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第2部分 专题0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展开这是一份第2部分 专题0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2部分专题0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2部分专题0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说明文的中心任务是使读者“有所知”,据此可以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内核——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认知。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然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考查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3、检测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主要题型】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
2、文章说明了xx事物的哪些特征?
3、本文(第×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4、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标题。
【命题趋势】
1、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以生态环境、前沿科学、社会热点、民俗风情、传统文化为主。近几年,前沿科学、社会热点的比例不断加大。
2、试题更为关注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受到各地中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
3、题型上仍以简答题为主,但选择题的比例在逐渐加大,有的省市甚至全部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备考策略】
考点一: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
考查类型: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如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考查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考查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1.把握说明对象
找准说明对象判断方法:
①看标题。标题有提示性,事物说明文,有时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②抓关键句。开头总起句、结尾总结句、中心句,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
③抓反复出现的词语。
答题模板: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或文章介绍了……(对象)的……(内容)。
【例题剖析】
【例1】(2024·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不幸“背锅”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
①甲烷做能源虽好,却有一大坏处——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它在地球大气层中含量过高的话,会让地球平均气温剧烈上升,我们现在居住的很多平原和沿海大城市都会被汹涌的海水淹没。
②遍布亚洲东部的稻田,现在成了某些环境科学家责难的一大对象。他们发现水稻田能排放出相当可观的甲烷,尽管总量还不能完全确定,但至少占到了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10以上。这样一来,吃一口米饭简直成了一种有愧世人的不良生活习惯!
③不过,水稻可能会觉得自己比爱吃大米的人还冤枉,因为这些甲烷并不是它制造的,绝大多数也不是它排放的。其实,水稻田里的甲烷和沼气及一部分天然气里的甲烷一样,都是由古菌制造的。水稻顶多是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不小心顺便带了一点溶解在水里的甲烷进入体内,再把它排进大气而已。与其他粮食作物不同,稻的多数品种要栽在水里。由于水层的阻碍,水稻田的土壤里出现缺氧环境,正适宜这些制造甲烷的古菌生存(要知道,氧气对它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可怕的毒药!),导致稻田成为甲烷的重要排放源。
④一些陈旧的生物分类系统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简单分成动物和植物两大类。据此,基本上所有看上去不像动物的生物都被划入了植物之列。于是,海带是“植物”,蘑菇是“植物”,细菌是“植物”,古菌自然也成了“植物”。面对这种在大学里竟然一直用到21世纪初的过时分类体系,不光是水稻,所有其他植物都要大喊“冤枉”了——在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上,古菌与真正的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多了!
⑤如今,最权威的生物分类系统一般把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先分成细菌、古菌、真核生物三大域(病毒之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姑且不论)。尽管在最新证据面前,这个划分也有点陈旧了,但至少比“不是动物就是植物”的二分法要靠谱多了。然后,真核生物再分成许多支派,在其家谱树上,动物与真菌(蘑菇之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情同姐妹。能够称得上植物的生物,只剩下陆生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绿藻、红藻等几类。褐藻(海带之类)也要自立门户,不再顶着“植物”的头衔招摇过市了。
