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黄鹤楼 赏析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黄鹤楼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使至塞上(1)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钱塘湖春行(1)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案
展开1、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2、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素有“诗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 背景介绍: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 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读准字音。
sàipéngjìdūyān
塞上征蓬候骑都护燕然
2、播放配乐诗歌朗诵,带领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三、赏析。
1、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字词含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2、译诗意。
我轻车简从,以典属国的身份奉命前往边境慰问将士,途中经过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3、赏诗境。
这首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此联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以简练的笔墨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既叙述了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
这一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典型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这两句形象地状写了大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为后人所激赏,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一联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借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暗示唐军作战得胜。
小结:
这首诗叙事写景相结合。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实体,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守边将士的以身许国爱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个人际遇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四、精读探究。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交待了哪些内容?
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3、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抑郁激愤之情。
4、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5、“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
这是引用典故,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名于石记功而还。这里借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暗示唐军作战得胜。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祖国边塞壮丽山河和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当堂检测。
(一)理解型默写。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奇特壮美风光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讲述诗人此行目的的句 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4、描写战事紧张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本诗从体裁看是_______ ,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_______”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律诗边塞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6、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___________ 。 使:出使 征蓬:飘飞的蓬草
(二)简答品析。
1、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2、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3、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三)赏析训练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解析:(“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3、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5、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6、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D
A.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欲问边”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 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 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 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1、背诵这首诗。
2、收集三句以上写有关大漠的诗词。
选做题:把这首诗改写一篇散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1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使至塞上教案及反思</a>,共3页。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1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使至塞上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1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预习交流,朗读齐读,全诗翻译,解读品析,主题思想,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