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4课乡愁(原卷版+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219393/0-172810351098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4课乡愁(原卷版+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219393/0-17281035109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4课乡愁(原卷版+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219393/0-172810351100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综合训练题
展开1.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诗歌评论家。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
2.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余光中选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乡愁》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泊在外的人一样,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的乡愁无法相比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多年的诗人,“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20多年的时候,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诗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浅易但韵味无穷的《乡愁》。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一枚(méi) 窄窄(zhǎi) 乡愁(chóu) 大陆(lù)
(2)认准字形
海峡 邮票 坟墓 矮矮
重点梳理
【重点01】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注意阅读本诗需要遵循要求。
明确: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共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约停2秒。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的想象。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啊”轻声)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重点02】把握诗歌意象,感受抽象情感形象化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呢?
明确: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用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感情层层深入,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是生死别、故国别,诗人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
2.请具体分析上述几种意象,说说上述几种意象能寄寓作者强烈思乡之情的原因。
明确: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
3.诗人在诗中运用了许多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诗歌中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请你简要说说它们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是面积小重量轻的词语。然而,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情;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矮矮的坟墓,盛不下生死离情之痛;海峡虽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这一系列限定修饰词,都反衬了乡愁的浓郁。
能力拓展
学习了《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以“余光中与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假如让你来表达乡愁,你想用什么意向?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一湾浅浅海峡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于台湾逝世。请你在网上发帖对其表示哀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①乡愁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②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辛辣而醇香,别有一番滋味。 (2)示例:陆岛有情 两岸深深乡心 (3)示例:一首《乡愁》,感动人心;这个冬,您携诗魂而去。我们不愁,因为,天国多了一位大诗人。
【解析】
(1)此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运用及仿写能力。根据题意,仿句要采用比喻修辞,且所选意象要能寄托乡情、乡愁。示例:乡愁是一轮弯弯的月亮,寄托着无数游子的思念。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对联有以下几种要求: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③词性相对。④结构相应。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对联一示例:华夏同根。对联二示例:两岸浓浓血缘。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解答时要有称呼,要表达祝贺、赞扬、崇敬之意。
示例:《乡愁》不朽,薪火永继;斯人已去,风范长存。一个流着中国人之血的一代诗人。您慢走!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2.下列对《乡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达了其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感。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3.朗读《乡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
A.急速、悲壮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D.轻柔、平淡
4.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
C.诗歌把“乡愁”寄托在四种物象上,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
D.这首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5.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于台湾逝世。假如你要把这件事告诉同桌文文,下列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哎,你听说没?写《乡愁》的那个姓余的去世啦!
B.小文子,跟你说个新闻,听着啊!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C.文文,告诉你一个沉痛的消息,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D.别写作业了,跟你说个大新闻,有个名人死了!
6.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①余光中的幽默和年轻、开放的心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成都武侯祠与读者座谈“诗情与酒兴”,当吟诵起“乡愁”中的诗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他指向台下的夫人范我存,“今天我的新娘就在那头”,顿时全场欢声雷动。
②余光中逝世的消息传出后,著名诗歌评论家唐晓渡说:“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这样一位优秀诗人的离世是我们大家的损失。我对他充满感念和尊敬,有一种很舍不得的感觉。”
(1)请用正楷将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幽默( ) 吟诵( ) 逝世( ) 损失( )
(3)第②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背诵这首诗,根据原文填空。
小时候,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这头,
__________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这头,
__________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外头,
__________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这头,
__________在那头。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下面小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8.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联系诗的内容,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10.请你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杭着它,爱绵绵。
11.对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乡愁不是很重。
B.看似一种轻描淡写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重量轻的对象之上。
C.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D.运用反衬更引起人们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2.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13.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甲】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下面对【甲】【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
B.【甲】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这四个意象之间是并列关系。
C.【乙】这首诗歌通过笛声、月亮等意象,表达出作者个人思乡的忧伤之情。
D.【乙】诗思乡带给诗人的是甜美的回忆,对故乡的记忆仿佛清晰地印在诗人的梦中。
(2)根据分析现代诗的方法,说说这两首诗之间的异同。
阅读《萤火虫》,回答问题。
萤火虫
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
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16.找出与“小小流萤”相呼应的语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7.文中为什么反复说萤火虫是快乐的?
18.怎样理解“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一句?
19.“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没有?
20.请你展开想象,用散文的语言描写“夏夜的萤火虫”。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教学难点
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第4课 乡愁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1.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2017),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诗歌评论家。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
2.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余光中选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乡愁》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泊在外的人一样,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的乡愁无法相比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多年的诗人,“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20多年的时候,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诗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浅易但韵味无穷的《乡愁》。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一枚(méi) 窄窄(zhǎi) 乡愁(chóu) 大陆(lù)
(2)认准字形
海峡 邮票 坟墓 矮矮
重点梳理
【重点01】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注意阅读本诗需要遵循要求。
明确: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共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约停2秒。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的想象。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啊”轻声)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重点02】把握诗歌意象,感受抽象情感形象化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呢?
