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第19课《怀疑与学问》分层作业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第19课《怀疑与学问》分层作业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原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 )如在国难( )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__________(A.凶险 B.凶恶),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查。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譬 如 国难
(2)文中的两个词语有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文中的横线处应选择的词语是 。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______(dí)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发问、常常怀疑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______(mò)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______(zhì),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启 (dí) (2) (mò)守 (3)停 (zhì)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骤 塾 (3)儒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改正。
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是《礼记》的一篇,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B.“不打折扣”在句中是“全部”的意思,“懒惰”在句中指对于别人的话不去怀疑。
C.积极、懒惰、发展三个词语在文中的词性不一致。
D.对于各地的流俗,我们要尊重、适应,而不能粗暴地反对。
3.下列属于从反面论述的一项是( )
A.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
B.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C.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D.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区的发展需要解决多个方面的问题,但首当其冲的是发展交通。
B.面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根据课文《怀疑与学问》填写表格。
6.阅读课文1~6段,回答后面的题目。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理学家的名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语言精简有力,点明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B.“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或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C.文章对“怀疑精神”的重要性论述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D.文章第6段列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是为了证明“怀疑精神”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2)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C.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无疑是一个问号。——李四光
D.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3)请分析第6段中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能力提升
7.阅读课上,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怀疑与学问》一课,请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任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 ① 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 ② 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 ③ 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mò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zhì,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2)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辨 辩 辨B.辨 辨 辩C.辩 辩 辨D.辩 辨 辩
(3)加点词“治学”中“治”字的意思是( )
A.从事研究B.管理、处理C.医治D.惩办
(4)下列对选段画横线句子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转折关系B.并列关系C.递进关系D.条件关系
(5)结合对课文的学习,说说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
8.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请选择恰当的一个作为下面文段段末的论据,并说明理由。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材料一
真正的经典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是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意思是说,读书的时候,应该沉潜其中,只有反复玩味和推敲,才能领悟其中之意。以前人喜欢买毛边书,鲁迅就自诩为“毛边党”,这种书印刷装订后不切光,页与页相连,看书的时候,需要用裁纸刀裁开来看。裁一页看一页,可谓静心读书的法宝。
材料二
著名学者梁漱溟说:“简而言之,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9.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两个因善于“怀疑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10.下面两张图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现在有两位同学,分别表达了对“图一”的理解。请你读“图二”,将你的理解写下来。(不少于20字)
“图一”理解:
同学一: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对人对事,你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此时我们是快乐的!
同学二: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并懂得感恩,就会感到幸福。
11.阅读《怀疑与学问》,回答各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莹”,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史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用下面的句子或短语替换文章的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学者首先要学会疑B.学问的基础是事实
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2)下面是文章的论证结构框架图,请将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3)小语读了本文之后,认为文中有些语言表达不严谨,为此与同学小文展开了讨论。如果你是小文,请说出你的观点。
小语:“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这句话表达不严谨,“一切”这个词显得太绝对。
小文:
(4)同学阳阳收集到下面材料,准备用来充当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文中哪一段比较合适?请简单分析理由。
爱因斯坦因为怀疑权威,推翻了牛顿力学假说和以太论,推动了科学的突破性发展;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敢于怀疑书本,从观察稻株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颠覆了“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一世界权威著作的结论;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延续了老师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将亚里士多德学说奉若神明的年代,运用实验的方法大胆否定了真空没有重量等结论。
