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武汉六中学上智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湖北省武汉六中学上智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图中的圆点是有规律地从里到外逐层排列的.设y为第n层(n为正整数)圆点的个数,则下列函数关系中正确的是( )
A.y=4n﹣4B.y=4nC.y=4n+4D.y=n2
2、(4分)如图,一同学在湖边看到一棵树,他目测出自己与树的距离为20m,树的顶端在水中的倒影距自己5m 远,该同学的身高为1.7m ,则树高为( ).
A.3.4mB.4.7 mC.5.1mD.6.8m
3、(4分)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匀速前进,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是4km/hB.乙的速度是10km/h
C.乙比甲晚出发1hD.甲比乙晚到B地3h
4、(4分)分式方程-1=的解为( )
A.x=1 B.x=-1 C.无解 D.x=-2
5、(4分)已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B.C.D.
6、(4分)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作为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1、2、3 B. C. D.
7、(4分)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B.且C.且D.
8、(4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C.有三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如图,将绕着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得到,连接,若,则__________度.
10、(4分)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4米高的处折断,树顶落在离树底端的5米远处,则大树折断前的高度是______米(结果保留根号).
11、(4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45°,BC=cm,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12、(4分)数据2,4,3,x,7,8,10的众数为3,则中位数是_____.
13、(4分)如图,点A的坐标为,点B在直线上运动则线段AB的长度的最小值是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A平分∠DCB,DB平分∠ADC
(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若AC=8,BD=6,求点D到AB的距离
15、(8分)如图,矩形的两条边、分别在轴和轴上,已知点 坐标为(4,–3).把矩形沿直线折叠,使点落在点处,直线与、、的交点分别为、、.
(1)线段 ;
(2)求点坐标及折痕的长;
(3)若点在轴上,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使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则请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8分)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B=60°,∠C=45°,AC=6.求:
(1)AD的长;
(2)△ABC的面积.
17、(10分)(1)计算:.
(2)计算:.
(3)先化简,再求值:,其中满足.
(4)解方程:.
18、(10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BE.试判断四边形AFB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E平分∠ADO交AC于点E,把△ADE沿AD翻折,得到△ADE′,点F是DE的中点,连接AF、BF、E′F.若AE=2.则四边形ABFE′的面积是_____.
20、(4分)某果农 2014 年的年收入为 5 万元,由于党的惠农政策的落实,2016 年年收入增加到 7.2万元,若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 x ,则 x =_____.
21、(4分)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
22、(4分)若一个多边形的各边都相等,它的周长是63,且它的内角和为900°,则它的边长是________.
23、(4分)直角中,,、、分别为、、的中点,已知,则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阅读下面材料: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这祥一个问题: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在AB上,点E在BC延长线上。且AF=CE,连接EF,过点D作DH⊥FE于点H,连接CH并延长交BD于点0,∠BFE=75°.求的值.某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思考,交流了自己的想法:
小柏:“通过观察和度量,发现点H是线段EF的中点”。
小吉:“∠BFE=75°,说明图形中隐含着特殊角”;
小亮:“通过观察和度量,发现CO⊥BD”;
小刚:“题目中的条件是连接CH并延长交BD于点O,所以CO平分∠BCD不是己知条件。不能由三线合一得到CO⊥BD”;
小杰:“利用中点作辅助线,直接或通过三角形全等,就能证出CO⊥BD,从而得到结论”;……;
老师:“延长DH交BC于点G,若刪除∠BFB=75°,保留原题其余条件,取AD中点M,连接MH,如果给出AB,MH的值。那么可以求出GE的长度”.
请回答:(1)证明FH=EH;
(2)求的值;
(3)若AB=4.MH=,则GE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
25、(10分)定义:已知直线,则k叫直线l的斜率.
性质:直线(两直线斜率存在且均不为0),若直线,则.
(1)应用:若直线互相垂直,求斜率k的值;
(2)探究:一直线过点A(2,3),且与直线互相垂直,求该直线的解析式.
26、(12分)如图,已知线段a,b,∠α(如图).
(1)以线段a,b为一组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能作____个.
