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记叙文阅读之句子赏析-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
展开【课标要求】
句子赏析历来是中考的热门考点。课标明确考查的重点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针对文中的某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或者妙处或者作用。考查内容主要有对语句修辞手法、关键词汇、语句丰厚蕴意、表达作用、描写方法等。
【考查重点】
句子赏析多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句子作用、句子含义、字词及句式等几个方面出题。其中,有单一题型,比如明确指出从某个角度(修辞、含义、字词、描写等)赏析,也有综合型题,如“品味语句,赏析表达效果”等。
修辞是散文句子赏析经常考查的内容。具体题型常以赏析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的形式出现。某些命题甚至会明确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或者直接问句子运用什么修辞。在对修辞的考查中,以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出现频率较高,其他修辞偶有涉及。不过,在利用修辞手法赏析句子时,一定要遵循修辞答题模式并结合文章内容。
【主要题型】
1.请从请从xx角度,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自选角度,赏析x段中画线句子。
【命题趋势】
近年来关于句子的赏析和作用题,试题设置的难度不仅仅置于各类手法的辨析上,而是侧重于考查从多个角度去赏析一个句子。
常态题型:列出一个句子,给出“批注”示例,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运用各种手法,仿照示例去赏析该句子。
【备考策略】
句子赏析之描写型。小说句子赏析类题尤以描写角度设题较多,而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都是中考阅读考查的内容。因为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也就成为必考对象,而且是考查的重点。比如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及细节描写等均会涉及。这其中还有一类就是根据字词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这类题也比较常见。
赏析之其他型。前面提到,句子赏析还经常涉及到含义、字词、句式等角度。其中,字词类句子赏析,一般会跟描写尤其是动作、心理描写融合考查。这几类题型虽然出题概率不高,但也属于基本题型,学习时应该有所把握。
考点1.从修辞角度赏析
答题四步:(1)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4)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①比喻: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或表达了……,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②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具有了人的特点,表现或表达了…,使语言生动形象。
EQ \\ac(○,3)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情感。
④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传诵。
⑤排比:句式整齐,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节奏感强,增强语势,突出强调……情感。
⑥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的思考,引出下文…,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⑦反问:增强语气,突出强调。
EQ \\ac(○,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突出强调了……内容(情感),层次清楚,加强节奏感。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修辞格作用)地刻画了(表现了、描写了)……,表现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物的……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题剖析】
【例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种下阳春
彭学明
①姐姐姐夫为兔年春天做准备时,还是虎年的寒冬腊月,距离温暖春天的到来还有一段光景。农人在春天里干活叫种阳春,为种阳春做准备叫备春。
②一大早,姐姐姐夫就开着农用三轮车上山了。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都擦着姐姐姐夫身边而来,又从姐姐姐夫身后倒去。寒气和雾气跟着,将姐姐姐夫包裹。山色和山影跟着,与姐姐姐夫同行。
③柴火灰是乡间最易得也最实惠的有机肥料。姐姐姐夫把灰一篮篮筛下,顺着筛眼飒飒漏下的柴火灰用于肥土肥泥,剩下的炭渣用来烤火取暖。姐姐把灰均匀铺撒在坡地上,姐夫则开动农耕机翻耕。农耕机来到姐姐姐夫家好几年了,不但熟悉了家里的一切,也熟悉了山坡上的一切。姐姐姐夫更是熟悉农耕机的脾气,把农耕机驯服得比耕牛还要听话、勤快、有力。偌大一块坡地,很快就犁完了。
④在姐姐姐夫眼里,柴火灰就是满地的乌金碎银!一整片泥土被农耕机像翻面团一样一溜溜翻开,被一锄锄翻晒,柴火灰也与泥土紧紧交融,成为喂肥庄稼的养料。
⑤翻耕完后,姐姐把翻耕的土地平整好,姐夫开着农用车一趟趟把备好的粪肥运到地里,一层层泼洒。这片跟了姐姐姐夫几十年的地,在他们年复一年的精心伺候下,一年比一年黑,一年比一年肥,黑得发亮,肥得流油。尽管虎年里半年都没下雨,那泥土还是带着湿气和地气,一捏,就能像海绵一样捏成一团、蓬松开去。
⑥姐姐姐夫都是在泥土里生、泥土里长的,伺候了泥土大半辈子,他们生命的颜色已是泥土的颜色,他们的情感和寄托与泥土紧紧相连。他们已是泥土的一部分。他们最懂土地对人间的意义,他们像疼爱子孙一样疼爱土地。
⑦哥哥嫂子一样不会让他们的农田吃亏、挨饿。哥哥虽然也七十来岁了,身体却比姐姐姐夫好,还挑得起一百多斤的担子,背得起一百多斤的东西。干涸了半年的农田,已经坼裂了,哥哥得抢在雨水来临前先翻耕一遍。
⑧哥哥上了年纪,耳朵已经不太好使了。嫂子骂他,他笑呵呵的,听不见;天上打雷,他懵懂懂的,听不见。但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他听得清清楚楚。一坝子干涸得没有一滴水的稻田,只剩下收割后的稻草桩子和茬子,排着整齐的队列,有如待阅的方阵。哥哥犁田用的旋耕机一进农田,那板结的泥土就一下子翻开松散、搅碎平整了,那满田的稻草桩子和茬子也都被打成细碎的粉末了。
⑨在后辈心里,干这些农活辛苦,他们心疼老人。可在哥哥姐姐这辈人眼里,这根本不苦,反倒乐在其中。姐姐说,有什么苦的呢?现在耕田有耕田机,犁地有犁地机,收割有收割机,打米有打米机,榨油有榨油机。哥哥说,现在不用交农业税,国家还给种粮补贴、植树补贴,到哪里找这样的好日子呢?
⑩春光和秋色,永远不会辜负哥哥姐姐这样种阳春的人。
(选自《长在心中的大树》,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年2月第1版,有删改)
1.关于为兔年“备春”,姐姐姐夫先后做了哪些主要工作?请简要概括。
① →② →农耕机翻耕→③ →④
2.✬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极具表现力,请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都擦着姐姐姐夫身边而来,又从姐姐姐夫身后倒去。
3.有人认为,文章第⑧段中哥哥被骂的情节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谈谈你的看法。
4.文章结尾说“春光和秋色,永远不会辜负哥哥姐姐这样种阳春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句话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答案】1. 筛制柴火灰 均匀铺撒柴火灰 平整土地 泼洒粪肥 2.①环境(景物)描写。描写了乡村的美好景象,暗含着对乡村的赞美之情。
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乡村清晨的美丽景色,句式整齐,富有气势,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3.不同意,用嫂子骂他和天上打雷,大声音都听不见,与哥哥听得清清楚楚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的细微声音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哥哥对土地和庄稼的热爱,丰富了人物形象。 4.哥哥姐姐是万万千千农民的缩影。春光秋色,春种秋收,付出终会有回报。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不会辜负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解析】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
根据题干提示“农耕机翻耕”,找到第③段“姐夫则开动农耕机翻耕”,据此可知①②处在该句之前概括,③④在③段后概括;
根据第③段“姐姐姐夫把灰一篮篮筛下,顺着筛眼飒飒漏下的柴火灰用于肥土肥泥,剩下的炭渣用来烤火取暖”,姐姐姐夫筛灰,制作肥土肥泥的柴火灰,据此可概括①处为:筛制柴火灰;
根据第③段“姐姐把灰均匀铺撒在坡地上”,姐姐在坡地上均匀铺撒柴火灰,据此可概括②处为:均匀铺撒柴火灰;
根据第⑤段“翻耕完后,姐姐把翻耕的土地平整好”,姐姐平整好翻耕的土地,据此可概括③处为:平整土地;
根据第⑤段“姐夫开着农用车一趟趟把备好的粪肥运到地里,一层层泼洒”,姐夫把粪肥运到地里泼洒,据此可概括④处为:泼洒粪肥。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注意题干两个角度加以赏析的要求。
①从“一栋栋木屋农舍,一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和一山山青翠秀色”,可以看出运用了环境(景物)描写,结合第②段“一大早,姐姐姐夫就开着农用三轮车上山了”,姐姐姐夫一大早就上山了,据此可知描写了乡村清晨的美好景象,作者把家乡景色描绘的十分美好,暗含着对乡村的赞美之情。
②“一栋栋木屋农舍”“声声鸡鸣犬吠”“一坝坝田园田野”“一山山青翠秀色”,可以看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富有气势,结合第②段“一大早,姐姐姐夫就开着农用三轮车上山了”,姐姐姐夫一大早就上山了,可知该句写出了乡村的美丽景色,作者把家乡景色描绘的十分美好,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首先表态,不同意,然后结合内容阐述理由即可。
根据第⑧段“嫂子骂他,他笑呵呵的,听不见;天上打雷,他懵懂懂的,听不见。但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他听得清清楚楚”,哥哥听不见声音很大的叫骂和打雷,却听得清清楚楚的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的细微声音,据此可知嫂子骂他和天上打雷,大声音都听不见,与哥哥听得清清楚楚田土和庄稼的一呼一息的细微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第⑨段“在后辈心里,干这些农活辛苦,他们心疼老人。可在哥哥姐姐这辈人眼里,这根本不苦,反倒乐在其中”,对干农活,哥哥姐姐乐在其中,据此可知突出了哥哥对土地和庄稼的热爱,丰富了人物形象。
4.本题考查语句的阅读启示。
结合第①段“姐姐姐夫为兔年春天做准备时,还是虎年的寒冬腊月,距离温暖春天的到来还有一段光景。农人在春天里干活叫种阳春,为种阳春做准备叫备春”,姐姐姐夫早早就开始备春,据此可知要想干好事情,要早做准备;
结合第③段“姐姐姐夫把灰一篮篮筛下,顺着筛眼飒飒漏下的柴火灰用于肥土肥泥,剩下的炭渣用来烤火取暖。姐姐把灰均匀铺撒在坡地上,姐夫则开动农耕机翻耕”、第⑤段“翻耕完后,姐姐把翻耕的土地平整好,姐夫开着农用车一趟趟把备好的粪肥运到地里,一层层泼洒”,姐姐姐夫从筛制柴火灰 、均匀铺撒柴火灰到农耕机翻耕并平整土地 ,到泼洒粪肥的“备春”工作,据此可知他们为了种阳春,做了大量的工作;
结合第⑨段“可在哥哥姐姐这辈人眼里,这根本不苦,反倒乐在其中”,哥哥姐姐热爱劳动,以苦为乐;
根据以上分析结尾“春光和秋色,永远不会辜负哥哥姐姐这样种阳春的人”意思是:只有像哥哥姐姐那样在春天里辛勤播种,付出勤劳和汗水的人,在秋天里才有收获。这启示我们要珍惜拥有的青春时光,好好学习,才会有将来的丰厚收获。
考点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答题五步:(1)判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内容。(3)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心情)。(4)突出了人物什么性格(精神品质)。(5)揭示出了文章什么主旨。
【例题剖析】
【例1】(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相忆茨菇又一年
史良高
①已经很多年没见过茨菇了。
②去超市里,一边比划着像乒乓球一样圆圆的球茎,球茎还长着弯弯长长的嫩嘴嘴,一边咨询卖菜的大姐。大姐一脸茫然,摇摇头说:“听也没听过!”不怪大姐,这里是山城重庆,哪来茨菇呢?