⑥产生甲烷的古菌(微生物学上称为产甲烷菌),以二氧化碳为助燃剂,以氢气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
⑦产甲烷菌还会利用乙酸进行无氧呼吸,分解之后的产物则是二氧化碳和另一种物质——你可能猜对了——甲烷。与此相似,植物和同属真核生物的人类一样,也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在这个过程中,糖类等养分不会与氧气结合,而是在细胞中直接分解成乙醇或乳酸(就是那种让你的肌肉在剧烈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物质)。
⑧总之,从生命活动的基本化学反应来看,产甲烷菌是一类与真核生物极为不同的“另类”生物。用本书里的比喻来说,它们是一类非常独特的化工厂,拿手的特色产品就是甲烷——既能在人类社会中发光发热,又让人类担心得不得了的最简单的有机物。
(选自《植物的经营之道》,有删改)
1.✬请写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请结合文中画线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3.文中大量使用补充说明文字(即括号里的文字),请概括其作用。
4.请你运用本文学到的生物学知识,为“背锅”的水稻写一段“申冤”文字。
【答案】1.“古菌”或“产甲烷菌”。 2.运用拟人手法,将褐藻不属于植物这一知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增强说明语言的可读性。 3.化高深的概念为浅显易懂的知识;用简洁幽默的语言将知识说得清楚明白;将说明对象解释得详实具体。 4.示例:从文中生物学分类知识可知水稻和古菌属于不同“域”。水稻田里产生甲烷的是古菌而不是水稻,因古菌和水稻生长在同一环境下,致使水稻受到牵连,为其“背锅”。
【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概括。
根据第③段“其实,水稻田里的甲烷和沼气及一部分天然气里的甲烷一样,都是由古菌制造的。水稻顶多是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不小心顺便带了一点溶解在水里的甲烷进入体内,再把它排进大气而已”可知,水稻田的甲烷是由古菌制造的。
结合标题“不幸‘背锅’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明确了标题提到了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是古菌,所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古菌。
2.本题考查说明语言。
画线句中“褐藻(海带之类)也要自立门户”“招摇过市”等词语的把褐藻人格化,赋予褐藻人的情态和行为,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让褐藻这一生物显得更为活泼和形象,将“褐藻(海带之类)不能归类为‘植物’”的内容介绍得生动有趣,使得原本枯燥的生物分类知识变得更为有趣和易于理解,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③段“水稻田的土壤里出现缺氧环境,正适宜这些制造甲烷的古菌生存(要知道,氧气对它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可怕的毒药!)”可知,水稻田的缺氧环境适宜古菌的生存,括号里的内容强调了氧气对古菌生存的威胁性。这种强调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为何水稻田的缺氧环境对古菌来说是理想的;
根据第⑤段“如今,最权威的生物分类系统一般把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先分成细菌、古菌、真核生物三大域(病毒之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姑且不论)”“然后,真核生物再分成许多支派,在其家谱树上,动物与真菌(蘑菇之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能够称得上植物的生物,只剩下陆生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绿藻、红藻等几类。褐藻(海带之类)也要自立门户”可知,在提及“最权威的生物分类系统”时,括号内的文字“(病毒之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姑且不论)”明确界定了该分类系统所涵盖的生物范围,即仅针对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而不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如病毒。另外,括号内的文字提供了关于某些类别的额外信息,使描述更加具体和生动。例如,“蘑菇之类”补充说明了真菌的范围,“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则详细列举了陆生植物的类别,“海带之类”说明了褐藻的具体实例。
根据第⑥段“产生甲烷的古菌(微生物学上称为产甲烷菌),以二氧化碳为助燃剂”可知,括号内的“微生物学上称为产甲烷菌”对“产生甲烷的古菌”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解释。这有助于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一术语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准确含义,即“产甲烷菌”。