(2)以线段a,b为一组邻边,它们的夹角为∠α,作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能作_____个,作出满足条件的平行四边形(要求仅用直尺和圆规,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试题解析:由题图可知:
n=1时,圆点有4个,即y=4×1=4;
n=2时,圆点有8个,即y=4×2=8;
n=3时,圆点有12个,即y=4×3=12;
……
∴y=4n.
故选B.
2、C
【解析】
由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可得两个相似三角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BCA=∠EDA=90°,∠BAC=∠EAD,
故△ABC∽△AED,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设树高x米,
则,
∴x=5.1m.
故选:C.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由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得出两个相似三角形.
3、C
【解析】
甲的速度是:20÷4=5km/h;
乙的速度是:20÷1=20km/h;
由图象知,甲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乙到2小时后甲才到,
故选C.
4、C
【解析】
解:去分母得:x(x+2)﹣(x﹣1)(x+2)=3,整理得:2x﹣x+2=3,解得:x=1,检验:把x=1代入(x﹣1)(x+2)=0,所以分式方程无解.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5、D
【解析】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
【详解】
解:不等式两边都除以2,
得:,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根据题意得出不等式的解集是解此题的关键.
6、C
【解析】试题解析:A、∵12+22=5≠32,
∴以这三个数为长度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B、∵(32)2+(42)2≠(52)2 ,
∴以这三个数为长度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C、∵()2+()2=3=()2,
∴以这三个数为长度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正确;
D、∵()2+()2=7≠()2,
∴以这三个数为长度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判断是否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判断的方法是:判断两个较小的数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数的平方即可判断.
7、B
【解析】
由方程根的情况,根据判别式可得到关于的不等式,则可求得取值范围;
【详解】
解:因为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0,且,
所以>0,解得:<,
又因为,所以,
所以且,
故选B.
本题考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求字母的取值范围,同时考查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二次项系数不为0,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8、B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
【详解】
A.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可能是等腰梯形,故A错误;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正确;
C.有三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三个相等的内角不是直角,那么也不能判定为矩形,故C错误;
D.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70
【解析】
首先由旋转的性质,得△ABC≌△A′B′C,然后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角转换,即可得解.
【详解】
由旋转的性质,得△ABC≌△A′B′C,
∴AC=A′C,∠BAC=∠B′A′C,∠ACA′=90°,
∴∠CAA′=∠CA′A=45°
∵
∴∠BAC=25°
∴∠BAA′=∠BAC+∠CAA′=25°+45°=70°
故答案为:70.
此题主要考查利用全等三角形旋转求解角度,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10、()
【解析】
设出大树原来高度,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设这棵大树在折断之前的高度为x米,根据题意得:42+52=(x﹣4)2,∴x=4或x=40(舍),∴这棵大树在折断之前的高度为(4)米.
故答案为:().
本题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此题也可以直接用算术法求解.
11、1
【解析】
分析:过点D作DE⊥AB,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ADE的性质求出DE的长度,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过点D作DE⊥AB,∵∠A=45°, DE⊥AB, ∴△A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BC=, ∴DE=1cm, 即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1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作出线段之间的距离,根据直角三角形得出答案.
12、1
【解析】
先根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求得x,再由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详解】
解:∵这组数据2,1,3,x,7,8,10的众数为3,
∴x=3,
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2,3,3,1,7,7,10,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1,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故答案为:1.
本题主要考查数据统计中的众数和中位数的计算,关键在于根据题意求出未知数.
13、
【解析】
当线段AB最短时,直线AB与直线垂直,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最短长度.
【详解】
解:当线段AB最短时,直线AB与直线垂直,
过点A作直线l,
因为直线是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所以,
所以,
所以,
,即,
所以.
故答案是:.
考查了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知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见解析;(2).
【解析】
(1)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BC,且AD∥BC,可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AD=CD,可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由勾股定理可求AB的长,由面积法可求点D到AB的距离.
【详解】
证明:(1)∵CA平分∠DCB,DB平分∠ADC
∴∠ADB=∠CDB,∠ACD=∠ACB
∵AD∥BC
∴∠DAC=∠ACB=∠ACD,∠ADB=∠DBC=∠CDB
∴AD=CD,BC=CD
∴AD=BC,且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AD=C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2)如图,过点D作DE⊥AB,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O=CO=4,BO=DO=3,AC⊥BD
∴AB===5
∵S△ABD=AB×DE=×DB×AO
∴5DE=6×4
∴DE=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运用菱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15、(1);(2);拆痕DE的长为; (3)点Q坐标为
【解析】
(1)根据B点的坐标即可求得AC的长度.
