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期末]浙江省学考适应模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245554/0-17287819293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期末]浙江省学考适应模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245554/0-17287819293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期末]浙江省学考适应模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245554/0-172878192938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期末]浙江省学考适应模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期末]浙江省学考适应模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反应中,氧化剂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属于( )
A. 氧化物B. 碱C. 盐D. 单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氧化亚铁是由氧元素和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A。
2. 化学实验务必注意安全。图标提示了与实验安全有关的某注意事项,其含义是( )
A. 用电—禁止湿手操作,实验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
B. 锐器—避免锐器指向自己或他人,防止扎伤或割伤
C. 洗手—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需要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D. 热烫—加热操作应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避免直接触碰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安全标记为避免锐器指向自己或他人,防止扎伤或割伤,没有出现电源、洗手、加热的标志,故选B。
3. 仪器名称为“锥形瓶”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仪器为锥形瓶,故A正确;
B.该仪器为圆底烧瓶,故B错误;
C.该仪器为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故C错误;
D.该仪器为分液漏斗,故D错误;
故选:A。
4.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A.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硫离子从而能导电,是电解质,B符合题意;
C.甲醇溶于水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溶于水不导电,是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5. 反应中,氧化剂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NO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NH3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还原剂,故选A。
6. 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水晶:B. 水银:
C. 烧碱:D. 苯: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晶为SiO2,A错误;
B.水银为Hg,B正确;
C.烧碱为氢氧化钠,C错误;
D.苯为C6H6,D错误;
故选B。
7. 工业生产中要制取某种物质,要考虑反应进行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原料来源、成本高低和设备要求等因素,以选取最适当的方法。下列四个原料组合中,适合用于工业生产制备的是( )
A. 与B. 与
C. 与D. 与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剧烈、产生易燃的H2,自然界中没有Na单质,Na的成本高,A项不适用于工业制备NaOH;
B.NaCl与Ca(OH)2不反应,B项不适用于工业制备NaOH;
C.Na2O与H2O反应生成NaOH,但自然界中没有大量Na2O,Na2O的生产成本高,C项不适用于工业制备NaOH;
D.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Na2CO3、Ca(OH)2的成本较低,且反应不需要复杂的特殊设备,D项适用于工业制备NaOH;
答案选D。
8. 下列溶液不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的是( )
A. 氯化铁溶液B. 新制氯水C. 食盐水D. 碘酒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铁氧化KI反应生成碘单质,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水中氯气能氧化KI生成碘单质,则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B不符合题意;
C.食盐水即氯化钠溶液与KI不反应,不生成碘单质也不存在碘单质,则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C符合题意;
D.碘酒中有碘单质,淀粉遇碘变蓝,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互为同位素
B. 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C. 乙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D.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1H2和2H2是同种物质,A错误;
B.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Cl2O和ClO2是不同的化合物,B错误;
C.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乙醇和丙三醇结构不同,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
D.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都是C6H12O6,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亚硝酸钠具有一定毒性,但严格控制用量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B. 拉瓦锡根据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C. 绿色化学的核心思想是从源头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D. 工业上可用石灰乳消除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可用于一些肉制品如腊肉、香肠等的生产,它不但使肉制品较长时间地保持鲜红色,而且具有防止变质的作用,但亚硝酸钠具有一定毒性,还会与食物作用生成致癌物,因此食品中亚硝酸钠的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都有严格规定,A项正确;
