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同学的晚餐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①细胞内各种化学元素②蛋白质分子③植物的叶④大熊猫⑤病毒⑥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⑦某一区域内所有的冷箭竹⑧一片森林
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③④⑦D. ⑤⑥⑧
2. 下图为两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两种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图中两种细胞都有生物膜
C. 图中两种细胞都有核糖体
D. 发菜、颤蓝细菌、衣藻等都属于蓝细菌
3. 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如下表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干重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因而碳元素的含量较多
B. 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差异不大
C. 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
D. 若动物血钙过高则可能会出现肌肉抽搐
4. 某同学的晚餐如下:一碗米饭、一份西红柿炒鸡蛋、一份青椒炒猪肝。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晚餐中的二糖物质包括糖原、麦芽糖、纤维素等
B. 该晚餐的鸡蛋和猪肝中含有磷脂,米饭、西红柿、青椒中没有
C. 对食物进行加热过程不会破坏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D. 食物中的脂肪是由三分子甘油和一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酯
5. 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作物秸秆充分晾晒后,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B. 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
C. 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D. 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兴奋性降低
6. 某同学用高中生物教材中方法,使用相关试剂分别对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进行有机物测定,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越多代表反应的颜色越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种子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甲种子中还原糖含量较高
B. 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是砖红色
C. 以上实验在观察颜色时都不需要用显微镜
D. 以上三种试剂在使用时均需要水浴加热
7. 近年来许多奶茶店遍布大街小巷,中学生也是奶茶店的消费主力军。部分奶茶中“奶”的成分为“植脂末”,属于反式脂肪酸,长期摄入可影响智力发育。除此之外奶茶中还含有高浓度果糖、淀粉、乳化剂,甜味剂、咖啡因等化学成分。下列关于奶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与牛奶相比,奶茶的营养更丰富,更适于长期饮用
B. “不甜”的奶茶中由于不含糖类,可代替白开水大量饮用
C. 饮用奶茶后,可产生饱腹感,但不会为人体细胞提供任何的能量
D. 长期饮用奶茶等高糖饮品不仅会导致体内脂肪过度囤积,还会大大的提高得糖尿病的风险
8.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②④
9. 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或功能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一般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也越多
B. 病毒也能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相对的
C. 两个细胞间必须通过细胞膜的相互接触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细胞膜能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且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10. 如表所示,a、b、c、d最有可能是( )
A. 植物、动物、细菌、病毒
B. 病毒、植物、动物、细菌
C. 细菌、动物、植物、病毒
D. 动物、植物、细菌、病毒
11. 细胞核是由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核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
B.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通过核孔可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12.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其中的“质”包括()
A. 细胞壁、细胞膜及两者间的细胞质
B. 细胞壁、核膜及两者间的细胞质
C. 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间的细胞质
D. 细胞膜、核膜及两者间的细胞质
13. 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戊蔗糖溶液浓度最小的是丙
B. 实验前,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细胞液浓度高
C. 达到平衡状态后,甲组中萝卜条A的细胞不会再有水分的进出
D. 实验结束后,将各组幼根放入清水中,乙组红心萝卜B重量可能不会再增加
14. 图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上几种物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
B. 图中B方式直接穿过磷脂分子层,因而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C. 图中C方式和D方式都需要蛋白质帮助,因而转运方式相同
D. 图中B方式和C方式的运输动力均来自细胞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
15. 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因而结论不可信
B.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假说需要不断修正和补充
C.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离心速率应由慢到快
D. 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的细胞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二、不定向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不全得1分,选错得0分。
16. 科学家对细胞膜的成分及结构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
材料一1895年,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实验,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
材料二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材料三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大胆地提出了细胞膜静态的统一结构模型。
材料四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下列对四个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据材料一可知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
B. 据材料二可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材料三中罗伯特森认为细胞膜的静态模型中暗的是脂质,亮的是蛋白质
