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 专题1.20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灵活合理选择(分层练习)(附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 专题1.21 全等三角形几何模型-倍长中线(分层练习)(附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 专题1.23 全等三角形几何模型(一线三垂直)(分层练习)(培优练)(附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 专题1.24 全等三角形几何模型(手拉手)(分层练习)(综合练)(附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 专题1.25 全等三角形几何模型(手拉手)(分层练习)(培优练)(附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初中数学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1.2 全等三角形课堂检测
展开“三垂直模型”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模型,它可以应用在三角形,矩形,平面直角坐标系,网格,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二次函数以及圆等诸多的中考重要考点之中,所以掌握好这一模型会使你在中考中技高一筹。
其基本图形如下:
拓展:当一线三垂直模型中三垂直改成三等角时,同样成立
一、单选题
1.一天课间,顽皮的小明同学拿着老师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玩,不小心将三角板掉到两根柱子之间,如图所示,这一幕恰巧被数学老师看见了,于是有了下面这道题:如果每块砖的厚度a=8cm,则DE的长为( )
A.40cm B.48cm C.56cm D.64cm
2.如图,AC=CE,∠ACE=90°,AB⊥BD,ED⊥BD,AB=6cm,DE=2cm,则BD等于( )
A.6cm B.8cm C.10cm D.4cm
3.如图,在△ABC中,AB=AC=9,点E在边AC上,AE的中垂线交BC于点D,若∠ADE=∠B,CD=3BD,则CE等于( )
A.3 B.2 C. D.
4.如图,,,于点E,于点D,,,则 的长是( )
A.8 B.4 C.3 D.2
5.如图,中, BP平分∠ABC, AP⊥BP于P,连接PC,若的面积为3.5cm2,的面积为4.5cm2,则的面积为( ).
A.0.25cm2 B.0.5 cm2 C.1cm2 D.1.5cm2
6.如图,中,,点在的边上,,以 为直角边在同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使,连接,若,则与的数量关系式是( )
A. B. C. D.
7.课间,小聪拿着老师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墙之间(如图),∠ACB=90°,AC=BC,从三角板的刻度可知AB=20cm,小聪想知道砌墙砖块的厚度(每块砖的厚度相等),下面为砌墙砖块厚度的平方的是( ).
A.cm2 B.cm2 C.cm2 D.cm2
二、填空题
8.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D⊥DE于点D,BE⊥DE于点E,且点C在DE上,若AD=5,BE=8,则DE的长为 .
9.如图,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物件斜靠在墙角处(∠O=90°),若OA=50cm,OB=28cm,则点C离地面的距离是 cm.
10.如图,线段AB=8cm,射线AN⊥AB,垂足为点A,点C是射线上一动点,分别以AC,B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得△ACD与△BCE,连接DE交射线AN于点M,则CM的长为 .
11.如图,在四边形中,,,点是上一点,连接、,若, ,则的长为 .
12.如图,在中,,过点作,且,连接,若,则的长为 .
13.如图,在中,以为腰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 为边上的高线,延长交于点N,下列结论:(1);(2);(3);(4),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序号).
14.如图所示,中,.直线l经过点A,过点B作于点E,过点C作于点F.若,则 .
15.如图,,且,且,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FH的长为 .
三、解答题
16.已知:如图,AB⊥BD,ED⊥BD,C是BD上的一点,AC⊥CE,AB=CD,求证:BC=DE.
17.王强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点在上,点和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
(1)求证:;
(2)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
18.如图,,于点A,D是线段AB上的点,,.
(1) 判断与的数量关系为 ,位置关系为 .
(2) 如图2,若点D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点F在点A的左侧,其他条件不变,试说明(1)中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19.如图,已知:在中,,,直线经过点,,.
(1)当直线绕点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2)当直线绕点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
(3)当直线绕点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____________.
20.(1)如图1,已知中,90°,,直线经过点直线,直线,垂足分别为点.求证:.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中,三点都在直线上,并且有.请写出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1.问题1:在数学课本中我们研究过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ACB=90°,AC=BC,BE⊥MN,AD⊥MN,垂足分别为E、D.图中哪条线段与AD相等?并说明理由.
问题2:试问在这种情况下线段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来,不需要说明理由.