B.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B项错误;
C.绿色化学也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思想就是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和做法,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产品在生产和应用中涉及的有害化学物质,实现从源头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C项正确;
D.石灰乳能吸收燃煤烟气中的SO2最终转化成CaSO4,D项正确;
答案选B。
1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做“焰色试验”时需使用明火,应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B. 用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时应加入碎瓷片以防止暴沸
C. 中学实验室中未用完的钠、钾可以放回原试剂瓶
D. 上图所示实验结束后,应先移去酒精灯,待反应液冷却后再将导管移出品红溶液,以免二氧化硫逸出污染室内空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做“焰色试验”时应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注意实验操作安全,A正确;
B.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制备乙酸乙酯,该实验需要加热,应加入碎瓷片以防止暴沸,B正确;
C.钠、钾是活泼金属,剩余钠、钾如直接放入废液缸会与水剧烈反应容易造成危险,未用完的钠、钾可以放回原试剂瓶,C正确;
D.为防止倒吸,应先将导管移出品红溶液,再移去酒精灯,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醛溶液常用于保存动物标本
B. 碱式碳酸铜可用作抗酸胃药
C. 聚乙烯常用作食品、药物的包装材料
D. 氯气广泛用于制造有机溶剂、农药和药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醛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可用于保存动物标本,故A正确;
B.碱式碳酸铜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得到Cu2+,会造成重金属中毒,不可用作抗酸胃药,故B错误;
C.聚乙烯无毒,可用于食品、药物的包装材料,故C正确;
D.氯气与氢气反应用于制造盐酸,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可用于制造农药,染料和药品等,故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的通式为的烃都是烯烃
B.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 石油的分馏、裂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D. 天然气可转化为生产高分子材料的单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式的通式为CnH2n的烃可以为烯烃,也可以使环烷烃,A错误;
B.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
C.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但是裂化是化学变化,C错误;
D.天然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化为乙烯等不饱和烃,是生产高分子材料的单体,D正确;
故选D。
14.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①~⑥代表6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②⑥
C. ④的单质与②、⑥的单质都能反应
D. ①、②、⑤的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⑥代表6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分别为C、N、Na、Mg、Si、Cl元素;
【详解】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②⑥,故B正确;
C.Mg单质能在点燃条件下与N2、Cl反应生成Mg3N2、MgCl2,故C正确;
D.N的氧化物NO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5. 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③B. ②④C. ①D. 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可逆反应指同一条件下,既能正向进行,也能逆向进行的反应,判断关键是判断是否在相同的条件下。
【详解】①反应条件相同,属于可逆反应;
②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
③条件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
④反应条件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
故选C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的分子结构模型为
B. 金刚石和石英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C. 和分子中的共价键都是极性共价键
D. 物理变化中不可能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为水分子的分子结构模型,A正确;
B.金刚石不属于共价化合物,为单质,B错误;
C.C2H6分子中的共价键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C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为物理变化,但是存在离子键的断裂,D错误;
故选A。
17. 在25℃和101kPa条件下,断开、、、、中的1ml化学键所需能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ml分子具有946kJ的能量,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 常温常压下,分子比分子更难分解为原子
C. 常温常压下,是放热反应
D. 常温常压下,原子与原子形成1ml时放热1173kJ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N2含有氮氮三键,断键较难,因此化学性质较稳定,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断裂1ml分子需要能量为436kJ,断裂1ml分子需要能量为243kJ,因此分子更难分解为原子,故B正确;
