带货,推出“东方甄选”,让人们看到新东方重生的希望。华为面对西方制裁下艰难处境的难题,加速自主研发的进程,克服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迎难而上,不断突破‌,才有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从容‌。若不是敢于破解难题,这些身陷困境的企业怎能华丽蜕变,怎会登高望远天地宽?
    于国家,破解难题让国家实现超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可谓一穷二白,面对国外多重封锁的难题,我们凭借坚定的意志,联合攻关,实现了“两弹一星”的系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经济发展的难题,我们转变思路,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为经济以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实现了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新时期,面对科技创新的难题,我们迎难而上,打破困局,勇创新局,在5G、高铁、航天、人工智能等方面实现了突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愿每一位成长中的我们,都能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勇于“犯其至难,图其至远”,在破解难题中实现个人的不断成长,书写亮丽的人生华章,让青春之船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告诉我们,人生在成长中度过,“成长”的过程就是“找答案”的过程,为“难题”“找到答案”是“成长”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成长”的目的。“难题”是“成长”的必然,不“成长”就不会出现“难题”;“难题”伴“成长”而生,也因“成长”而灭;“难题”表面上阻碍了“成长”,“成长”却让一个个“难题”得以破解,并且实现了真正的成长。
    本次作文,“难题”与“人生成长”的关系应该是作文要探讨的核心关系。这里的“人生成长”可以是某个人的年龄上的成长之路,也可以是精神成长之路,还可以是价值提升之路,甚至可以是一个团队的成长,一个国家的进步,一个民族的复兴。这里的“难题”,可以是具体的某一个困难、挫折,可以是人生的重要选择,可以是人生的迷茫时刻,可以是团队的转型,可以是国家的发展瓶颈……无论是个人、团队、国家,唯有成长,才能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唯有成长,可以破解不断出现的难题。
    写作时,在文章开头,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成长之路,难题之解。在论证部分,需要思路清晰,需要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支持和证明论点,论据要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首先论述成长是一个不断认知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这些成长中的积累,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智慧。接着论述解决问题让我们不断成长,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然后论述解决问题需要我们学会坚持与不放弃,只有不断尝试、不断努力,才能最终战胜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总结全文,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难题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和积累、坚持与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立意:
    1.在成长中找到人生的答案。
    2.难题伴成长而生,成长因难题而美。
    3.破解难题,实现成长。

    相关试卷

    [语文]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月考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月考试题(解析版),共32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 语文: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 语文,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