③家乡坐落在白荡湖畔,那里河道纵横,池塘星罗棋布,是茨菇的天堂。沟沟汊汊,河边滩涂,到处都有燕尾一样的绿叶。秋冬季节,想吃茨菇了,就挽起裤腿,去池塘河沟的一湾浅水里,顺着枯萎的禾秆往下摸索,很快,一个个可爱的粉色肉球就“呼喇喇”地被提溜上来。后来,野生的茨菇渐渐地少了,乡里人家开始“圈养”,“圈养”的茨菇,个大,肉嫩,味更鲜美。
④茨菇是来自泥土的寻常物什,家乡人根本就不拿它当回事,灾荒年间,就将茨菇烀了当主食。现如今的餐桌上,茨菇烹调手法五花八门,炒豆干者有之,炒蒜苗者有之,烧豆腐者有之。常见的譬如茨菇炒肉片:先将茨菇洗净切片,过一下清水,沥干备用。最好挑一块猪的前夹肉,略带肥膘,切成薄片,用生抽腌制几分钟,加点蛋清芡粉裹好。油锅烧热,将肉片倒入,大火炒至肉变色出锅。再洗锅放油,抓一撮葱花爆出香味,将茨菇倒入,配一点木耳为佳,热炒,茨菇由玉白呈现微黄,兑适量清水,半匙白糖,加盖焖十来分钟,收汁前将肉片倒入翻炒。最后撒点鸡精、葱花出锅,淋上几滴麻油。茨菇嫩黄,木耳乌黑,葱花碧绿,再加上肉片绵软,吃起来粉糯清脆,清香可口。如果用来烧肉,则要切成块状,其烧法与烧土豆同,但味道不一样,茨菇的粉糯中夹带着丝丝的甘醇,回味绵长,那是土豆所不及的。
⑤有族人春节祭祖归来,在朋友圈发了一幅又一幅图,画面之中是绵绵乡愁。从那一盘盘美食中,方知他们也极喜欢茨菇。茨菇,成了每年春节家宴上不可或缺的美馔。他们的厨艺更加绝妙,就拿茨菇炒肉片来说,配料中就加了白菜叶、百叶丝和蒜叶,想必那道菜端上桌,青黄碧绿,似温润的翡翠一般,其菜之雅,其格之高,会不会让人不忍下箸?
⑥家父65岁那年和母亲一起,从“人家尽枕湖”的水乡来到城里。到了城里的老人,一到冬天味蕾就觉得寡淡,就念叨起家乡的茨菇来。一次次去菜市场,一次次空手而回。直到春节临近,一家家超市里的茨菇才闪亮登场。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一下子就买了两大兜。回到家,父母在院子里一边清洗,一边用指甲去须,我分明看见,他们的眼里有泪花溢出。
⑦如今,我也跟父母当年一样,离开了自己生活多年的古城,客居他乡。一到秋冬时节就想品尝一下家乡的茨菇,品一品那种微微的苦,那种丝丝的甜。所不同的是,父母当年距离家乡不过百里之遥。而我,肩背行囊,翻越一山又一山,远离故乡“八千里路云和月”。我在这头,茨菇在那头。
⑧腊月里从山道上下来,看到山里人家篱笆墙内青烟袅袅。我知道,那是山里人家每年腊月必做的功课——烟熏腊肉。一到青烟缭绕,预示着一年的光景就要过去。想着我那山高水远的故乡,庭前的河池里像燕尾一样的茨菇叶子日渐枯萎,家家餐桌上新鲜的茨菇正飘着丝丝缕缕的醇香。而我这个游子,在异乡不知不觉又漂泊了一年。
(选自2024年2月17日《文汇报》,有删改)
5.仿照示例,根据本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为“茨菇”撰写一则词条。
示例:【菱角】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浮在水上,表面深亮绿色,背面为绿色或紫红色;果实为弯牛角形,果壳坚硬;嫩果可生食,老嫩皆可做菜煮食,并可加工做成菱粉。
6.✬散文的语言通常追求含蓄、有意蕴,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具备这些特点?请选出一句,并赏析。
选句:
赏析:
7.为吸引游子还乡,电视台“家乡味道”栏目组准备介绍家乡菜“茨菇炒肉片”,向社会征集推介语,请你尝试写一则。
【答案】5.示例:【茨菇】乒乓球一样圆圆的球茎,球茎还长着弯弯长长的嫩嘴嘴。可以用来炒豆干,炒蒜苗,烧豆腐以及茨菇炒肉片,粉粉糯糯,夹着丝丝甘醇,回味绵长。 6.示例:选句:想着我那山高水远的故乡,庭前的河池里向燕尾一样的茨菇叶子日渐枯萎,家家餐桌上新鲜的茨菇正飘着丝丝缕缕的醇香。
赏析:作者从想象的角度,从看到升起的炊烟,想到茨菇的生长变 化,预示着一年又即将过去,家家桌上新鲜的茨菇飘香,阖家团圆。而作者在异乡又漂泊了一年,通过作者对茨菇的喜爱之情写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开放性题目, 选择其他角度的鉴赏也可以】 7.示例:茨菇炒肉片吃起来粉糯清脆,清香可口。先要将茨菇洗净切片备用,挑一块肥瘦相间的猪前夹肉切成薄片,肉片大火炒至出锅, 将茨菇倒入锅中,加以葱花与木耳爆香。嫩黄木耳,乌黑葱花, 碧绿之时,肉片回锅,淋上香油翻炒出锅,如同我们对家乡的思念一样,粉糯甘醇,回味无穷。【开放性题目,主要围绕介绍茨菇和家乡味道入手】
【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由示例“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浮在水上,表面深亮绿色,背面为绿色或紫红色;果实为弯牛角形,果壳坚硬;嫩果可生食,老嫩皆可做菜煮食,并可加工做成菱粉”可知,示例从植物属性、生长环境、色泽、果实及食用方面介绍了菱角。作答此题,需结合文章有关茨菇外形特点、生长环境、食用方法、口感等方面进行作答。
结合②段“去超市里,一边比划着像乒乓球一样圆圆的球茎,球茎还长着弯弯长长的嫩嘴嘴”可知,茨菇外形像乒乓球一样圆圆的球茎,球茎还长着弯弯长长的嫩嘴嘴;结合④段“茨菇是来自泥土的寻常物什,家乡人根本就不拿它当回事,灾荒年间,就将茨菇烀了当主食。现如今的餐桌上,茨菇烹调手法五花八门,炒豆干者有之,炒蒜苗者有之,烧豆腐者有之。常见的譬如茨菇炒肉片”“吃起来粉糯清脆,清香可口。如果用来烧肉,则要切成块状,其烧法与烧土豆同,但味道不一样,茨菇的粉糯中夹带着丝丝的甘醇,回味绵长”等内容可知,茨菇可以做炒豆干,炒蒜苗,烧豆腐以及茨菇炒肉片,口感粉粉糯糯,夹着丝丝甘醇,回味绵长。
示例:【茨菇】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水中或水边;球茎呈圆形且长有嫩嘴嘴,颜色为粉色;可野生也可人工“圈养”;可作为食材,烹饪手法多样,如炒肉片、烧肉等,味道粉糯清脆、甘醇且有清香,是家乡常见且受欢迎的食物。
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找出文中含蓄有意蕴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示例:
选句:我在这头,茨菇在那头。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这头”和“那头”的对比,形象地表达出作者与家乡、与茨菇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上的遥远,更是心理上的牵挂和思念,含蓄地体现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茨菇所承载的故乡情感的深沉,虽简短却意蕴无穷。
7.本题考查主观表达。作答此题,首先可联系文章第④段“常见的譬如茨菇炒肉片:先将茨菇洗净切片,过一下清水,沥干备用。最好挑一块猪的前夹肉,略带肥膘,切成薄片,用生抽腌制几分钟,加点蛋清芡粉裹好。油锅烧热,将肉片倒入,大火炒至肉变色出锅。再洗锅放油,抓一撮葱花爆出香味,将茨菇倒入,配一点木耳为佳,热炒,茨菇由玉白呈现微黄,兑适量清水,半匙白糖,加盖焖十来分钟,收汁前将肉片倒入翻炒。最后撒点鸡精、葱花出锅,淋上几滴麻油。茨菇嫩黄,木耳乌黑,葱花碧绿,再加上肉片绵软,吃起来粉糯清脆,清香可口”,提炼概括“茨菇炒肉片”的做法及食材搭配、口感等内容,要突出“茨菇炒肉片”这道菜的特点,比如美味、独特等,同时可以融入一些对家乡的情感元素,以唤起游子对家乡味道的怀念和向往。语言要简洁、有感染力。
示例:家乡的茨菇炒肉片,那粉糯与鲜嫩的完美融合,是舌尖上的乡愁,是记忆里的温暖。先把茨菇洗净切片、清水过一下并沥干,猪肉前夹肉切片用生抽等腌制后炒至变色盛出;再热油爆香葱花,炒茨菇,加木耳等,热炒后加水、白糖焖,收汁前倒入肉片翻炒,最后加鸡精、葱花等,淋麻油出锅。游子们,快来品尝这道家乡美味,找回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吧!
