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展开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号等填涂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
3.选择题诗用2B铅笔将对应试题的答案符号按要求涂黑,非选择题请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作答,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B.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 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D.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B.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不符合题意;
C. 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
D.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不符合题意。故选A。
2. 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在甲骨上刻文字
B. 指南针指引航海
C. 用泥土烧制陶瓷
D 用石块修筑长城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3.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氯化钠B. 干冰C. 金刚石D. 铝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
【详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A不正确;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不正确;
D、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
4.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 空气B. 液氧C. 水D. 青铜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详解】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故A不正确;
B、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正确;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C不正确;
D、青铜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5. 下列厨房常见物质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B. 面粉C. 菜籽油D. 辣酱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B不正确;
C、菜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C不正确;
D、辣酱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D不正确。故选A。
6. 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不正确的是
A. 药匙B. 坩埚钳C. 长劲漏斗D. 烧瓶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是药匙,故A正确;
B、是坩埚钳,故B正确;
C、是长颈漏斗,故C不正确;
D、是烧瓶,故D正确。故选C。
7.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氧化铝:Al2O3B. 2个硫酸根离子:2SO4-2
C. 3个氧原子:O3D. 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故A正确;
B、2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2SO42-,故B不正确;
C、3个氧原子表示为3O,故C不正确;
D、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D不正确。故选A。
8. 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
A. 钙B. 铁C. 锌D. 碘
【答案】A
【解析】
【详解】A、骨质疏松是由骨组织中钙盐流失引起的骨病,缺钙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选项A正确;
B、人体缺铁会得缺铁性贫血,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B不正确;
C、缺锌会影响人体发育,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C不正确;
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与骨质疏松无关,选项D不正确。故选A。
9. 下列化合物中铬(Cr)元素呈+6价的是
A. Cr2O3B. CrCl2C. Cr2(SO4)3D. K2CrO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详解】A、Cr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铬(Cr)元素化合价为x,,,则铬(Cr)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A不正确;
B、Cr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铬(Cr)元素化合价为y,,,则铬(Cr)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B不正确;
C、Cr2(SO4)3中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设铬(Cr)元素化合价为z,,,则铬(Cr)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C不正确;
D、K2CrO4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铬(Cr)元素化合价为m,,,则铬(Cr)元素化合价为+6价,故D正确。故选D。
10.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B.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故A正确;
B、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含有汽油蒸汽,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防止发生爆炸,故B正确;
C、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C正确;
D、为了防止触电,家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用水扑灭,故D不正确。故选D。
11. 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 甲和乙B. 甲和丁C. 乙和丁D. 丙和丁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
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
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关;
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
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丁的对比得出:铜的锈蚀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故选B。
12.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B. 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C. 蒸馏可将海水淡化D. 用氯气作消毒剂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解水能证明水的组成,不是净水方法,故A不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故B正确;
C、蒸馏可以将水中的所有杂质除去,能将海水淡化,故C正确;
D、用氯气作消毒剂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故D正确。故选A。
13. 下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转化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 丙中氢、硫、氧元素的的原子个数比是2:1:4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可知,硫化氢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和过氧化氢生成硫酸。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变,故A说法正确;
B、转化①是化学方程式为,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3,故B说法不正确;
C、转化②是二氧化硫和过氧化氢生成硫酸,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正确;
D、丙是硫酸,氢、硫、氧元素的的原子个数比是2:1:4,故D说法正确。故选B。
【点睛】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变。
1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倾倒液体C. 加热液体D. 过滤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为防止失火,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不正确;
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把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故B不正确;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不正确;
D、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为: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滤液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低的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故D正确。故选D。
1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氦气的密度小,可用来制作探空气球
B. 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造炊具
C.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冶炼金属
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制碳酸饮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氦气的密度小,可用来制作探空气球,故A正确;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于制造炊具,故B不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冶炼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制碳酸饮料,故D不正确。故选A。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C.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一定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质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该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质量大,每个质子或中子是每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B. 合金是仅由几种金属熔合而成的物质
C. 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它的成分金属
D. 金属铝因性质稳定而具有抗腐蚀性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故A不正确;
B、合金是指一种金属和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B不正确;
C、合金与组成它的成分相比,一般具有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等方面的优点,故C正确;
D、金属铝和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金属铝,所以具有抗腐蚀性能,故D不正确。故选C。
18. 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氧化汞能分解出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 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C.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D.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汞能分解出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故A不正确;