C.常温常压下,反应旧键断裂吸收能量为946+3×436=2254kJ,形成新键放出能量为2×3×391=2346 kJ,反应放出能量2346-2254=92kJ,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常温常压下,原子与原子形成1ml时放热3×391=1173kJ,故D正确;
故选A。
18. 利用铜片、铁片、锌片、石墨棒、导线、烧杯和稀硫酸组装成以下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装置甲和装置乙中铁片上均无气泡产生
B. 装置丙中,电子从铁片经导线流向石墨棒
C. 三个装置中铁片质量减小的速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D. 装置乙中铁片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装置乙中Zn的活泼性比Fe强,Zn做负极,Fe做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装置乙中铁片上有气泡产生,A错误;
B.装置丙中,未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B错误;
C.装置甲中Fe做负极,是电子生成Fe2+,质量减小,装置乙中Fe做正极被保护,铁片质量不变,装置丙中发生普通化学反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形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则铁片质量减小的速率:甲>丙>乙,C错误;
D.装置乙中铁片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D正确;
故选D。
19.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电子数为
B. 1L1ml/L的水溶液中,原子数为
C. 标准状况下,22.4L中的分子数为
D. 2.0g和混合物中的中子数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24gMg的物质的量为,镁在空气中与燃烧生成Mg2+,转移2m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2,故A错误;
B.1L1ml/L物质的量为n=c∙V=1L×1ml/L=1ml,含1mlH原子,而溶液中水也含有H原子,则原子数大于,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乙醇不是气体,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乙醇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和的摩尔质量都是20g/ml,中子数都是10,2.0g和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则0.1ml混合物含1ml中子,中子数为,故D正确;
故选D。
20. 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B. 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催化剂
C. 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
D. 高锰酸钾与足量浓盐酸共热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次氯酸是弱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且电离产生ClO-,电离方程式:,A错误;
B.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错误;
C.氨气和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正确;
D.高锰酸钾与足量浓盐酸共热生成KCl、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错误;
故选C。
21. 从单质到盐存在如下物质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单质为,物质X可能为或
B. 若盐为,氧化物可能为或
C. 若盐为,单质可能为或
D. 若物质X为,单质可能为或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单质为S,S和氧气反应生成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物质X可能为或,生成Na2SO3或亚硫酸铵,A正确;
B.若盐为,单质可能为Na或S,若为Na时,钠与氧气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下生成过氧化钠,或与水反应均生成NaOH,与SO3反应生成硫酸钠,则氧化物可能为或,B正确;
C.若盐为,单质为时,铁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在纯氧中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的氧化物均不能与水反应,则不能实现转化,C错误;
D.单质可能为或,与氧气反应生成CO2或S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或亚硫酸,若物质X为,与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与亚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NaCl,D正确;
故选C。
22. 在实验室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含有等杂质)为原料模拟制备铝,主要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A为溶液B. 操作Ⅰ和操作Ⅱ均为过滤
C. 溶液B为溶液D. 生产过程Ⅳ耗能最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实验室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Fe2O3等杂质)为原料,加入氢氧化钠将氧化铝转化为四羟基合铝酸钠,固体A为不反应的氧化铁,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溶液B为NaHCO3,加热氢氧化铝得到氧化铝,电解得到铝单质,据此回答。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溶液A为Na[Al(OH)4]溶液,A正确;
B.操作Ⅰ和操作Ⅱ均为过滤,分离滤渣与滤液,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溶液B为NaHCO3溶液,C错误;
D.生产过程Ⅳ耗能最高,需要电解,D正确;
故选C。
23. 传统酿醋工艺主要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蒸煮的目的是使淀粉糊化,同时高温可杀灭细菌
B. 糖化过程中有麦芽糖、蔗糖、葡萄糖生成
C. 酒精发酵过程主要反应方程式为
D. 麸皮、稻壳可保持物料疏松,有利于空气进入氧化乙醇
【答案】B
【解析】
【分析】糯米经过浸泡、蒸煮、糖化后最终转化为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酒精,B为乙醇,发酵转化为乙酸,最终得到食醋,据此回答。
【详解】A.蒸煮不仅可以使淀粉糊化,同时高温可杀灭细菌,A正确;
B.糖化过程中没有蔗糖的生成,B错误;
C.酒精发酵过程生成乙醇和CO2,方程式为:,C正确;