12.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为什么要读书?古先贤多有妙论: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唐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宋刘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此可知,读书对于丰富人的学识、开阔人的思维、提升人的素养、增强人的处事(世)能力,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②君不见“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读书成为人们改变命运、“遂平生志”的重要途径,乃至于千军万马竟独木、只图一日跃龙门之盛景历久不衰。
③及至近代,备受列强欺凌的中华民族痛定思痛,要想破除闭关锁国枷锁和落后挨打危局,必须坚持知识报国、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睁眼看世界的必由之路,而这一必由之路的唯一载体便是读书!睡狮猛醒,“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之光照耀中华大地,民族复兴的征程在“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尸侯”的万丈豪情中掀开新的篇章。诚如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所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摘编自《闲坐小窗好读书》,有删改
[文本二]
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要有长进,贵在生疑。
②生疑要勇于“求真”。读书生疑,应该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一次,苏格拉底手托蜡苹果让每一名学生评说自己闻到什么味道,在几乎回答“闻到苹果香味”情况下,柏拉图敢于说:“我什么味都没有闻到。”柏拉图为什么能够成为苏格拉底的最有成就的学生,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读书学习做到不迷信权威,不随波逐流,而是独立思考,只唯“道”,只唯“真”。
③生疑要敢于“批判”。“批判”不是贬义词。敢于“批判”,就是说我们读书学习时,要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不懈追问,用自己的眼睛“看”书中所写,用理性的精神对待书中知识。
④生疑要养成“习惯”。读书学习中养成生疑的习惯非常重要。只有习惯于生疑,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读书过程中养成生疑习惯,才能更好地将书本“精华”化为自身“血肉”,而不断有所长进。正如大学问家陈献章所说:“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摘编自《三明日报》,有删改)
[文本三]
①读书,要“择善而从”。要读自己感兴趣的书、适合自己的书,我读过的,你不一定去读,也不一定爱好。我没有读过的好书多得很。而我读书,是从来没有计划,是遇到什么就读什么的。其中,有些书读了,确实有好处,有些书却读不懂,有些书虽然读过了,却毫无所得。
②要读与自己的气质相投的书。孙犁在给铁凝的信中提及,“多大的作家,也不能说都能投合每个人的口味。例如莫泊桑、屠格涅夫,我知道他们的短篇小说好,特别是莫泊桑,他的短篇小说,那真是最规格的。但是,我明知道好,也读了一些,但不如像读普希金、高尔基的短篇,那样合乎自己的气质。我不知道你们那里有什么书,只是举例说明之。今天想到的就是这些。你读着脾气相投的,无妨就多读他一些,无论是长篇或短篇。屠格涅夫的短篇,我不太喜欢,可是,我就爱读他的长篇。他那几部长篇,我劝你一定逐一读过,一定会使你入迷的。”
(摘编自《孙犁读书的“秘诀”》,有删改)
(1)下列对三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本一第①段运用反问的形式,开门见山地提出论题——“为什么要读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生疑要敢于“批判”,“批判”不是贬义词,它强调的是我们要对书中的知识大胆质疑、不懈追问。
C.文本二在论述生疑要养成“习惯”时,先表明读书习惯于生疑的重要性,再引用陈献章的话语论证。
D.文本三第①段中作者认为,读书可以不制定计划和阅读书目,读者按照自身喜好挑选书籍阅读即可。
E.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写得好,但孙犁更爱他的长篇小说,体现了孙犁在阅读时偏爱符合自身气质的书。
(2)文本二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上述三个文本,简要说说应该如何读书。
拓展延伸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最忌“死啃”
赵畅
①著名杂文家冯英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满族贵族,被任命为镇守荆州的将军。他痛哭流涕,誓不肯去。问他什么缘故,他说连关公也守不住的地方,我怎么守得住呢?与其将来失守获罪,不如不去的好。原来,满族贵族最先见到的汉文化是范文程身边的那本《三国演义》,努尔哈赤和他的将军们行军布阵,很多得益于这本书上的经验。他们把罗贯中笔下的关公奉若圣明,而关公是失荆州、走麦城时死的,此君不敢去守荆州,其原因大抵就在于此。
②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这位满族贵族,乃是一个标准的书呆子,其“死啃”书本,“只相信自己从书上读来的经验,看不到环境的变迁,看不到现实的变化”,故而把自己的思想禁锢起来,不敢越雷池半步,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③“死啃”书本,其实就与守株待兔者一样,迂腐可笑,更可悲可叹。忆起“空城计”是在马谡违抗命令、蜀军缺兵少将、司马懿大军突然来临的情况下发生的。身为主帅的诸葛亮,其时倘有半点惊慌,举止失措,便会造成军心动摇、土崩瓦解的局面。在“空城”的形势下,他的镇定自若、沉着冷静,他的特别布阵,竟令敌方以为城里定有伏兵,从而化解了一起必败的危局。兵不厌诈,“空城计”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军事谋略,但并非唯一的谋略,并非屡试不爽的产物,且总须视情择而用之。如果死啃《三国演义》,把小说当成历史,思想僵化,行动教条,最终必走入死胡同而落败。
④要读书但不尽信书,尤其不要死认条条框框,不要拘泥于某个观点,应着眼于作者的立意布局、思维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咀嚼、梳理,把它读顺了、读透了、读“活”了,并从作者的思想围墙中走出来,以至是跳出来,这才是我们读书应持的正确态度。
⑤不“死啃”书,把书读“活”,自需要按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亦即要敢于质疑,善于批判。美国高中教育的四个目标第一条就是“通过语言教学,帮助所有学生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老师为何不让学生背书,不给作业设置标准答案,甚至故意避免“正确答案”?就是为了不让学生丢掉批判的精神。而哈佛大学的标志更可谓是批判性思维精髓之体现:三本书两本朝上打开,一本朝下盖着。想告诉学生,书中尽管有知识和思想,但也会有谬误。若要想追求真理,那就应当质疑,质疑一切。是的,批判中,我们才能甄别精华和糟粕;质疑中,我们才能理清有用的和无用的。
⑥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爱读书、“活”读书的人,总是与“捣碎”书籍联系在一起的。其“捣碎”的过程,究其实,就是一个释放自我情感与思想的过程,就是一个与作者不断较真、争辩的过程,也必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
⑦有人说,做文字工作,拼到最后是拼认识,对生命的认识。读书何尝不是如此?拼到最后,就是拼自我的再认识。生命是活的,我们的读书,我们的认识,当然也应该是活的。一切“死啃”的做法,一切僵化的思维,都是与读书宗旨背道而驰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用冯英子讲的故事,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作者认为,读书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5)结合实际,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生活中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请围绕这个论题写一个片段,适当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第23课范进中举分层作业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第23课范进中举分层作业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课堂检测,文件包含第24课《三顾茅庐》分层作业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第24课《三顾茅庐》分层作业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智取生辰纲精练,文件包含第22课智取生辰纲分层作业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第22课智取生辰纲分层作业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