B、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抗腐蚀性的金属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铁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B不正确;
C、“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燃烧越旺,故C不正确;
D、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压缩时间隔变小,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可燃物是着火点不变改变。
19. 下列鉴别物质方法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 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未
C. 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铁粉和氧化铁粉末
D. 用水鉴别NaOH, NH4NO3两种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支持燃烧,不燃烧,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故A不正确;
B、木炭粉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粉未不变,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未,故B正确;
C、铁粉是黑色的,氧化铁粉末为红棕色,可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铁粉和氧化铁粉末,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是吸热的,溶液温度降低,可以用水鉴别NaOH,NH4NO3两种固体,故D正确。故选A。
20. 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g
B.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 碳酸乙烯酯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
D.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9%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12:1:16,故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 一个碳酸乙烯酯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9%,故正确。
故选D。
21.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先后顺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药品时,先加药品,后加砝码和调节游码
B. 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集中加热
D. 实验中洗涤刚加热过的试管时,先洗涤,后冷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药品时,应该先在右盘放置需要的砝码并移动游码,再向左盘放药品至天平平衡,故A不正确;
B、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故B不正确;
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为防止试管炸裂,先预热试管,后集中加热,故C正确;
D、实验中洗涤刚加热过的试管时,先冷却,后洗涤,以免试管破裂,故D不正确。故选C。
22.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A不正确;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不需要蒸发结晶,故C不正确;
D、通入足量CO,高温下与Fe2O3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23.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A不正确;
B、过氧化氢加热生成水和氧气,不能生成氢气,故B不正确;
C、硫酸铜和铁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故C正确;
D、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能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
24. 下表列出了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20℃时,100 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 40℃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 g
C. 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D. 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详解】A、20℃时,100 g水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故A不正确;
B、40℃时,163.9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故B不正确;
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不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没有说明水的质量,故C不正确;
D、2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比6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小,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列于下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值为22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 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则x的值为24,故A不正确;
B、反应前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W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g+6g=8g,则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不正确;
D、W的质量为8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
非选择题(共50分)
26.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铜加工成铜丝,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性。
(2)炒菜时,锅内油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
(3)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__________作用。
(4)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__________转化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所需要的食物和充足的氧气。
【答案】 (1). 延展 (2). 隔绝氧气 (3). 乳化 (4). 煮沸 (5). 二氧化碳
【解析】
【详解】(1)把铜加工成铜丝,是铜容易被压缩和拉伸,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
(2)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炒菜时,锅内油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3)乳化作用是将一种液体分散到第二种不相溶的液体中去的过程,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4)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所需要的食物和充足的氧气。
27. 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
(2)金属铝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
(3)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___________。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___________。
【答案】 (1). (2). (3). (4).
【解析】
【详解】(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金属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8. 实验室用下列仪器装置制取氧气和氢气。
(1)写出仪器甲的名称: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能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
(4)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__________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选用装置D的理由是__________。
(5)装置B或C都可以作为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___。制取氢气常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
(6)若用装置E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 。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A (3).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4). (5). B (6). 连续均匀冒出 (7). 氧气不易溶于水 (8).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9). 锌和稀硫酸 (10). b
【解析】
【分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详解】(1)仪器甲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能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不需要加热,在常温下进行,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4)装置D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选用装置D的理由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5)装置B或C都可以作为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装置C含有多孔隔板,使固体物质在隔板上,当隔板上的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反应进行;当把止水夹关闭时,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隔板上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制取氢气常用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
(6)若用装置E收集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从长端进,空气从短管排出,故应从b端通入。
【点睛】多孔隔板作用是使固体物质在隔板上,当隔板上的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进行;当把止水夹关闭时,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隔板上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29. 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称取___________g氯化钠固体,需加水________mL。
(2)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实验中,为了加快氯化钠固体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中含有杂质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5)取上述溶液20 g,需加________g水稀释,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 (1). 7.5 (2). 42.5 (3). 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4). 搅拌 (5). 加热 (6). ac (7). 40
【解析】
【分析】
,。
【详解】(1)应称取氯化钠固体,需加水,水的体积为42.5。