问题3:当直线CE绕点C旋转到图2中直线MN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2.如图(1)AB=9cm,AC⊥AB,BD⊥AB,AC=BD=7cm,点P在线段AB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2)在(1)的前提条件下,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3)如图(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5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阅读下面材料: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90°,∠B=3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CDE=90°.当BE=2AD时,图1中是否存在与CD相等的线段?若存在,请找出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小明通过探究发现,过点E作AB的垂线EF,垂足为F,能得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如图2),从而将解决问题.
请回答:
(1)小明发现的与CD相等的线段是 .
(2)证明小明发现的结论.
24.过正方形(四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顶点作一条直线.
(1)当不与正方形任何一边相交时,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如图(1),请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改变直线的位置,使与边相交如图(2),其它条件不变,,,的关系会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
(3)若继续改变直线的位置,使与边相交如图(3),其它条件不变,,,的关系又会发生变化,请直接写出,,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90°,AC=CB,因此可以考虑证明△ACD和△CBE全等,可以证明DE的长为7块砖的厚度的和.
解:由题意得∠ADC=∠CEB=∠ACB=90°,AC=CB,
∴∠ACD=90°﹣∠BCE=∠CBE,
在△ACD和△CBE中,
,
∴△ACD≌△CBE(AAS),
∴CD=BE=3a,AD=CE=4a,
∴DE=CD+CE=3a+4a=7a,
∵a=8cm,
∴7a=56cm,
∴DE=56cm,
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
2.B
【分析】根据题意证明即可得出结论.
解:∵AB⊥BD,ED⊥BD,
∴,
∵∠ACE=90°,
∴,
∵,
∴,
在和中,
,
∴,
∴,,
∴,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3.A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推出∠BAD=∠CD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D=E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AB=9,BD=CE,即可得到结论.
解:∵AB=AC=9,
∴∠B=∠C,
∵∠ADE=∠B,∠BAD=180°﹣∠B﹣∠ADB,∠CDE=180°﹣∠ADE﹣∠ADB,
∴∠BAD=∠CDE,
∵AE的中垂线交BC于点D,
∴AD=ED,
在△ABD与△DCE中,
,
∴△ABD≌△DCE(AAS),
∴CD=AB=9,BD=CE,
∵CD=3BD,
∴CE=BD=3
故选:A.
【点拨】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4.C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观察图形得,,然后证后求解.
解:,,于,于,
,
,
又,,
.
,,
.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题目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解,发现并利用,,是解题的关键.
5.C
【分析】延长AP,交BC于点D,则可证△ABP≌△DBP,可得AP=DP,△ABP与△DBP的面积相等,则△PCD与△ACP的面积相等,然后得到△PAC的面积.
解:如图,延长AP,交BC于点D,
∵BP平分∠ABC,
∴∠ABP=∠DBP,
∵BP=BP,∠APB=∠DPB=90°,
∴△ABP≌△DBP,
∴AP=DP,,
∵△PCD与△ACP底边相等,高相同,
∴
∵,
∴;
故选择:C.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注意: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B
【分析】作EF⊥AC,垂足为F,根据全等的条件可得,△DBC≌△EDF,可得CD=EF=m,S△BDE+ S△BDC+ S△ADE,可得出m+n=5.
解:
解:作EF⊥AC,垂足为F
∴∠EFD=
∴∠BDC+∠DBC=90°
∵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DB=90°,
∴∠EDF+∠BDC=90°,
∴∠EDF=∠DBC
在△DBC和△EDF中
∴△DBC≌△EDF(AAS)
∴CD=EF=m,
∵AC=3,
∴AD=AC-CD=3-m
∵S△BDE+ S△BDC+ S△ADE
∴
=
化简得:
,
∵n是的斜边,m是直角边
∴n-m>0
∴
故答案选: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构造三角形全等,割补法求面积,因式分解,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构造全等三角表示出面积.
7.A
【分析】设每块砖的厚度为xcm,则AD=3xcm,BE=2xcm,然后证明△DAC≌△ECB得到CD=BE=2xcm,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解:设每块砖的厚度为xcm,则AD=3xcm,BE=2xcm,
由题意得:∠ACB=∠ADC=∠BEC=90°,
∴∠ACD+∠DAC=∠ACD+∠BCE=90°,
∴∠DAC=∠ECB,
又∵AC=CB,
∴△DAC≌△ECB(AAS),
∴CD=BE=2xcm,
∵,,
∴,
∴,
故选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
8.13
【分析】先根据AD⊥DE,BE⊥DE,∠ADC=∠CEB=90°,则∠DAC+∠DCA=90°,△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可得AC=CB,推出∠DAC=∠ECB,即可证明△DAC≌△ECB得到CE=AD=5,CD=BE=8,由此求解即可.
