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地理]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3小题,共52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由系统吸纳电网低谷时的“弃能”,借助盐穴,使之转化为空气分子势能并加以储存,当用电高峰到来时,将分子势能加以释放而做功发电的技术。江苏金坛盐盆是我国主要的岩盐产地,埋深750~900米,目前有闲置盐穴40多个,总体积超过1000万立方米。2020年8月,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开工,采用清华大学的技术,引进华能集团电厂建设和运营成熟的经验,最终将建成华东地区大型储能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江苏金坛建设该项目的独特优势是( )
A. 国家政策支持B. 储能空间充足
C. 能源资源丰富D. 科技基础雄厚
2. 该项目最终建成产生的影响是( )
A. 对能源进行跨时段分配调节B. 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电能
C. 对制盐行业的发展造成冲击D. 使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降低
3. 目前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难以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 电力供需已平衡B. 电力转换效率较低
C. 地区适应性较差D. 安全性和可行性差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江苏金坛盐盆有闲置盐穴40多个,总体积超过1000万立方米,储能空间广,B正确;而国家政策支持、能源资源丰富、科技基础雄厚很多其他地方也有这些优势,不是江苏金坛建设该项目的独特优势,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该项目为储能电站,本身不能发电,但它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储能,在用电高峰时发电,将能源跨越时间进行分配调节,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BD错误,A正确;该项目最终建成不会对制盐行业的发展造成冲击,C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需要盐穴作为储能空间,而我国适合储能的盐穴分布并不广泛,导致目前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难以在全国大范围推广,C正确;电力的消费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电力供需并不平衡,A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的电力转换效率情况,B错误;压缩空气储能通过能量转化实现能源跨时间分配,安全性和可靠性高,D错误。故选C。
恒河是南亚最大的水系,入海口发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三角洲(位置见下图)。研究发现,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同时期海平面上升约120米(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现今约10亿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推测恒河入海口地貌在2万年以来的演变过程为( )
A. 河口湾→下切河谷→三角洲B. 下切河谷→三角洲→河口湾
C. 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D. 三角洲→下切河谷→河口湾
5. 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会萎缩,证据可能包括( )
A. 气候变化,南亚夏季风变弱B. 流域植被破坏,生态进一步恶化
C. 地壳变动,入海口地势抬升D. 环保意识增强,流域大坝多拆除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2万年以来海平面上升约120米”可知,恒河河口原为下切河谷时,河口与海洋的落差较大,以下蚀作用为主;后来海平面上升,导致下切河谷被淹没,形成河口湾;根据材料信息“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可知,河口湾形成之后,河口与海平面落差变小,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变强,河流流速降低,表现为以河流的沉积作用为主;根据材料信息“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可知,后期随着海平面的稳定,恒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地貌。所以恒河入海口地貌在2万年以来的演变过程为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据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南亚夏季风减弱,会导致恒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降低,恒河三角洲泥沙沉积减少,恒河三角洲未来将会萎缩。A正确;流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进一步恶化,会导致恒河含沙量增加,恒河三角洲泥沙沉积增多,恒河三角洲未来将会扩大。B错误;地壳变动,入海口地势抬升,三角洲未来将会扩大。C错误;环保意识增强,流域大坝多拆除,会导致恒河含沙量增加,恒河三角洲泥沙沉积增多,恒河三角洲未来将会扩大。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有报道称,一年中某时刻世界上99%的人口都将“沐浴在阳光之下”。经精确统计,该时刻全球将有83%的人处于白昼,16%的人处于曙暮光(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0-18°)中。下图为该时日照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推测图示时刻未“沐浴在阳光下”的A城市地方时约为( )
A. 5时B. 6时
C. 18时D. 19时
7. 此时图中飞机正自西向东飞过美国西部上空,太阳将出现在飞机前进的( )
A. 左前方B. 右前方
C. 左后方D. 右后方
