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讲 内能【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展开知识点1:内能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同样具有动能。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它们的动能也就越大。除此之外,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internal energy)。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炙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然低,其中的水分子仍然在做热运动,所以也具有内能。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点2:物体内能的改变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quantity f heat),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热传递: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典例探究1】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B.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升高时,一定要吸收热量
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同
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解题思路】如何辨析温度、热量和内能?
(1)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的含义。温度和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是过程量。热伴随着热传递的产生而出现、终止后消失;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更不能说“比较”两物体热量的多少,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2)明确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内能大小还与分子个数和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3)准确把握三者的联系: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加(减小),但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变;反之,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增加(减小),但不一定吸(放)热,因为可能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答案】B
【解析】A.物体放热的多少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降低的温度有关,温度高不一定放出的热量多,故A错误;
B.在热传递过程中,吸热物体温度升高,放热物体温度降低,故B正确;
C.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那部分内能,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典例探究2】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锯木头锯条发热B.阳光下路面发热
C.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D.搓手时手掌发热
【解题思路】内能的改变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a.高温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放出热量;
b.低温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方面是等效的,但实质不同:做功改变内能属于能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属于能的转移。
【答案】B
【解析】A.用锯条锯木头时锯条发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B.阳光下路面发热,路面从阳光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反复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D.搓手时手掌发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综上分析可知,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B。
【归纳总结】1.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
(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不一定吸收热量,因为做功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
(2)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也不一定吸收热量,因为内能增大有可能是因为状态改变造成的,做功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
(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因为吸收热量有可能改变物体的状态。
(4)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一般说传递热量;内能是一个状态量一般说具有内能;温度是一个状态量,一般说升高或者降低温度)
一、单选题
1.(2023·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中国传统节日制作特色美食的过程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春节煮水饺时,开大火能使敞口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升高
B.元宵节炸元宵时,使用油炸是因为油的熔点高
C.端午节煮粽子时, 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中秋节烘烤月饼时, 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月饼的内能
2.(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物体的温度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B.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内能越大
D.﹣20℃的冰块没有内能
3.(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给水加热B. 压缩空气
C.搓手取暖D. 钻木取火
4.(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喜爱煮茶叶蛋为节日增添一道美食。下列关于制作茶叶蛋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煮熟鸡蛋是通过做功增大鸡蛋内能
B.蛋壳能轻松被敲碎,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C.蛋清从白色变成褐色的原因是发生了扩散现象
D.茶叶蛋在汤中越泡越咸,说明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
二、多选题
5.(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B.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古人钻木取火D.冬天常用双手摩擦取暖
三、实验题
6.(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探究名称】探究保温瓶的保温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有些同学喜欢用保温瓶带热水到校饮用。使用过程中发现瓶内装水较多时,保温效果较好;瓶内装水较少时,保温效果较差。据此,同学们猜想: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可能与 有关。
【证据】针对同学们的猜想,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一套方案。
甲组方案:利用五个规格相同的保温瓶(容积为)在同一天进行实验
(1)上午8∶00将不同体积初温为的热水,同时装入五个保温瓶内;
(2)下午6∶00打开五个保温瓶,同时测量并记录水温,计算出水降低的温度。
乙组方案:利用同一保温瓶(容积为)分五天进行实验
(1)每天上午8∶00将不同体积初温为98℃的热水装入同一保温瓶内;
(2)每天下午6∶00打开保温瓶,测量并记录水温,计算出水降低的温度。
上述两套方案,都能控制实验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完全相同,但乙组方案不能保证每天的 完全相同。所以,同学们选择了甲组方案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收集的数据如下表:
水的初温:98℃
【解释】(1)本实验通过相同时间内 来反映保温瓶的保温效果,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量少于时,水量越多,其保温效果越 ;水量在时,水量越少,其保温效果越好。
【交流】(3)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水量在范围内的初步结论不一定可靠,原因是 。
(4)实验过程中,水温下降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其内能。
(5)下列实验中也用到转换法的是
A.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
C.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D.探究物体动能大小时,用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物体动能的大小
四、填空题
7.(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我们在端午节有包粽子的习俗,煮粽子是利用 的方式增大粽子的内能: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 。
8.(2023·辽宁抚顺·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 ,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燃棉花。硝化棉燃烧后生成的颗粒物会附着在玻璃筒内壁,说明分子间存在 。
9.(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吃粽子、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我们闻到艾蒿的清香味儿,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 煮粽子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粽子的内能, 煮熟后,糯米粒儿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
10.(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该玩具叫做爱心温度计。由上下两个玻璃瓶和中间一段弯曲的心形细玻璃管组成,事先在下面瓶子里装有乙醚液体(沸点约为34℃)。把热的手捂在下面瓶底装有液体的部位,一会儿后,乙醚沸腾起来,导致下方玻璃瓶上部气压增大,使液体顺着瓶子里的细玻璃管向上涌。松开手后,液体又会流回底部。
(1)手握瓶底时,手掌的热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法,改变了乙醚的内能;
(2)松开手后,玻璃瓶上方乙醚蒸气经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流回底部。
