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职专用】《化学》---种植类(农林牧渔类)对口高考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化学》 - 滴定分析法 中职《农林牧渔类》对口考试一轮复习 05(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 - 滴定分析法 中职《农林牧渔类》对口考试一轮复习 05(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化学》-滴定分析法中职《农林牧渔类》对口考试一轮复习第5卷原卷版docx、《化学》-滴定分析法中职《农林牧渔类》对口考试一轮复习第5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模块 1.化学
3、滴定分析法 知识点训练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液漏斗——过滤B.滴定管——量取溶液
C.容量瓶——溶解固体D.表面皿——灼烧固体
【答案】B
【详解】A.分液漏斗用于萃取、分液,过滤用普通漏斗,A错误;
B.滴定管可以用于滴定实验,也可以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B正确;
C.容量瓶用于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由于是精确仪器,不能用于溶解固体,否则溶解放热会导致容积变化,配制不准确,C错误;
D.表面皿是玻璃仪器,不可用于灼烧固体,灼烧固体用坩埚,D错误;
本题选B。
2.量程为50.00mL的酸式滴定管,滴定前凹液面停留在20.00mL,若把里面的液体全部放完,放出液体的体积( )
A.大于30.00mLB.小于30.00mLC.等于20.00mLD.等于30.00mL
【答案】A
【详解】滴定管的0刻线在上部,最大刻线在下面,最大刻线的下面还有一部分没有刻线,该部分也装有液体,滴定前凹液面停留在20.00mL,若把里面的液体全部放完,放出液体的体积大于30.00mL,故选A。
3.要精确量取20.0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100mL容量瓶B.100mL烧杯C.25mL碱式滴定管D.25mL酸式滴定管
【答案】D
【详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中的橡胶管,所以应用25mL酸式滴定管确量取20.0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选D。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0.01的盐酸,用pH试纸可测量其pH=2.0
B.用规格为50.00mL的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氢氧化钠溶液时,将初始读数调整到30.00mL,然后将滴定管内剩余溶液全部放出即可
C.蒸干溶液可制备无水固体
D.实验室将晶体溶于较浓盐酸再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来配制该溶液,可抑制的水解
【答案】D
【详解】A.pH试纸测溶液的pH只能准确到整数,不能测量到2.0,A错误;
B.滴定管0刻度在上,最大刻度下面还有一段没有刻度,所以50mL的滴定管初始读数为30.00mL,将滴定管内剩余溶液全部放出,放出的溶液体积大于20.00mL,B错误;
C.由于盐酸易挥发,AlCl3水解为Al(OH) 3和HCl,蒸干AlCl3溶液,不能得到无水AlCl3,可能得到Al(OH) 3,若温度稍高,则得到Al2O3,C错误;
D.FeCl3水解为Fe(OH)3和HCl,水解是可逆的,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加入少量盐酸,可以抑制氯化铁的水解,D正确;
故选D。
5.下列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 )
A.B.
C.D.
【答案】D
【详解】A.,S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A错误;
B.该反应不存在化合价变化,故B错误;
C.该反应为氧化产物,故C错误;
D.,S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转化和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纯净物
B.溶液呈酸性:
C.属于化学变化
D.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详解】A.可以表示环丙烷和丙烯,不一定是纯净物,A项错误;
B.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B项正确;
C.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间发生的核聚变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
D.和都是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故答案选B。
7.复印机工作时易产生臭氧,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蓝。反应为O3+2KI+H2O=2KOH+I2+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生成1mlO2,转移电子数的物质的量为4ml
B.O3是氧化剂,H2O与KI是还原剂
C.氧化性强弱顺序:O3>I2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之比是1:2
【答案】C
【分析】
反应中碘化合价由-1变为0,臭氧中部分氧化合价由0变为-2,故碘化钾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碘单质、臭氧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氢氧化钾;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电子转移为,每生成1mlO2,转移电子数的物质的量为2ml,A错误;
B.由分析可知,O3是氧化剂,KI是还原剂,B错误;
C.氧化物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氧化性强弱顺序:O3>I2,C正确;
D.2个KOH中有1个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之比是1:1,D错误;
故选C。
8.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答案】D
【详解】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变化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四大基本类型的反应中,只有置换反应一定有化合价变化,所以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D。
9.可用于量取5.00mL 0.1 ml∙L−1NaOH溶液的仪器是( )
A.胶头滴管B.容量瓶C.量筒D.滴定管
【答案】D
【详解】A.胶头滴管没有刻度,无法量取5.00mL0.1 ml∙L−1NaOH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无法量取5.00mL0.1 ml∙L−1NaOH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量筒的最小读数为0.1mL,无法量取5.00mL0.1 ml∙L−1NaOH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滴定管的最小读数为0.01mL,可以用碱式滴定管量取5.00mL0.1 ml∙L−1NaOH溶液,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10.能准确量取5.00mL NaOH溶液的仪器是( )
A.B.C.D.
