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教学设计
展开《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是部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寓言四则》中的一则文言寓言。本单元课文体裁多元,但都是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情节来曲折地反映现实,本单元重要的能力训练点之一就是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本文写的是丁氏打井省下一个人力,却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到一个人的故事。应借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充分利用复述、改写、仿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学会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理解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重点: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理解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难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听说我们同学特别爱阅读,积累丰富。上课之前,老师考考你们是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以讹传讹
以讹传讹:把本来不正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又不正确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就与这个成语有关,我们一起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穿井得一人》。
品古文韵味,悟千年智慧。加入古文阅读实践,开启精彩文化之旅!学校繁星文学社正在开展阅读鉴赏实践活动,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编撰的。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任务一:正音朗读,整体感知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gài)汲(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古文有不少难读之字,在朗读之前一定要先正音。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连读2遍!读完后请举手示意。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小组比读,全班齐读。
任务二:疏通文意 理清结构
译文: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各用一句话概括寓言的内容。
(提示:谁,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明确:
①丁氏挖井节约了劳动力。
②丁氏挖井被人认为挖到了一个人。
③国都的人认为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④宋国的国君查明了丁氏并没有挖到人。
⑤丁氏解释自己并没有挖到人,而是得到了一个劳力。
任务三:演故事,明谣言
据图片提示,梳理并演绎这个故事。看谁演得最生动?
活动要求:
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分别扮演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宋君;
为人物设计动作、神态,增加表演生动性;
扮演国人和宋君的同学需要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语言。
1.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劳动力,话语表述不清,导致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2.假设宋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明确:
①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家中多了一个人手”,表述不清。
②闻而传之者:对事实未经调查就开始传播,道听途说。
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越传越广。
3.从“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见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宋君听到传言,详察事情真相,可见他是一个不轻信人言、做事慎重的人。
任务四:联系生活,不传谣言
1.请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分析本篇寓言故事的寓意。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明确:
当事者角度:说话时要严密谨慎。
造谣者角度:不要只听片面之词就以偏概全地分析事件、得出结论。
传谣者角度:对于传闻要加以分析,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辟谣者角度:对于谣言要在全面调查后,及时加以制止。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我们的生活中每天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真伪难辨,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明确: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我们今天这节课借着这个故事还领会了说话传话的要求。说话要清楚准确,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听到传闻要谨慎。孔子曾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听到传闻不加考证而随意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我希望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们都能做一个智者。
完成对应的分层练习题
初中语文第五单元任务一 体会人物与动物的关系20 狼/蒲松龄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a href="/yw/tb_c405081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五单元任务一 体会人物与动物的关系20 狼/蒲松龄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背景资料,重点生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1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教案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背景资料,重点生字,词语解释,目空一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17 猫/郑振铎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a href="/yw/tb_c405081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7 猫/郑振铎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背景资料,重点生字,词语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