11.(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热爱劳动的津津学做天津特色菜“贴饽饽熬鱼”。烹饪时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来增大食材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锅内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形成的小水滴(填物态变化名称)。
12.(2023·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天舟货运飞船在靠近空间站时,相对于空间站是 的,货运飞船在飞行过程中温度上升,是 改变了飞船的内能。
一、单选题
1.(2023·广东佛山·统考模拟预测)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B.物体温度为0℃时内能为零
C.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热量可以自动地从内能低的物体转移到内能高的物体
2.(2023·北京顺义·统考一模)在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C.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
3.(2023·广东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一模)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 )
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热量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二、多选题
4.(2023·北京通州·统考一模)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B.机械能总是守恒的
C.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D.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
5.(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变大
C.热值越大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三、综合题
6.(2023·北京·一模)请阅读《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并回答问题
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
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G,由于重力做功具有跟路径无关的特点,所以存在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由地球和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分子间的作用力做功是否也具有这一特点呢?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可以证明分子间的作用力所做的功与路径无关,因此分子组成的系统具有分子势能。那么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的变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同样可以通过重力做功来类比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
功是有正负的。如果做功的力,对于物体来说,是推动支持物体的运动,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是同一方向,或者两者之间夹角是小于90度的锐角,那么这个力做的功就是正功;同理,如果做功的力,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或者两者之间夹角为大于90度的钝角,那么这个力做功就是负功。
如果我们把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则重力会对小球做负功,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大;如果把小球从空中由静止释放,那么小球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则重力对小球做正功,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这就是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如图,设两个分子相距无穷远(两个分子相距无穷远是指它们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时的距离)。让一个分子A不动,另一个分子B从无穷远处逐渐靠近A。在这个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如图)做功,分子势能的大小发生改变。
当分子B向分子A靠近,分子间距离r大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力的方向与分子的位移方向相同,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当分子间距离r减小到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0,分子势能减到最小。
越过平衡位置r0后,分子B继续向分子A靠近,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力的方向与分子的位移方向相反,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可见,分子势能的大小是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由以上分析可知,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有最小值,即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
物体的体积变化时,分子间距离将发生变化,因而分子势能随之改变。可见,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不过,一般情况下的气体分子势能可以忽略。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的气体之间距离约在10-9m,分子间距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0的10倍以上。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当运动员登山时,重力对他做功是 (选填“正功”或“负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势能和重力势能是同一种能量
B.分子力做功,与路径有关
C.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它的分子势能也会随着增大
D.分子距离在平衡距离处分子势能最小
(3)我们知道,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那么,如果我们对晶体加热,当晶体还没熔化时,晶体温度升高,不断吸收热量,其内能增大,主要体现为分子动能增大还是分子势能增大呢? 。
四、填空题
7.(2023·江苏泰州·泰州市海军中学校考二模)预计2021年5月我国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将择机实施火星着陆,登陆火星的降落过程又被称为死亡七分钟。前5分钟“天问一号”的速度将从约5千米/秒迅速减到数百米/秒,此时“天问一号”的隔热大底温度将会升到约2000℃。由以上材料可知,“前5分钟”内“天问一号”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2023·甘肃武威·统考三模)如图所示,小强用一根筷子用力摩擦可乐易拉罐,居然将一罐掉了环的可乐打开了。这是因为在筷子摩擦易拉罐的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内能。通过 的方式使易拉罐外壳的内能增大,再通过 的方式使易拉罐内部气体内能增大,形成高压气体,将易拉罐顶开。
9.(2023·福建南平·统考一模)如图,在汽缸A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是一个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C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汽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活塞向 (填“左”或“右”)运动,汽缸A内气体对外做功,温度计的示数 。
10.(2023·广东揭阳·统考一模)热熔钻工艺是在金属薄板上一次加工出孔技术,热熔钻头采用耐磨、耐高温的硬质材料制成。钻头与金属薄板接触时,钻头高速旋转,使钻头和薄板之间剧烈摩擦,用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温度瞬间达到几千摄氏度,此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由于温度超过金属的熔点,钻头附近的金属迅速熔化,钻头继续施加向下的压力,几秒钟就在金属薄板上贯穿一个孔。
五、简答题
11.(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用打气筒向广口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瓶内出现了“白雾”。此时,迅速塞上瓶塞,继续向瓶内打气,如图所示,瓶内的“白雾”又会快速消失。请解释“白雾”又快速消失的原因。
六、实验题
12.(2023·广东江门·鹤山市沙坪中学校考二模)小希和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按照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她们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
(3)水在沸腾前,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4)小希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此过程中,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
(5)小组同学实验过程中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此时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保温瓶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水的体积(L)
1.6
1.7
1.8
1.9
2.0
水的末温(℃)
79.0
81.5
83.0
85.5
84.5
水降低的温度(℃)
19.0
16.5
15.0
12.5
13.5
第9.2讲 液体压强【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这是一份第9.2讲 液体压强【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文件包含第9-2讲液体压强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原卷版docx、第9-2讲液体压强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9.1讲 压强【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这是一份第9.1讲 压强【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文件包含第9-1讲压强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原卷版docx、第9-1讲压强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7.1讲 力、弹力和重力【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这是一份第7.1讲 力、弹力和重力【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文件包含第71讲力弹力和重力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原卷版docx、第71讲力弹力和重力教材为纲·探题源-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