根据第⑦段“糖类等养分不会与氧气结合,而是在细胞中直接分解成乙醇或乳酸(就是那种让你的肌肉在剧烈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物质)”可知,在描述人类无氧呼吸的产物时,括号内的“就是那种让你的肌肉在剧烈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物质”具体解释了乳酸的特点和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无氧呼吸的后果。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文章中括号里的内容主要用于对正文中的某些概念、名词或现象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有的也可以作为一种幽默或调侃的方式,为文章增加一定的趣味性,用简洁幽默的语言将知识说得清楚明白;可以化高深的概念为浅显易懂的知识。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文章第③段“水稻可能会觉得自己比爱吃大米的人还冤枉,因为这些甲烷并不是它制造的,绝大多数也不是它排放的。其实,水稻田里的甲烷和沼气及一部分天然气里的甲烷一样,都是由古菌制造的。水稻顶多是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不小心顺便带了一点溶解在水里的甲烷进入体内,再把它排进大气而已”“水稻田的土壤里出现缺氧环境,正适宜这些制造甲烷的古菌生存(要知道,氧气对它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可怕的毒药!),导致稻田成为甲烷的重要排放源”可知,水稻并未产生甲烷,而是由生活在水稻田的古菌制造的,水稻田的环境成为制造甲烷的古菌生存地点;水稻顶多是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不小心顺便带了一点溶解在水里的甲烷进入体内,再把它排进大气而已。
根据第⑤段“如今,最权威的生物分类系统一般把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先分成细菌、古菌、真核生物三大域”,第⑦段“植物和同属真核生物的人类一样,也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第⑧段“从生命活动的基本化学反应来看,产甲烷菌是一类与真核生物极为不同的‘另类’生物”可知,水稻是真核生物,和古菌是不同的类别,不能混为一谈。水稻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于是吸附到稻田里的甲烷而已。但其本身无法制造甲烷。文章可从这两方面进行“申冤”即可。
示例:我并非甲烷的主要制造者,真正“作祟”的是稻田土壤中那些厌氧的古菌。它们以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为原料,在缺氧环境中产生甲烷。我只是提供了生长场所,实则“被冤枉”。望世人明察,还我清白。
考点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①审题:明确信息在文中的范围。
②看题目:标题中对说明对象的限制词,常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抓关键词句:如段落首尾句、中心句。
④材料分析法:整体感知全文,分析材料间的意义和联系,综合归纳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⑤分析段意:由段意归纳整合“特征”。
⑥答案形成后与题干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无遗漏要点。
答题格式:xx的特征是……(分条罗列)。
【例题剖析】
【例1】(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钢铁巨龙——中国盾构机”有啥硬实力
①飞速旋转的刀片利齿,前行掘进的钢铁巨龙,遁地穿山,威风凛凛,这就是有“钢铁穿山甲”之称的国字号重器--中国盾构机。盾构机,全称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集机、电、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身,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是开挖隧道的利器,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没有盾构机,就没有我国近二十年飞速发展的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
②谁能想象,20多年前,我们还没有自己的盾构机。如今,中国盾构机“上”可以穿喜马拉雅山,“下”可以穿越长江,并热销海外。中国盾构机到底有哪些硬实力?
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
③秦岭隧道是我国向外国购买盾构机挖掘的第一条铁路隧道。如果采用传统钻爆法,可能要10多年才能打通隧道,而使用盾构法,只需两年。那时,我们还没有自己的研发体系,关键技术受制于人。2000年初,中国中铁决定: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
④历时8年,克服重重困难,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中铁1号”样机下线,2009年2月6日,“中国中铁1号”在天津开掘。盾构机要下穿“瓷房子”等文保单位,容不得半点闪失,4个月后,天津地铁3号线营和右线区间顺利贯通,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内。自此,行业开始发力,一批盾构机制造企业陆续成立,成长壮大。时至今日,我国盾构机保有量约5000台,居世界第一。
名副其实的“中国心”
⑤一台盾构机重量数千吨,零部件超2万个,一个控制系统就有2000多个控制点。刀具是盾构机的“铁齿钢牙”,既要高硬度、耐腐蚀,又要柔韧性好、耐疲劳。水平、斜向、竖向、拐弯掘进,刀盘直径从0.5米到23米,断面形状有单圆形、矩形、马蹄形、多圆形、U形……地质环境复杂多变,需要工程师不断磨砺技艺、创新产品。
⑥最难突破的、被喻为盾构机心脏的主轴承,是其核心部件,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心”。2023年10月12日,直径达8.61米的盾构机主轴承在湖南长沙下线,这是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能力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⑦2012年,国产盾构机迎来出口第一单。2015年,“张衡号”“詹天佑号”盾构机中标新加坡地铁项目:2016年,矩形顶管掘进机再次中标,开创了国内异形掘进机走向海外的先河。2019年,“中国中铁699号”盾构机中标意大利北部铁路项目,我国高端掘进机首次应用于欧盟国家。同年,两台国产盾构机中标法国巴黎地铁建设项目。如今,中国盾构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二,出口的盾构机常常“带妆远行”:出口意大利的盾构机涂上了意大利国旗色,出口秘鲁的盾构机加上了秘鲁的国花向日葵……这些盾构机不仅颜值高,还体现了中国制造的用心,彰显了中国风范和文化底蕴。