(2)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的量不足,则应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3)实验中,为了加快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
(4)a、氯化钠中含有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减少,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正确;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的液体偏小,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不正确;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水的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正确;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ac。
(5)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取上述溶液20 g,需加xg水稀释,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故取上述溶液20 g,需加40g水稀释,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
【点睛】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30. 用如图四个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说明:热水的温度均为80℃。
I.用如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图1所示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比较图1和图2实验,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________。
II.资料显示:磷的燃烧产物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会刺激人体呼吸道。改用如图3、图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3)若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结果a试管中白磷燃烧,写出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按图4装置进行实验,也能达到图3实验装置的实验目的,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你认为图4实验装置明显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5)图4装置未直接用橡皮塞,而是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在玻璃管上套上瘪气球,你认为瘪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3). (4).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5). 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以免污染环境 (6). 收集气体,防止因气体膨胀而导致活塞飞出
【解析】
【分析】
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氧气参与。
【详解】(1)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着火点只有4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红磷着火点很高,红磷不能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虽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所以水中白磷也不会燃烧,故图1所示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向图2水下白磷通氧气后,水下的白磷也能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故比较图1和图2实验,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3)a试管中反应是白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红磷的着火点较高,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图4实验装置小气球能收集生成物,防止空气污染,故明显的优点是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以免污染环境。
(5)图4装置未直接用橡皮塞,而是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在玻璃管上套上瘪气球,瘪气球的作用是收集气体,防止因气体膨胀而导致活塞飞出。
【点睛】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31. 某学习小组对二氧化碳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说明: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气体,装置C中的NaOH溶液能很好地吸收CO2。
I .CO2的制备。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3)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用止水夹夹紧右侧的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观察到_________,则装置不漏气。
II.CO2的收集。
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并用装置C测定集气瓶内气压。每种方法均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方法1、当装置B开始产生气泡15s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记录集满二氧化碳气体所用的时间为t。
方法2、当装置B开始产生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间采用方法一所用的平均时间t0。
方法3、当装置B开始产生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待木条熄灭,立即盖上玻璃片。
(4)三种方法均在15s后开始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
(5)己知: ,则方法3所收集CO2的纯度为________。通过对比,欲收集更高纯度的CO2,应采用_______法收集。
Ⅲ.二氧化碳转化新进展
(6)在光催化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1). 锥形瓶 (2). (3). 分液漏斗中的水滴下一点后不再往下滴 (4). 15s前产生的是装置中的空气 (5). 61.9% (6). 排水 (7).
【解析】
【分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在光催化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水。
【详解】(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是锥形瓶。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用止水夹夹紧右侧的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观察到分液漏斗中的水滴下一些后不再往下滴,则装置不漏气。
(4)导管中含有空气,要等空气排空再收集气体,三种方法均在15s后开始收集的原因是15s前产生的是装置中的空气。
(5)己知: ,则方法3所收集CO2的纯度为。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的纯度最高,通过对比,欲收集更高纯度的CO2,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6)在光催化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点睛】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用止水夹夹紧右侧的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观察到分液漏斗中有水柱,则装置不漏气,三种方法均在15s后开始收集的原因是此时收集到的气体基本是二氧化碳。
3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过量的炭粉与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气体产物是CO2。
【查阅资料】①氮气不能与炭粉及Fe2O3反应。
②高温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Fe2O3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用实验中测得的有关物质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进行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首先称得玻璃管C的质量为48.48 g,再称取2.40 g Fe2O3和1.50 g炭粉,加到玻璃管C中。连接好装置,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夹紧弹簧夹T,点燃酒精喷灯加热。待玻璃管C中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玻璃管C与残留固体共51.30 g。
【问题分析】
(1)用酒精喷灯而不用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尾气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若Fe2O3与炭粉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CO2. 求2.40 g Fe2O3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实验中实际获得气体质量为________。
(6)结论:原假设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1). 获取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 (2). 排出试管中空气(氧气),防止炭粉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 (3). 点燃或者收集 (4). 0.99g (5). 1.08g (6). 不能 (7). 生成的气体质量为1.08 g,大于0.99 g,故气体产物不完全为CO2,实际是CO2和CO的混合物
【解析】
【分析】
炭粉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为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详解】(1)炭粉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知选酒精喷灯是为了获得高温,故用酒精喷灯而不用酒精灯的目的是获取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
(2)反应物中碳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故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清除试管中空气(氧气),防止炭粉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
(3)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故尾气处理的方法是点燃除去。
(4)设2.40 g Fe2O3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x
故2.40 g Fe2O3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0.99g。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产物中实际生成的气体质量为。
(6)生成的气体质量为1.08 g,大于0.99 g,故气体产物不完全为CO2,实际是CO2和CO的混合物,原假设不能成立。
【点睛】用酒精喷灯而不用酒精灯的目的是获取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清除试管中空气(氧气),防止炭粉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足量O2,点燃
B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Cu
Fe2O3
通入足量CO,高温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物质
O2
H2O
CO2
W
反应前质量(g)
36
4
2
8
反应后质量(g)
4
22
x
0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瓶内初始气压(kPa)
104.2
104.2
1042
三次实验最终气压平均值(kPa)
9.3
31.8
39.7
CO2纯度
91.1%
69.5%
X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O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必须用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八校联考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八校联考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