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诫子书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诫子书示范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知识,朗读节奏,整体感知,课堂总结,双重否定,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课文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早年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后随刘备夺得汉中并被任命为蜀汉丞相,主持朝政。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追封为忠武侯。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的题目是“诫子书”,即劝诫儿子的信,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兄弟,予以教诲与劝勉。朗读课文想一想,诸葛亮的这封家书劝勉了儿子什么呢?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分析:多用对偶,精简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鲜明地表述了作者的观点。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更易为人接受;句子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例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本文运用了许多对偶的句子,请找出并诵读这些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修改后:(1)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2)学以广才,志以成学。
原句式:(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文中多处运用了“非……无以……”的句式,请摘抄出来,然后把这些句子换成另外一种句式,比较两种句式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
6、请根据上题说说原句式的使用有什么效果。
原句式的好处:修改后表达意思虽然没有改变,但是不如原句有感染力,不如原句语气强烈。原句有力地强调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为读者清晰地呈现了“学”“才”“志”三者的关系。
这些句子是双重否定句,换成肯定句就成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学以广才,志以成学”。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
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细微处见关怀简约处见力量
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古义: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义:多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②险躁则不能治性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诸葛亮是儒家文化的践行者,《诫子书》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也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他劝勉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不仅劝诫他的子孙,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学习之处。真正的智慧,穿越历史云烟而历久弥香,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大家行走一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课文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诫子书,诸葛亮,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初步感知,疏通文意,1一词多义,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背景图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