解:∵AD⊥DE,BE⊥DE,
∴∠ADC=∠CEB=90°,
∴∠DAC+∠DCA=90°,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
∴∠DCA+∠BCE=90°,AC=CB
∴∠DAC=∠ECB,
∴△DAC≌△ECB(AAS),
∴CE=AD=5,CD=BE=8,
∴DE=CD+CE=13,
故答案为:13.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垂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
9.28
【分析】作CD⊥OB于点D,依据AAS证明,GM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过点C作CD⊥OB于点D,如图,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B,
∴
又
∴
在和中,
∴
∴
故答案为:28.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4cm.
【分析】过点E作EF⊥AN于F,先利用AAS证出△ABC≌△FCE,从而得出AB=FC=8cm,AC=FE,然后利用AAS证出△DCM≌△EFM,从而求出CM的长.
解:过点E作EF⊥AN于F,如图所示
∵AN⊥AB,△BCE和△A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BCE=∠ACD=∠CFE =90°,BC=CE,AC=CD
∴∠ABC+∠ACB=90°,∠FCE+∠ACB =90°,
∴∠ABC =∠FCE,
在△ABC和△FCE中
∴△ABC≌△FCE
∴AB=FC=8cm,AC=FE
∴CD= FE
在△DCM和△EFM中
∴△DCM≌△EFM
∴CM=FM=FC=4cm.
故答案为:4cm.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掌握用AAS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1.10
【分析】先证明,再证明,即可作答.
解:,
又,
,
,,
,
,,
,,
,
故答案为:10.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掌握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3
【分析】过点作交延长线于点,先证明,则,然后根据求即可.
解:过点作交延长线于点,
则∠DMC=90°=∠ABC,
,,
,,
,
,
,
,
,
.
故填.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证得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13.(1)(3)(4)
【分析】根据,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判断(1);过E作于点H,过F作,交的延长线于点G,利用K字型全等,易证,从而判断(2);同理可证,可得,再证,即可判断(4);最后根据,结合全等三角形即可判断(3).
解:∵为边上的高,,
∴,
∴,
故(1)正确;
如图所示,过E作于点H,过F作,交的延长线于点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在与中,
∵,
∴,
∴与不全等,
故(2)错误;
同理可证,
∴,
又∵,
∴,
∴,
在和中,
∵,
∴,
∴,
故(4)正确;
∵,
∴
.
故(3)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1)(3)(4).
故答案为:(1)(3)(4).
【点拨】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和性质,掌握K字型全等,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4.7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来实现相等线段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解:∵BE⊥l,CF⊥l,
∴∠AEB=∠CFA=90°.
∴∠EAB+∠EBA=90°.
又∵∠BAC=90°,
∴∠EAB+∠CAF=90°.
∴∠EBA=∠CAF.
在△AEB和△CFA中
∵∠AEB=∠CFA,∠EBA=∠CAF,AB=AC,
∴△AEB≌△CFA.
∴AE=CF,BE=AF.
∴AE+AF=BE+CF.
∴EF=BE+CF.
∵,
∴;
故答案为:7.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证明三角形全等.
15.18
【分析】由,可以得到,而,由此可以证明,进而得出,即可得出.
解:∵ 且,,
∴
∵,
∴
∴
∴ ,
∴
同理证得得
故,
故答案为:18.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相关知识,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解答.
16.见分析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即可判定三角形全等.
解:证明:∵AB⊥BD,ED⊥BD,AC⊥CE(已知)
∴∠ACE=∠B=∠D=90°(垂直的意义)
∵∠BCA+∠DCE+∠ACE=180°(平角的意义)
∠ACE=90°(已证)
∴∠BCA+∠DCE=90°(等式性质)
∵∠BCA+∠A+∠B=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B=90°(已证)
∴∠BCA+∠A=90°(等式性质)
∴∠DCE=∠A (同角的余角相等)
在△ABC和△CDE中,
,
∴△ABC≌△CDE(ASA)
∴BC=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7.(1)证明见分析;(2)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
【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然后利用AAS即可证出;
(2)根据题意即可求出AD和BE的长,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DC和CE,从而求出DE的长.