D.麸皮、稻壳可保持物料疏松,有利于空气进入氧化乙醇生成乙酸,D正确;
故选B。
24. 在500m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2ml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 反应到4min时B的生成速率大于B的消耗速率
C. 0~6min内用C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ml/(L·min)
D. 0~6min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6min后不再变化,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500m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容器体积不变,由反应可知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则气体密度保持不变,A正确;
B.由图可知,4min后A的物质的量仍在减小,说明反应仍正向进行,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到4min时B的生成速率大于B的消耗速率,B正确;
C.0~6min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为2-0.5=1.5ml,反应速率为,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0~6min内用C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v(A)=0.75ml/(L·min),C错误;
D.0~6min反应正向进行,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6min后A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到达平衡,D正确;
本题选C。
25. 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
【详解】A.AlCl3是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几乎不导电,故A正确;
B.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硫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褪去,体现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B错误;
C.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则该溶液中含NaOH或钠盐,故C错误;
D.钾盐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和溶液中钡离子结合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该钾盐硫酸钾或KHSO4,故D错误;
故选A。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26. 请回答:
(1)甲烷分子电子式是_______。
(2)亚硫酸的化学式是_______。
(3)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色火焰,生成_______色烟。
(4)写出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2)
(3)①. 黄 ②. 白 (4)
【解析】(1)甲烷CH4分子中C与1个H共用1对电子对,C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H原子形成2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是;
(2)亚硫酸的化学式是;
(3)钠的燃烧焰色呈黄色,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反应生成NaCl固体,生成白色烟;
(4)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SiO2)生成粗硅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7. 乙烯、乙炔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发生如下转化(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请回答:
(1)R的结构式是_______。
(2)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⑥乙醇被氧气氧化为乙醛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下列关于上述转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聚丙烯腈的结构简式为
B. 反应①、②、③、④、⑤的反应类型均为加成反应
C. 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炔和乙醛分别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D. 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的反应原子利用率可达100%
【答案】(1)
(2)①. 碳碳双键 ②. 碳氯键(氯原子)
(3)
(4)BCD
【解析】乙炔和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CH-CN,乙炔和HCl加成生成CH2=CH-Cl,乙炔和氢气加成生成CH2=CH2,乙烯和溴单质加成得到R为BrCH2CH2Br,乙烯和水加成得到CH3CH2OH,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
(1)乙烯和溴单质加成得到R为BrCH2CH2Br,结构式是;
(2)乙炔和HCl加成生成CH2=CH-Cl,其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双键、碳氯键;
(3)反应⑥乙醇和氧气在铜催化下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A.丙烯腈中碳碳双键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腈,其结构简式为,故A错误;
B.反应①乙炔和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CH-CN,反应②乙炔和HCl加成生成CH2=CH-Cl,反应③乙炔和氢气加成生成CH2=CH2,反应④乙烯和溴单质加成得到R为BrCH2CH2Br,反应⑤乙烯和水加成得到CH3CH2OH,反应类型均为加成反应,故B正确;
C. 1mlC2H2完全燃烧耗氧量为2.5ml,1mlC2H4O完全燃烧耗氧量为2.5ml,等物质的量乙炔和乙醛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故C正确;
D.乙烯与氧气反应生成环氧乙烷中只有1种产物,反应原子利用率可达100%,故D正确;
故选BCD。
28. 某同学为验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请回答: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氧化铁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转化为氧化亚铁