考点3.从语调特征角度赏析
①骈散句:更富有诗意。
②长短句:错落有致。
③双重否定句、设问句、反问句:表示肯定、强调。
④褒词贬用:讽刺、针砭。
③拟声词:生动形象,使人产生联想、身临其境。
【例题剖析】
【例1】(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河出深山
汤素兰
①山里人见的山多了,走的山路多了,便有了关于山的智慧。“望山跑死马”,意思是你虽然望见了前面的山,但若想到那山上去,把马跑到累死也不一定能到达。你若身在山中,朝着山走,是走不出大山的。只有沿着水走,才能走出大山去。
②两山之间必有涧,涧中一线泉水,数线这样的洞泉从四围大山中滑流而出,慢慢朝盆地中汇聚,盆地里就出现了一条清亮的小溪。
③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蝉在树上大声喊热啊热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我赤脚,拎着小桶和撮箕,跳进小溪,将撮箕伸进水草中撮鱼虾泥鳅,翻开小石头捉螃蟹。
④小溪蜿蜒流过村庄。村路像飘带似的,沿着小溪往村口飘去。温柔的小溪来到村口的山嘴处,突然变得大胆起来,以决绝的姿态跳下悬崖,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村路则在这里犹豫一下,转了个弯,绕过山嘴去寻找大河,然后沿着大河飘向山外。
⑤我不能跟小溪一起跃进大河,也不能跟着村路走去山外。我童年的世界只有头顶那一方蓝天和蓝天下的村庄。但我的脚步没有停歇。河岸边的山坡上开凿了层层梯田,我赤脚跳跃在梯田窄窄的田塍上。沿着那些高高低低的田塍,我终于也像小溪一样,走进峡谷中的大河,去继续我的渔获。
⑥说是大河,其实河里的水不多,也不深,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涉水过河。但大河曾经也是大的。从夹岸耸峙的高山、刀砍斧削般深切的河床和河床里大如茅屋的乱石,都能感受到大河当年奔腾的气势。但如今,它只能在乱石间穿行,沿着曾经的巨大河床,执拗地爬向山外。
⑦芙蓉山下有一个水库,是在我童年时代修建起来的,水库的大坝就建在大河上。也因为修建这座水库,才使大河失去了奔腾的气势。随着水库一起修建的,还有两条渠道。其中一条渠道通过隧道,将水库的水送到我们村庄。这渠清水在流过我们村庄后,又通过一条架在盆地中间的高高渡槽和另一个隧洞,流向我所不知道的远方。
⑧渠道不像溪流和大河那般弯弯曲曲,渠道里的水也不像溪流和大河里的水可以随心所欲。溪流像调皮的孩子,整天叮叮咚咚唱歌,有时贪玩,改了道,弯进圳沟,忘记了再回小溪,就聚成山塘。大河里的水常在窄处湍急,而在一些大石头下又沉静为深潭。渠道却规定了水的来路和去处,让水流得规规矩矩、明明白白。途经村庄的渠道虽然不长,却有明渠、隧道和渡槽。明渠有一个梯形的底座,渠道送水的时候,渠水在梯形的渠道里平缓无声地流动,没有波澜,也看不见底。隧道和渡槽的内壁都是陡直的,里面没有可供抓握的水草或者杂树。所以在渠道过水的时节,父母每天都要叮嘱孩子们不要去渠道里玩水,以免发生危险。我们简直对它又爱又怕。
⑨对于农人们来说,这渠道真是太重要了。记得渠道第一次送水时,正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满渠清澈的河水流过村庄,不仅带来缕缕凉风,也通过渠底的孔洞,流进两旁的田野,让久旱的禾苗得到灌溉,让农人们的脸上荡漾开水波纹似的微笑。
⑩少年时代,我沿着大河走出山村,到镇上读高中时,才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大河到了流沙河段,已经没有了夹岸耸峙的高山和河床里嶙峋的乱石。河道变得宽阔,流水变得平缓,河床铺满金黄的流沙,流沙河也因此得名。那时候沿河正在搞建设、盖房子,于是,流沙河里的沙子被广泛用到建筑工地上去,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
⑪后来,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才知道大河的书名叫楚江。楚江从我的故乡发源,全长48千米,沿途又汇入20多条支流,然后入沩水、进湘江,直通大海。
⑫读大学后,我弄明白了,正因为在大河上修建了大坝,调节了山洪,才保了我们一方平安。我还知道,那通过水渠引出来的水,后来走得很远。在缺水的年份,它甚至被调往邻县,为那儿的禾苗解渴。
⑬我故乡的这条大河,虽然在我的童年时代就被截断了,但不管是水库里的水还是渠道里的水,它依然以水的形态,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如今,楚江之源的水库被命名为青山湖,是下游多个乡镇的饮用水源。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楚江已经是水清岸绿,时有白鹭、野鸭在水中嬉戏。
⑭“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这是我年轻时一篇小说的题记。而关于河的这种印象,是童年时代故乡的大河带给我的。
⑮当日子流水似的远去,我在回忆故乡和故乡的大河时,也重新理解了河的意义。河水走出大山,其实最终又会回到大山。因为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被蒸发成水汽,飘入天空,聚成云彩。总有一片云会飘回故乡,变成雨,又落入故乡的大河。
(选自202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减)
8.梳理文章的内容,完成下图,并据此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
(1)梳理文章内容:
(2)探究结构特点:
9.文章第③段说:“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请分析作者在本段是如何写出“乐园”之“乐”的。
10.✬请你为文章中画线句子设计朗读,并阐述理由。(可从重音、停连等角度设计)
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
11.作者在一次访谈中曾说,年轻时以为乡村环境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她的想象力,后来才明白,最重要的是滋养她形成了朴素的价值观大河作为乡村环境的一部分,它的哪些精神影响了作者形成朴素的价值观?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答案】8.(1)①清亮、温柔、大胆②宽阔平缓、遍体鳞伤③同情、怜惜④感激,赞美,钦佩
(2)文章采用双线结构,一条线索是大河从深山一路奔流到海,另一条线索是我读书的经历(或我的情感变化)。 9.用拟人的手法写村庄的昏昏欲睡和蝉的鸣叫,突出夏天的炎热,与我的感受形成对比;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达出我捉鱼虾、泥鳅、螃蟹的快乐心情。 10.示例:重读“只有”“冲撞”“轰然”:“重重叠叠”“一马平川”语音延长。因为“只有”强调河的唯一性,突出对河的赞美。“冲撞”强调走出大山的艰难性,“轰然”展示出大河冲出深山的浩大气势;“重重叠叠”语音延长凸显山的阻碍之大。“一马平川”语音延长展示出大河冲出深山后的美好图景,令人向往,给人激励与鼓舞。(言之成理即可) 11.大河从深山流出,历经波折,依然一路奔向大海,它一往无前的精神坚定了作者不惧困难、走出大山的意志;大河无论以何种水的形态存在,都滋养万物,保一方平安,它的奉献精神激励作者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大河奔流入大海,但最终仍会变成云、雨回到故乡,它的反哺精神影响作者生发回馈故乡的愿望。(意对即可)
【解析】8.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第一问:
(1)根据思维导图“童年期”和“我的感情”是“喜爱”的提示,找到②段“盆地里就出现了一条清亮的小溪”、③段“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蝉在树上大声喊热啊热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和④段“村路像飘带似的,沿着小溪往村口飘去。温柔的小溪来到村口的山嘴处,突然变得大胆起来,以决绝的姿态跳下悬崖,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可将“小溪”的特点概括为:清亮、温柔、大胆;
(2)根据思维导图“少年期”和河名“流沙河”的提示,找到⑩段“河道变得宽阔,流水变得平缓,河床铺满金黄的流沙,流沙河也因此得名。那时候沿河正在搞建设、盖房子,于是,流沙河里的沙子被广泛用到建筑工地上去,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可将河的特点概括为:宽阔平缓、遍体鳞伤。
(3)根据思维导图“少年期”和河名“流沙河”的提示,找到⑩段“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结合“遍体鳞伤”可将“我的感情”概括为:同情、怜惜。
(4)根据思维导图“上学后”和“河名及特点”是“楚江:支流多、景色美”的提示,找到⑫段“正因为在大河上修建了大坝,调节了山洪,才保了我们一方平安。我还知道,那通过水渠引出来的水,后来走得很远。在缺水的年份,它甚至被调往邻县,为那儿的禾苗解渴”和⑬段“我故乡的这条大河,虽然在我的童年时代就被截断了,但不管是水库里的水还是渠道里的水,它依然以水的形态,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可将“我的感情”概括为:感激,赞美,钦佩。
第二问:
根据②段“盆地里就出现了一条清亮的小溪”、④段“小溪蜿蜒流过村庄……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⑥段“说是大河,其实河里的水不多,也不深,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涉水过河”、⑩段“到镇上读高中时,才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大河到了流沙河段,已经没有了夹岸耸峙的高山和河床里嶙峋的乱石”和⑪段“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才知道大河的书名叫楚江。楚江从我的故乡发源,全长48千米,沿途又汇入20多条支流,然后入沩水、进湘江,直通大海”可知,一条线索是:小溪——大河——流沙河——楚江——大海;
根据③段“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⑩段“少年时代,我沿着大河走出山村,到镇上读高中时,才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⑪段“后来,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才知道大河的书名叫楚江”可知,一条线索是:童年——少年——高中时——读大学;
据此分析可知,一条线索是大河从深山一路奔流到海,另一条线索是我读书的经历(或我的情感变化),可见本文结构特点是采用了双线结构。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赏析。
根据③段“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蝉在树上大声喊热啊热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将村庄和蝉人格化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想象地写出了小溪周围的环境,突出了夏天的炎热,并与我的感受形成对比,表现了“我”的“乐”。
根据③段“我赤脚,拎着小桶和撮箕,跳进小溪,将撮箕伸进水草中撮鱼虾泥鳅,翻开小石头捉螃蟹”中的“拎”“伸”“撮”“翻”“捉”等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生动想象地写出了我捉鱼虾、泥鳅、螃蟹的样子,表现了“我”的快乐心情。
10.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重读:
根据⑭段“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中“只有”表示必要的条件,可以设计重读这个词,以强调河的唯一性,突出对河的赞美。“冲撞”写的是“河”流动的样子,可设计重读这个词,以突出“河”的形象,表现它走出大山的艰难。“轰然”是拟声词,表面写的是“山”打开的声音,实则表现的是大河冲出深山的浩大气势,因此,也可重读。
停连:
“重重叠叠”写的是山的样貌,此处突出了“河”冲出大山的困难之大,语音延长凸显山的阻碍,表现“河”的顽强。“一马平川”写的是大河冲出深山后的美好图景,可语音延长,以表现“河”的胜利,能给人激励与鼓舞。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⑥段“从夹岸耸峙的高山、刀砍斧削般深切的河床和河床里大如茅屋的乱石,都能感受到大河当年奔腾的气势。但如今,它只能在乱石间穿行,沿着曾经的巨大河床,执拗地爬向山外”大河从深山凝聚小溪开始出发,历经艰难险阻,从不停歇,一路奔向自己目的地——大海;结合⑪段“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可知,正是大河一往无前、坚韧不拔的精神,给了作者不惧困难、走出大山的力量和勇气。
根据⑫段“正因为在大河上修建了大坝,调节了山洪,才保了我们一方平安……”和⑬段“我故乡的这条大河,虽然在我的童年时代就被截断了,但不管是水库里的水还是渠道里的水,它依然以水的形态,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可知,大河无论外形如何变化,本质上都是水的形态,都在滋养万物,保一方平安,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可知,河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激励作者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
根据⑮段“当日子流水似的远去,我在回忆故乡和故乡的大河时,也重新理解了河的意义。河水走出大山,其实最终又会回到大山。因为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被蒸发成水汽,飘入天空,聚成云彩。总有一片云会飘回故乡,变成雨,又落入故乡的大河”可知,大河在流动的过程中,会被蒸发成水汽重新回到故乡,往复循环,不断回馈人们,可知,河的反哺精神影响作者生发对故乡的感恩之情。
考点4.从句式入手
①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②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③结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
另外,文中的一些警句、议论抒情句也值得关注。
【例题剖析】
【例1】(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文学作品阅读课,老师以汪曾祺的散文《夏天》作为阅读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
汪曾祺
①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②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
③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
④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⑤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⑥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⑦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⑧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⑨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⑩“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⑪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⑫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⑬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奇臭无比,很难除净。
⑭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⑮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⑯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⑰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呱呱呱呱”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⑱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呢!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⑲乘凉。