【答案】6. D 7. A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曙暮光区确定晨昏线位置,可知此时(0°,100°E)位于昏线上,100°E地方时为18:00,A地位于118°E附近,在100°E的东面,经度相差18°,地方时应在100°E地方时基础上加1个多小时,与19:00最为接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太阳日出于东北方向,日落于西北方向。此时飞机位于晨线附近,自西向东飞,即将看到日出,太阳将出现在飞机前进的左前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广州塔坐落于广州市海珠区,总塔高600m。湿地公园生态气象站为海珠区代表站,位于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内,与广州塔的直线距离约为4.5km。图1示意2014—2018年广州塔121m(G3344)、526m(G3345)风速年均值及变化趋势,图2示意2016—2020年湿地公园生态气象站10m(G3101)风速年均值及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广州海珠区图示年份不同高度风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高度风速均呈明显下降趋势B. 距离地面越近的地方,风速变化越小
C. 广州塔121m处平均风速最小D. 广州塔526m处风速变化幅度最大
9. 湿地公园生态气象站10m(G3101)风速年均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楼群狭管效应增强B. 湿地公园植被增多
C. 城市建筑密度增加D. 副高控制时间增长
10. 城市近地面风速减小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 城市逆温现象加重B. 城市大气污染加剧
C. 汽车排放尾气增加D. 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答案】8. D 9. C 10. B
【解析】
【8题详解】
据图可知,2014年到2018年,广州塔526米高度风速波动变化,广州塔121m高度风速有所下降,生态气象站10m高度风速下降明显,A错法;广州塔121m高度风速变化最小,B错误;生态气象站10m平均风速最小,C错误;广州塔526米风速最低为3.6,最高为4.3,变化幅度为0.7,在三个高度中变化幅度最大,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筑密度越来越高,阻挡了空气流动,使得近地面风速变小,C正确;楼群狭管效应增强使风速增大,A错误;湿地公园植物增多,使得湿地与城市间热力性质差异增大,风力应该增强,B错误;副高会季节移动,不会长时间控制某区域,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风速变小减小了郊区与城市的热量交换,城市近地面气温升高,城市逆温现象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增强,AD错误;近地面风速减小,城市污染物难以通过城市热力环流得到排放稀释,城市大气污染加剧,B正确;汽车尾气排放与汽车密度有关,与风速无关,C错误。故选B。
2021年1月6日,某天气系统过境,我国北方多地出现1966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下图示意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剖面与当日最低气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当日北方多地出现极端低温的原因可能有( )
①高压势力强②锋面过境速度慢③地面辐射冷却④水汽凝华成雪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12. 北京市当日气温较高,下列与其形成原因相似的地理现象是( )
A. 怒江河谷两岸多灌丛B. 云贵高原成为夏季避暑胜地
C. 天山北坡出现云杉林D. 长江流域盛夏出现极端高温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系统是强冷锋,由于亚洲高压势力强,冷空气迅速向东南方向移动,①正确;根据当日北方多地出现极端低温,说明锋线两侧温差大,锋面移动速度快,冷锋过境的时间较短,②错误;由于冷锋影响,冷空气迅速占领暖气团的位置,地面辐射减弱,造成低温,③正确;水汽凝华成雪,不是出现极端低温的原因,④错误。由以上可知,①③组合正确,故选B。
【1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处于地形背风坡,冷气流在山地迎风坡爬升,带来降温、大风天气,在背风坡绝热下沉时,产生焚风效应,使背风坡气温略有升高,因此,北京气温较高;怒江河谷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夏季无论是东南季风,还是西南季风影响,河谷两岸都属于山地的背风坡,两岸受焚风效应影响明显,形成干热河谷,多灌丛,因此A正确;云贵高原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地形较高,气温低,与题意不符,B错误;天山北坡出现云杉是由于迎风坡阻挡水汽形成湿润小气候所致,C错误;长江流域盛夏出现极端高温是由于受反气旋控制,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
研究表明,泥炭是一种记录过去气候变化的可靠地质载体。一般认为当沼泽表面气候温暖、湿润时,泥炭的腐殖化度较低。科研中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泥炭样品的吸光度,泥炭腐殖化程度与其碱提取液的吸光度值成正相关。下图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区锦北泥炭距今6000年以来剖面样本的吸光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锦北泥炭剖面样本距今约1600年左右吸光度较低,且剖面中木本植物残体含量大,当时的气候特征与下列气候事件体现一致的是( )
A. 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严重干旱事件B. 北大西洋大规模冰川漂移事件
C.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暖湿气候事件D. 中国明清时期小冰期气候事件
14. 锦北泥炭样本吸光度反映该地区距今6000-350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最可能的是( )
A. 沼泽中水生植物增多B. 沼泽地表水盐度降低
C. 沼泽地面积显著增大D. 沼泽边缘演化为草原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文材料可知,一般认为当沼泽表面气候温暖、湿润时,泥炭的腐殖化度较低。泥炭腐殖化程度与其碱提取液的吸光度值成正相关。锦北泥炭剖面样本距今约1600年左右吸光度较低,且剖面中木本植物残体含量大,则其泥炭的腐殖化度较低,说明当时沼泽表面气候温暖、湿润,生长的木本植物多。我国的气候当时应处于温暖湿润期,和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暖湿气候事件体现一致,C正确;黄河中下游平原严重干旱事件中的“干”,与当时的温暖、湿润,气候特征不一致,A错误;北大西洋大规模冰川漂移事件、中国明清时期小冰期气候事件两次气候事件体现是“冷”,与当时的温暖、湿润,气候特征不一致,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据图文材料可知,一般认为当沼泽表面气候温暖、湿润时,泥炭的腐殖化度较低。泥炭腐殖化程度与其碱提取液的吸光度值成正相关。读图距今6000-3500年以来锦北泥炭样本吸光度是波状上升的,说明当时沼泽表面气候变干、变冷,沼泽中水生植物会减少,A错误;由于变干水分蒸发,沼泽地表水盐度会升高,B错误;由于变干水分蒸发,沼泽地面积显著减小,C错误;由于变干水分蒸发,沼泽地面积显著减小, 沼泽边缘演化为草原,D正确。故选D。