D. 材料四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分子镶嵌在其上,不能运动
17. 某同学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发现显微镜配备了四个镜头,如下图1所示,目镜标有5×和10×,物镜只有一个标注了10×,而另一个标注模糊,无法看清。为探究另一个物镜的放大倍数,其进行实验设计并操作,先后观察到如图2中的甲、乙所示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①和②是目镜,③和④是物镜
B. 选用②和4组合视野是最明亮,选用①和③组合可获得最大放大倍数
C. 该同学选择那支10X的物镜,视野如图2中的甲,转换另一支物镜后看到乙视野,其推测另一支物镜是40×
D. 由图2中的甲视野换成乙视野时,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18. 水是生命之源,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中,水可以参与许多化学反应,某些化学反应过程中也可能有水的产生
B. 自由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细胞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C. 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大,则抵抗寒冷能力越强,不易受冻害
D. 水是良好的溶剂,细胞中的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如某些无机盐和某些糖类
19. 肥胖患者应当减少糖类的摄入,糖尿病患者也应当控制脂肪的摄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要控制脂肪的摄入,因为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B. 肥胖患者体内的过多脂肪可能是因为日常摄食的糖类过多,由糖类大量转化来的
C. 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都要“管住嘴、迈开腿”才能达到降糖和降脂的目的
D. 日常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会增加对纤维素等糖类的吸收
20. 我们每天都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激素调节生殖细胞的形成,体现了蛋白质的调节功能
B. 抗体能抵御病菌和病毒,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
C. 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功能
D. 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
三、非选择题(共5道大题,共55分)
21.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区分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生物教师将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绘制在一起,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两图表示的细胞均为_____(填“真核”或“原核”)细胞,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
(2)以上区分动、植物细胞最可靠的依据是:高等植物细胞都有图中的[ ]________。
(3)图中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为[ ]______,其主要功能是与_______有关。
(4)图中植物细胞是以[ ]_________作为系统边界。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_________,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__________________站。
(5)图中[9]是细胞进行_______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车间,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2. 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如图一所示(图中数字表示其单体的位置);图二是被切割下来的六肽的结构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胰蛋白酶原是由其单体在胰腺细胞内的_________(填细胞器)上,经过________(填过程名称)合成的。
(2)由图一可知,一分子胰蛋白酶原水解形成胰蛋白酶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_分子水,断裂的化学键为________。
(3)在图二中,构成该六肽的单体共有________种,它们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
(4)该六肽含有__________个肽键,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和_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若构成该六肽的每个单体的平均分子量是100,则该六肽的分子质量是_____。
23. 为了学习核酸的基础知识,某同学绘制了核酸有关概念图(图一)和某种核苷酸的结构图(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②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在真核细胞中,其主要分布在_______中,在此结构中②与蛋白质一起构成了__________。另外,在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_中也有②的分布。
(2)图一中④英文缩写是___________,与②不同的是,④通常是由一条________链构成。
(3)图二中核苷酸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是构成图一中________(填数字序号)的基本单位。
(4)图一中②和④统称为___________,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__________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
24. 包括细胞膜在内的生物膜系统都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细胞与外界交换的物质中,有许多是水溶性的,但是磷脂双分子层几乎阻碍所有水溶性分子的通过。所以,人们猜测在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运送水分子的通道蛋白。回答下列问题并补全实验步骤:
(1)水通道蛋白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分子完成的,进一步证明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相关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细胞对水的吸收是否需要通道蛋白。实验原理和用具、实验假设和预期(略)。
实验步骤:
①选取人体成熟红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_稀释,分别置于A、B两试管中;
②A试管加入一定量的蛋白水解酶,B试管加入等量的高温处理的蛋白水解酶做对照;
③在不影响细胞其它功能的前提下,处理适当时间后,分别取A、B两试管中的红细胞样液制成1、2号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④分别在1、2号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加等量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________变化。
(3)在②中,A试管用蛋白水解酶处理细胞的目的是_________,B试管高温处理会使蛋白水解酶________。
(4)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需要通道蛋白;
②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细胞对水吸收不需要通道蛋白。
