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东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3章 浮力3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浮力。
3.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
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3.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应用。
【教学过程】
1.回顾浮力的概念,及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浮力的测量。
小组实验:浮力的测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定物体所受的浮力:
先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G。
再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G-F′。
结论:各小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尽相同。
2.引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根据不同组测量的物体不同着手,先进行猜想,情况可能有多种:物体密度、物体质量、体积、物体形状、液体密度、所处深度等等,教师均先予以积极肯定。
教师先不急于对每一猜想进行验证。(稍作悬念)
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中只探究物体的密度及物体的形状这两个因素。
分两大组分别探究,学生利用已给的器材设计实验。
其中一大组利用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分别测出浮力。
另外一大组利用体积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分别测出浮力。
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和形状均无关,教师马上设问浮力究竟与什么有关呢?接着讲故事: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
教师:让我们一同回到阿基米德时代,重温当时的实验。
器材:大烧杯(装满水,为使学生看的清楚,将水染成红色)、木偶。
步骤:将木偶(阿基米德)慢慢的浸入大烧杯(浴盆)时,同学们观察有水溢出,引导同学们猜想此时受到发浮力与自身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是否存在的某种关系。
3.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怎样测浮力;
怎样收集物体排开的液体;
排开的水的重力怎么测。(课堂中改用计算根据G排=m排g=ρ液gV排,可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过程中的细节,提倡学生合理分工,共同协作,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与分析习惯。
进行完实验,搜集数据,进行有代表性的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教师做进一步阐述与推导: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公式表示为:F浮=G排=m排g=ρ液gV排。
指出浮力大小是和同学们的猜想中哪些是有关的。(前后照应)
4.深入理解公式。
液体的密度,而不是物体的密度。
V排的理解,是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物体的体积。
只有当物体浸没与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才和物体的体积相等。
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的体积。
而浮力的影响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同样适用。
【作业布置】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决定于( )
A.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B.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
C.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D.物体的质量、体积、浸入液体内的深度及形状等因素。
2.0.5牛的物体放在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0mL的水,问物体收到的浮力大小。
3.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放在水中静止后,比较两者收到的浮力大小。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 浮力3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 浮力3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共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3 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3 常见的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