解:(1)证明:由题意得:,,
∴,
∴,
∴
在和中
,
∴;
(2)解:由题意得:,
∵,
∴,
∴,
答: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8.(1),;(2)成立,见分析
【分析】(1)根据题意可直接证明,即可得出结论;
(2)仿照(1)的证明过程推出,即可得出结论.
(1)解:由题意,,
在与中,
,
,,
在中,,
,
,
,
综上可知,;
(2)解:成立,理由如下:
,
,
在和中,
,
,
,,
,
,即,
;
(1)中结论仍然成立.
【点拨】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
19.(1)见分析;(2)见分析;(3)DE=BE-AD
【分析】(1)由已知推出∠ADC=∠BEC=90°,因为∠ACD+∠BCE=90°,∠DAC+∠ACD=90°,推出∠DAC=∠BCE,根据AAS即可得到答案;
(2)结论:DE=AD-BE.与(1)证法类似可证出∠ACD=∠EBC,能推出△ADC≌△CEB,得到AD=CE,CD=BE,即可得到答案.
(3)结论:DE=BE-AD.证明方法类似.
解:(1)证明:如图1,
∵AD⊥DE,BE⊥DE,
∴∠ADC=∠BEC=90°,
∵∠ACB=90°,
∴∠ACD+∠BCE=90°,∠DAC+∠ACD=90°,
∴∠DAC=∠BCE,
在△ADC和△CEB中,
,
∴△ADC≌△CEB(AAS);
(2)如图2,∵BE⊥EC,AD⊥CE,
∴∠ADC=∠BEC=90°,
∴∠EBC+∠ECB=90°,
∵∠ACB=90°,
∴∠ECB+∠ACE=90°,
∴∠ACD=∠EBC,
在△ADC和△CEB中,
,
∴△ADC≌△CEB(AAS),
∴AD=CE,CD=BE,
∴DE=EC-CD=AD-BE.
(3)DE=BE-AD;
如图3,∵∠ACB=90°,
∴∠ACD+∠BCE=90°
∵AD⊥MN,BE⊥MN,
∴∠ADC=∠CEB=90°,
∴∠ACD+∠DAC=90°,
∴∠DAC=∠ECB,
在△ACD和△CBE中,
,
∴△ACD≌△CBE(AAS),
∴AD=CE,CD=BE,
∴DE=CD-CE=BE-A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余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根据已知证明△ACD≌△CBE是解此题的关键,题型较好,综合性比较强.
20.(1)证明见分析;(2),证明见分析
【分析】(1)利用已知得出∠CAE=∠ABD,进而利用AAS得出则△ABD≌△CAE,即可得出DE=BD+CE;
(2)根据∠BDA=∠AEC=∠BAC,得出∠CAE=∠ABD,在△ADB和△CEA中,根据AAS证出△ADB≌△CEA,从而得出AE=BD,AD=CE,即可证出DE=BD+CE;
解:(1)DE=BD+CE.理由如下:
∵BD⊥,CE⊥,
∴∠BDA=∠AEC=90°
又∵∠BAC=90°,
∴∠BAD+∠CAE=90°,∠BAD+∠ABD=90°,
∴∠CAE=∠ABD
在△ABD和△CAE中,
,
∴△ABD≌△CAE(AAS)
∴BD=AE,AD=CE,
∵DE=AD+AE,
∴DE=CE+BD;
(2),理由如下:
∵∠BDA=∠AEC=∠BAC,
∴∠DBA+∠BAD=∠BAD+∠CAE,
∴∠CAE=∠ABD,
在△ADB和△CEA中,
,
∴△ADB≌△CEA(AAS),
∴AE=BD,AD=CE,
∴BD+CE=AE+AD=DE;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中的“一线三等角”模型: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1.问题1,AD=EC,证明见分析;问题2:DE+BE=AD;问题3:DE=AD+BE,证明见分析.
【分析】(1)由已知推出∠ADC=∠BEC=90°,因为∠ACD+∠BCE=90°,∠DAC+ACD=90°,推出∠DAC=∠BCE,根据AAS即可得到△ADC≌△CEB,即可得出AD=EC;
(2)由(1)得到AD=CE,CD=BE,即可求出答案;
(3)与(1)证法类似可证出∠ACD=∠EBC,能推出△ADC≌△CEB,得到AD=CE,CD=BE,即可得到DE、AD、BE之间的等量关系.