⑧从无到有,攻坚克难,我们造出了自己的盾构机;从有到优,我们自主创新,拓展海外市场,不断证明中国制造的实力。
(节选自李心萍《国产盾构机如何实现跨越》,有改动)
1.✬“钢铁巨龙——中国盾构机”的硬实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中画线处内容可用“几百头大象重”说明吗?请说说理由。
3.读完本文,请你推想并简要描述盾构机的工作情形。
【答案】1.我们造出了自己的盾构机;我国盾构机保有量约5000台,居世界第一;我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主轴承是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盾构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二。 2.不能。“数千吨”给了一个具体的范围,使用了合适的计量单位“吨”,能让人直观感受到一台盾构机的重量,如果换成“几百头大象”,虽然采用了类比的方式,形象生动,但是缺乏准确性,原文更能表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用“几百头大象重”说明。 3.盾构机的工作情形堪称现代工程奇迹的缩影。在掘进过程中,它犹如一条钢铁巨龙,在地下世界穿梭前行。数千吨的机身承载着无数的精密零部件,高速旋转的刀片利齿如同巨龙的獠牙,不断啃噬着坚硬的岩石和土壤。工程师们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精确调整盾构机的行进方向和姿态,确保掘进过程的顺利进行。无论是穿越高山还是穿越河流,盾构机都能轻松应对,为我国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建设立下赫赫战功。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
根据第一个小标题“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可知,我们造出了自己的盾构机;
根据第④段“时至今日,我国盾构机保有量约5000台,居世界第一”可知,我国盾构机保有量约5000台,居世界第一;
根据第⑥段“最难突破的、被喻为盾构机心脏的主轴承,是其核心部件,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心’。2023年10月12日,直径达8.61 米的盾构机主轴承在湖南长沙下线,这是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能力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可知,我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主轴承是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
根据第三个小标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第⑦段“如今,中国盾构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二”可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盾构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二。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数千吨”是一个具体的范围,避免了模糊的描述,“一台盾构机重量数千吨”能让读者大致了解到盾构机的重量级别,并且“吨”是一个在衡量大型机械设备时常用的单位,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使用这样的单位,能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盾构机的重量。而“几百头大象重”则采用类比方式,虽然形象生动,但缺乏精确性。因为大象的体重存在个体差异,且“几百头”的模糊性也降低了描述的准确性。因此,直接给出具体数字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开放题,要求推想并简要描述盾构机的工作情形。
根据第①段“飞速旋转的刀片利齿,前行掘进的钢铁巨龙,遁地穿山,威风凛凛,这就是有‘钢铁穿山甲’之称的国字号重器——中国盾构机。盾构机,全称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集机、电、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身,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是开挖隧道的利器,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可知,盾构机主要用途是隧道挖掘。示例:它像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挖掘机,凭借强大的动力系统和精密的控制系统,在地底深处穿行。盾构机的刀片利齿旋转着,犹如巨兽的利爪,不断挖掘前进。它可以在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中作业,无论是坚硬的岩石还是松软的土壤,盾构机都能轻松应对。工程师们通过精确的控制,使盾构机能够准确地按照预设的轨道行进,完成隧道的挖掘工作。这一切都展现了盾构机强大的实力和我国制造业的先进水平。
(一)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所谓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换句话说就是文章说明的话题。说明对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类别、方位、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方法一、分析文体法。要明确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应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弄清它属于哪一类的说明文,就可以基本判定文章的写作对象。说明文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说明实体事物的文章,称为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如《我们的学校》这样的说明对象就很容易找出来了。就在题目里。