(2)首先根据已知条件证明,再根据相似比例计算DF、CD的长度
即可计算出D点的坐标,再证明,根据EF=DF,即可计算的DE的长度.
(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第一种情况当时;第二种情况当时;第三种情况当时,分别计算即可.
【详解】
解:(1)
(2),由折叠可得:
,.
∵四边形OABC是矩形,
∴拆痕DE的长为
(3)由(2)可知,,
若以P、D、E、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必为等腰三角形。
当时,可知,
此时PE为对角线,可得
当时,可知,此时DP为对角线,可得;
当时,P与C重合,Q与A重合,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Q坐标为
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基本性质,难点在于第三问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根据等腰三角形的腰进行分类,再根据腰相等进行计算.
16、(1)AD=3;(2)S△ABC=9+3.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得∠DAC=45°,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AD=CD,然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可计算出AD的长;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得∠BAD=3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2BD,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D的长,进而可得BC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解:(1)∵∠C=45°,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DAC=45°,∴AD=CD.
∵AC2=AD2+CD2,∴62=2AD2,∴AD=3
(2)在Rt△ADB中,∵∠B=60°,∴∠BAD=30°,∴AB=2BD.
∵AB2=BD2+AD2,∴(2BD)2=BD2+AD2,BD=.
∴S△ABC=BC·AD= (BD+DC)·AD=×(+3)×3=9+3.
17、(1);(2);(3),;(4)
【解析】
(1)(2)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和加减法可以解答本题;
(3)根据分式的加减法和除法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将整体代入求值即可解答本题;
(4)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方法,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可以解答本题,注意验根.
【详解】
解:(1)原式=
=;
(2)原式=
=;
(3)原式=
=
=
=,
∵,
∴,
∴原式=
=;
(4)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检验:当时,,
∴是原方程的解.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以及解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它们各自的解答方法,注意分式方程要检验.
18、四边形AFBE是菱形,理由见解析.
【解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得出∠AEG=∠BFG,由AAS证明△AGE≌△BG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BF,由AD∥BC,证出四边形AFBE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EF⊥AB,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四边形AFBE是菱形,理由如下: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AEG=∠BFG,
∵EF垂直平分AB,
∴AG=BG,
在△AGE和△BGF中,
,
∴△AGE≌△BGF(AAS);∴AE=BF,
∵AD∥BC,
∴四边形AFBE是平行四边形,
又∵EF⊥AB,
∴四边形AFBE是菱形.
故答案为:四边形AFBE是菱形,理由见解析.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12+4.
【解析】
连接EB、EE′,作EM⊥AB于M,EE′交AD于N.易知△AEB≌△AED≌△ADE′,先求出正方形AMEN的边长,再求出AB,根据S四边形ABFE′=S四边形AEFE′+S△AEB+S△EFB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连接EB、EE′,作EM⊥AB于M,EE′交AD于N,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CD=DA,AC⊥BD,AO=OB=OD=OC,
∠DAC=∠CAB=∠DAE′=45°,
在△ADE和△ABE中,
,
∴△ADE≌△ABE(SAS),
∵把△ADE沿AD翻折,得到△ADE′,
∴△ADE≌△ADE′≌△ABE,
∴DE=DE′,AE=AE′,
∴AD垂直平分EE′,
∴EN=NE′,
∵∠NAE=∠NEA=∠MAE=∠MEA=45°,AE=2,
∴AM=EM=EN=AN=2,
∵ED平分∠ADO,EN⊥DA,EO⊥DB,
∴EN=EO=2,AO=2+2,
∴AB=AO=4+2,
∴S△AEB=S△AED=S△ADE′=×2×(4+2)=4+2,S△BDE=S△ADB﹣2S△AEB=×(4+2)2﹣2××2×(4+2)=4,
∵DF=EF,
∴S△EFB=S△BDE=×4=2,
∴S△DEE′=2S△AED﹣S△AEE′=2×(4+2)﹣×(2)2=4+4,S△DFE′=S△DEE′=×(4+4)=2+2,
∴S四边形AEFE′=2S△AED﹣S△DFE′=2×(4+2)﹣(2+2)=6+2,
∴S四边形ABFE′=S四边形AEFE′+S△AEB+S△EFB=6+2+4+2+2=12+4;
故答案为:12+4.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学会利用分割法求四边形面积,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
20、20%.