明确: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用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感情层层深入,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是生死别、故国别,诗人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
2.请具体分析上述几种意象,说说上述几种意象能寄寓作者强烈思乡之情的原因。
明确: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
3.诗人在诗中运用了许多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诗歌中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请你简要说说它们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是面积小重量轻的词语。然而,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情;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矮矮的坟墓,盛不下生死离情之痛;海峡虽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这一系列限定修饰词,都反衬了乡愁的浓郁。
能力拓展
学习了《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以“余光中与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假如让你来表达乡愁,你想用什么意向?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一湾浅浅海峡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于台湾逝世。请你在网上发帖对其表示哀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①乡愁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②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辛辣而醇香,别有一番滋味。 (2)示例:陆岛有情 两岸深深乡心 (3)示例:一首《乡愁》,感动人心;这个冬,您携诗魂而去。我们不愁,因为,天国多了一位大诗人。
【解析】
(1)此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运用及仿写能力。根据题意,仿句要采用比喻修辞,且所选意象要能寄托乡情、乡愁。示例:乡愁是一轮弯弯的月亮,寄托着无数游子的思念。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对联有以下几种要求: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③词性相对。④结构相应。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对联一示例:华夏同根。对联二示例:两岸浓浓血缘。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解答时要有称呼,要表达祝贺、赞扬、崇敬之意。
示例:《乡愁》不朽,薪火永继;斯人已去,风范长存。一个流着中国人之血的一代诗人。您慢走!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据此答案为D。
2.下列对《乡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达了其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感。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B.有误,“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的表述错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诗歌最后一节才由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上升到了家国之思,所以B项不正确。
3.朗读《乡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
A.急速、悲壮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D.轻柔、平淡
【答案】C
【解析】
C.感情基调即为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心中的感触,一般要通过意象来表现,而读者在读诗歌时也会产生一些共鸣。诗歌常见的感情基调有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激昂、消沉等。这首诗,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都找到了具体的对应物,抒发了诗人不尽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孤岛人民盼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故选C。
4.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
C.诗歌把“乡愁”寄托在四种物象上,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
D.这首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乡愁》有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据此,答案为D。
5.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于台湾逝世。假如你要把这件事告诉同桌文文,下列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哎,你听说没?写《乡愁》的那个姓余的去世啦!
B.小文子,跟你说个新闻,听着啊!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C.文文,告诉你一个沉痛的消息,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D.别写作业了,跟你说个大新闻,有个名人死了!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属于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口语交际类的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解答要点:与人交流时,一定要有称呼,语言要与人物身份、场合、话题相和谐。本题A项,称呼不恰当,不够严肃庄重;B项,不能表达沉痛的心情;C项,表达最得体;D项,缺少称呼,不够严肃庄重。故选C。
6.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①余光中的幽默和年轻、开放的心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成都武侯祠与读者座谈“诗情与酒兴”,当吟诵起“乡愁”中的诗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他指向台下的夫人范我存,“今天我的新娘就在那头”,顿时全场欢声雷动。
②余光中逝世的消息传出后,著名诗歌评论家唐晓渡说:“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这样一位优秀诗人的离世是我们大家的损失。我对他充满感念和尊敬,有一种很舍不得的感觉。”
(1)请用正楷将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幽默( ) 吟诵( ) 逝世( ) 损失( )
(3)第②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略 (2)mò yín shì sǔn (3)余光中先生在中国现代诗坛乃至文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 (4) “乡愁”应为《乡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笔画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窄。
(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吟”不要读成“yíng”。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余光中先生在中国文坛乃至现代诗坛都是有时代象征意义的人物”中,“文坛”“现代诗坛”构不成递进关系,应将两者互换位置。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乡愁”为诗歌的篇名,应用书名号,而不是引号。
【点睛】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a表示停顿,b表示语气,c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点号又分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 冒号)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点号作用在于点断,表示说话的语气和停顿;标号作用在于标明。主要表示书面语言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7.背诵这首诗,根据原文填空。
小时候,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这头,
__________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这头,
__________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外头,
__________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__________,
我在这头,
__________在那头。
【答案】 一枚小小的邮票 母亲 一张窄窄的船票 新娘 一方矮矮的坟墓 母亲 一湾浅浅的海峡 大陆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窄”“矮”“墓”“湾”等字词的书写。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下面小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8.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联系诗的内容,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10.请你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杭着它,爱绵绵。
11.对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乡愁不是很重。
B.看似一种轻描淡写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重量轻的对象之上。
C.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D.运用反衬更引起人们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
【答案】8.用了四个具体的意向: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样写就使乡愁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9.“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意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
10. 装在书包里 背着它 信心满
11.A
【解析】
8.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及其作用。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旨和意象的特点和象征以及进行解答,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诗歌的语言浅白真率,情感深切。
