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解析:A.“只有在中国社会,家庭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分析错误,材料一原文是“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B.“但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以看到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分析错误,材料一原文是“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C.“这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分析错误,材料一原文是“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
2.答案:A
解析:“可以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分析错误,材料二原文是: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
3.答案:B
解析:B选项陈述的对象是“云南山歌”,与“合村并居”没有关系。
4.答案:将中国乡下居住情况与美国乡下的居住情况对比论证,揭示了中美乡村的差异,突显了中国乡村的特点:聚村而居。
5.答案:①合村并居不能是简单的物理迁移,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②尊重中国人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③尽力保留乡村中的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传承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④要多关注“文值”(文化价值)的保育。要让新社区成为群众拥有独特记忆的精神家园,让搬入其中的村民拥有踏实的幸福感。
6.答案:A
解析:A.正确。B.“精力不足,在军事会议上迟迟不能做出决断,这让他产生挫败感”错误。从“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可知,曹操并不是因为精力不足不能做出决定而心烦,他心乱的原因在于年纪老迈、激情不再。
C.“杨修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机缘巧合”错误。杨修的死有其必然性,不能认为是机缘巧合。D.“所以在关键时刻也无人愿意替他说情”错误,从文本中并不能看出这层因果关系。
7.答案:B
解析:B.“夏侯惇和杨修的对比”错误。夏侯惇听信了杨修的说法,准备退兵,引发了曹操的不满,推动了后续情节的发展,这个人物形象的设计并不在于和杨修构成对比。故选B。
8.答案:①指曹操颁发的口令;
②体现了曹操既不满意自己丧失了往日的激情,又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
③曹操不满身边如杨修等阿谀奉承的部下,怀念以前的下属,但又无可奈何。
解析:由“大王不是说了‘鸡肋’两个字么我回来传达下去”“夏侯将军昨晚传达大王的口令是“鸡肋”可知,“鸡肋”指曹操颁发的口令;
由“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他长叹了一声,能够作出‘东临碣石’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能够作出‘月明星稀’的那个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他颓然地躺到榻上去”可知,“鸡肋”体现了曹操既不满意自己丧失了往日的激情,又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
由“他又想起当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爱啊!……但是,现在围绕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愤怒起来,他想杀尽这些人”“这‘鸡肋’,我是指你和你一类的人的”“你还不是鸡肋,比鸡肋都不如。你是一条毒虫!”可知,“鸡肋”体现了曹操不满身边如杨修等阿谀奉承的部下,怀念以前的下属,但又无可奈何。
9.答案:①人物方面:展现曹操的内心世界,使曹操的形象从单纯的“多疑”变得更为丰满立体。
②情节方面:情节的发展更充分,曹操最后决定杀死杨修不仅仅因为杨修本人,更是因为曹操在当时的困惑和焦虑。
③主题方面:现实寓意增强,讽喻了社会中存在的不求务实,但求迎合上级甚至阳奉阴违的现象,也展现了人在权势下的异化。
解析:由“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能够作出‘东临碣石’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能够作出‘月明星稀’的那个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他回忆了一生的经历,他认为自己在五十六岁以前所做的事情,是没有一件可以后悔的……但是,现在围绕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愤怒起来,他想杀尽这些人”“他悲哀愤怒得想不下去了,倏地从榻上跳了起来。他觉得在帐中待不下去了,想出去走走,吸些清凉的夜气,以清醒自己的头脑”等处可知,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这段心理描写展现了曹操的内心世界,使曹操的形象从单纯的“多疑”变得更为丰满立体。
由“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能够作出‘东临碣石’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能够作出‘月明星稀’的那个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他又想起当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爱啊!……但是,现在围绕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愤怒起来,他想杀尽这些人”可知,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使情节的发展更充分,曹操最后决定杀死杨修不仅仅因为杨修本人,更是因为曹操在当时的困惑和焦虑。
由“他又想起当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爱啊!……但是,现在围绕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愤怒起来,他想杀尽这些人”可知,从揭示主题的角度看,现实寓意增强,讽喻了社会中存在的不求务实,但求迎合上级甚至阳奉阴违的现象,也展现了人在权势下的异化。
1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①句意为: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绝:动词,断绝。⑥句意为: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为:介词,被。故选C。
11.答案:D