另一类是说明抽象事理的文章,称为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如《死海不死》。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不是直接写出,而是要概括归纳。《死海不死》东风说明对象不是死海不死而是死海不死的原因。
方法二、分析标题法。常常有说明对象就在标题中体现出来的,文题往往直接交代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方法三、检索信息法。检索信息就是在阅读分析过程中,分析和筛选整理出符合相关要求的信息材料。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绿色蝈蝈》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而绿色蝈蝈不能以偏概全,只将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二)如何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事物性的说明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倒底在说明什么。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如何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对象具有哪些特征(特点)呢?一般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寻找:
1.抓住标题中的修饰语;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即对象前的修饰语)。
2.抓住文段中段落和层次(一般每一个自然段都是某一方面特征,我们提炼各段中心句即可。这是由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决定的。在阅读说明文时,我们可以不必像阅读记叙文那样先整体感知,说明文和议论文可以先明确每一段写的是什么,进而由局部了解全篇);
3.从中心句中整理。
4.从一些过渡句中整理;注意一些连接词:不但……而且……语句;“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
在一篇说明文中,事物的特征有时集中在一两句话中(“关键句”或“中心句”),这些句子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也可能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或中间。
一、(2024·甘肃陇南·三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运动:对付慢性炎症的双刃剑
①讲到运动对疾病的积极防控作用,大家一定马上想到的是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癌症、抑郁等。什么是慢性炎症?它和运动有“几毛钱”的关系?
②一听到炎症,大家可能马上就会想到它一定是个“坏东西”,而且马上会回忆起自己“红”“肿”“痛”“烧”的炎症经历。其实炎症并不是个坏东西,相反,如果没有炎症,在过去的生存和进化的环境中,大多数人都活不过一岁!这是因为炎症其实就是人的免疫系统“人体的边防军”在与“坏蛋”(包括受伤后细菌的入侵、体内受伤或损害的组织)作战时所产生的硝烟,以及提醒人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休息。
③既然炎症是人在进化过程中生存的必需功能反应,怎么它突然变成了一种疾病?
④问题出在“慢性”两个字上,慢性炎症也可以看作是免疫边防军的过度反应,不是火力太猛,而是仗打得太久!而造成仗打得太久的根源不在入侵的细菌,而是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出了问题。研究表明,抽烟、酗酒,过多的垃圾食品、糖、加工食品、红肉的摄入,不运动,环境污染,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以及它们的副产品肥胖都会导致人的慢性炎症发生。
⑤因为这个“现代文明病”,医学界直到1990年才开始针对慢性炎症进行系统的研究。2004年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在它2月4 日出版一期的封面上以“The Secret Killer”(秘密杀手)为主题向美国老百姓介绍了慢性炎症及其危害。最新的证据表明,慢性炎症是几十种疾病和症状的起因,包括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
⑥2007年 Mra等发表在著名心血管杂志《循环》上的研究揭示了运动对降低慢性炎症以及减少长期心脑血管事件(心脏病发作,脑卒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在2009年研究人员采集了27055名女性的血样和运动情况;而11年后,对它们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互关系做了分析后发现,有运动习惯的女性慢性炎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会少很多。可见降低慢性炎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运动!
⑦另外一个研究表明,每天只要有20分钟的运动就能有效地防止慢性炎症的发生。该研究也对运动降低慢性炎症的机理做了探讨。当开始锻炼和运动肌肉时,人的肌肉细胞会释放一种称为 Interleukin 6或IL-6的小蛋白,它在抵抗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
⑧确定肌肉释放多少 IL-6 的最大因素是锻炼的时间,锻炼时间越长,IL-6 释放得越多。例如,经过30分钟的锻炼,IL-6水平比安静时增加了五倍,但是在马拉松比赛后,IL-6水平可能会增加100倍。IL-6水平在完成锻炼时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至运动前的水平。
⑨但运动在对付慢性炎症时却是一把双刃剑,过高的强度和过长的运动时间所导致的过度训练反而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产生慢性炎症的概率上升。怎样才能舞好运动这把双刃剑?
