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南京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docx、江苏省南京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 审题人:
基础篇
一、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孔子对君子在吃住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2)《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4)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老子〉四章》中写道:“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候就要来了,可我连渔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是这样,他想。也许只不过是我的武器比它的强。
“别想啦,老家伙,”他大声说,“顺着这条航线走吧,事到临头再对付吧。”不过还是得琢磨琢磨,他想。因为我只剩下这件事儿可干了。这个,还有棒球。不知道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会不会欣赏我一举击中鲨鱼的脑袋。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想,谁都能行。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2分)
▲
3.上面的语段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请概括这些心理描写的方法。(2分)
▲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故步自封,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B.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满堂灌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近几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B.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C.康菲公司提供的10亿元将用于解决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以及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补偿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将组织做好资金发放工作。
D.关闭了近百日的黄鹤楼重新开门迎客,来自各行各业的战“疫”代表一起敲钟祈福;钟声,传递的是信心,是希望,是一座城市渡尽劫波再出发的精气神。
三、文学类整本书阅读(22 分)
(一)语段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16 分)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我想见见您……我……”
“你别跟我啰唆了。”他旁边那个衣衫褴 lǚ 的男人叫道。
“你到底拿过没有?”
“对你说,人都快死了,你还要什么?”对面有一个人嚷道。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对你说:你去管闲事干什么……”这边有人喝道。
“老天爷在上,我连知道都不知道。”那边有个女犯大声说。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淡得像背书一样。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 sà,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
“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把聂赫留朵夫领到女监来的副典狱长,显然对他发生了兴趣,这时走了过来。他看见聂赫留朵夫不在铁栅栏旁边,就问他为什么不同他要探望的女犯谈话。聂赫留朵夫擤了擤鼻涕,
提起精神,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回答说:
“隔着铁栅栏没法说话,什么也听不见。”
副典狱长沉思了一下。
“嗯,好吧,把她带到这儿来一下也行。”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可以在这里谈话。”副典狱长说完就走开了。
聂赫留朵夫走到靠墙的长凳旁边。
玛丝洛娃困惑地瞧了瞧副典狱长,然后仿佛感到惊讶,耸耸肩膀,跟着聂赫留朵夫走到 长凳那儿,理了理裙子,在他旁边坐下。
(选自《复活》,草婴译)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①栅栏( ) ②嫣然( ) ③褴 lǚ( ) ④害 sà( )
7.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中玛丝洛娃“斜睨眼神”下的内心世界。(4 分)
(1)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
(2)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
8.小说有着自己的叙述节奏,它有时加速,有时延迟。选段讲述聂赫留朵夫探望玛丝洛娃的故事,叙述节奏缓慢。请结合具体内容解说作者是怎样延缓叙述节奏的。(4 分)
▲
9.小说有多个译本,试比较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两种译文,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4 分)