25. 图甲表示牛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酪蛋白的具体过程(物质X代表氨基酸;a~e表示细胞结构);图乙表示酪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图甲中的b,c,d几种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酪蛋白的空间结构形成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其膜结构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在该过程中,b、c之间和c、d之间的物质运输要依赖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酪蛋白最终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以上运输过程主要体现了生物膜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性。
(3)为了追踪酪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将一定量3H标记的亮氨酸提供给牛乳腺上皮细胞,产生的水中有3H2O,那么产生的水中的3H最可能来自亮氨酸的_________________(填基团)上,这种科学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②结构在酪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膜面积没有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哪些物质的合成过程与图甲相似_________________。
A. 抗体B. 血红蛋白C. 载体蛋白D. 唾液淀粉酶按秘密级事项管理
丹东市2023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高一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①细胞内各种化学元素②蛋白质分子③植物的叶④大熊猫⑤病毒⑥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⑦某一区域内所有的冷箭竹⑧一片森林
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③④⑦D. ⑤⑥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①细胞内各种化学元素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③植物的叶属于器官层次;
④大熊猫属于个体层次;
⑤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⑥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⑦某一区域内所有的冷箭竹属于种群层次;
⑧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故选B。
2. 下图为两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两种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图中两种细胞都有生物膜
C. 图中两种细胞都有核糖体
D. 发菜、颤蓝细菌、衣藻等都属于蓝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1.原核生物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2.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而原核生物细胞内的DNA上不含蛋白质成分,所以说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3.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器。原核细胞只具有一种细胞器,就是核糖体。真核细胞含有多个细胞器。4.原核生物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植物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原核生物为肽聚糖、真核为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A、蓝细菌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水稻叶肉细胞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原核生物有细胞膜,属于生物膜,真核细胞有多种生物膜,B正确;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C正确;
D、衣藻是真核生物,不属于蓝细菌,D错误。
故选D。
3. 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如下表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干重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因而碳元素的含量较多
B. 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差异不大
C. 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
D. 若动物血钙过高则可能会出现肌肉抽搐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所示的是动物和植物细胞干重时各种元素的含量,含量最多的是碳元素;动、植物细胞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元素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详解】A、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动植物细胞干重中碳元素的含量都是最高的,说明有机物是动植物干物质的主要成分,A正确;
B、由表中数字信息可知: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别较大,B正确;
C、表中显示动物细胞中N、S含量都比植物高,而这两种元素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和特征元素,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C正确;
D、若该动物血钙高则会发生肌无力,血钙低则会发生肌肉抽搐,D错误。
故选D。
4. 某同学的晚餐如下:一碗米饭、一份西红柿炒鸡蛋、一份青椒炒猪肝。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晚餐中的二糖物质包括糖原、麦芽糖、纤维素等
B. 该晚餐的鸡蛋和猪肝中含有磷脂,米饭、西红柿、青椒中没有
C. 对食物进行加热的过程不会破坏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D. 食物中的脂肪是由三分子甘油和一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酯
【答案】C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2、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②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③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糖原和纤维素是多糖,A错误;
B、磷脂是细胞膜等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故晚餐的鸡蛋和猪肝和米饭、西红柿、青椒中都有磷脂,B错误;
C、蛋白质在消化道会被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细胞吸收,对食物进行加热的过程,蛋白质会发生变性,蛋白质变性只是空间结构改变,不改变氨基酸的组成,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营养价值,C正确;
D、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酯,D错误。
故选C。
5. 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作物秸秆充分晾晒后,体内剩余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B. 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
C. 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D. 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兴奋性降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失去了大量自由水,剩余的物质中有结合水、有机物、无机盐等,A错误;
B、无机盐是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B正确;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以离子状态存在,少数以复杂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正确;
