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学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最苦与最乐

    学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最苦与最乐第1页
    学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最苦与最乐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2.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曾子:任重而道远;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
    (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改动。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此,哲人们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感悟和思考。梁启超的这篇文章渗透着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三、导读理解
    1.作者是怎样论述“身上背着一种未尽的责任”是“最苦”的?
    2.分析“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3.分析“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4.由“一日”到“一生”强多了什么内容?
    5.“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这里引用古语、俗语有什么作用?
    6.“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里讲了苦与乐的什么关系?
    7.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8.如何理解加点词“卸却”“解除”的含义?
    四、自我检测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责任”一词重如泰山,或甘之如yí( ),或畏之如虎,趋逼之间,最能__________(A.影射 B.折射)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品格修养。梁启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矿达,启dí( )我们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甘之如yí( ) 启dí(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文中横线处应选填的词语是_________。(填序号)
    2.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号任公,别号_________,广东新会人,思想家、_________。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
    (2)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哀叹时世的艰难,同情人民的痛苦。多指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____________: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_________)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_________)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_________)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_________)
    5.阅读课文《最苦与最乐》首尾两段,回答问题。
    (1)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
    (2)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句话写了有些人的反面意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
    【参考答案】
    三、导读理解
    1.作者先以环环相扣的设问句否定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贫、失意、老、死;然后提出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身上背着一种未尽的责任。
    2.用设问句的形式,既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又能让读者沿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思考。
    3.作者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论说更加深入。
    4.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论说了责任未尽带来的苦痛无法排解。
    5.引用古语、俗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6.人责任尽完时的快乐程度取决于负责的日子,日子越长,责任越重大,到结束时快乐的程度就越深,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7.作者认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8.“卸却”是逃躲责任,是懦弱地推卸责任。“解除”是本来有些责任,后来经过努力完成了。
    四、自我检测
    1.(1)饴 迪
    (2)逼 避 矿 旷
    (3)B
    2.梁启超 卓如 饮冰室主人 学者
    3.(1)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2)负担沉重而且路途远。比喻责任重大。
    (3)悲天悯人
    (4)心安理得
    4.(1)设问 (2)引用 (3)反问 (4)对比
    5.(1)人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2)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拿“尽得大的责任”和“尽得小的责任”来对比,阐明责任伴随人生的全过程,不能逃避,在尽责任中可以体味到真正的快乐。
    (3)一是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的严密;再者也可以借此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4)痛苦源自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逃避应尽的责任,就会陷入痛苦。

    相关学案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突破,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当堂测试,链接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精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