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8 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

    专题08   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第1页
    专题08   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8 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8 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高考精炼,考点突破,课堂知识点拨,教(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课题: 《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满分宝鉴》 导学案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教师(学生)
    学习
    目标
    【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词语的类型:实词(多义词,基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多词性词语等)、虚词(代词、副词、连词、介词等)。
    2.明确用法的比较分析角度:词性、结构、语法成分等。
    3.识记、积累词语的含义,掌握基本用法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结合高考原题探究解题方法,循序渐进;用模拟试题巩固训练。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味语义的丰富性,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高考精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虽然身体很累,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
    (2024新课标Ⅱ卷22题)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B. 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
    C. 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
    D.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I)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的信息,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II)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
    (2023年新课标I卷22T)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只需戴上耳机。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应该把握什么“度”呢?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过度使用耳机的危害,还可能逐渐升级。
    3.(2023新课标Ⅱ卷20题)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
    4.(2023高考全国乙卷17题)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她尽量高高地跳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主要看体质指数。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5.(2022新高考Ⅰ卷21题)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答案】
    【考点突破】
    一.考点: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
    该考点考查了两个知识点:意义和用法。真正考查考生面对不同语境辨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即词语的意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词语的含义与语境密不可分,又称语境义。
    1.基本义
    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如:“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如:“这里的河水很深。”“那里有一条纵向的很深的峡谷。”“这个宅院很深。”
    如:“实”,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如:“这是一个实心儿的铁球。”“河水已经冻实。”
    词的本义,一般可以在字形上得到反映。一个词用一个什么形体的字来记录它,是按照造字时代词所表示的意义拟定的。
    例如:“诛”字从言,朱声,字义与言语行为有关。“诛”有诛杀、谴责、责求等意义。根据字形,可确定谴责为本义,其余是引申义。如:口诛笔伐。
    2.引申义
    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a.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入。
    c.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深”:深刻。
    d.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e.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3.比喻义
    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曙光”本义为:清晨的日光。比喻义为:比喻已经在望的幸福。
    如: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老百姓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3)“赤裸裸”本义为: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比喻义为;比喻毫无遮盖掩饰。
    如;殖民者赤裸裸的残酷的掠夺,激起了当地土著民族顽强的反抗。
    4.象征义
    汉语一些词语,因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引发的联想而产生了象征意义。
    比如:绿色----自然,和平,和谐,健康,希望;白色----和平与纯洁;红色----热量, 活力, 意志力, 火焰, 力量
    比如:玫瑰----爱情;大地----母亲;白鸽----和平;莲花----洁净;清风----廉洁;菊花----高洁
    比如:杜鹃----象征深切的悲哀。青鸟----象征爱情的使者。鱼雁----象征远方来信等。豆蔻----象征青春年华。红豆----象征纯真的爱情。
    用法:
    1.词性分析
    一般而言,一个词语的词性不同,意义也不相同。
    实词:名词(主语、定语、宾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补语),数词(定语,状语),量词(定语),代词(定语,主语,宾语)
    虚词:副词(状语),介词(与宾语名词搭配),连词(连接两个内容,可表示递进、并列、转折等逻辑关系),助词(结构助词,音节助词等),叹词(感叹语气,祈使语气,疑问语气等)