译文一:“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草婴译)
译文二:“您好像是……可是我认不清了。”她叫道,眼睛没有看着他。她那忽然涨红的脸变得越发阴沉。(汝龙译)
▲
(二)整本书阅读(6 分)
10.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6 分)
(1)“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这句话是《大卫•科波菲尔》中哪位人物对大卫•科波菲尔的教导?请结合全书,简要概括此人的形象。
(2)如果让你设计《老人与海》的封面,除老人之外,你最倾向使用下面哪两种元素的组合?请结合全书,简要说明。
①大海 ②狮子 ③鲨鱼 ④大马林鱼
专题篇
四、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哀公问政。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节选自《中庸》第二十章)
1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择断句处相应的字母。(3分)
亲亲A之杀B尊贤C之等D礼E所生也F故G君子不可H以不修身。
12. 下列对材料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致知在格物”,即成语“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B. “为政在人”与《墨子·兼爱》中“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的“为”意思不同。
C. “嘉善而矜不能”与《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自矜者不长”的“矜”意思相同。
D. “继绝世,举废国”的“绝世”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1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礼记·大学》中认为,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项中,一定要以格物为根本。
B. 孔子认为,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最重要的是爱自己的亲人;义就是人们相处应该适宜得当,最重要的是尊敬贤人。
C. 孔子在谈治理天下国家的准则时说,能够优待远方的来客,四方的人就会归顺;能够安抚各诸侯国,天下的人就自然敬畏。
D. 孔子认为,摒弃小人的谗言,远离美色,轻视钱物,重视道德,能劝勉贤人;对待士人要讲忠诚信义,并以厚禄供养他们。
1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4分)
▲
(2)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4分)
▲
15. 两则材料都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对如何“修身”各有什么看法?请简要概括。(3分)
▲
五、古诗词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6~17 题。(9 分)
感皇恩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①
辛弃疾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②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注] ①本词为作者罢居瓢泉之时悼念理学家、友人朱熹而作。朱熹卒于庆元六年(1200)三月,词中有“梅雨”句,当作于初闻噩耗之时。 ②子云:西汉大儒扬雄,后文“玄经”指扬雄的哲学著作《太玄》。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片前五句写自己平时不废吟咏,这与熟读老庄之书所知“忘言始知道”的玄理明显矛盾,读老庄书却不得其解,非常可笑。
B.“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两句景中含理,借说天气暗示词人对老庄哲学有了新的认识,仿佛雨过天晴,豁然开朗。
C.下片语淡情深,先写隐退山林的生活,其后“白发多时故人少”中的一“多”一“少”对比,表达了词人嗟己悼人的情感。
D.“子云何在”四句,把朱熹比作大儒扬雄,称道他“立言不朽”,他的思想将如江河流淌,万古不废。
17.朱熹是大儒,《庄子》是道家著作,但本词中辛弃疾却在读《庄子》时悼念朱熹,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 分)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21 分)
很多人在心中构筑一个作为现实对立面的理想世界,作为后世理想思想之源,被称为儒家经典的《礼记·礼运》就把那个虚幻的大同世界当做最合适的社会秩序,无非是为了针砭当下那个已经不堪忍受的世界。不过,在这种热衷追溯历史以借古讽今的风气中,关于社会秩序话题的一个最不协调的声音,来自庄子等人。
当他们追问历史时,他们发现秩序只不过是一个人为的、历史的东西,是更早的自然秩序被破坏之后的产物,于是习惯于在历史中寻找依据的思想家认定现行秩序是没有天然合理性的,倒是早在历史起源处的混沌朴素秩序才是合理的。《庄子》中所谓“泰氏”和“混沌”的传说,暗示的就是这种社会秩序,它与稍早的《老子》所谓“小国寡民”和后来的《鹖冠子》所谓“民犹赤子”的理想世界传说,构成了关于社会秩序讨论的另一种声音,在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的混乱时代中绵延不绝地回响了两三百年,因为它们都相信,知识的增加和欲望的膨胀,才有了混乱和虚伪。