【解析】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2014年的收入×(1+增长率)2=2016年的收入,据此列出方程,再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即.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故答案为20%.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中求平均变化率的知识.解这类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若设变化前的量为a,变化后的量为b,平均变化率为x,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为a(1±x)2=b.
21、8
【解析】
解:设边数为n,由题意得,
180(n-2)=3603
解得n=8.
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8.
22、9
【解析】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周长即可求出边长.
【详解】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由题意得
(n-2)·180°=900°
解得n=7,
则它的边长是63÷7=9.
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和,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
23、3
【解析】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DF=BC;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E=BC,则DF=AE.
【详解】
∵在直角△ABC中,∠BAC=90°,D. F分别为AB、AC的中点,
∴DF是△ABC的中位线,
∴DF=BC.
又∵点E是直角△ABC斜边BC的中点,
∴AE=BC,
∵DF=3,
∴DF=AE=3.
故答案为3.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见解析;(2) ;(3)
【解析】
(1)如图1,连接DE,DF,证明△DAF≌△DCE(SAS)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2,连接BH,先证出BH=EF,再证ΔBHC≌ΔDHC,得到∠HOB=90°,OC⊥BD,∠HBO=30°,得出OH=BH,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3,连接OA,作MK⊥OA于K.首先证明OH=HC,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求出CG,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
(1)如图1,
连接DE,DF
∵正方形ABCD
∴AD=CD=CB=AB
∠A=∠ADC=∠BCD=∠ABC=90°
∴∠DCE=∠A=90°
∴在ΔFAD和ΔECD中
∴ΔDAF≌ΔDCE(SAS)
∴DF=DE
∵DH⊥EF
∴FH=EH
(2)如图2,连接BH,
∵ΔFAD≌ΔECD
∴∠ADF=∠CDE
∵∠ADC=90°=∠ADF+∠FDC
∴∠EDC+∠FDC=90°
∴∠FDE=90°
∴DH=EF=EH=FH
∵∠FBC=90°
∴BH=EF=EH=FH
∴BH=DH
∴在ΔBHC和ΔDHC中
∴ΔBHC≌ΔDHC(SSS)
∴∠BCH=∠DCH
∴OC⊥BD
∴∠HOB=90°
∵BH=FH,∠BFE =75°
∴∠FBH=∠BFH=75°
∵正方形ABCD
∴∠ABD=45°,∠HBO=30°
∴OH=BH
∴;
(3)解:如图3,连接OA,作MK⊥OA于K.
由(2)可知:A,O,C共线,
∴∠MAK=45°,
∵AM=MB=2,
∵CG∥AB,
由△EHG∽△BCG,可得
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5、(1);(2).
【解析】
(1)根据,则的性质解答即可;
(2)设该直线的解析式为,根据,则的性质可求出k的值,把A点坐标代入可求出b值,即可得答案.
【详解】
(1)∵直线互相垂直,
∴,
∴.
(2)设该直线的解析式为,
∵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
∴,
解得:k=3,
把A(2,3)代入得:,
解得:b=﹣3,
∴该直线的解析式为.
本题考查了两直线相交问题,正确理解题中所给定义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26、 (1)无数;(2)图形见解析;1.
【解析】
(1)内角不固定,有无数个以线段a,b为一组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2)作∠MAN=a,以A为圆心,线段a和线段b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AN和AM于点D和B,以D为圆心,线段b为半径画弧,以B为圆心,线段a为半径画弧,交于点C;连接BC,DC.则平行四边形ABCD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详解】
解:(1)以线段a,b为一组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能作无数个,
故答案为:无数;
(2)以线段a,b为一组邻边,它们的夹角为∠α,作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能作1个,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故答案为:1.
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作法,熟练掌握作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六中学致诚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六中学上智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是,给出下列一组数,下表是二次函数的的部分对应值,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六中学上智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已知,,则的度数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