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27161/0-17283412869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27161/0-172834128703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27161/0-172834128705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27161/0-172834128708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27161/0-172834128711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27161/0-17283412871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27161/0-172834128716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227161/0-172834128719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梳理,重点难点--辨析,重点难点,思维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2.内、外力作用比较
◆三大类岩石特点及成因
1.图解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 三大类岩石特点及成因
2.岩石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1)一般情况下,岩石是上覆为新。就沉积岩而言,形成越早,埋藏越深,年龄越老;越向表层形成越晚,年龄越新。(2)侵入在后。侵入型的岩石一定形成于其他岩石之后。如图中岩层②和岩层⑤都为侵入型岩石,且都在岩层①中有分布,所以形成都晚于岩层①。岩层③与岩浆交界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岩层④,故岩层④形成晚于岩层②。
【对点训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拔约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据此完成1~2题。1.该地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有层理构造B.常含有化石C.多气孔构造D.下面岩石更古老2.下列属于火山活动形成的喷出岩的是( )①花岗岩 ②玄武岩 ③安山岩 ④页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
◆ 岩石圈物质循环判读
【对点训练】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读图,回答1~2题。1.有关图中字母所示内容,正确的是( )A.a是外力作用B.b是冷却凝固C.c是变质作用D.d是重熔再生2.关于图中数字代表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是沉积岩,板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B.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C.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D.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对点训练】2019年8月1日堪察加半岛克柳切夫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喷发的火山灰柱高度达到5 500米。读图,完成3~4题。3.下列板块中,与此次火山喷发关联度最小的是( )A.欧亚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4.下列宏观地形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无关的是( )A.亚洲东部的岛弧B.美洲西岸的山脉C.东非大裂谷D.日本群岛东部的深海沟
1.褶皱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如下面的图表所示:
◆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对点训练】读庐山附近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示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塌陷D.断层6.下列地貌与鄱阳湖成因相似的是( )A.渭河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平原D.珠江三角洲平原
中心式喷发的火山:常在地表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如富士山、长白山主峰等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候会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
◆ 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裂隙式喷发的火山:熔岩物质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如美国哥伦比亚高原、印度德干高原等
【对点训练】日本富士山是一座年轻的活火山,其完美的形态与其经历多次的喷发过程有关。下图为富士山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富士山的雏形及判断依据是( )A.爱鹰山面积大B.小御岳山岩性软C.爱鹰山距离近D.小御岳山被覆盖2.富士山的形成过程为(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乙、甲3.推测富士山岩浆喷发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增大地表起伏B.逐渐削平富士山C.形成新的山脉D.形成大盆地地形
◆ 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化作用的表现形式
2.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对点训练】冰劈作用是指在岩石裂隙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胀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下图示意冰劈作用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冰劈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A.风化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2.下列地区中,图示现象表现最显著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
◆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作用影响因素
2.流水堆积作用影响因素
【对点训练】右图为黄河壶口瀑布景观图,其后退速度约为1.2米/年,但后退速度在逐渐变慢。据此完成1~2题。1.瀑布后退原因是水蚀作用中的( )A.下切侵蚀 B.溯源侵蚀C.侧向侵蚀 D.冰川侵蚀2.瀑布后退速度快慢的显著影响因素是( )①流量大小 ②横向环流 ③基岩软硬程度 ④河道弯曲状况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
(2)根据沉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对点训练】小明暑假跟家人去埃及旅游,看到了“白沙漠”景观。所谓“白沙漠”,埃及人又称为“蘑菇沙漠”。高耸的白垩岩层屹立在埃及“白沙漠”中,仿佛一片巨大的蘑菇群,是由数千年沙暴“雕刻”而成。据此完成1~2题。1.形成“蘑菇沙漠”的作用主要是( )A.火山喷发B.流水堆积C.冰川作用D.风力侵蚀2.“蘑菇沙漠”形成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A.高温湿润B.寒冷干燥C.干旱地区D.温差小
1.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区分背斜、向斜,有无断层,在什么位置,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等)。
2.判定岩石类型有生物化石的必为沉积岩;变质岩往往紧邻岩浆侵入体;火山锥上必为喷出岩。要在认识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判断其特征。
3.判定岩层形成顺序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老上新,岩浆侵入体晚于其所在的沉积岩层。总之,之后出现的破坏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如下图所示,图中有侵入岩,说明在某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入岩层的形成时代。
4.判断地壳运动状况(1)地层中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地曾经是海洋。沉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映出该地曾经有森林或其他丰富的有机物质来源。石灰岩层反映出该地曾经是温暖的浅海。(2)地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续排列(如下图),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
4.判断地壳运动状况(3)某种地层缺失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当时地壳隆起,地势升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隆起后被外力侵蚀;三是当时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如下图)
4.判断地壳运动状况(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是由其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岩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的。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如下图)
4.判断地壳运动状况(5)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下图)。若出现有断层,说明相应岩层形成后,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甚至出现过地震。
5.在上述判断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工程选址、资源开发、旅游观光等。
1.喀斯特地貌(1)概况: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岩地貌。“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2).形成条件①岩石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②流水作用: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③气候: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气温较高的地区,水的溶蚀反应更强。
(3)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形态及成因
(1)概况: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2)形成条件:①岩性条件是雅丹形成发育的基础。②气候条件,现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③动力条件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关键因素,雅丹分布于极端干旱区,风力作用是其主要外动力。
(1)概况: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同时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2)形成过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1)概况:岱崮地貌是指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的地貌景观,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因而也被称为“方山地貌”。(2)形成过程:“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串讲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中图中华地图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知识梳理,重难点巩固,把握核心考点,典型考法练习,知识点01天体,天体判断的依据,天王星,海王星,条件结论,知识点08月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四章水的运动(串讲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核心突破,课标解读,当堂达标,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海气相互作用,河流补给类型,典例剖析,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河流水文及水系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串讲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核心突破,课标解读,当堂达标,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典例剖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