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大气环境(考点清单)(挖空版)【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中图中华地图版)
展开主题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考点一:大气的组成
近地面大气是由 、水汽以及微小颗粒组成的混合物。
低层大气的主要物质组成及作用。
考点二:虹
虹是太阳光照射在大气中水汽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形成的彩色圆弧,由外到内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考点三:人类活动对大气的组成的影响
臭氧空洞:冰箱、冰柜的使用,释放大量的氯氟碳化物,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造成臭氧空洞。
酸雨:酸雨指PH值小于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原因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
大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等进入大气,形成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考点四:对流层
高度: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为 千米,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
注意:对流层厚度与 有关,低纬度地区由于受热多,大气对流运动显著而厚度增大。高纬度地区由于受热少,大气对流运动不显著而厚度较小。对流层厚度还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地区尤为明显。
组成: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 和 。
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 )
考点五:平流层
高度: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的高空。
组成:水汽和杂质含量极少,22~27千米范围内形成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以 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考点六:高层大气
高度:平流层顶部至2000~3000千米的高空。
组成:空气密度很小,存在若干 。
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同时,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通信有重要的作用。
注意:太阳活动强烈或出现雷电现象时,会扰动电离层结构,影响地面无线电传播。
考点七:逆温现象
概念: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是 ,但在一定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不变化。
逆温的产生和消失:在晴朗无云或者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层。
随着地面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
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自下而上逐渐消失。
考点八: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组成。其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颗粒小,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在大气中停留市场长、输送距离远,因此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产生雾霾的物质来源很多,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等。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由于二者往往相伴而生,难以完全区分,因此我国很多地区往往将“雾”和“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主题5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
考点九: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考点十:大气受热的三个过程
考点十一:大气受热过程与昼夜温差大小
考点十二:热力环流
概念:由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形成过程:①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②B、F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少,形成低气压。③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特别注意:①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②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考点十三:海陆风和山谷风
海陆风形成原因。海风: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 。
陆风: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 。
山谷风形成原因。谷风: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降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山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升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
考点十四:与风形成的相关的力
大气的水平运动通常被称为风。风的形成主要受到三个力的影响: 、 和 。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因气压在不同高度上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其方向垂直于 ,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这种力会推动大气由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形成风。风速和风向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和方向。
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其方向垂直于风向,对风向有影响,但不影响风速。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右偏,而在南半球则使风向左偏。
摩擦力是风与下垫面相互作用产生的,其方向与风向 ,大小取决于下垫面的性质。摩擦力会减小风速,同时也会使风向发生偏转。
考点十五: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主题6 常见的气象灾害
考点十六:台风的防御措施
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
台风来袭前监测台风信息、未来台风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未来台风强度(中心气压)、风力、风速预报、台风带来的风雨影响范围和强度预报,并根据预报信息,制定相应的防灾应急预案。、
合理规划,减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强度,控制经济发展规模
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工程
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
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育等。
考点十七: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并及时预报,对防御洪水、减轻洪灾的损失有巨大作用。
防治措施:工程措施:①兴修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②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满溢;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非工程措施:①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②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③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将减灾和防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④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
组成成分
作用
干洁空气(25千米以下)
含量21%,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氮气
含量78%,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保温(吸收红外线)
臭氧
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 的伤害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水的相变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杂质
成云致雨的条件,反射、散射太阳辐射。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削弱的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实例
吸收
臭氧(平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吸收强烈,有选择性,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平流层中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
反射
较大颗粒尘埃、水滴、云层
各种波长的辐射
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①阴天,白天的气温一般不高;②世界上最高气温不在赤道,而在20°N~30°N的沙漠地区
散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波长较短的可见光
向四面八方散射,有选择性
晴朗的天空呈
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状小水滴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无选择性散射
阴天或受污染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
名称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太阳辐射
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大气辐射
气温日较差大小
原因
晴天大于阴天
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日较差大
高原山地大于平原盆地
高原山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日较差大
同纬度陆地大于海洋
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白天升温快,气温高;夜晚降温快,气温低,故日较差大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之间呈一个夹角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6页。
第2单元 大气环境(考点清单)(背记版)【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中图中华地图版): 这是一份第2单元 大气环境(考点清单)(背记版)【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中图中华地图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单元行星地球(挖空版)【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中图中华地图版): 这是一份第1单元行星地球(挖空版)【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中图中华地图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1亿年前~2,52亿年前~0,66亿年前至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