解:(1)AD=EC;
证明:∵AD⊥MN,BE⊥MN,
∴∠ADC=∠BEC=90°,
∵∠ACB=90°,
∴∠ACD+∠BCE=90°,∠DAC+∠ACD=90°,
∴∠DAC=∠BCE,
∵∠ADC=∠BEC,AC=BC,
∴△ADC≌△CEB,
∴AD=EC;
(2)DE+BE=AD;
由(1)已证△ADC≌△CEB,
∴AD=EC,CD=EB,CE=AD
∴CE=CD+DE=BE+DE=AD
即DE+BE=AD;
(3)DE=AD+BE.
证明:∵BE⊥BC,AD⊥CE,
∴∠ADC=90°,∠BEC=90°,
∴∠EBC+∠ECB=90°,
∵∠ACB=90°,
∴∠ECB+∠ACD=90°,
∴∠ACD=∠CBE,
∵∠ADC=∠BEC,AC=BC,
∴△ADC≌△CEB,
∴AD=CE,CD=BE,
∵CD+CE=DC,
∴DE=AD+BE.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邻补角的意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根据已知证出符合全等的条件是解此题的关键,题型较好,综合性比较强.
22.(1)△ACP与△BPQ全等,理由见分析;(2)PC⊥PQ,证明见分析;(3)存在,当t=1s,x=2cm/s或t=s,x=cm/s时,△ACP与△BPQ全等.
【分析】(1)利用定理证明;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断线段和线段的位置关系;
(3)分,两种情况,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列式计算.
解:(1)△ACP与△BPQ全等,
理由如下:当t=1时,AP=BQ=2,
则BP=9﹣2=7,
∴BP=AC,
又∵∠A=∠B=90°,
在△ACP和△BPQ中,
,
∴△ACP≌△BPQ(SAS);
(2)PC⊥PQ,
证明:∵△ACP≌△BPQ,
∴∠ACP=∠BPQ,
∴∠APC+∠BPQ=∠APC+∠ACP=90°.
∴∠CPQ=90°,
即线段PC与线段PQ垂直;
(3)①若△ACP≌△BPQ,
则AC=BP,AP=BQ,
∴9﹣2t=7,
解得,t=1(s),则x=2(cm/s);
②若△ACP≌△BQP,
则AC=BQ,AP=BP,
则2t=×9,
解得,t=(s),则x=7÷=(cm/s),
故当t=1s,x=2cm/s或t=s,x=cm/s时,△ACP与△BPQ全等.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注意分
类讨论思想的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23.(1)DE;(2)见分析.
【分析】(1)、(2):如图2,作EF⊥AB,垂足为F.由题意可证得△ACD≌△DFE,由此可得 CD=DE,故小明分析的与CD相等的线段是线段DE.
解:(1)DE;
故答案为DE;
(2)证明:作EF⊥AB,垂足为F.
则∠BFE=∠DFE=90°═∠A═∠CDE.
∵∠ADC+∠CDE=∠ADE=∠DFE+∠FED,
∴∠ADC=∠FED.
∵∠BFE=90°,∠B=30°,
∴BE=2FE.
∵BE=2AD,
∴FE=AD.
在△FED和△ADC中,
∴△FED≌△ADC(ASA).
∴DE=CD
【点拨】本题考查了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灵活运用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24.(1),证明见分析;(2);(3)
【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再证,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进行代换即可;
(2)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再证,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进行代换即可;
(3)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再证,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进行代换即可.
解:(1),证明:
四边形是正方形
,
又,
∴
在和中
,
(2),理由是:
四边形是正方形
,
又,
∴
在和中
,
∴EF=AF-AE=BE-DF
(3),理由是:
四边形是正方形
,
又,
∴
在和中
,
EF=AE-AF=DF-BE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能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是关键.
苏科版(2024)1.2 全等三角形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苏科版(2024)<a href="/sx/tb_c1728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2 全等三角形巩固练习</a>,共57页。
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1.2 全等三角形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1728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2 全等三角形课后作业题</a>,共60页。
初中数学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1.2 全等三角形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1728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1.2 全等三角形课时练习</a>,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