9.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我——新娘;我(生)——母亲(死);我(游子)——大陆(祖国),乡愁的对象,由具体的“乡”,到抽象的民族的“乡”,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使“乡愁”逐渐沉淀出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10.本题考查语句的补写。补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阅读题干可知,仿句应该围绕“母爱”来写,词语的句式为“母爱……在……里,……着它,……。”示例:母爱装在衣袋里,揣着它,心暖暖。
1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A. 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看似一种轻描淡写,其实是反衬乡愁无比浓重,题干“表现乡愁不是很重”表述错误。
故选A。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2.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13.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答案】12.A
13.“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14.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解析】
12.B“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C“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D项“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错。这三个选项都应改为“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故乡”一词内涵太窄。
13.考查诗歌中叠词的表达作用。其一,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其二,反衬效果: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如此能强烈地抒发思乡情感。
14.一问,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抒发了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二问,考查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情深意切,忧郁深沉。答此题要读懂诗句内容,也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甲】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下面对【甲】【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
B.【甲】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这四个意象之间是并列关系。
C.【乙】这首诗歌通过笛声、月亮等意象,表达出作者个人思乡的忧伤之情。
D.【乙】诗思乡带给诗人的是甜美的回忆,对故乡的记忆仿佛清晰地印在诗人的梦中。
(2)根据分析现代诗的方法,说说这两首诗之间的异同。
【答案】(1)A
(2)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富有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主题,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两首都是抒情诗。异: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和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意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B.有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之间是递进关系;
C.有误,“表达出作者个人思乡的忧伤之情”有误,应读是“所有人的思乡之情”;
D.有误,思乡带给诗人的并不是甜美的回忆,而是惆怅的愁绪,毕竟别离太久,对故乡的记忆已经模糊,如同在雾里;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
根据分析现代诗的方法,可知,可以从语言、意象、情感、手法等角度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从结构、情感上分析: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都是抒情诗。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因此,在情感上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因此她的《乡愁》缠绵悱恻。而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乡愁》中,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后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的乡土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从语言、手法上分析:这两首诗,诗人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余光中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席慕蓉把乡愁比喻成是一支清远的笛、一种模糊的怅惘、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可知,两首诗都把无形的乡愁形象化,但是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比喻新异,主要通过画面和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阅读《萤火虫》,回答问题。
萤火虫
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
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
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
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
你内在的力量。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
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16.找出与“小小流萤”相呼应的语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7.文中为什么反复说萤火虫是快乐的?
18.怎样理解“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一句?
19.“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没有?
20.请你展开想象,用散文的语言描写“夏夜的萤火虫”。
【答案】16.你微小。这样写的目的是与诗中“你完成了你的生存,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这几个句子形成反衬,突出萤火虫虽小,但却有并不渺小的心灵。
17.因为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 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 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18.他冲破黑暗的束缚 内藏巨大的力量 活出了自己
19.生命的意义不是以外在的伟大和渺小来衡量的,而在于你是不是珍惜你自己,珍惜大自然赋予你的力量,并最大限度地用这力量发出光芒。
20.夏日的夜里,星星在眨眼,它们仿佛在嘲笑萤火虫的渺小。萤火虫并不因此气馁,它们飞呀,飞呀,用它们仅有的光,照亮夜空,带给孩子们欢乐。
【解析】
16.试题分析: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呼应,指的是在文章的某一个地方提到一个人、一件事、一种东西或一个问题,可以不作详细叙述,只作简单交代。然后,在后面的适当地方,对于前面的伏笔加以点明或详述。这一伏一应,形成了文章的前呼后应,使全文的内在线索伏而不露、明断暗续、结构严谨、脉络贯通,浑然一体。本题“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中的“小小”与后文中“你微小”构成前后呼应,使诗文结构严谨,讴歌了萤火虫虽形体微小,但却有并不渺小的精神。据此理解作答。
17.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中的重点语句来理解分析作答。诗文中反复说萤火虫是快乐的,是因为“你完成了你的生存,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据此理解作答。
18.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整体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你仅仅服从了,你内在的力量。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这一体现主旨的诗句理解概括作答。
19.试题分析: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要在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作答。从上文“小小流萤”是说萤火虫形体小,虽然说“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但“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你完成了你的生存,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作答时要从“生命的意义”的角度谈得到的启示。
20.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的,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展开合理的想象。本题描写的“夏夜的萤火虫”,首先要描写的对象是“萤火虫”要抓住“萤火虫”在夏夜时飞行的特点来写;时间节点是“夏夜”。作答时,尽可能采用生动形象的描写语言。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点睛】
诗歌言情,是为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文的意境来理解诗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揣摩作者的情感,从而体味诗歌的主旨。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教学难点
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6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孤独之旅课后复习题</a>,共5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6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我的叔叔于勒精练</a>,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故乡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6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故乡综合训练题</a>,共56页。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