    如:现代通讯设备发达,全球各地的交流愈趋频繁密集。(名词,比喻相互来往。)
    他没有与父亲交流,转身就离开了。(动词,沟通)
    如: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副词,甚至)
    来都来了,你就坐下听听吧。(副词,已经)
    有些汉语词语即可做实词,又可做虚词。
    2.语法结构
    词语在不同的位置,所承担的身份功能不同,意义也不相同。
    如: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连词,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
    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连词,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
    3.代词的用法
    (1)人称代词:我、你、它(他、她),我们、你们、它(他、她)门。
    (2)物主代词:我的、你的、它(他、她)的,我们的、你们的、它(他、她)门的。
    (3)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其,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样、这么样,那样、那么样,每、各、某、本、另、该、别的、其他、其余”等
    (4)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
    注:代词依据语境的不同,有泛指、特指,范围大小之别。
    二.题干解析
    1.(客观)下列句子中的“××”和文中画横线(或加点)处的“××”,意义(用法/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2.(主观)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4分)
    比较点:意义、用法或意义和用法
    三.解题方法
    1.掌握多义词的义项,能结合语境巧妙分析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
    2.掌握词性,从语境的结构中分析词语的词性,一般词性不同,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
    3.比较语境,分析结构。确定成分,明确用法和意义。
    4.比较语境,确定语义的范围和对象,弄清特指和泛指。
    【课堂知识点拨】
    第一类:客观选择题
    实词:辨析词性,根据词性推断意义;辨析结构,根据结构推断语境;辨析陈述内容,根据内容推断搭配的含义;比较各选项语法结构,与选文语法结构类比推断。
    虚词:辨析结构,根据结构推断词性,根据词性推断意义;根据语法成分,辨析词性推断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肃穆的,城市是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1.(2024届湖南省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下列句子中的“是”与文中加点的“是”,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老师用来评卷的笔是红色的。
    B. 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
    C. 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
    D. 这本书是好看,你可以好好看看。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多数情况下,人与动物的感情主要是单向的,从人到动物的。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感情流向中动物是被动的,它们只能接受人的爱抚和照顾。因为语言等交流方式的限制,动物无法表达自己更丰富的感受,所以,动物对人类情感上简单的回报,就足以令人惊喜。
    2.(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三模)下列句子中的“等”和文中加点的“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我记得小河岸边有五颜六色、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璀璨夺目。
    B. 在这一届奥运会的田径、体操、游泳等比赛项目中,我国体育健儿有出色的表现。
    C. 身在这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等青年应当不断增强自身的骨气,不负韶华。
    D. 联合国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六种工作语言。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四十二回写宝钗论画: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
    3.(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五模)下列句子中的“看”与文中加点的“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王大夫真是神医,居然把我的病看好了。
    B. 你这一整天,也不看书看报,光知道睡觉。
    C. 咱俩都认识十多年了,你别拿我当外人看。
    D. 这个周末能否野游,要看天气好不好。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证预言放在管理学上还会有这样的演绎:有人对你说你跟某个下属合不来,你就会不自觉地专挑对方缺点来看,越看越不顺眼,结果大家因小事而反目,完全不能合作,预言便真地实现了。相反,假如你相信下属是能干的,你就自然会多给他机会去发挥,他即使犯错了,你也会包容,结果他也果然不负所望,成为一个出色能干的人。也就是说,你预设自己或他人是怎样的人,你的思考模式、行为都会不自觉地往符合自己预设的方向去努力,最终得出一个“符合”自己预设的结果。其实,自证预言只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一种工具,用得好能够促进自我发展,用得不好却会给自己的发展设置重重障碍。
    4.(2024届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下列句子中的“障碍”和“用得不好却会给自己的发展设置重重障碍”中的“障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在我国古代,长江天险的确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B.路政部门明确规定公路上不准随意设置障碍物。
    C.这怕是机器发生了障碍,看来你得修理一下了。
    D.一知半解的认知,定会成为今后学习上的障碍。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朋友们,在时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高油脂高热量的饮食习惯的时候,为了让咱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不妨让萝卜白菜成为餐桌的常客,烹调出各色美食。
    5.下列句子中的“咱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咱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马先生听伊牧师说请温都太太喝茶,心里一动,低声问马威:“咱们的茶叶呢?”