植被通常被认为是减轻土壤表面侵蚀的关键因素,可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减轻风蚀。图示意内蒙古中西部某区域2000年、2017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固沙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高覆盖度草地相比,该区域每公顷林地固沙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林下地温高B. 林地生物量小
C. 植株密度低D. 植株根系发达
16. 推测2000-2017年林地固沙能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水分减少B. 区域风力增强
C. 土壤养分减少D. 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森林枝叶相对茂盛,遮挡阳光能力较强,到达地面的光照较少,且森林调节气温的能力较强,林下地温较低,A错误;林地枝叶较多,根茎较大,生物量较大,B错误;相对来说,近地面风沙活动较为强烈,高覆盖度草地生长结构较为紧凑,透风孔隙小,对风沙的阻挡作用更强,但林地植株密度低,离植株稍远处的沙子难以被固定,固沙量较小,C正确;植株根系发达,不是固沙量较小的原因,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森林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土壤水分减少,则林地生长条件变差,林地的地下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减少,固沙能力下降,A正确;区域风力增强,则草地难以降低风速,固沙能力减弱,与图示草地固沙能力增强相矛盾,B错误;土壤养分减少是该时段林地固沙能力下降的结果,不是原因,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气温升高不大,不会使林地出现固沙能力出现明显下降,D错误。故选A。
二、本卷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极河流,通常是对发源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直接注入北冰洋的所有河流的总称。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呈现显著增大趋势,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的变化对北冰洋的生态环境及全球生态系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左图为北极河流分布图,右图为主要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多年月平均变化图。
(1)指出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2)与北美大陆相比,亚欧大陆冬季冰冻线距离海岸线较远,请作出合理解释。
(3)简述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1)特点入海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原因①各河流流域内夏季降水量较大②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
(2)①亚欧大陆西北部边缘海域宽阔,使得北冰洋与大西洋水体交换充分,沿岸水温升高②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深入北冰洋,带来大量热量③亚欧大陆北极河流多,入海河流径流量大,带来的热量丰富。④北大西洋暖流汇入和入海河流导致上层海水运动速度较快,影响范围广,不易冻结。
(3)①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向北冰洋输送的热量增多,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海冰减少②向北冰洋输送的淡水增多,导致海水盐度下降③导致海水密度下降④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导致海水透明度下降。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主要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多年月平均变化图”可知,图中河流6月份入海径流量最大,冬春季节小,所以入海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从4月开始,入海径流量呈上升趋势,6月以后入海径流量呈下降趋势,但入海径流量增加,11月~次年4月后径流量变化不大,所以入海径流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小问2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欧大陆西北部边缘位于大西洋,海域面积宽阔,使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的水体交换量大,使得北冰洋沿岸水温升高;自南向北流动的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大,可以深入到北冰洋,为其带来大量热量,使其水温升高;结合所学知识,亚欧大陆上的北极河流众多,如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等,这些大河都会输送热量;亚欧大陆北部边缘不仅有入海径流还有北大西洋暖流,它们会共同引起海水的流速加快,使表层海水不易结冰。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这些入海径流使输送到北冰洋的热量增多,从而使北冰洋海水温度有所上升,伴随着海水温度的上升,北冰洋的海冰会逐渐融化,进而海冰面积减少:伴随着北极河流的径流量增大,注入北冰洋的淡水量会增多,这些淡水对北冰洋沿岸海水起到稀释作用,使其盐度下降;同时入海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使海水的透明度下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昂错与玛旁雍错(如下图)位于喜马拉雅山的深陷断裂河谷地带,是封闭的内陆湖泊。两湖曾经连在一起,谷地水源丰沛、河湖发育,自第四纪以来因全球气候变迁,湖泊水位下降,逐渐分化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湖泊,仅北侧有一条季节性河道相通。分化开以后,两湖出现巨大差异,拉昂错为微咸水湖,而玛旁雍错为淡水湖。玛旁雍错鱼类、鸟类等生物资源丰富,是周边野生动物和当地人重要的水源地。近几十年来,流域内冰川面积萎缩,降水减少,气温升高,玛旁雍错面积呈减少趋势,盐度略有升高。
