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1节 温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材分析
《温度》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是热学的基础内容。本节内容通过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的学习,为后续学习物态变化奠定基础。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对温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规范的操作技能。此外,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实验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 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正确读数。
科学探究
1.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科学态度与责任
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环境温度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温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难点
1.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实验室用、体温计、寒暑表)、烧杯、冷热水、冰水混合物、自制温度计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 展示冷、温、热三杯水,让学生触摸感知水的温度不同。
2. 提出问题:“如何准确地描述这些水的温度大小?”引导学生思考。
3. 引出课题:“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测量温度。”
1. 学生触摸三杯水,感受温度差异。
2.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激发对温度测量的兴趣。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感受温度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自然引入温度的概念和测量。
温度计的制作与原理探究
1. 准备实验材料:带橡胶塞的小玻璃瓶、玻璃管、带颜色的水等。
2. 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温度计,并观察小瓶在热水和冷水中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
3.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热胀冷缩”。
4. 展示常见的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讲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1. 学生按照教师指导动手制作简易温度计。
2.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加深对温度计工作原理的理解。
摄氏温度的学习
1. 讲解摄氏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2. 介绍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3. 组织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如人体正常体温、环境温度等。
1. 认真听讲,理解摄氏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2. 积极参与讨论,列举并分享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摄氏温度的概念和单位,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1. 展示实验室温度计,讲解其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强调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如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等。
3.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冷水、温水和热水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1. 认真听讲,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要求测量并记录数据。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培养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作业设计
基础题:
1. 列举日常生活中三种不同温度的物体,并估计它们的温度范围。
2. 使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自己一天中不同时间(如早晨、中午、晚上)的体温,分析变化原因。
提高题:
1. 解释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而普通温度计则不行。
2.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同种物质在状态不变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的结论。
板书设计
一、温度的概念
-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单位:摄氏度(℃)
温度计的使用
- 构造:玻璃泡、玻璃管、刻度、温度计液(如水银、酒精)
- 使用方法:
1. 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 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和壁
3. 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4. 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的特点
- 量程:35℃~42℃
- 分度值:0.1℃
- 特殊结构:缩口(使水银柱不能自行流回玻璃泡)
四、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 同种物质在状态不变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温度的概念,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 强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
3. 引入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和使用场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对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的理解不够深入,需加强练习和指导。
2. 在讲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时,部分学生表现出困惑,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和实验来辅助理解。
3. 课堂时间分配上,实践操作环节略显紧凑,未来可适当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教案,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进行新课,体温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推进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