    B.咱们是小药铺,存不住你这根大人参。
    C.老师,您辛苦了,我怀念您带咱们走过的分分秒秒。
    D.“啊,累坏了,给咱们做点饭吃。”客人说得很亲切,很像自家人的口吻。
    【答案】
    第二类:客观辨析题
    根据语境分析词性,依据词性,分析词语在语境里的含义,进而分析情感。如果有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还要就其艺术特色加以分析。有时还要分析其效果(内容效果、修辞效果、情感效果、读者效果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这窑前可真冷清。那群吵吵嚷嚷的少年都到哪儿去了?仿佛他们根本不曾来过。又仿佛他们还在窑里,睡着懒觉。仿佛他们都去赶集了,买几筒罐头,吃罢就回来。仿佛他们都上山受苦去了,剩我一人在家做饭, 一会儿就都会喊着饿回来的……
    1.(Z20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二联)第二段作者连用了四个“仿佛”,第一个和后三个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试简析。(4分)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的影子,自然也是龙——那从小村小寨、田间地头蜿蜒而来的龙,由人充当脚爪,忽而高昂,忽而低伏,忽而趔趄,忽而腾起。这些“脚爪”,都是一些黧面红心的人,他们粗糙的手执着手臂粗的木棍,一根根木棍支撑起龙的身躯,那撑起龙首的更不得了,须得三五人一起用力,就算是拽龙尾的,也非常不易,须是身壮力强的人。他,他们,这些用平凡之躯撑起整条龙的人们,在这一刻,随着龙的舞动,有了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什么东西呢?这世间有些东西注定是很难说清楚的,这便是其中之一——简单地说吧,他们有了比平常更大的力量,他们不再觉得疲累,他们不由自主地贯注了全部的精神,面上永远浮现着一种喝醉了似的笑意——他,他们,一群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在这一瞬间,获得了超脱于自我的神性,他和他们,成了龙的一部分。
    2.(浙江诸暨市2024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画波浪线句的“他,他们”和“他和他们”所指代的对象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请结合语境简析。(4分)
    【答案】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进入西双版纳的原始密林,你就会为各种植物的那种无穷无尽、充沛旺盛的生命力所震惊。参天的古树,从群树丛中伸出了脑袋,孤高挺直;大榕树劲头更大,一棵树就能繁衍成片树林;芭蕉的叶子大得惊人,一片叶子好像就能搭一个天棚。总之,这里的一切,①仿佛从大地的最深处带出来了一股丰盈充沛的生命活力,汹涌迸发,弥漫横溢。它在一切树木上,一切花草上,一切山之巅,一切水之涯,把这一片土地造成了美丽的地上乐园。
    每当汽车驶入白云中的时候,下顾溪壑深处,白云②仿佛变成了银桥,驮着汽车走向琼楼玉宇的大宫。我最爱这里的青山,簇簇拥拥,层层叠叠,身上驮满了万草千树,肚子里藏满了珍宝奇石,千峰争秀,万壑竞幽。
    3.(2024届江苏南通三模)文段中①②两处都用了“仿佛”,但表意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下的清流蜿蜒曲折,水声潺潺。这条一脚就能跨过去的小溪仿佛是固定在大地的一根琴弦。
    我呼唤着魔术师的名字,将河灯捧入水中。它一入水先是在一个小小的旋涡处耸了耸身子,仿佛在与我做最后的告别,之后便悠然向下游漂荡而去。
    4.(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三模)文中画横线处都用到了“仿佛”,说说二者表意和表达效果的不同。(6分)
    第一处:仿佛是固定在大地的一根琴弦。
    第二处:仿佛在与我做最后的告别。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I)有些人看完3D电影之后,会觉得眼睛酸胀,甚至头疼或者恶心,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电影的拍摄和放映。3D电影拍摄时会用到两台摄像机拍摄,用来模仿人眼睛的视角;播放时,也会用两台放映机同时播放。当我们戴上3D眼镜时,左眼只能看到左边放映机的图像,右眼只能看到右边放映机的图像,双眼通过汇聚功能将左右图像叠加在视网膜上,这样,三维立体图像就出现了。
    (Ⅱ)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5.(2024届福建优质校名校联盟高三大联考)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都有“或者”一词,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4分)
    (1)有些人看完3D电影之后,会觉得眼睛酸胀,甚至头疼或者恶心,这是为什么呢?
    (2)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
    【答案】


    【教(学)后反思】

    相关学案

    专题08 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08 同词异境词语意义用法辨析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高考精炼,考点突破,课堂知识点拨,教(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01 词类活用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0401 词类活用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高考精炼,考点突破,课堂知识点拨,课堂即学即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情境补写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03 情境补写考点(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满分宝典 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高考精炼,考点突破,课堂知识点拨,课堂即学即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