【答案】C
【详解】A.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故A错误;
B.酸式滴定管不能装NaOH碱溶液,故B错误;
C.碱式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可量取5.00mL NaOH溶液,故C正确;
D.量筒的精确度只有0.1mL,不能量取5.00mL NaOH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1.为适应火车提速,一些铁路线上原有的短轨需要连接为超长轨。工人们用2Al+Fe2O3Al2O3+2Fe,这一反应原理来焊接钢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该反应中是氧化产物B.该反应中被氧化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反应中铝被还原
【答案】C
【详解】A.反应中铁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铁,A错误;
B.反应中铁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错误;
C.铝、铁是单质,氧化铁、氧化铝是化合物,因此该反应属于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正确;
D.反应前Al的化合价是0价,反应后Al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所以化合价升高了,被氧化,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B.C.D.
【答案】B
【详解】A.CO2→Na2CO3,碳和氧元素化合价都未改变,不需要加入还原剂,A错误;
B.SO2→S,硫元素化合价降低,SO2作氧化剂,因此需要加入还原剂,B正确;
C.Fe→Fe3O4,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需要加入氧化剂,C错误;
D.Na→NaOH,钠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需要加入氧化剂,D错误;
本题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错选、漏选、多选不得分,共20分)
1.已知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3+6HCl=NaCl+3Cl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是还原产物
B.NaClO3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5:1
D.该反应生成6.72L的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l
【答案】BC
【详解】A.氯化钠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氯酸钠做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还原剂为HCl,氧化剂为氯酸钠,物质的量比为5:1,故C正确;
D.未说明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BC。
2.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B.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C.依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D.依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答案】BC
【详解】A.依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和二元酸等,A不合理;
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则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合理;
C.依据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故C合理;
D.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D不合理;
故选BC。
3.单质钛(Ti)的机械强度高,抗蚀能力强。用TiO2制金属钛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①TiO2+2C+2Cl2TiCl4+2CO;②TiCl4+2Mg2MgCl2+T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碳是还原剂B.反应①中TiO2是氧化剂
C.反应②可说明金属镁还原性比金属钛强D.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答案】ACD
【详解】A.反应①中碳元素化合价由0变成+2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是还原剂,A项正确;
B.反应①中不是氧化剂,B项错误;
C.反应②中,镁是还原剂,钛是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则可以说明金属镁还原性比金属钛强,C项正确;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②是置换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ACD。
4.实验室制取O2和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①2KClO32KCl+3O2↑;②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则
A.①中,反应前后MnO2化学性质改变
B.②中,MnO2为催化剂
C.①中,反应前后MnO2质量不发生变化
D.②中,MnO2为氧化剂
【答案】CD
【分析】2个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①反应中MnO2为催化剂,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②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降低,MnO2为氧化剂。
【详解】A. 据分析,①中反应前后MnO2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A错误;
B.据分析,②中MnO2为氧化剂,不是催化剂,B错误;
C.据分析,①中反应前后MnO2质量不发生变化,C正确;
D.据分析,②中MnO2为氧化剂,D正确;
答案选C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题,每空2分,共20分)
1.酸碱中和滴定数据处理
为减少实验误差,重复实验 次,求出所用标准溶液体积的 ,然后再计算待测液的 浓度。
【答案】 2~3 平均值 物质的量
【详解】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为减少实验误差,需重复实验2~3次,求出所用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再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故答案为:2~3;平均值;物质的量。