D、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D正确。
故选A。
6. 某同学用高中生物教材中方法,使用相关试剂分别对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进行有机物测定,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越多代表反应的颜色越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种子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甲种子中还原糖含量较高
B. 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是砖红色
C. 以上实验在观察颜色时都不需要用显微镜
D. 以上三种试剂在使用时均需要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根据表格中颜色反应的程度分析,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甲与斐林试剂反应颜色最深,说明含还原糖最多,乙与苏丹Ⅲ染色液颜色最深,说明含脂肪最多,丙与双缩脲试剂颜色最深,说明含蛋白质最多。
【详解】A、根据表格中颜色反应的程度分析,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甲与斐林试剂反应颜色最深,说明含还原糖最多,乙与苏丹Ⅲ染色液颜色最深,说明含脂肪最多,丙与双缩脲试剂颜色最深,说明含蛋白质最多,A正确;
B、双缩脲试剂是用来鉴定蛋白质的,故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是紫色,B错误;
C、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脂肪的检测需要用显微镜,C错误;
D、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其他不需要,D错误。
故选A。
7. 近年来许多奶茶店遍布大街小巷,中学生也是奶茶店的消费主力军。部分奶茶中“奶”的成分为“植脂末”,属于反式脂肪酸,长期摄入可影响智力发育。除此之外奶茶中还含有高浓度果糖、淀粉、乳化剂,甜味剂、咖啡因等化学成分。下列关于奶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与牛奶相比,奶茶的营养更丰富,更适于长期饮用
B. “不甜”的奶茶中由于不含糖类,可代替白开水大量饮用
C. 饮用奶茶后,可产生饱腹感,但不会为人体细胞提供任何的能量
D. 长期饮用奶茶等高糖饮品不仅会导致体内脂肪过度囤积,还会大大的提高得糖尿病的风险
【答案】D
【解析】
【分析】部分奶茶中“奶”的成分为“植脂末”,属于反式脂肪酸,长期摄入可影响智力发育。除此之外奶茶中还含有高浓度果糖、淀粉、乳化剂,甜味剂、咖啡因等化学成分,机体摄入大量糖后会转化为脂肪,同时长期高糖刺激,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详解】A、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长期饮用奶茶等高糖饮品不仅会导致体内脂肪过度囤积,还大大提高了得糖尿病风险,不适合长期饮用,A错误;
B、“不甜”的奶茶中虽不含果糖或含量少,但仍含有淀粉等糖类,不可代替白开水大量饮用,B错误;
C、奶茶中含有高浓度果糖、淀粉等物质,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可为人体细胞提供一定的能量,C错误;
D、奶茶中还含有高浓度果糖、淀粉等糖类,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长期饮用奶茶等高糖饮品会导致体内脂肪过度囤积,有一定的患糖尿病的风险,D正确。
故选D。
8.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BC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①②③化合物中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④化合物的氨基和羧基不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9. 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或功能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一般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也越多
B. 病毒也能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相对的
C. 两个细胞间必须通过细胞膜的相互接触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细胞膜能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且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其膜外侧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其主要功能是选择性地交换物质,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分泌与运输蛋白质。
【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A正确;
B、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这种功能是相对的,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有可能进入,如病毒,B正确。
C、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只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高等植物的相邻细胞之间还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联系,C错误;
D、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能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且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D正确;
故选C。
10. 如表所示,a、b、c、d最有可能是( )
A. 植物、动物、细菌、病毒
B. 病毒、植物、动物、细菌
C. 细菌、动物、植物、病毒
D. 动物、植物、细菌、病毒
【答案】A
【解析】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有细胞结构,细胞较大,且有核膜,因此为真核生物,又由于具有细胞壁,因此为植物细胞;b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也具有核膜,因此为真核细胞,应为动物细胞;c有细胞结构,无核膜,说明是原核细胞,有细胞壁且细胞较小,结合选项可知,应该表示细菌;d没有细胞结构,只能是病毒,因此a、b、c、d最有可能依次为植物、动物、细菌和病毒,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细胞核是由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核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
B.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通过核孔可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A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正确;
C、核仁与rRNA的形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核孔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A。
12.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其中的“质”包括()
A. 细胞壁、细胞膜及两者间的细胞质
B. 细胞壁、核膜及两者间的细胞质
C. 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间的细胞质
D. 细胞膜、核膜及两者间的细胞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从细胞中渗出,导致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进而引起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逐渐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
【详解】质壁分离中“质”指的是原生质层,“壁”指的是细胞壁。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共同组成的,C正确,ABD均错误。
