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一、 10以内的数说一说教案
展开一、教材分析:
《说一说》是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将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再以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用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等词语比较事物的多少。
1.能正确地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的事物。
3.能够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比较事物多少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用恰当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位置。
2.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的事物,比较事物的多少,正确使用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等词语。
【教学难点】:
1.准确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复杂或抽象的数学现象。
2.理解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的含义,并能准确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在比较事物多少方面,学生可能对 “多一些”“少一些” 等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直观的演示和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方法与策略:
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几何图形和比较事物的多少。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说一说》板书
数量关系:
有...个
...比...多/少
空间位置:
在...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
实际应用:
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更加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
具体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欢快的儿童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律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歌曲结束后,教师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新的内容 ——《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3.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铅笔、书本等,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物品,能想到哪些数字呢?” 引导学生观察物品并说出数量。
(二)、认识数字,初步感知
1. 教师拿出数字卡片 “1”,问学生:“这个数字是几呀?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数字‘1’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 “一个苹果”“一支铅笔” 等。
2. 教师依次拿出数字卡片 “2”“3”“4”“5” 等,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字,并说一说生活中与这些数字相关的事物。
3. 教师把数字卡片打乱顺序,随机抽取一张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通过这个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4.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一个圆形、两个三角形、三个正方形等,让学生数一数图形的数量,并与相应的数字对应起来。
(三)、说一说数字的意义
1. 教师展示一幅有很多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耍的图片,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片,能数出有几个小朋友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在这里的意义。“数字‘5’代表有五个小朋友,它告诉我们这里小朋友的数量。”
2. 教师展示一些其他的图片,如教室里的桌椅、书架上的书等,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物品的数量以及数字的意义。
3. 教师拿出一些实物,如苹果、橘子等,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并说一说数字在这里的意义。例如,“这里有三个苹果,数字‘3’表示苹果的数量。”
(四)、小组讨论,拓展思维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这些物品的数量,并说一说数字在这些物品中的意义。
2.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3.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回答,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如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有几个,并写出相应的数字。”“根据数字画出相应数量的图形。” 等,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换作业本,进行互评。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3. 教师再次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的数字和它们的意义。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数字意义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回顾知识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说一说》,认识了数字 1 到 10,还知道了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数字可以表示物品的数量,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周围的世界。”
2.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与数字有关的有趣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有数字的存在,希望大家课后多留意,看看还能在哪里找到数字,它们又代表着什么意义呢?”
(七)、布置作业,延伸学习
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同学们回家后观察自己的家里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量,明天来学校和同学们分享。”
2. 教师提醒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同时也可以和家长一起讨论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增进亲子关系。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a href="/sx/tb_c40098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学生评估,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a href="/sx/tb_c400986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学生评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沪教版 (五四制)加与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沪教版 (五四制)<a href="/sx/tb_c400986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加与减教案设计</a>,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重点与难点,学生评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