B. 反应②过程中有可燃性气体生成
C. 黑色固体是氧化亚铁
D. 黄色溶液中存在硝酸根离子
(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检验黄色溶液中金属阳离子_______。
【答案】(1)
(2)BD
(3)
(4)取少量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黄色溶液中阳离子为。或:取少量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黄色溶液中阳离子为
【解析】氧化铁粉末与Al反应转化为氧化铝和Fe,加入氢氧化钠转化为四羟基合铝酸钠,Fe不反应,所以黑色固体为Fe,加入稀硝酸转化为Fe2+和NO、H2O,加入硫酸又转化为Fe3+和NO,据此回答。
(1)反应①为铝热反应,方程式为:;
(2)A.氧化铁在空气中受热转化为四氧化三铁,A错误;
B.Al过量,会与NaOH反应转化为四羟基合铝酸钠与H2,B正确;
C.黑色固体是铁单质,C错误;
D.黄色溶液中存在硝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D正确;
故选BD。
(3)浅绿色溶液中为Fe2+,加入硫酸后提供氢离子,与硝酸根离子转化为Fe3+、NO和H2O,方程式为:;
(4)检验Fe3+的试剂为KSCN或者NaOH,方法为:取少量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黄色溶液中阳离子为Fe3+,或:取少量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黄色溶液中阳离子为Fe3+。
29.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通过改变试剂组合可以完成多个中学化学实验(加热装置可选用)。可供选择的试剂如下表:
请回答:
(1)为使仪器中液体顺利流下,打开下端活塞前,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
(2)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3)若要证明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试剂A最宜选用_______。
(4)若要制取,试剂A应选用浓硫酸而不宜选用稀硫酸,理由是_______。
(5)若要比较元素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该装置的设计还存在一个缺陷,请指出_______。
【答案】(1)打开上端玻璃塞。或:将旋转玻璃塞使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上小孔相对
(2)①. 球形干燥管 ②. 防止倒吸
(3)稀硫酸
(4)试剂B为铜粉,稀硫酸不能与其反应。或:试剂B为亚硫酸钠粉末,生成的会大量溶解于稀硫酸中
(5)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若要证明CO2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试剂A为稀硫酸,B为碳酸钠粉末,C为硅酸钠,若要制取SO2,试剂A为浓硫酸,试剂B为Cu或者亚硫酸钠,若要比较Cl元素与Br元素非金属性强弱,A为浓盐酸,B为二氧化锰,C为溴化钠,据此回答。
(1)为使仪器a中液体顺利流下,打开下端活塞前,应采取的操作是打开上端玻璃塞,或:将旋转玻璃塞使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上小孔相对,使得内外气压相等;
(2)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作用为防倒吸;
(3)若要证明CO2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试剂A最宜选用稀硫酸,通过盐酸制得的CO2含有氯化氢气体,所以选择稀硫酸;
(4)若要制取SO2,试剂A应选用浓硫酸而不宜选用稀硫酸,理由是试剂B为铜粉,稀硫酸不能与其反应;或:试剂B为亚硫酸钠粉末,生成的SO2会大量溶解于稀硫酸中;
(5)若要比较Cl元素与Br元素非金属性强弱,该装置的设计还存在一个缺陷,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30. 将一瓶1.0g头孢拉定粉剂配制成0.5mg/mL皮试注射液,需用0.9%氯化钠注射液多次稀释:
(1)已知0.9%氯化钠注射液密度约为1g/m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___ml/L(计算结果保留3位小数)。
(2)在药瓶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振荡,全部溶解后得到4mL溶液A,此时头孢拉定浓度为_______mg/mL。
(3)再用3支规格为1mL针筒经过3次稀释即可得到所需浓度的皮试注射液,下表中=_______。
【答案】(1)0.154 (2)250 (3)0.2
【解析】(1)该注射溶液的密度为1g/cm3,质量分数为0.9%,则该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2)4mL溶液A含1.0g即1000mg头孢拉定,头孢拉定浓度为;
(3)溶液A的头孢拉定浓度为250 mg/mL,取溶液A0.1mL,则头孢拉定质量为250 mg/mL×0.1mL=25mg,溶液B的头孢拉定浓度为25 mg/mL,取溶液B0.1mL,则头孢拉定质量为25 mg/mL×0.1mL=2.5mg,溶液C的头孢拉定浓度为2.5 mg/mL,若配制成1mL0.5mg/mL皮试注射液,根据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2.5 mg/mL∙mL=1mL×0.5mg/mL,解得x=0.2。共价键
能量/(kJ)
436
946
243
391
43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氯化铝在一定压强下加热至熔融状态,接通直流电源,电路中接入电流表
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
氯化铝不是由离子构成的
B
将二氧化硫水溶液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二氧化硫水溶液能将酚酞漂白
C
用铂丝蘸取待测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
火焰颜色呈黄色
该溶液中溶质有钠盐
D
向某钾盐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钾盐为硫酸钾
试剂
A
B
C
浓硫酸
稀硫酸
浓盐酸
稀盐酸
铜片
碳酸钠粉末
亚硫酸钠粉末
二氧化锰粉末
碳酸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
硫化钠溶液
溴化钠溶液
1
取溶液A0.1mL,再取0.9%氯化钠注射液至1mL,得到溶液B
2
取溶液B0.1mL,再取0.9%氯化钠注射液至1mL,得到溶液C
3
取溶液CmL,再取0.9%氯化钠注射液至1mL,得到皮试注射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期末]浙江省学考适应模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反应中,氧化剂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期末]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学考适应性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