⑳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㉑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已入梦乡。
㉒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选自《岁朝清供》三联书店2011年版有删改)
12.文章写了夏天的许多事、物,请根据行文脉络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夏晨写字读文→夏花泼辣娇嫩→ → →夏虫鸣声各异→夏夜乘凉赏月
13.作者笔下的花草、瓜果、昆虫皆有意趣,如苍耳叫做“万把钩”,因为它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请再找出两例赏析命名的生动之处。
14.✬汪曾祺的散文,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品读下面的画线句子,体会语言的独特韵味。
(1)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2)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15.请以文中的栀子花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把一种花写得富有情味的。
16.木心先生说:“哲学、文学属于极少数智慧而多情的人,是幸福,是享受。”在汪曾祺笔下,人间草木皆有情。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他的“智慧而多情”。
【答案】12. 示例:夏草旺盛顽强 夏果香甜诱人 13.示例:①“巴根草”,因贴地生长,见缝扎根,非常顽强,拉扯不断而得名,既写出了巴根草的附地性,也写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②“臭芝麻”,芝麻言其形、色,又奇臭无比,以此命名。③“奶奶哼”,突出它的瓜肉极面,适宜老人吃,奶奶一边吃,一边“哼”,故此得名,极具画面感,生活气息浓郁。④“侉叫蛐子”,因叫声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呱呱呱呱”很吵人而得名。 14.(1)示例:白描手法写它的颜色;拟人手法,“命薄,楚楚可怜”描绘了它的情状,也写出它的单薄、脆弱、花期不长,表达了作者对秋葵的心疼怜爱。
(2)示例:语言如话,描写生动,短句紧凑活泼。剖瓜的咔嚓之声,瓜破时的凉气,有声音,有感官,特别是写眼睛的凉表现出惬意之情。 15.写栀子花的花瓣时,引入山歌,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写栀子花的整体情态时从视觉上描摹;写栀子花的香气时变换不同的表述,“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碰鼻子香”“香得掸都掸不开”“香得痛痛快快”,语言丰富,层次分明,将无形的香气写得生活化,具象化,仿佛香气已经浸透了人们的身体;写栀子花的性格时,将栀子花拟人化,通过栀子花的语言表现它的世俗泼辣的性格。 16.智慧: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有发现美的眼睛,对各种花草瓜虫,如数家珍,细细描述。多情:对生活的热爱,一草一木都有生命,风土人情信手拈来,沉浸并享受生活。凝视生活,善于审美,富有情趣。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他拥有用文字表现生活,书写美好的能力。
【解析】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通读全文,划分结构层次,梳理情节。
根据文章第⑧段“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可概括出:夏草旺盛顽强;
根据文章第⑬段“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第⑮段“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可概括出:夏果香甜诱人。
13.本题考查语言的生动性。
结合文中句子,任选两例,从修辞、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如:①结合文章第⑪段“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可知,这种草因为贴地而生,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而得名“巴根草”,写出了巴根草的附地性;再结合“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可知,写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②结合文章第⑬段“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奇臭无比,很难除净”中的“常常沾了一裤腿”可知,这种植物很多,像芝麻一样,“奇臭无比,很难除净”写它奇臭无比,写出了它的味道;
③结合文章第⑯段“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中“状似牛角”写出了“牛角酥”的形状,“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写出了瓜的颜色、味道和酥脆的特点,因此取名“牛角酥”;
④结合文章第⑯段“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可知,“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写出了它的瓜肉极面,适宜老人吃,因此得名,极具意趣,生活气息浓郁;
⑤结合文章第⑰段“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呱呱呱呱’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因为这种蝈蝈叫起来‘呱呱呱呱’的,叫声跟一个叫驴子似的,而且很吵人,因此得名“侉叫蚰子”,“侉”形象地写出了它叫声的特点。
14.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1)从“秋葵也命薄”“楚楚可怜”可知是拟人的修辞方法,将秋葵赋予人的性格特征,“命博”“楚楚可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的纤弱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秋葵的怜爱之情。
(2)“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用三个短句,简洁明快,“咔嚓”一词,绘声绘色,颇有动感;“连眼睛都是凉的”运用感官,写出了瓜破时的凉气,表现了作者夏天吃凉西瓜时的惬意之情。
15.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特点。
结合文章第②段“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可知,作者先写栀子花的花瓣,并且引用了山歌,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运用视觉,写出了栀子花“粗大”的特点;“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写栀子花的香气,很有层次感,香的程度越来越深,越来越形象具体;“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运用语言描写和拟人的修辞,“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世俗泼辣的性格,富有情味。
16.本题考查文本探究的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哪些内容表现了作者“智慧”,哪些内容表现了作者的“多情”。
结合文章第②段“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第④段“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第⑤段“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第⑥段“秋葵也命薄”,第⑦段“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第⑧段“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第⑨段“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第⑩段“‘万把钩’即苍耳”,第⑪段“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第⑯段“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第⑰段“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蛐子’。叫蛐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蛐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呱呱呱呱’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蛐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第⑱段“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呢”可知,作者熟悉各种花草瓜虫,介绍起来如数家珍,饱含深情,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将这些花草瓜虫描写的妙趣横生,可见其“智慧”;
结合文章第②段“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第④段“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第⑤段“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第⑥段“秋葵也命薄”“风吹薄瓣,楚楚可怜”,第⑬段“最讨厌的是‘臭芝麻’”,第⑳段“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可以看出,作者带着情感来描绘一草一木,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第①段“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写出在舒适夏天的早晨写字读文的闲适之情,可见其“多情”;
据此分析,作者是一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人,因此使他拥有用文字表现生活,书写美好的能力。
A、语句赏析的九个角度
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内容+感情。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拟人: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突出某某事物的……特征,加强了……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反复:增强语气,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
(6)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7)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情感的表达。
3、举例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角度+内容/特点+情感)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此句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人们对春的盼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之信使驾着东风来了,春姑娘已迈步向我们款款走来。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答案:此句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对春天来临时大地苏醒的情状和山水太阳的变化作了一个宏观的勾勒,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万物变得生机无限,活力无比。
(4)“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五猖会》)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强调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案: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6)“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一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答案:“阳光”暗喻了美好生活,“阳光没有照到小花身上”喻没有过上美好生活,但小花感受到
了阳光的存在。告诉我们只要看到美好生活,就有希望有梦想去追求奋斗。
方法:明确本体和喻体,把本体和喻体代入句中,用自己比较通俗的语言复述句子的意思。
(7)“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把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8)“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争先恐后开花的情态,以及花朵之多,颜色之艳,抒发了作者赏心悦目的欣喜之情。
(9)“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那树》)
答案: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那棵树的树顶比作刚炸开的焰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棵树枝叶的茂盛繁密,表现了这棵树生命的壮美,抒发了作者对如此壮美的生命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10)“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答:运用夸张的修辞,强调了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传神地表达出“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情。(也可从人物描写方法或用词角度常析)
二、从字词的角度。
一个句子出彩,往往在乎一词,所以古人说,一字千金。一个词用得生动准确而精当,一个句子就有了精气神,一个人物就因这一个词或一个字活了。
1、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
答题模式:词的本义+语境义+情感(心理、性格、心情)
2、举例: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案:“争”“啄”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营早早争向暖树,新飞来的燕子啄泥筑巢的情景,体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2)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答案:运用“排”这个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动作的快速豪气,表现出孔乙己在那些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炫耀自己有钱的样子,表现出他在有了酒资之后的迂腐的性格。运用“摸”字,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动作迟钝,变现了他生活拮据、每况愈下的悲惨境遇。
(3)“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卖伞姑娘》)
答案:一个“裹”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雨的细密、缠绵;用“细雨”来比喻“思念”写出了作者对卖姑娘思念之深切。