⑩每天可以进行30分钟的身体活动,比如说可以进行慢跑、打太极、跳广场舞等,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养生运动,比如说可以选择骑自行车、快走或者是普拉提,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力量训练,比如说可以进行平板支撑或者是深蹲等。通过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身体产生抗氧化剂,可以消灭慢性炎症所导致的自由基,这样对身体健康有帮助。
(有删改)
1.✬从说明对象看,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从语言风格看,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
2.下列句中加点词删除后,最不影响句意的一项是 ( )
A.如果没有炎症,在过去的生存和进化的环境中,大多数人都活不过一岁!
B.可见降低慢性炎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运动!
C.确定肌肉释放多少IL-6的最大因素是锻炼的时间。
D.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力量训练,比如说可以进行平板支撑或者是深蹲等。
3.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在2009年研究人员采集了27055名女性的血样和运动情况;而11年后,对它们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互关系做了分析后发现,有运动习惯的女性慢性炎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会少很多。
4.小林之前很少运动,近期开始每天进行一个小时的高强度运动,但是身体却出现了慢性炎症。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林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给他提出建议。
【答案】1. 事理 生动 2.B 3.本句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突出地说明了运动能有效降低慢性炎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4.原因:过高的强度和过长的运动时间所导致的过度训练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使产生慢性炎症的概率上升。建议:可以从简单轻松的运动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
【解析】1.本题考查文体知识。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运动:对付慢性炎症的双刃剑”,说明了运动对慢性炎症的积极防控作用,是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的说明文,因此是事理说明文。
本文说明生动形象,如第②段中“一听到炎症,大家可能马上就会想到它一定是个‘坏东西’,而且马上会回忆起自己‘红’‘肿’‘痛’‘烧’的炎症经历”、第④段“慢性炎症也可以看作是免疫边防军的过度反应,不是火力太猛,而是仗打得太久!而造成仗打得太久的根源不在入侵的细菌”等多处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因此从语言风格看,是一篇生动说明文。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A.“过去的”从时间上进行限制,删掉后时间扩大,影响句意;
B.“就”是副词,“就是”“是”意思相同,删除后不影响句意;
C.“最大”从程度进行修饰,如果删掉则成了唯一因素,影响句意;
D.“适当地”从程度上进行限制,删掉后表述不严密,影响句意;
故选B。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这个句子在第⑥段,依据“在2009年研究人员采集了27055名女性的血样和运动情况”和“而11年后,对它们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互关系做了分析后发现,有运动习惯的女性慢性炎症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都会少很多”可知,这具体的例子,因此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句中的数字又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2009年和11年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此句前的“运动对降低慢性炎症以及减少长期心脑血管事件(心脏病发作,脑卒中)产生的积极作用”这一说明事实。
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能力。
小林之前很少运动,近期开始每天进行一个小时的高强度运动,但是身体却出现了慢性炎症。
原因在第⑨段“但运动在对付慢性炎症时却是一把双刃剑,过高的强度和过长的运动时间所导致的过度训练反而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产生慢性炎症的概率上升”,可概括为:过高的强度和过长的运动时间所导致的过度训练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使产生慢性炎症的概率上升。
建议可根据第⑩段“每天可以进行30分钟的身体活动,比如说可以进行慢跑、打太极、跳广场舞等,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养生运动,比如说可以选择骑自行车、快走或者是普拉提,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力量训练,比如说可以进行平板支撑或者是深蹲等。通过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身体产生抗氧化剂,可以消灭慢性炎症所导致的自由基,这样对身体健康有帮助”,可概括为:可以从简单轻松的运动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
二、(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源远流长的鼎文化
陈亮