秩序的混乱确实源于人性的淆乱,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儒者的思路相同,然而,儒者把人性看成是一种绝对的本原的东西,“性善”则以为善良本性为永恒的人性,“性恶”则认定情欲是人与生俱来的禀性。庄子一流基本上相信人性在不断变化,人的知识被开发,人的情欲也被激活,人性就开始萌生“恶”,就进入了“顺而不一”的状态。再后来,人们服从秩序,但恶欲并不安定,只是处在“安而不顺”的状态,人们只好兴治化,崇理性,朴素而纯真的本性就失去了自为的状态而进入了运用理性与知识来约束的时代。这时,“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人性的淳朴被理智的巧饰所淹没,自然的天性被现实的利益所遮蔽,小人“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更是“以身殉天下”,人们普遍地用“辩饰知”,用“知穷天下”,用“知穷德”,沉湎在外在的物欲中,把本性迷失在世俗的功利上,实在是本末倒置,而本来自然和谐的秩序,也因此堕落到了只能靠外在的管束与威胁来维持。
坚持理想主义的庄子及其后学很难得出一个在现世中可以施行或操作的方略,只能在运思中驰骋自己的想象。《庄子》所谓的“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其实只是想象。孔子曾经试图以“修心”的方法在后天培育它,但是遭到老聃的嘲讽,因为这是出于纯粹与自然的。这种追寻人类原初之思和原初之性的思索就停滞在纯粹的感受、体验和玄想之中。
当社会已经极度物欲横流,秩序已经不能不靠外在礼法维持的情况下,对于社会秩序的失望和批评是很难免的,道家那些人就有很多这种基于天道而不问现实的议论。
这些人以“天道”作为建立秩序的根本依据。什么是“天道”呢?文子说“天之道,高大者,损有损之,持高者,下有下之”,要像自然的宇宙一样,无言而公平,坦荡而无私,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不应当把“人”的亲缘关系作为基础建立所谓的秩序,那种秩序中有亲疏远近,有上下等分,而是应当“法天道”,因而要“卑、退、敛、损,所以法天也”,应该像宇宙自然一详,人人都处在拱默退让的“无为”状态。这与儒者一流不一样,儒者虽然最早也是从“天道”来为自己建立依据的,但是他们把“天道”更多地理解成一种由中心与边缘构成的、井然有序的级差格局,它应当体现在仪式所规定的现时的秩序之中,此后,儒者又把“人”当做“天”的产物,再从“人”的角度为秩序寻找依据,因此无论是人的性善还是性恶,维持亲疏远近上下贵贱的秩序都应当是一种自觉的积极的“天道”。而文子则是从“天”的角度为秩序寻找合理性的,尽管他们也把“人”看成是“天”的产物,但他是从“天”即人的自然之性与人的历史角度理解人性的,他把天真率直和朴素混沌看成是人的本性,所以他认为应当保持人的原初之思和原初之性,这是“天道”在“人道”上的投射,因此合理的秩序是一种人处在原初状态时的非自觉的朴素境界。更晚一些的《鹖冠子》则更具体地描述了一种想象中的、只在历史起源处似乎存在过或在远离现世的地方能够存在的和谐秩序。
从《老子》《庄子》的时代以来,一直到《鹖冠子》的时代,对于无秩序的秩序的期待,绵延了几百年。
(选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有删改)
班级准备开展一次“典籍里的中国·儒道理想世界”专题讨论会,请参与完成以下任务或解决相关问题。
18.为讨论需要,有同学搜集了一些材料。下列不属于.儒道两家“理想世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男有分,女有归
D.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19.在讨论“社会秩序混乱的根源”这一话题时,有同学认为儒道两家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有同学则不以为然。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6 分)
▲
20.儒家提出人有“四端”,要“扩而充之”;道家说“民犹赤子”,应当“反其性情而复其初”。有同学对此疑惑不解,请为其释疑解惑。(6 分)
▲
21.儒道两家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探索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政治智慧,你认为对今天创建和谐中国有什么启示?请你作为主持人做一个总结陈词。(6 分)
▲
七、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 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与自我抗争,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自己,走向精神的复活;《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与命运抗争,历经艰辛,不甘沦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名有成就的作家;《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与自然抗争,遭遇各种鲨鱼的五次攻击,舍命相搏,精疲力竭,最终拖着一副鱼骨回到港口;《百年孤独》中,马孔多人民与失眠症抗争,用高度警醒和坚强毅力,为所有物品都贴满标签,最后却在梅尔基亚德斯的帮助下重拾记忆。
故事主人公与自身命运或外界环境进行抗争,有的凭借艰苦的毅力找到了人生意义,有的拼尽全力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但他们都为读者带来了精神力量。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抗争”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高二语文docx、高二语文答案docx、高二语文答题卷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