可以说,一个好词就是这个句子的精髓所在,理解了一个词语,就也领悟了一句之深意。
三、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
(1)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
答题模式:描写角度+内容+情感(性格、心情、形象、品质)
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
语言描写:……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写出……神态描写:……的神情,细腻刻画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2)从感官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答题模式:本句从听(视、噢、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
2 例子:
(1)“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用手,斗等旋转着从大门口叙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父亲的雨》)
答案: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水比作珠子,生动形象地描摹了雨水的形态。
②运用了动作描写,“跑”、“拾”“甩”,表现出父亲的快乐(不畏风雨)。
③动词使用生动,例如“飘”字,形象写出了斗笠在空中旋转的样子。
④用“四射”、“溅”,形象写出了雨水四散、纷纷点点洒落在身上的动态过程。
⑤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的前面,侧面写出风大的特点
从而衬托出父亲不畏风雨的精神。
(2)“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着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孔乙己》)
答案:这几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孔乙己穷困潦倒的形象,暗示了他的生活遭遇,表现了作者对他的同情之心。
(3)“指甲里全是黑泥,五个手指头像刚从炭灰里抽出来。而那手背上,食指、小指上,已经绽开了好多裂口,有的结成了血痴,又蒙上一层黑色,有的还可以看到红红的血口。”(《你震撼我的心灵》)
答案: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他手的脏、不卫生和粗糙干裂的特点,表达了我对他的回情。为下文我态度和情感的转变作铺垫。
(4)“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到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
答:本句运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刻画店主对我的质疑表示惊讶,难以理解,突出店主的诚实守信。
(5)“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选自《春》)
答:本句从触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风柔和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6)“我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的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答:通过触觉形象地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表达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的幸福感受。
四、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入手。
1、自然环境描写四步分析法:
①概括,先概括描写的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背景等)。
②气氛,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内容,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
④结构,和上文……相照应,为下文……作铺垫。
五、从深层含义的角度入手。
作家写文章手法不一,艺术风格各异,语言特色也大相径庭。有的通俗质朴,有的含蓄隐晦,话里
有话,言外有意,这就有必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意。
(一)双关句:
1、答题模式:一要答出本义,二要答出深层含义;
(二)富有哲理的句子:
1、方法: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用自己的话复述句意。
2、例: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答: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指人生之路。它告诫人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是否为之而奋斗。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有;有希望并为之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无。虽然实践“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能走前人所没有走出的路,创造前人所未经的生活,鼓励人们为实现新生活而奋斗。
(三)言外之意句: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写出作者的真正用意。
2、例子:第二天,邻居表扬小强说:“你真是个勒奋的孩子呀,都晚上十一点了,你还在练琴。”
答:邻居的意思是,小强练琴太晚影响了大家的休息。
六、从句式的角度入手。
1、(1)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如果出现在篇首或段尾,则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抒情强烈。
排比句:层层深入,增强语势(气势磅礴)。
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答题模式:这是个……句,……(内容+表达效果),表达了……
2、例子: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候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了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候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夜读岳飞》)
答:句子以反问的形式,语气强烈,写出了作者在夜读岳飞时深深投入、心醉神迷的状态,强调了作者对岳飞高贵灵魂的理解与赞美。
七、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八、从表达方式入手。
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1、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2、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3、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的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九、多角度赏析句子。
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学生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如:“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湿润着房中的一切。"
赏析: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用“冲”、“粘”、“润湿”形容潮来时的动作,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运用三个比喻来描墓海潮。“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蒙蒙,是晓雾弥漫,还是暮烟霭霭?给人以沾衣欲湿且虚幻迷离的感觉,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以“细雨”、“朝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以“腥气" “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息。
B、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①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神情、音调等的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②神态描写的作用:主要是透过特定环境,特定时刻人物的情态、表情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人物的性格,表现出人物的品格、精神;然后,结合作用仔细阅读有关神态描写的内容并分析归纳。
答题格式:通过对XX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XX的心理,表现人物XX的性格(品质、精神等)。
③动作描写作用: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等。
答题格式:运用动作描写,“……”“……”等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表现出人物的……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④语言描写作用:言为心声,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题格式: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人物……心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⑤心理描写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答题格式:运用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人物……性格(品质)或揭示人物的……心理。
(2024·江苏无锡·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是世上最不堪的一个斗士
①小时候我看过一部日本电影《砂器》。影片讲战后日本东北部一对失去土地的父子,他们到处流浪,在大雨滂沱中赶路,在大雪天里乞讨,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有一次,儿子被富家子弟殴打,瘦小的父亲拼命用身体挡住拳头和棍棒,滚落到水沟里。还有一次下大雪,父亲讨来一碗粥,用砂锅煮热了让儿子喝,儿子让他先喝,两人推来推去烫到了嘴,痛得原地大跳,却又相拥哈哈大笑……这个温暖的镜头,让我哭了。
②那个父亲后来得了麻风病,被强行带到医院,儿子则被一户好心人家收留。后来儿子逃到东京,机缘巧合学习钢琴并成为崭露头角的钢琴家,还认识了一名大金融家的女儿。正当谈婚论嫁时,早前的养父找到了他,让他去见他的亲生父亲。当时日本很重视门第,为了掩盖出身,他在车站把养父杀死了。后来侦破的过程很复杂,我不太记得,只记得最后的情景是:警视厅探员把钢琴家的照片递到在麻风病院的生父面前,为保全儿子,生父拒绝承认这是他的儿子,只是默默地看着照片,默默地老泪纵横……
③这个镜头被评为日本人性系列电影里最经典的镜头之一,电影院里的人哭得稀里哗啦。我当时不明白那个父亲为何这样做,等我明白,已为人父。
④父亲是世上最不堪的那个斗士。如果你要问我当了父亲最主要的体会,这就是回答。我们的父亲没有《至高无上》中男主角的那种不怒自威;连油画《父亲》所展现的、那古铜脸色中透出的勤劳坚忍,也不大看得出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为生活所困,面色无光,有些不大不小的疾病。其中一些连感情也并不如意,很年轻就显出一些猥琐来。可是他们爱着自己的孩子,像愚蠢而勇敢的工蚁,不落下任何一项工作。
⑤我住的小区里有个捡垃圾的大爷,我到现在也不知他叫什么。他并非那种邋遢的捡垃圾大爷,而是衣着干净,见人很有礼貌地打招呼。他总是精心地把纸盒、废旧电器、报纸归类放好在板车上,不掉下来任何垃圾。他儿子也在这城里打工。曾经觉得他儿子很不孝,后来才知他儿子也极力反对他这么干,可他总偷偷跑出来捡垃圾,骗儿子说在家政公司找了差事。
⑥他说,每回出来捡垃圾都要穿上好的衣服,这样保安就不会赶他,也不会给儿子丢脸。他偶尔会到我家来收一些纸盒,我妈会留他吃饭,每回他都虔诚地拜拜我家供的观音像。我跟他交谈过一次,他说:“儿子要在城里买房,再过半年,差不多首付就有了,我也可以回老家了。”
⑦你问我我的父亲是怎样的。他是个三流的音乐家,形象和性格都有些像《虎口脱险》里的那个指挥,暴躁而神经质。我很小的时候他便逼我练琴,我若不从或弹错,便要挨打。我从小身形敏捷,闪躲灵活,有一次钻到床下面去(新疆兵团的那种床,下面可藏半个班的人),他跟着钻进来,我在里面用扫帚对抗,导致床板坍塌,他的鼻梁都被砸出血了……还有一次学校发大肉(新疆管猪肉叫大肉),因为天冷肉冻得太硬,菜刀切不开,我俩就在院子里用斧头砍,我砍时大叫“砍死爸爸”。那天哈密大雪纷飞,他的鼻尖上全是雪花,他问我说什么,我又大声说“砍死爸爸”,他听了,就默默哭了。这是他唯一一次在我面前哭。直到现在我也没问过他为什么哭,不必问。
⑧后来他跟我母亲离异,我随母亲回四川,从此父子聚少离多。后来知道他过得落魄,再婚也不幸福,女儿不想理他竟至离家出走……几年前我俩有过一次很隆重的见面,我给他买了很多衣服,他很开心地试穿了所有衣服,郑重地在镜子前走来走去。他把西服的扣子一口气扣到了最下摆,浑然不觉。
⑨我爸是如此不堪的一个斗士,他想把我培养成一个音乐大师,我却成了码字师傅。他想把我儿子培养成一个音乐大师,可我儿子却成了网球运动员。那次他回河南时,在车站认真拿起珂仔(作者的儿子——编者注)的手看了又看,说:“手指这么长,韧带这么开,可惜了……”头也不回,黯然离去。
⑩你问我和我的父亲有什么不同。曾经觉得有很多不同,现在觉得其实一样,我们都努力让自己在儿子面前从容不迫,却内心恐慌。儿子出生那天,我正在谈一件重要工作,听说要生了,急急开车向几百里外那座小城赶去。
⑪等我赶到,他已然出生。他神色安静,不着喜怒,正躺在襁褓里昏昏沉睡。他那样眼熟,却又无比陌生,像远方发来的一封不知来历的邮件,我不敢贸然打开,怕一打开,就接下一个高深莫测的任务。他间或醒来过,眼睛尚未完全睁开,只淡淡地瞄了我一眼,那么骄傲甚至暗藏某种不屑……然后又睡去。我盯着他,深觉责任重大又无法逃避。
⑫我不知道其他父亲是否跟我有同样的感受,见到孩子第一眼时,一个突如其来的生命让自己感到迷茫。我曾对他半夜哭闹深感烦躁,对他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而感到怒火中烧。可渐渐地,不知何时,他已成为我最好的朋友。我无需承诺,就知此生必须保护他,帮助他,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⑬我觉得拿一身洒满北美阳光的父亲的标准来要求中国父亲并不公平,北美父亲是公民,势必有公民的尊严。可你看春运期间的那些父亲,他们迅疾地从车窗翻进去,动作粗俗,表情难看。倘抢到一个位置必大声招呼,怕被别人再抢了去。刚坐定,就忙着找开水泡面,或用粗糙的手擦拭着苹果让孩子吃。他们爱孩子,还要在孩子面前装得若无其事。我们都知道,倘孩子们发现我们的不堪,才是我们最大的不堪。曾经的一些事情让珂仔哭了,说再也不练网球了,因为我为供他练球,太辛苦。我大笑着骗他,告诉他:“你不知道,老爸我其实是有很多钱的,我暗地里其实是一个有钱人,你看,这是银行卡,这是存折……”他很相信,深以我为骄傲。
⑭我小心翼翼地隐藏住自己不堪的奋斗,给他创造不必考虑尴尬问题的条件。我得努力工作,每天把胡须刮得干干净净,穿着整洁的衣服,让他觉得父亲其实很潇洒和浪漫,不甘人后,不输于人,成竹在胸。
⑮我不要珂仔看出我的不堪。
⑯我已是父亲。
1.“这个镜头被评为日本人性系列电影里最经典的镜头之一,电影院里的人哭得稀里哗啦。”说说你认为这个镜头经典在何处。
2.小区里那个捡垃圾的大爷为什么不顾儿子反对坚持捡垃圾?为什么还要衣着整齐地去捡?
3.✬对划线句作赏析。
(1)那次他回河南时,在车站认真拿起珂仔(作者的儿子——编者注)的手看了又看,说:“手指这么长,韧带这么开,可惜了……”头也不回,黯然离去。
(2)我不敢贸然打开,怕一打开,就接下一个高深莫测的任务。)
4.我们眼中,父亲是头上的一片天,为我们展开一片晴空;在我们心中,父亲这个词有着沉甸甸的份量,代表着无所不能。可作者为什么说“父亲是世上最不堪的一个斗士”?