(1)说明拉昂错与玛旁雍错的形成过程。
(2)判断两湖北侧连通河道的流向,并说明理由。
(3)说明近几十年玛旁雍错的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板块挤压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地表水汇集形成湖泊;第四纪前山地冰川消融带来的大量洪积物和冰碛物在湖泊中部堆积;后因湖泊水位下降,堆积物出露,湖泊分化开形成拉昂错与玛旁雍错。
(2)流向:自东南流向西北(自玛旁雍错流向拉昂错)。
理由:玛旁雍错通过河流把矿物质(盐分)带入拉昂错,而拉昂错无河流流出,矿物质(盐分)含量增加演变成微咸水湖。
(3)湖泊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功能下降;裸露湖床增多,风沙活动增加;湖泊水位下降,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这两个湖泊位于喜马拉雅山的深陷断裂河谷地带,说明该湖泊首先时由于板块的挤压,青藏高原不断抬升,然后板块北部断裂下陷,形成谷地。由于谷地周边水源丰沛,地表水大量汇集,形成封闭的内陆湖泊。根据材料“自第四纪以来因全球气候变迁,湖泊水位下降”并结合相关知识可知,第四纪时地球气候变暖,由于冰川携带的碎屑在冰川融化后大量堆积在大湖的中部,使湖床抬升;再加上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冰川萎缩,补给水量大大减少,大湖面积萎缩,造成湖泊水位下降。下降过程中,由于中部地势高,逐渐形成山丘,导致原本的大湖一分为二。
【小问2详解】
只有河流流入,没有河流流出的湖泊是咸水湖;有河流流出的湖泊是淡水湖。“拉昂错为微咸水湖,而玛旁雍错为淡水湖”,说明两湖北侧连通河道由玛旁雍错流向拉昂错,玛旁雍错通过该河流可以把矿物盐份带入拉昂错,而拉昂错无河流流出,矿物质盐份含量由于湖水的不断蒸发,盐分逐渐积累,演变成微咸水湖。所以河流流由东南流向西北。
【小问3详解】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个要素改变引起其他要素随之变化。玛旁雍错湖水域面积减少导致调节气候功能下降,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大,降水减少;湖泊面积减少,湖泊水位下降,裸露湖床增多,风沙活动增强;玛旁雍错湖面积减少,湖水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位下降会导致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层的含水量减少。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乡村“产居一体”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业与居住功能结合的空间模式。浙江省安吉县碧门村依山而建,村落早期为田耕交织的江浙自然乡村格局。上个世纪80年代,碧门村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制品加工业。如今,当地80%以上的常驻劳动力在从事竹加工相关产业,包括竹凉席和各种竹子衍生品,产业链分工日益完善,形成以“家庭作坊”“个体工业”为主导的“产居一体”空间格局。下图示意碧门村下辖青山村、中心村的产业和居住用地分布情况。
(1)比较青山村和中心村“产居一体”用地空间分布的异同。
(2)分析碧门村“产居一体”的形成原因。
(3)在“产居一体”模式下,请为推动碧门村的乡村振兴提出合理性建议。
【答案】(1)相同: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不同:青山村以大型竹加工工厂为中心集聚分布;中心村沿道路交通轴线分布。
(2)村落依山而建,土地资源有限;竹制品加工业技术含量低,对大型设备依赖不大,占地面积小;以家庭个体生产为主,生产规模小;低污染、轻噪声,对家庭生活影响小。
(3)延长竹加工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部分用地合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居一体”模式的经济效益;合理布局,加强管理,避免产居功能失衡(维持生产与居住的功能性平衡);以竹制品加工业为基础,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如适度开发工业景观、休闲农业、生态旅居等;增设乡村服务设施,兼顾产业与生活配套。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读图分析,两地相同点表现在都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不同点表现为青山村以凉席厂、家具厂等大型竹加工厂为中心集聚分布;中心村沿主要道路分布集聚。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产居一体”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业与居住功能结合的空间模式,碧门村依山而建,土地资源有限;竹产业技术含量低,对大型设备依赖不大,生产规模小,占地面积小,适合家庭个体生产;竹产业污染小,噪声小,对家庭生活影响小,适合与居住区结合在一起。
【小问3详解】
乡村振兴应体现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包括合理布局生产和居住空间,加强管理,优化合作模式,避免产居功能失衡;部分用地合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居一体”模式的经济效益;延长竹加工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一个经济效益;以竹制品加工业为基础,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如适度开发工业景观、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居等,促进产业机构多元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设乡村服务设施,兼顾产业与生活配套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广东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广东省东莞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广东省各方言区, 与粤语区相比,客家语分布区, 拉伊铁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东莞市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东莞市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