解析: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制御乖方”中,“制御”,词组,统治,控制,之前断开,排除AC;“天子不能用”中,“天子”主语,之前断开,排除B。故选D。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B项,“收藏了他很多文章”错误,原文“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一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意思是“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故选B。
13.答案:(1)皇上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2)盗贼杀死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急切请求逮捕盗贼来一雪国耻。
14.答案:①作为太子属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法;②得罪小人,被人指摘;③招致执政者不满,被上奏贬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意思是“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即作为官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法;“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意思是“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即得罪小人,被人指摘;“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意思是“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即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
15.答案:D
16.答案:①首联直抒胸臆,诗人登楼远眺故乡,思乡之情无边无际;②颔联和颈联借景抒情,写眺望所见,再添孤独之情;③尾联借事抒情,写遇故人且得家书,稍慰乡思,转忧为喜。
17.答案:(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8.答案(示例1)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或行色匆匆,步履仓促”“或慢慢吞吞,四平八稳”两个短句形成对偶,前接一个长句,悠闲舒缓,干净利落。
(示例2)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音节和谐。“或行色匆匆”与“或慢慢吞吞”,“步履仓促”与“四平八稳”,结构相同,长短一致,典雅、浅易,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整齐中寓疏落荡漾之致,显出变化之妙,音韵之畅。
19.答案“更”是程度副词,表程度加深,更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程度出人意料,体现出作者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转变感到惊奇。
“却”表转折,关联词之前是“严苛的要求”,用转折关联词引出要求“是从自己内心发出的”,同样表达了对自己的转变的惊奇之意,写出作者现在对生命的敬畏。
20.答案:B
解析:B项表转折。A项“当然”表肯定,强调合乎事理或情理。C项和D项表“应该这样”。
21.答案:①(另)一个是时间;②用热水烫洗反而有害;③还有人会用湿纸巾擦拭消毒
解析:①处,根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以及“一个是”可知,补写句式为“另一个是……”;根据“1一3分钟”“10分钟”等信息可知,关键词为“时间”。②处,根据“不过”一词可知,上下文构成转折关系,上文说“烫洗没有坏处”,此处应补写用热水烫洗有害处。③处,照应“除了用”,应补写“还会用……”句式;下文关键词是“湿纸巾”,因此应填写“还有人会用湿纸巾擦拭消毒”。
22.答案:通过高温煮沸的方式杀灭病菌,或者用热水浸泡10分钟左右,都比用热水冲洗杀菌效果更显著。
解析:①结构混乱,“通过高温煮沸的方式使病菌被杀灭”应改为“通过高温煮沸的方式杀灭病菌”;②“大约10分钟左右”重复赘余,应改为“大约10分钟”或“10分钟左右”。
23.答案:略
解析:立意:
1.勤奋学习铸造成功。
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3.正确认识“勤奋学习”,拒绝虚假“勤奋”。
4.勤而得法,才是我们追求的“勤奋学习”。
解析: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遇见了你。”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任命他为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徵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道:“魏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孙典押,钱并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认为很正确。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面谏皇上,情辞十分急切。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绎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正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佻。”皇上说:“你说的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亲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邦。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请求抓紧捕贼来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授予司门员外郎。凡是朝廷内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七月,授予杭州刺史。大中元年,白居易去世,时年七十六岁。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高二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晋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共4页。
[语文]2021_2022学年5月山西晋中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2021_2022学年5月山西晋中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文件包含语文2021_2022学年5月山西晋中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高一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pdf、语文2021_2022学年5月山西晋中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原题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