【答案】1.这个镜头写出了做父亲的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的无怨无悔,愿意承担一切的辛酸痛苦而无私隐忍,这种深厚伟大的父爱令人感动 2.为了尽一点绵薄之力给儿子买房减轻一点负担,让儿子不那么辛苦。衣着整齐地去捡,既是为了保安不赶他,多捡一点垃圾卖钱,也是为了保全儿子的脸面,以免让别人嘲笑儿子,表现出深切的父爱。 3.(1)对父亲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真切具体地写出了父亲在期许落空时的失落、难受的心情,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父亲这个角色在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时内心的伤痛。
(2)对我的心理描写,准确表现出我感到担任父亲责任重大,对自己能否胜任感到忐忑不安。 4.在艰难的生活面前,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父亲努力应对着生活的各种问题,很多时候甚至显得有些狼狈。
在孩子面前,父亲虽内心恐慌,却小心翼翼地隐藏住自己在生活中艰难奋斗的狼狈样子,努力让自己表现得从容不迫,无比强大,给予孩子物质上和精神上无比坚实的依靠。
【导语】本文通过对电影《砂器》中父子情感的描述以及作者自身的亲情体验,探讨了父亲角色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作者以感人的细节展现了父亲平凡却不屈的斗争态度,揭示了父爱之深沉和不易。尽管生活艰辛,父亲们以无私的爱和坚持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然而,在孩子面前,他们努力隐藏自己的软弱与不堪,这正是父爱伟大的另一种表现。文章情感真挚,引人深思,蕴含着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1.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这个镜头”指的是什么,离这个词最近的一句话“警视厅探员把钢琴家的照片递到在麻风病院的生父面前,为保全儿子,生父拒绝承认这是他的儿子,只是默默地看着照片,默默地老泪纵横……”,“生父拒绝承认这是他的儿子”是为了“保全儿子”,该是忍者多大的悲痛啊,自己明明相认自己的日子,却为了孩子,做父亲的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愿意承担一切的辛酸痛苦,这种伟大无私的父爱令人感动。据此可作答。
2.本题考查内容梳理概括。
根据题目找到答案区域,再从文段找出相关句子,根据第⑥段“他说,每回出来捡垃圾都要穿上好的衣服,这样保安就不会赶他,也不会给儿子丢脸”“儿子要在城里买房,再过半年,差不多首付就有了,我也可以回老家了”可知,大爷捡垃圾穿戴整齐的原因一是怕给儿子丢脸,而是想多捡一点垃圾卖钱可以付房子的首付,表现了深沉而又伟大的父爱。
3.本题考查词句理解与赏析。
赏析句子要找到赏析的点。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或者是人物描写等角度。
(1)划线句子“认真拿起珂仔的手看了又看,说”中“拿起”“看了又看”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认真”是神态描写,“说”是语言描写,“他想把我培养成一个音乐大师,我却成了码字师傅。他想把我儿子培养成一个音乐大师,可我儿子却成了网球运动员”,好像都是事与愿违,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我”父亲的愿望落空后的失落、伤感的心情,作为一个父亲感到失败时的黯然。表达了“我”的可惜与无奈后悔之情。
(2)“我……怕”是对“我”的心理描写,“高深莫测的任务”写出作为一个父亲感到担任父亲责任重大,心理忐忑不安。这是儿子出生后“我”的心理反应,一方面是激动难耐,另一方面却也是慌张与不安,因为“我”可能并不清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这个心理刻画让“我”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
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一个句子里有相互矛盾的内容,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由第①段“有一次,儿子被富家子弟殴打,瘦小的父亲拼命用身体挡住拳头和棍棒,滚落到水沟里。还有一次下大雪,父亲讨来一碗粥,用砂锅煮热了让儿子喝,儿子让他先喝,两人推来推去烫到了嘴,痛得原地大跳,却又相拥哈哈大笑”可知,父亲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勇敢应对,像一个无所不能的斗士,给予孩子物质上和精神上无比坚实的依靠。由第⑤段“后来才知他儿子也极力反对他这么干,可他总偷偷跑出来捡垃圾,骗儿子说在家政公司找了差事”、第⑬段“我大笑着骗他,告诉他:‘你不知道,老爸我其实是有很多钱的,我暗地里其实是一个有钱人,你看,这是银行卡,这是存折……’”、第⑭段“我小心翼翼地隐藏住自己不堪的奋斗,给他创造不必考虑尴尬问题的条件”、第⑩段“我们都努力让自己在儿子面前从容不迫,却内心恐慌”可知,父亲在生活中有很多狼狈和不堪的情况,却因为爱着自己的孩子,虽内心恐慌,却努力让自己表现得从容不迫,坚强乐观。文中描述了五位父亲,他们在儿子的面前表现得都很坚强、快乐,愿为孩子的前途牺牲自己的一切,是无所不能斗士;但是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并不如意,有的要忍着亲生儿子不能相认的悲痛,有的要瞒着儿子做最让人歧视的事,有的要忍受着家庭的不幸,工作的不顺等等,他们又是不堪的。可是因为父亲爱着自己的孩子,在孩子面前,虽内心恐慌,却小心翼翼地隐藏住自己在生活中艰难奋斗的狼狈样子,努力让自己表现得从容不迫,给予孩子物质上和精神上无比坚实的依靠。
二、(2024·江苏南通·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馄饨不混沌
陈峰
①吆喝声掀翻了村庄的寂寞。那是在吆喝什么?是兑糖客人的吆喝吗?不像。是卖泥螺、蟹酱的吆喝吗?也不像。这口音奇奇怪怪,超出了小孩子的想象,叽里呱啦,肯定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
②大人在一旁说:“在吆喝着卖馄饨呢,那是温州人,说的是‘瘟话’。”大人瞪一眼小孩,警告:“别靠近担子,吃了这馄饨,读书要混沌了。”
③远远地望见摊主坐在小凳子上,将抽屉抽出推进,忙碌着。孩子们望着,不甘心,吸一口空气解解馋,一股香气钻进鼻腔,好闻极了。这香味从何而来,谁都知道,是这摊子带来的。
④不管了,不管了,去看看,到底是什么让人混沌了。河对岸阿红的娘刚生下弟弟,要吃馄饨。阿红在馄饨摊边等待时,得意地东张西望。我迈着小步子围过去,想看个究竟。摊贩落手快得跟变戏法似的,还没等我看清楚,粉色团团已盛在碗中,清且醇香的汤,泛着油花,撒上碧绿的葱花,映着鲜红的肉馅,阿红提着蓝子,急急地回家去了。
⑤粉团团里面还有肉,原来这就叫馄饨,清清爽爽的馄饨哪里混沌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大人的脑瓜子里尽是些唬人的东西。
⑥等我上了小学三年级,村里才有了馄饨铺。上学路过时,我会站在店铺前看一会儿,只见师傅用单支筷子拨一点儿肉馅,往薄如蝉翼的馄饨皮上一抹,左手顺势一捏,往木格子一扔,馄纯便柔顺地躺在那里,一只接一只,一排挨一排……我呆呆地看着,心想,这师傅如果学武功,肯定是个武林高手。馄饨就是暗器,裹上铁弹,往人身上一掷,嘿嘿,谁也想不到。
⑦彼时大家的早餐一般是在家吃的泡饭,三分钱一张的大饼,都是偶尔才吃,更别说馄饨,要一角三分钱一碗呢。但也有例外,比如生病时可以吃。所以我暗中期盼生病,故意把衣服脱了,故意在冬天喝点凉水。
⑧终于,感冒虚张声势地来了,只一点的头昏脑涨。没关系,我吞下一口热茶,装成浑身无力的样子,要求父亲带我去医务室量体温。父亲终于开口:“去吃碗馄饨开开胃吧。”
⑨等的就是这句话啊。
⑩母亲在一旁反对:“吃什么馄饨啊,一点点热度,睡一觉就好了。”我缠着父亲,要他说话算话:“不是常常说君子说话,四匹马也追不回吗?”
⑪走到馄饨铺子,我迫不及待地跟师傅说,要一碗馄饨,声音响亮得丝毫看不出生病的样子。师傅应声“好嘞”,开始包馄饨。这次我看得真切了,左手馄饨皮,右手竹签,挑一点点肉糜,贴在馄饨皮上,几根手指一拢即合,扔一旁,如此反复。馄饨之间撤了面粉,互不搭界,相安无事。下锅,水沸,看到馄饨鲜红的馅心一面朝上浮起,便熟了。一碗汤波荡漾的小馄饨端上来,香喷喷的,用调羹轻轻搅动,片片羽衣裹着一团团红色的馅,上下浮沉,星星葱花如柳眼初舒。我舀起一个吹啊吹,轻轻啜一口,馄饨滑进嘴里,满口汁水,柔软滑嫩,透骨鲜香。顷时,鼻塞没了,呼吸顺畅。感冒早好了,只恨还没吃够,已见碗底,汤也没影了。
⑫后来,父亲带我去县城的馄饨店,我见识了剁肉馅的奇妙。师傅双手各执一把刀上下翻飞,将肉剁成肉末,再用一根圆简状的棒槌敲打。师傅说,肉打得越久便越烂熟越膨胀,打到最后,蓬起的肉茸会起丝,用竹签一挑,馅儿便粘在馄饨皮上了。偶尔,父亲赏我一碗馄饨,我就想着要细细吃、慢慢品,但又总是囫囵吞枣,想着有朝一日赚了钱,一次吃它个两三碗。
⑬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馄饨皮薄馅小,吃的是情趣,并不是为吃饱。用小调羹舀一舀,吹一口汤,仿佛一面湖水,翠绿的葱丝在碗中荡荡漾漾,这是生活的情调。以前哪有闲心追求情调,在求饱的年代,普通人家对馄饨望而却步。
⑭如今,故乡的馄钝尚在,我却再也吃不到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有调有烟火味的小馄饨了。眼下的馄饨,皮厚馅多,皮是机器加工的,肉馅是绞肉机绞的,包出来的馄饨,个头硕大无比,荒腔走板成饺子。
⑮即便如此,馄饨依然深受食客喜欢。
⑯深夜,街头转角处,昏黄的灯光下,雾气袅绕,一边是馄饨摊,一边是大饼摊,馄饨配大饼。寒风中,人们搓着手,缩着脖子,等一张饼,等一碗馄饨,吃完,心里暖暖的,然后打着饱嗝儿,回家。
(摘自《四时之味天然欢喜》一书)
5.本文着眼于日常小吃“馄饨”,写了哪几件事?请根据文章,补全下面表格。
6.✬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只见师傅用单支筷子拨一点儿肉馅,往薄如蝉翼的馄饨皮上一抹,左手顺势一捏,往木格子一扔,馄饨便柔顺地躺在那里,一只接一只,一排挨一排……(人物描写角度)
7.“偶尔,父亲赏我一碗馄饨,我就想着要细细吃、慢慢品,但又总是囫图吞枣,想着有朝一日赚了钱,一次吃它个两三碗。”这句话中哪些词可以重读?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8.⑪段和⑫段都是关于制作馄饨的细节描写,是否可以删去一段?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9.标题“馄饨不混沌”蕴含哪些深层含义?请结合全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加以分析。
【材料一】
混沌,也写作浑沌,中国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也常用来形容思想模糊不清,不分明。
【材料二】
陈晓卿:“那些生动鲜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食材无上下之分,讴歌劳动者,敬畏自然,感恩生活,寻找儿时美好的记忆,这些才是对待食物的原始态度。
(选自《<舌尖上的中国>:再现美食的文化情怀》)
【答案】5.①故意装病让父亲带我去吃馄饨。 ②对吃不到故乡过去那种小馄饨的遗憾。 6.动作描写,运用一系列动词,“拨”“抹”“捏”“扔 ”,写出了师傅动作的流畅,手艺的娴熟。 7.重读“细细吃”“慢慢品”“总是”“吃”。心里想“慢慢吃”“细细品 ”和实际上“总是囫囵吞枣 ”矛盾,形成对比,写出物质生活匮乏时对馄饨的喜爱和珍惜。 8.不能。第⑪段主要写了师傅如何包馄饨,“挑”“贴”“拢”“扔”等动词写出了动作的娴熟流畅。第⑫段主要为故乡师傅剁肉馅的细节描写,既能体现“我 ”对馄饨的好奇和喜爱,也暗含了故乡的馄饨制作精湛,手艺人手艺的娴熟和用心。和下文如今的馄饨皮厚馅多,皮和肉都是机器制成的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 9.①怀念小时候物质匮乏,大人骗小孩吃了馄饨,读书会混沌,我为了吃馄饨装病的童年时光;②赞叹故乡手艺人制作馄饨手艺的精湛和用心;③对如今吃不到故乡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调有烟火手工的遗憾;④即便如今的馄饨不再有故乡的味道,但是馄饨这种日常美食既能果腹,在寒冷的冬日带来温暖,也代表着生活的情趣和情调,享受馄饨美味的过程,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5.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①根据“时间”一栏“小学三年级”的提示可知答案应从第⑥段到第⑪段得出。根据第⑧段中的“终于,感冒虚张声势地来了,只一点点的头昏脑涨。没关系,我吞下一口热茶,装成浑身无力的样子”“父亲终于开口:‘去吃碗馄饨开开胃吧’”可知,事件是“我”故意装病,好有借口去吃一碗馄饨,可概括为:故意装病让父亲带我去吃馄饨。
②根据“时间”一栏“如今”的提示可知答案应从第⑭段得出。根据第⑭段中的“如今,故乡的馄饨尚在,我却再也吃不到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有调有烟火味的小馄饨了”可知,如今故乡的馄饨虽然还在,但已不是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有调有烟火味的小馄饨了,可概括为:对吃不到故乡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有调有烟火味的小馄饨的遗憾。
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划线句子写的是师傅包馄饨的过程。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根据句中“拨”“抹”“捏”“扔”等,可知这是对师傅包馄饨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动作的流畅与手艺的娴熟。“馄纯便柔顺地躺在那里,一只接一只,一排挨一排”中的“躺、接、挨”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馄饨包的多,排得密。联系人物感情,对师傅包馄饨的动作和馄饨的形态描写的如此详细,表现了我对吃馄饨的渴望。
7.本题考查句子分析。
这个句子在第⑫段,写的是“我”吃馄饨时的心理。“想着要细细吃、慢慢品”与“总是囫囵吞枣”形成对比,想着慢慢吃,实际上却是吃得极快。联系第⑬段中的“在求饱的年代,普通人家对馄饨望而却步”可知,我的这种心理和表现传达出在生活贫困,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吃到一碗馄饨的难得与我对馄饨的喜爱与珍惜之情。
8.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
首先要表明观点不重复啰嗦。
根据第⑪段中的“这次我看得真切了,左手馄饨皮,右手竹签,挑一点点肉糜,贴在馄饨皮上,几根手指一拢即合,扔一旁,如此反复。馄饨之间撒了面粉,互不搭界,相安无事”可知,本段主要写了师傅如何包馄饨。“挑”“贴”“拢”“扔”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师傅动作的娴熟与手艺的高超。
第⑫段中的“师傅双手各执一把刀上下翻飞,将肉剁成肉末,再用一根圆筒状的棒槌敲打。师傅说,肉打得越久便越烂熟越膨胀,打到最后,蓬起的肉茸会起丝,用竹签一挑,馅儿便粘在馄饨皮上了”是对师傅剁肉馅的描写,表现了师傅剁的肉馅的神奇。这两段介绍的是完全不同的内容,所以并不重复。这两段对如何包馄饨和如何剁肉馅的描写,表现了故乡馄饨制作讲究,做馄饨的师傅手艺娴熟,表现了我对故乡馄饨的喜爱之情。
联系第⑭段中的“眼下的馄饨,皮厚馅多,皮是机器加工的,肉馅是绞肉机绞的,包出来的馄饨,个头硕大无比,荒腔走板成饺子”可知,这两段描写与下文如今的馄饨皮厚馅多,皮和肉都是机器制成的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
