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共29页。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 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 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 太平。”(宋 · 罗大经《鹤林玉露》)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 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 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
肃情境任务学校“读书节”活动计划制作展板,被尊为“至圣先师” 的孔子,被选为首先进行宣传的专题人物。语文科组计划将《论语》十二章作为宣传内容分栏排版, 请你给语文科组提供一个宣传排版方案。宣传任务一:孔子信息、《论语》简介宣传任务二:《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与理解宣传任务三:《论语》十二章的分栏与排版宣传任务四:《论语》十二章的当代意义
1.孔子,名丘 , 字仲 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 ,2.《论语》是一部_ 语录本散文集,是孔子的 弟和再传弟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大 学《 中 庸》《 孟 子合称为“四书”。3.正音:自省xǐ?| 乐何 yl ? 质彬彬 b ?譬 ?如 未 成 一篑 ? 八佾 ?
宣传任务一:孔子信息、《论语》简介
分小组任务:每个小组负责一段,完成以下任务,并分工展示给全班。1.流畅正确朗读。2.翻译全段。3.指出重点字词的意思和特殊句式。4.理解并用几个字总结此段孔子阐发的道理。
宣传任务二:《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与理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于 言,就有道而 正 焉 ,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小心,到有道德的人那 里去请教,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 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饱 :饱足安 :安逸,舒适敏 :敏捷,勤快于 :对于(在)而 :表并列就 :靠近正 :修正焉 :语气助词已 :通“矣”,了而 :表假设,如果。 如 … 何 :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贤 :形作名,有德行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 的人。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缺 齐 :形作动,看齐。 点。” 内 名作状,在心里。
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 也没有遗憾。”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朝、夕:名词作状语, 在早晨、在晚上道 :学问、人生哲理喻:通晓,明白。
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 彬, 然后君子。”(《雍也》)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 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 后才可以成为君子。”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 担当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 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 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①质 :质朴。②文:文饰。③史 :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①弘:广、大,这里指志 向远大。②而:表并列。③以为:把…作为。④已:停止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 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 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 续,是我自己要坚持的。”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孔子说:“聪明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会忧 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土的竹筐。②止,吾止也:停下来。 是我自己停下来的。③平 地 :填平洼地。④覆 :倾倒。①知 :同智。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①未成一篑(kui) : 只差 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贡问孔子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实 践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一言:一个字。言,字。行:实践。恕 :推己及人,即“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 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 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 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 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 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 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①小 子 :老师对学生的称 呼。②夫 :那③兴 :指激发人的感情④观 :指观察政治的得失、 风俗的盛衰。⑤群 :提高人的人际交往 能力。⑥怨 :指讽刺时政。⑦迩(ěr): 近。
任务说明:语文科组需要将十二章内容分栏排版,分小组讨论具体分几栏,怎么分,拟定每 一栏的小标题,并阐释理由。
宣传任务三:《论语》十二章的分栏与排版
十二章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第 一 章: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谨言慎行第二章:谈论礼乐,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 重视仁德第三章:君子之道: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 追求真理第四章: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 重义轻利第五章:君子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第 六 章 :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表里如一
十二章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第七章:仁为己任,意志坚强 勇于担当第八章: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锲而不舍第九章:君子的基本品质:仁、智、勇 仁、智、勇第十章:实行仁的途径:克己复礼 自我约束第十一章:君子的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第十二章: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 向诗而学
君子与“仁”(第2、10、11章)
君子人格(第4、5、6、7、9章)
君子之学(第1、3、8、12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 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 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安贫乐道,重精神轻物质,才是好学之道。要追求真理,执着勇敢, 不畏牺牲。学习要持之以恒,进与退的 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继续努力。君子应学习《诗经》, 这 样 可以兴、观、群、怨。
板块一:深悟君子之学朗读下面的章句,思考君子应该如何学?学什么?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_-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板块二:深究君子与“仁”梳理《论语》中与“仁”相关的章句,并理解章句中 “仁”“礼”的内涵。
礼乐要以仁为本,重视仁心的培养。成为仁者需要克己复礼, 为仁由己。为人处世中君子要仁爱, 推己及人。
在理解了《论语》十二章的“君子”内涵以后,请再次 回看课文,读出《论语》的简约深远、隽永有味。
任务说明:1.宣传栏计划设定一个读者留言板, 需要征集当代读者对《论语》的看法。 请你谈谈应该怎么看待《论语》,其是 否还有当代价值?2.寻找身边的“君子”。
若使有中学程度的中国人,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 可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 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 《论语》。——(选自钱穆《怎样读》)
——李泽厚细读《论语》,我们所要寻求的 乃是自我生命如何更好地在当下打开 的方式。
寻求自我生命的打开方式
《论语》,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自己身心上,这也是《论语》的特点,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哲学”。
传承文化,责任在肩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可喜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万万 不能丢失了自己民族最淳朴的文化传统。一个人不能只活在物质世界,那样的人经不住任何打击,也经不住任何诱惑。 浑浑噩噩一辈子,无法尽到一代人的责任,只是白白浪费了粮食。学人文学科的,更应该担当起把民族精神命 脉传承下去的责任,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责任,我们要承前启后,各自负起自己的责任来。不能让中国古代 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我们这一代损毁、丢失。
2.寻找身边的“君子”。从《论语》十二章中我们看到 了“君子”的入学、为人、处事,在 我们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君子呢? 请你想一想,并与同学们交流。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简洁明了的 语录体形式
如何理解和评价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观”“群”“怨”?①“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经》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兴”, 是说《诗经》能够激发人们的广泛联想,能影响人们的心灵,调动其内在 情感,引起情感共鸣。“观”,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观察政治的得 失和风俗的盛衰。“群”,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沟通交流,提高其 人际交往能力。“怨”,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抒发对苛政的怨愤和 讥刺之情。②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根据《诗经》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 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政治作 用,这是历史上对《诗经》的作用所进 行的第一次明确而全面的理论概括,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代许多 理论家都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对诗歌创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但孔子强 调“兴观群怨”,目的是“事父”“事君”,即为封建礼教、封建统治阶 级服务,有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作者简介,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十二章》,2对话体,《论语》体式,3叙事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识,作者简介,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初步感知,重在排除干扰,重在实践锻炼,重在虚心请教,阐明仁和礼乐的关系,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完美版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重点字词,教学活动一,朗读品析,教学活动二,探究君子,教学活动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