故选C。
13. 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戊蔗糖溶液浓度最小的是丙
B. 实验前,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细胞液浓度高
C. 达到平衡状态后,甲组中萝卜条A的细胞不会再有水分的进出
D. 实验结束后,将各组幼根放入清水中,乙组红心萝卜B重量可能不会再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
【详解】A、单独分析其中一种红心萝卜,如红心萝卜B,在丙中吸水,在甲、乙和丁中失水,在戊中既不失水也不吸水,说明丙的蔗糖溶液浓度最小,A正确;
B、比较同一浓度下两种萝卜的失水情况,如在甲蔗糖中,红心萝卜A失水少,说明细胞液浓度更高,B正确;
C、水分进出细胞一直发生,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是水分进出细胞的平衡,C错误;
D、乙组红心萝卜B失水较多,可能已经死亡,故实验结束后,将各组幼根放入清水中,乙组红心萝卜B重量可能不会再增加,D正确。
故选C。
14. 图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上几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
B. 图中B方式直接穿过磷脂分子层,因而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C. 图中C方式和D方式都需要蛋白质帮助,因而转运方式相同
D. 图中B方式和C方式的运输动力均来自细胞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上几种物质的运输方式,其中A方向逆浓度梯度,需要蛋白质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方式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蛋白质,也不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C方式需要蛋白质协助,属于协助扩散;D方式顺浓度梯度,需要蛋白质,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图中A的方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且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图中B的方式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
C、图中C方式是顺浓度梯度,属于协助扩散,D方式是逆浓度梯度,属于主动运输,二者方式不同,C错误;
D、B和C的方式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均来自于细胞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D正确。
故选C。
15. 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因而结论不可信
B.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假说需要不断修正和补充
C.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离心速率应由慢到快
D. 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的细胞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不过,也需要注意存在例外的可能。
【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显微镜观察了部分植物和动物的结构,进而提出了细胞学说,因此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A错误;
B、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假说正确与否,需要实践来检验,假说被接受或被否定,取决于它能否与以后不断得到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相吻合,因此假说需要不断修正和补充,B正确;
C、差速离心法主要是采用逐渐提高离心速率来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因此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离心速率应由慢到快,C正确;
D、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的细胞模型属于物理模型,D正确。
故选A。
二、不定向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不全得1分,选错得0分。
16. 科学家对细胞膜的成分及结构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
材料一1895年,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实验,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细胞膜。
材料二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材料三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大胆地提出了细胞膜静态的统一结构模型。
材料四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下列对四个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据材料一可知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
B. 据材料二可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材料三中罗伯特森认为细胞膜的静态模型中暗的是脂质,亮的是蛋白质
D. 材料四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分子镶嵌在其上,不能运动
【答案】AB
【解析】
【分析】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3、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4、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详解】A、材料一说明脂溶性的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A正确;
B、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罗伯特森认为暗的是蛋白质,亮的是脂质,C错误;
D、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也可以运动,D错误。
故选AB。
17. 某同学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发现显微镜配备了四个镜头,如下图1所示,目镜标有5×和10×,物镜只有一个标注了10×,而另一个标注模糊,无法看清。为探究另一个物镜的放大倍数,其进行实验设计并操作,先后观察到如图2中的甲、乙所示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①和②是目镜,③和④是物镜
B. 选用②和4组合视野是最明亮,选用①和③组合可获得最大放大倍数
C. 该同学选择那支10X的物镜,视野如图2中的甲,转换另一支物镜后看到乙视野,其推测另一支物镜是40×
D. 由图2中的甲视野换成乙视野时,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答案】AC
【解析】
【分析】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①、②是目镜,③、④为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
【详解】A、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①、②是目镜,③、④为物镜,A正确;
B、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反之。图中①②是目镜,③④为物镜,故目镜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因此获得最大放大倍数时,一般选择最大的目镜和物镜,图中的组合是②③,B错误;
C、物镜为1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转换另一支物镜后看到这行细胞中的2个,观察到的细胞数就只有原来的1/4,即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4倍,若目镜不变,则换成的另一支物镜是40×,C正确;
D、由图2中的甲视野换成乙视野时,不需要升高镜筒,直接调节细准焦螺旋,D错误。
故选AC。