9.本题考查赏析题目的含义。
联系第②段中大人说的“别靠近担子,吃了这馄饨,读书要混沌了”和第⑬段中的“在求饱的年代,普通人家对馄饨望而却步”可知,题目“馄饨不混沌”表达了作者对小时候时光的怀念,那是物质匮乏时期,大人骗小孩吃了馄饨,读书会混沌这段时光的怀念。
联系第⑧段中的“终于,感冒虚张声势地来了,只一点点的头昏脑涨。没关系,我吞下一口热茶,装成浑身无力的样子”“去吃碗馄饨开开胃吧”可知,题目表达了作者对小时候为了吃馄饨而装病的怀念。
以上两点印证了材料二中的“寻找儿时美好的记忆”。
根据第⑪段中的“这次我看得真切了,左手馄饨皮,右手竹签,挑一点点肉糜,贴在馄饨皮上,几根手指一拢即合,扔一旁,如此反复。馄饨之间撒了面粉,互不搭界,相安无事”可知,本段主要写了师傅如何包馄饨。“挑”“贴”“拢”“扔”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师傅动作的娴熟与手艺的高超。
第⑫段中的“师傅双手各执一把刀上下翻飞,将肉剁成肉末,再用一根圆筒状的棒槌敲打。师傅说,肉打得越久便越烂熟越膨胀,打到最后,蓬起的肉茸会起丝,用竹签一挑,馅儿便粘在馄饨皮上了”是对师傅剁肉馅的描写,表现了师傅剁的肉馅的神奇。这两段介绍的是完全不同的内容,所以并不重复。这两段对如何包馄饨和如何剁肉馅的描写,表现了故乡馄饨制作讲究,做馄饨的师傅手艺娴熟。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他们如此用心,是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感恩。作者对他们的赞美,印证了材料二中的“讴歌劳动者”。
联系第⑭段中的“如今,故乡的馄饨尚在,我却再也吃不到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有调有烟火味的小馄饨了”可知,题目表达了作者对如今吃不到故乡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调有烟火味手工馄饨的遗憾。
联系第⑬段中的“馄饨皮薄馅小,吃的是情趣,并不是为吃饱。用小调羹舀一舀,吹一口汤,仿佛一面湖水,翠绿的葱丝在碗中荡荡漾漾,这是生活的情调”和末段中的“寒风中,人们搓着手,缩着脖子,等一张饼,等一碗馄饨,吃完,心里暖暖的,然后打着饱隔儿,回家”可知,题目表达了虽然如今的馄饨再也不复当初模样,但依然能给在寒风里给人们带来温暖,依然代表着生活的情调。吃一碗馄饨,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是对生活的感恩。
三、(2024·江苏宿迁·一模)班级开展“悦读与人生”主题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参与。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他,再次与他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一位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了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留下“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中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里,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跑到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了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李汉荣《李汉荣散文选·外婆的手纹》,长江文艺出版社)
10.文中着重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请根据文意,完成表格内容。
11.✬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一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请品味第④段中画线句子,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山路两旁开满了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12.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作者为什么在文末发出“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的慨叹。
13.这篇散文所写到的助人的情形令人动容,请联系生活,谈谈对“助人为乐”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
【答案】10.①在南大街路口②善良的年轻人转身便没入人群③遗憾④转身也许就是永别(或者转身就是永别) 1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秦岭深处的环境之美,意境之美,为了突出小姑娘的纯真美,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12.虽是发出疑问但充满期待。也告诫读者千万要珍惜现在的每分每秒,在珍爱生活与热爱生命中,更加幸福地生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否则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的痛心和遗憾。 13.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它是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传承与发扬这种文化精神,有时我帮助了同学解决了一道难题之后,内心也会觉得非常快乐。(意对即可)
【解析】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①空:已知题干信息“一位贫苦的中年乞丐转身便不知去向”可定位到文章第⑤段“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跑到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由此可提炼出地点:在南大街路口;
第②空:已知题干信息“在车站”可定位到文章第③段“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结合后句“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一位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可知,在车站,因为我踩到了年轻人,结果年轻人却主动向我道歉,我被他的善良感动,当我意识到要感谢他时,却发现一转身他已消失在人海,据此可概括为:善良的年轻人转身便没入人群;
第③空:已知题干信息“一个美丽的女孩转身便消失了”可定位到文章第④段“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里”,结合前句“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可知,一个美丽的小女孩从我身边路过,而我只是匆匆一瞥,想到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却记不清她是什么样子,内心充满惆怅与失落,据此可概括情感为:遗憾;
第④空:文章叙述三次“转身”的经历,第一次转身,再也找不到善良的年轻人,第二次转身,再也找不到美丽的女孩;第三次转身,贫苦的乞丐不知去向。再根据第①段“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他,再次与他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第②段“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可知,在作者看来,转身或许就意味着永别。
1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画线句中“山路两旁开满鲜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它列举了多种野花,这不仅丰富了读者的视觉感受,还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等语句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山野画卷,营造出一种意境美。再根据后文“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可知,景色的美丽也对人物起衬托作用,暗示下文要出现的小女孩也是美丽的,故此处的景物描写也为后文写小女孩的美丽起到烘托作用,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2.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理解。
“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这个问句中饱含了作者的疑问,同时也满含期待,希望能够转回来,但是时光不可逆。根据文章写的三次“转身”的内容可知,这一慨叹是对生活中无法挽回的瞬间的深切怀念。无论是在北京车站与陌生人的匆匆一瞥,还是在秦岭深处与纯真女孩的短暂相遇,这些转身都带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或记忆。因此,文末的慨叹反映了作者对于这些瞬间消逝的无奈和不舍,希望能够有一种力量,让时间倒流,让那些美好的瞬间得以重现。但人生中的每一个转身,都是时光的流逝。作者通过这一慨叹,传达出对对时间无情的感慨,呼吁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13.本题考查观点看法。
根据第⑤段“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可知,作者在遇到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时,想要帮助他,回家拿防寒服,结果乞丐消失不见了,作者又把防寒服给了另一个乞丐,希望能够给他们带去温暖。这些助人的情形,虽然短暂而微小,却像一道道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助人为乐”这一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可根据自己对文章的解读,结合实际谈谈对“助人为乐”的理解。
示例:“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还是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都是助人为乐的具体表现。这种精神不仅能让受助者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同时也能让助人者收获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四、(2024·江苏盐城·三模)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题目。
大地有石
李万军
①那年夏天,慕名前往韭菜坪。
②开车直奔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接着在山间盘旋而上。问路边的村民,说前边就是韭菜坪。擦亮眼睛仔细看,才觉名不虚传。的确,满山遍野的韭菜花开得艳丽夺目,一条石级小道从山顶倾泻而来,若隐若现,像深藏在花间的小溪。
③到韭菜坪的人,不仅是去看花。这里海拔两千九百多米,人们都想爬到顶峰去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山顶还有一巨石,犹如一把宝剑直指天宇。爬到山顶的人,都想再爬到那块巨石上,与石头合个影。
④大山之美,离不开石头。而这片土地上普通人的生活之美,也离不开石头。
⑤在我老家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牛场乡箐脚村,村民的房屋都是建在石山上。村子里石匠很多。以前,谁家砌房建屋,大家都出手相帮。先把石头开采出来,小的用来烧石灰,大的用来凿方石。最后,用石灰拌浆勾缝,把方石垒起来,在房顶盖上以石做的瓦。现在,虽然墙体用的是水泥砖,打顶用的是水泥和沙,但也离不开石头。
⑥与家乡毗邻的镇宁县有个石头寨,那里是由石头组成的家园,全寨两百多户村民住的房子全是木石结构。房屋四周以石砌墙,房顶以片石为瓦。院落的墙垣,寨中的甬道,村前的小桥,田地的堡坎,都用村民用石头修筑。连家中碓、磨、钵、槽、缸等小的用具,也是人们用石做成。一个石头的世界□
⑦我打小就和石头很亲近。儿时读书坐的凳子是石头,家里做饭的灶也用石头支垫,门前的庭院几乎都用石头铺成。出家门,进山的小路,也是一路石头铺就。周末或假期,我与小伙伴们踏石而行,到屋后的山上割草放牛,常以石为马、骑石玩耍;或以石为屏,玩捉迷藏;又以光滑的石板为底,用尖细的石头当笔,写字画画。天热,我们躺在石板上枕着石头做梦,光滑的石头给我们无限的清凉;雨天,我们在石下避雨,无论下多大的雨,有石头挡着,心都不慌张。
⑧印象中,老家寨子后是一个很大的山梁,山梁后是一条很长的冲子,冲子后是绵延的大山。遇有暴雨,山上的水会聚到冲子怒吼而下,卷走石头,淹没巨石,撞开石山,最终又裹挟着泥浆低吼着从村庄悄悄溜走。要不是那一层层的石头挡着,我们的小村早已无存。
⑨后来,我调到城里工作,离老家远了,但对石头亲近感不减。到了周末和假期时,我喜欢到周边的地方去看那些奇山奇石。比如织金的打鸡洞,那里也是石头组成的世界。我去过两次,洞内自然形成的钟乳石千姿百态,令人百看不厌。
⑩石头,站可顶天立地,为人类遮风挡雨,为万物提供庇护;碎可为人间铺路。石头自身坚硬如铁,其意志更坚不可摧。它不怕风吹、不怕日晒、不怕雨淋、不怕冰冻、不怕刀砍,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始终保持一颗坚定的心。
⑪大地有石,人类常与石为伴。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房有多大,人生只要有石为基,便踏实安然。
(选自2024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鹿阅读了《大地有石》一文,想根据文章内容出一份介绍“石头”的手抄报,请你一起参与。
14.请根据示例,完成栏目设计。
示例:【栏目一】标题:石头与大山
内容:介绍大山中的石级小道之美、山顶巨石之雄奇、钟乳石的千姿百态
【栏目二】标题:①
内容:②
【栏目三】标题:石头与孩子
内容:③
【栏目四】标题:④
内容:赞美石头自身坚硬如铁、意志坚不可摧的品质。
15.✬栏目一和栏目四各摘录了一段划浪线的句子,根据要求赏析文字。
(1)满山遍野的韭菜花开得艳丽夺目,一条石级小道从山顶倾泻而来,若隐若现,像深藏在花间的小溪。(从修辞角度)
(2)它不怕风吹、不怕日晒、不怕雨淋、不怕冰冻、不怕刀砍,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始终保持一颗坚定的心。(从句式角度)
16.小鹿摘抄第⑥段的画横线句时漏掉了标点符号,请你帮忙加起来,并说明理由。
17.小鹿想将第⑧段和链接文字都放入栏目四中,是否合适?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链接】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漩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选自《壶口瀑布》
18.小鹿引用了文章的最后一句“大地有石,人类常与石为伴。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房有多大,人生只要有石为基,便踏实安然 ”作为小报的结语,你觉得是否合适?