2.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1)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甚至半滴一摇,利用锥形瓶内壁承接尖嘴处悬挂的半滴溶液。
(2)终点的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 内不变回原色,视为 终点。
【答案】 半分钟 滴定
【详解】(2)终点的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回原色,视为滴定终点。故答案为:半分钟;滴定。
3.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 。
(2) 。
(3) 。
【答案】(1)作还原剂,作氧化剂
(2)Fe作还原剂,作氧化剂
(3)P作还原剂,作氧化剂
【详解】(1)反应中H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作还原剂,O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作氧化剂;
(2)反应中Fe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Fe作还原剂,硫酸中H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作氧化剂;
(3)反应中P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5价,P作还原剂,O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作氧化剂。
4.在工业上,次磷酸()常用于化学镀银,发生的反应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该反应中,被 (填“氧化”或“还原”);
【答案】(1)+1
(2)氧化
【详解】(1)在一般的化合物中,H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P元素化合价为+1价;
(2)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P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5价,所以H3PO2做是还原剂,被氧化。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计24分)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我们可以通过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A.氧元素的得失 B.氢元素的得失 C. 电子的转移 D.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答案】 C D
【详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的变化,通过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C、D。
2.化工厂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利用的反应如下:8NH3+3Cl2=N2+xNH4Cl。
(1)方程式中x= 。
(2)作还原剂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氯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
(3)反应中每生成6ml NH4Cl,则消耗Cl2的物质的量至少为 m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l。
【答案】 6 NH3 降低 3 6
【详解】(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可知,x=6;
(2)反应8NH3+3Cl2=N2+6NH4Cl中,N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被氧化,所以对应的NH3作还原剂;氯气中Cl元素转化为氯离子,化合价降低,故答案为:NH3;降低;
(3) 根据反应8NH3+3Cl2=N2+6NH4Cl中关系式3Cl26NH4Cl6e-可知,每生成6ml NH4Cl,则消耗Cl2的物质的量至少为3m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l,故答案为:3;6。
3.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炸药等。工业上使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制备硫酸的反应原理如下图:
(1)“高温煅烧”前,将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 ;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时,生成的反应速率会如何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 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增大 减小
【分析】工艺流程过程分析可知,黄铁矿与空气中的O2反应会产生Fe2O3和SO2,SO2与空气在V2O5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在400—500℃时发生氧还原反应产生SO3,SO3被浓硫酸吸收后得到H2SO4,Fe2O3和焦炭在高炉中反应产生Fe。
【详解】(1)将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煅烧时是黄铁矿与空气中的O2反应会产生Fe2O3和SO2,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S2+11O2 8SO2+2Fe2O3;
(2)氧化时是SO2与空气在V2O5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在400—500℃时发生氧还原反应产生SO3,其化学方程式为2SO2+O2SO3;升高温度,生成SO3的速率会增大;增大反应容器体积,相遇与减小浓度,生成SO3的速率会减小;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延长反应时间,平衡不移动,生成SO3的速率保持不变;改变条件
升高温度
增大反应容器体积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延长反应时间
生成的速率
不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农林牧渔类专业综合训练卷 (中职专用) 第19卷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农林牧渔类专业综合训练卷第19卷原卷版docx、农林牧渔类专业综合训练卷第19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农林牧渔类专业综合训练卷(中职专用) 第18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农林牧渔类专业综合训练卷第18卷原卷版docx、农林牧渔类专业综合训练卷第18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农林牧渔类专业综合训练卷 (中职专用) 第17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农林牧渔类专业综合训练卷第17卷原卷版docx、农林牧渔类专业综合训练卷第17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