18. 水是生命之源,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中,水可以参与许多化学反应,某些化学反应过程中也可能有水的产生
B. 自由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细胞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C. 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大,则抵抗寒冷能力越强,不易受冻害
D. 水是良好的溶剂,细胞中的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如某些无机盐和某些糖类
【答案】AD
【解析】
【分析】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水可以参与细胞代谢,也是产物,如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会产生水,A正确;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水参与细胞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B错误;
C、结合水增多有利于提高抗逆性,即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小,则抵抗寒冷能力越强,不易受冻害,C错误;
D、水是良好溶剂,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分子都容易与水结合,细胞中的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D正确。
故选AD。
19. 肥胖患者应当减少糖类的摄入,糖尿病患者也应当控制脂肪的摄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要控制脂肪的摄入,因为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B. 肥胖患者体内的过多脂肪可能是因为日常摄食的糖类过多,由糖类大量转化来的
C. 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都要“管住嘴、迈开腿”才能达到降糖和降脂的目的
D. 日常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会增加对纤维素等糖类的吸收
【答案】BC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给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使它们肥育,就是因为糖类在它们体内转变成了脂肪。而食物中的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可以在皮下结缔组织等处以脂肪组织的形式储存起来。但是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详解】A、脂肪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
B、糖类充足时可大量转化成脂肪,因此肥胖患者体内的过多脂肪可能是因为日常摄食的糖类过多,由糖类大量转化来的,B正确;
C、“管住嘴、迈开腿”可以减少糖类的来源,增加糖类的氧化分解,减少脂肪的合成,能达到降糖和降脂的目的,C正确;
D、人类没有能分解纤维素的酶,也没有共生的微生物可以分解纤维素,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D错误。
故选BC。
20. 我们每天都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激素调节生殖细胞的形成,体现了蛋白质的调节功能
B. 抗体能抵御病菌和病毒,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
C. 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功能
D. 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体现了蛋白质运输功能
【答案】BCD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属于结构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等。
【详解】A、性激素是固醇类,不是蛋白质,A错误;
B、抗体是免疫球蛋白,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B正确;
C、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催化淀粉水解,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功能,C正确;
D、蛋白质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载体蛋白可以运输小分子,都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共5道大题,共55分)
21.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区分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生物教师将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绘制在一起,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两图表示的细胞均为_____(填“真核”或“原核”)细胞,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
(2)以上区分动、植物细胞最可靠依据是:高等植物细胞都有图中的[ ]________。
(3)图中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为[ ]______,其主要功能是与_______有关。
(4)图中植物细胞是以[ ]_________作为系统的边界。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_________,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__________________站。
(5)图中[9]是细胞进行_______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车间,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1) ①. 真核 ②.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2细胞壁 (3) ①. 13中心体 ②. 有丝分裂
(4) ①. 1细胞膜 ②. 4叶绿体 ③. 能量转换
(5) ①. 有氧呼吸 ②. 动力
【解析】
【分析】图示分析:1是细胞膜、2是细胞壁、3是细胞质基质、4是叶绿体、5是高尔基体、6是核仁、7是细胞核、8是内质网、9是线粒体、10是核孔、11是核糖体、12是染色质、13是中心体、14是核膜。
【小问1详解】
以上两图表示的细胞均为真核细胞,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小问2详解】
区分动、植物细胞最可靠的依据是高等植物细胞都有2细胞壁。
【小问3详解】
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为13中心体,主要功能是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小问4详解】
植物细胞是以1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是4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小问5详解】
图中9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2. 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如图一所示(图中数字表示其单体的位置);图二是被切割下来的六肽的结构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胰蛋白酶原是由其单体在胰腺细胞内的_________(填细胞器)上,经过________(填过程名称)合成的。
(2)由图一可知,一分子胰蛋白酶原水解形成胰蛋白酶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_分子水,断裂的化学键为________。
(3)在图二中,构成该六肽的单体共有________种,它们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
(4)该六肽含有__________个肽键,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和_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若构成该六肽的每个单体的平均分子量是100,则该六肽的分子质量是_____。
【答案】22. ①. 核糖体 ②. 脱水缩合
23. ①. 1 ②. 肽键
24. ①. 4 ②.