【答案】14. [栏目二]标题:①石头与生活 内容:②介绍人们用石头砌房子、做家具、铺路,用石灶做饭石桌吃饭,介绍石头如何挡住洪水保护村庄 内容:③介绍孩子们骑石马,在石屏中捉迷藏,用石板写字,在石头上乘凉 [栏目四]标题:④大地有石/石头之魂/石头与精神 15.(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级小道比作花间小溪。从山顶倾泻而来,生动地描绘了石级小道在韭菜花丛的映衬下蜿蜒而下的形态和浅白发亮的色泽美,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连用短句。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渲染了石头毫不畏惧的形象,突出了石头在任何环境下,都始终保持一颗坚定的心,表达了对石头强烈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16.示例1:省略号,引人联想。石头的世界还包含很多其他石头做的器具,给人留下退想空间,表示石头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表达作者对家乡人无穷智慧的赞美之情。
示例2:句号,陈述事实。陈述了石头与人们生活关系紧密的事实,表达对这个石头的世界的肯定,流露出对石头无处不在、作用之大的赞美。
示例3:感叹号,表达强烈情感。表达对石头无处不在,与人们生活关系如此紧密的惊叹,表达对石头作用如此之大的赞美。 17.第⑧段。第⑧段通过描写洪水被石头战胜,侧面表现了石头的顶天立地,为人类提供庇护,赞颂了石头始终坚定可靠的品质,放在栏目四合适。而链接文字通过写石头被水侵蚀、冲击的奇怪形状,侧面衬托黄河水的至柔至刚,愤怒的黄河水力量巨大,赞美了黄河水无所畏惧、坚韧不拔的特点,不适合放在栏目四。 18.合适。文章的最后一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既度概括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赞美了石头为人类遮风挡雨,为万物提供庇护;又突出人们应该学习石头意志坚定、竖不可摧的品质,为人生奠基,升华了主旨。
【解析】14.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内容。结合标题“石头与大山”“石头与孩子”可知,这里的标题应与石头有关。
①空:结合第④段“大山之美,离不开石头。而这片土地上普通人的生活之美,也离不开石头”可知,这里概括了石头与生活的关系,因此栏目二的标题可以是:石头与生活;
②空:结合第⑤段“在我老家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牛场乡箐脚村,村民的房屋都是建在石山上”“虽然墙体用的是水泥砖,打顶用的是水泥和沙,但也离不开石头”,第⑥段“全寨两百多户村民住的房子全是木石结构。房屋四周以石砌墙,房顶以片石为瓦。院落的墙垣,寨中的甬道,村前的小桥,田地的堡坎,都用村民用石头修筑。连家中碓、磨、钵、槽、缸等小的用具,也是人们用石做成”,第⑦段“儿时读书坐的凳子是石头,家里做饭的灶也用石头支垫,门前的庭院几乎都用石头铺成。出家门,进山的小路,也是一路石头铺就”可知,这里介绍人们用石头砌房子、做家具、铺路,用石灶做饭石桌吃饭;结合第⑧段“印象中,老家寨子后是一个很大的山梁,山梁后是一条很长的冲子,冲子后是绵延的大山。遇有暴雨,山上的水会聚到冲子怒吼而下,卷走石头,淹没巨石,撞开石山,最终又裹挟着泥浆低吼着从村庄悄悄溜走。要不是那一层层的石头挡着,我们的小村早已无存”可知,这里介绍了石头如何挡住洪水保护村庄;综合以上可概括为:介绍人们用石头砌房子、做家具、铺路,用石灶做饭石桌吃饭,介绍石头如何挡住洪水保护村庄;
③空:结合第⑦段“我与小伙伴们踏石而行,到屋后的山上割草放牛,常以石为马、骑石玩耍;或以石为屏,玩捉迷藏;又以光滑的石板为底,用尖细的石头当笔,写字画画。天热,我们躺在石板上枕着石头做梦,光滑的石头给我们无限的清凉;雨天,我们在石下避雨,无论下多大的雨,有石头挡着,心都不慌张”可知,这里介绍了孩子们骑石马,在石屏中捉迷藏,用石板写字,在石头上乘凉;
④空:结合第⑪段“大地有石,人类常与石为伴。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房有多大,人生只要有石为基,便踏实安然”可知,这里介绍了大地上的石头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对石头自身坚硬如铁、意志坚不可摧的品质的赞美,因此这里的标题可以是直接照应本文的标题“大地有石”,也可以突出石头的精神,如“石头之魂”“石头与精神”。
15.(1)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满山遍野的韭菜花开得艳丽夺目,一条石级小道从山顶倾泻而来,若隐若现,像深藏在花间的小溪”中的“一条石级小道从山顶倾泻而来,若隐若现,像深藏在花间的小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级小道比作花间小溪,小溪的水流浅白,这个比喻体现了石级小道颜色浅白,色泽美丽,吸引人的眼球,“倾泻而来,若隐若现,像深藏在花间的小溪”体现了韭菜花丛生长旺盛,也体现了石级小道蜿蜒而下的形态,结合第②段“擦亮眼睛仔细看,才觉名不虚传”可知,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
(2)本题考查从句式的角度赏析句子。结合“不怕风吹、不怕日晒、不怕雨淋、不怕冰冻、不怕刀砍”可知,这里连用五个“不怕”,句式结构整齐,而且都是短句,读来朗朗上口,简洁明快,还用了“无论……都……”的句式,强调了石头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一颗坚定的心,结合第⑩段“石头,站可顶天立地,为人类遮风挡雨,为万物提供庇护;碎可为人间铺路。石头自身坚硬如铁,其意志更坚不可摧”可知,体现了作者对石头的赞美之情。
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如:结合第⑥段“与家乡毗邻的镇宁县有个石头寨,那里是由石头组成的家园,全寨两百多户村民住的房子全是木石结构”“连家中碓、磨、钵、槽、缸等小的用具,也是人们用石做成”可知,这里“一个石头的世界”是陈述石头在家乡很普遍,石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这里属于陈述事实,所以可以用句号。
如:结合第⑥段“全寨两百多户村民住的房子全是木石结构”“房屋四周以石砌墙,房顶以片石为瓦。院落的墙垣,寨中的甬道,村前的小桥,田地的堡坎,都用村民用石头修筑。连家中碓、磨、钵、槽、缸等小的用具,也是人们用石做成”,第⑪段“大地有石,人类常与石为伴”“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房有多大,人生只要有石为基,便踏实安然”可知,这里列举了日常生活中与石头的密切关系,流露出作者对石头有这么多用处的赞美之情,因此这里用感叹号,使情感更为强烈。
再如:结合第⑥段“全寨两百多户村民住的房子全是木石结构”“房屋四周以石砌墙,房顶以片石为瓦。院落的墙垣,寨中的甬道,村前的小桥,田地的堡坎,都用村民用石头修筑。连家中碓、磨、钵、槽、缸等小的用具,也是人们用石做成”可知,这里列举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与石头联系密切的例子,生活中用到石头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也没办法一一进行列举,最后用上省略号,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⑧段“遇有暴雨,山上的水会聚到冲子怒吼而下,卷走石头,淹没巨石,撞开石山,最终又裹挟着泥浆低吼着从村庄悄悄溜走。要不是那一层层的石头挡着,我们的小村早已无存”可知,这里主要介绍了石头阻挡洪水,使村庄免受洪灾的侵害,表达了作者对石头站可顶天立地,为人类遮风挡雨,为万物提供庇护的赞美之情,这与栏目四的内容“赞美石头自身坚硬如铁、意志坚不可摧的品质”相吻合;结合链接材料“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漩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可知,这里介绍了石头被水侵蚀和冲击之后,石头的形状变得奇形怪状,石头如此坚硬,水柔若无骨,但水却能将坚硬的石头冲击得面目全非,侧面体现的是黄河之水的至柔至刚,水的力量之大,表达了作者对黄河之水坚韧品格的赞美之情,这与栏目四“赞美石头自身坚硬如铁、意志坚不可摧的品质”不相符,因此链接材料不适合放在栏目四。
18.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
结合第⑪段“大地有石,人类常与石为伴。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房有多大,人生只要有石为基,便踏实安然”可知,这里总结了石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强调了石头在人生中为人类遮风挡雨,为万物提供庇护重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石头的赞美之情;作为文章的最后一段,它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同时石头的精神品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因此这里又暗含了人们有必要学习石头意志坚定、竖不可摧的品质,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因此它作为小报的结语是合适的。
时间
事件
小时候
很馋馄饨,被大人唬馄饨让人混沌
小学三年级
①
后来
见识师傅剁肉馅的奇妙
如今
②
地点
“转身”动人情景
我的心理活动
在车站
②
歉疚、后悔
在秦岭深处
一个美丽的女孩转身便消失了
③
①
一位贫苦的中年乞丐转身便不知去向
释然
以上三次“转身”,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地点,人物角色也各不相同,但是都反映了共同的特性:④
专题10:记叙文阅读之伏笔照应-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0:记叙文阅读之伏笔照应-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0记叙文阅读之伏笔照应-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0记叙文阅读之伏笔照应-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9: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9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9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记叙文阅读之环境描写-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8:记叙文阅读之环境描写-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8记叙文阅读之环境描写-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8记叙文阅读之环境描写-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讲与练江苏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