25. ①. 5 ②. 4 ③. 3 ④. 510
【解析】
【分析】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具有共同的特点:都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特殊元素和性质由R基决定。
【小问1详解】
胰蛋白酶原属于蛋白质,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可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脱水缩合。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分析,胰蛋白酶原在肠激酶的作用下生成了胰蛋白酶,该过程中一个肽键水解,生成了一个六肽和一个胰蛋白酶,故需要1分子的水,水解的化学键是肽键。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二的R基分析,共有6个4种R基,故单体共有4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故通式为 。
【小问4详解】
六肽形成的过程中,六个氨基酸脱去了五个水,形成了5个肽键;根据图示信息,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和氨基,由于R基上含有3个氨基和2个羧基,该六肽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和4个游离的氨基;若每个单体的平均分子量是100,六肽的分子量需要用氨基酸的分子质量减去水的分子质量,即100×6-5×18=510。
23. 为了学习核酸的基础知识,某同学绘制了核酸有关概念图(图一)和某种核苷酸的结构图(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②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在真核细胞中,其主要分布在_______中,在此结构中②与蛋白质一起构成了__________。另外,在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_中也有②的分布。
(2)图一中④英文缩写是___________,与②不同的是,④通常是由一条________链构成。
(3)图二中核苷酸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是构成图一中________(填数字序号)的基本单位。
(4)图一中②和④统称为___________,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__________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
【答案】23. ①. 脱氧核糖核酸 ②. 细胞核 ③. 染色体(或染色质) ④. 线粒体和叶绿体
24. ①. RNA ②. 核糖核苷酸
25. ①.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②. ④
26. ①. 核酸 ②. 蛋白质
【解析】
【分析】图一中①是脱氧核糖核苷酸,②是DNA,③是核糖核苷酸,④是RNA;图二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小问1详解】
②是绝大多数生物遗传信息储存者,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②是DNA即脱氧核糖核酸;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DNA和蛋白质一起构成了染色体;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DNA也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小问2详解】
④是SARS病毒遗传信息的储存者,说明是RNA,RNA通常是单链,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小问3详解】
图二中含有腺嘌呤,且五碳糖是核糖,故图二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是④RNA的基本单位。
【小问4详解】
图一中的②DNA和④RNA统称为核酸,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
24. 包括细胞膜在内的生物膜系统都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细胞与外界交换的物质中,有许多是水溶性的,但是磷脂双分子层几乎阻碍所有水溶性分子的通过。所以,人们猜测在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运送水分子的通道蛋白。回答下列问题并补全实验步骤:
(1)水通道蛋白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分子完成的,进一步证明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相关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细胞对水的吸收是否需要通道蛋白。实验原理和用具、实验假设和预期(略)。
实验步骤:
①选取人体成熟红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_稀释,分别置于A、B两试管中;
②A试管加入一定量的蛋白水解酶,B试管加入等量的高温处理的蛋白水解酶做对照;
③在不影响细胞其它功能的前提下,处理适当时间后,分别取A、B两试管中的红细胞样液制成1、2号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④分别在1、2号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加等量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________变化。
(3)在②中,A试管用蛋白水解酶处理细胞的目的是_________,B试管高温处理会使蛋白水解酶________。
(4)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需要通道蛋白;
②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不需要通道蛋白。
【答案】24. ①. 蛋白质 ②. 选择透过性
25. ①. 生理盐水 ②. 体积(形态)
26. ①. 去除通道蛋白 ②. 变性(空间结构改变)
27. ①. 2号红细胞体积大于1号 ②. 两组红细胞体积无差异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细胞对水的吸收是否需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运送水分子的蛋白质)的协助,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水通道蛋白,实验的因变量是细胞的吸水程度,可以用动物细胞的体积大小反应。
【小问1详解】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
【小问2详解】
根据实验目的、原理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按照实验设置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探究过程如下:
①选取人体成熟红细胞,用生理盐水处理,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然后分成两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对照组;
②A试管加入一定量的活性蛋白酶,水解水通道蛋白,B试管加入等量的高温下失活的蛋白酶作为对照;
③一定时间后,分别取A、B两试管中的红细胞样液制成1、2号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盖片时应将盖玻片一侧(或边缘)先接触液滴,然后轻轻放平,以避免产生气泡;
④先用显微镜观察正常细胞的形态,然后分别在1、2号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加等量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将红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换成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小问3详解】
在②中,A试管用蛋白酶处理细胞的目的是除去水通道蛋白,B试管高温处理会使蛋白水解酶变性(空间结构改变),设置B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
【小问4详解】
实验现象和结论:若1号装片的细胞体积不变,2号的细胞体积明显变大,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需要通道蛋白;若两者体积没有区别,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不需要通道蛋白。
25. 图甲表示牛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酪蛋白的具体过程(物质X代表氨基酸;a~e表示细胞结构);图乙表示酪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图甲中的b,c,d几种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酪蛋白的空间结构形成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其膜结构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在该过程中,b、c之间和c、d之间的物质运输要依赖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酪蛋白最终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以上运输过程主要体现了生物膜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性。
(3)为了追踪酪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将一定量3H标记的亮氨酸提供给牛乳腺上皮细胞,产生的水中有3H2O,那么产生的水中的3H最可能来自亮氨酸的_________________(填基团)上,这种科学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②结构在酪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膜面积没有发生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哪些物质的合成过程与图甲相似_________________。
A. 抗体B. 血红蛋白C. 载体蛋白D. 唾液淀粉酶
【答案】(1) ①. b ②. ①
(2) ①. 囊泡 ②. 胞吐 ③. 流动
(3) ①. 氨基和羧基(氨基或羧基) ②.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高尔基体(或②)获取了来自内质网(或①)的囊泡膜,又以囊泡形式将膜转移给了细胞膜(③) (5)AD
【解析】
【分析】图示分析:图甲中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d是细胞膜、e是线粒体;图乙中①内质网、②是高尔基体、③是细胞膜。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图甲中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d是细胞膜、e是线粒体;该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故图乙中①内质网、②是高尔基体、③是细胞膜。蛋白的空间结构形成于图甲中的b内质网,其膜结构对应图乙中的①。
【小问2详解】
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中,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再到细胞膜,依赖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形成的囊泡,故在该过程中,b、c之间和c、d之间的物质运输要依赖的细胞结构是囊泡,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酪蛋白最终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为胞吐。
【小问3详解】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水中的氢分别来自两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故3H2O,那么产生的水中的3H最可能来自亮氨酸的氨基和羧基。追踪酪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一般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小问4详解】
在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及分泌过程中,②高尔基体在酪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膜面积没有发生改变的原因是高尔基体(或②)获取了来自内质网(或①)的囊泡膜,又以囊泡形式将膜转移给了细胞膜(③)。
【小问5详解】
图中物质属于分泌蛋白,抗体和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血红蛋白和载体蛋白属于胞内蛋白,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元素
C
H
O
N
P
Ca
S
植物
43.57
6.24
44.43
1.46
0.20
0.23
0.17
动物
55.99
7.46
14.62
9.33
3.11
4.67
0.78
植物种子
斐林试剂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细胞结构
细胞壁
细胞大小
核膜
a
有
有
较大
有
b
有
无
较大
有
c
有
有
小
无
d
无
-
-
-
元素
C
H
O
N
P
Ca
S
植物
43.57
6.24
44.43
1.46
0.20
0.23
0.17
动物
55.99
7.46
14.62
9.33
3.11
4.67
0.78
植物种子
斐林试剂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细胞结构
细胞壁
细胞大小
核膜
a
有
有
较大
有
b
有
无
较大
有
c
有
有
小
无
d
无
-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5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