①鼎是青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的始终。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在大约1500年的历史进程中,鼎从一件日常的生活用器逐渐走向政治舞台,成为国家政权的标志。尊贵的社会地位,深厚的精神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汇聚于铜鼎一身,使其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②铜鼎是由新石器时代的陶鼎演化而来,最初用来烹煮食物。最早的铜鼎见于夏代晚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经商、周发展至极盛,两汉至魏晋时期逐渐衰落。
③早期的铜鼎,因铸造技术的局限,形制比较单一,以锥足圆鼎为主,器壁较薄,纹样简单,充满了原始性。
④商中期以后,随着铸造技术的提高和日益重要的祭祀的需要,鼎的形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方鼎和分档鼎,且形体也不断变大,鼎足由原来单一的锥足发展为柱足和造型各异的扁足;同时纹饰也逐渐精美繁缛起来,甚至整器都有装饰的纹饰,而且主次分明。
⑤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代中期偏晚的时候,以族徽与日名为主题所构成的铭文开始出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后母戊鼎(图三)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青铜鼎由此进入了它的繁荣期。
⑥西周是青铜鼎发展的全盛时期,时代的更替变革必然会给青铜器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⑦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纹饰和鼎足上,纹饰由繁缛逐渐简约,青铜器满花的装饰风格已经不是主流。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是鼎足。西周早期的柱足从中期开始向蹄足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突变是这一时期的青铜鼎已经成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礼制用器,由此也赋予了青铜鼎政治与精神的含义。列鼎制度就是在这时兴起的,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长篇铭文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铭文内容涉及册命、战争、诉讼和婚嫁等许多方面。在类型上,西周青铜鼎较前也有所发展,既有庙堂重器,也有人间烟火气息浓郁的实用型的温鼎等。
⑧东周以降,周王室日趋衰微,争霸与兼并不断,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却迎来了铜鼎的第二个高峰。
⑨各地诸侯为了彰显实力和等级,僭越造鼎的现象不断,于是各地都发展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铜鼎。如繁复精美的楚式铜鼎,就是以如浪花飞溅般的变形蟠螭纹为主要装饰纹饰,显现出楚人的浪漫主义精神,如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王子午鼎(图一)。而承袭了周人文化的秦式铜鼎却日趋质朴,纹饰也较楚式铜鼎简单。这种充满了僭越的用鼎与周代礼制相矛盾,于是,作为礼器的铜鼎就渐渐消失了。虽然它已经失去了“名尊卑,分上下”的社会功能,作为曾经的庙堂祭器,人们还是给予鼎很高的礼遇,并赋予其文化象征意义。
⑩汉代是青铜鼎走向衰落的时期,铜鼎形体较小,以实用为主,器壁较薄,多为鼓腹、素面,铭文一般刻于鼎外,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的羽阳宫鼎(图二)。
(选自《人民日报》)
5.✬为什么鼎能够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6.✬请简要说明“源远流长的鼎文化”的历史。
7.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说明,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5.因为鼎把尊贵的社会地位、深厚的精神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集于一身。 6.鼎产生于夏代晚期;经商、周发展至极盛;到两汉至魏晋时期逐渐衰落。 7.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行文自然流畅。
【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结合第①段“鼎从一件日常的生活用器逐渐走向政治舞台,成为国家政权的标志。尊贵的社会地位,深厚的精神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汇聚于铜鼎一身,使其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可知,鼎能够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因为鼎把尊贵的社会地位、深厚的精神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集于一身。
6.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②段“铜鼎是由新石器时代的陶鼎演化而来,最初用来烹煮食物。最早的铜鼎见于夏代晚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经商、周发展至极盛,两汉至魏晋时期逐渐衰落”即可作答。
7.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作用。
本文标题“源远流长的鼎文化”点明了写作对象,文章介绍鼎文化,按照朝代顺序,依次介绍了铜鼎由产生、发展到极盛,最终走向衰落的过程,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说明清楚,让读者一目了然;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易让人读懂。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第3部分 专题01:论点概括(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3部分专题01论点概括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第3部分专题01论点概括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部分 专题06:说明文拓展探究(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2部分专题06说明文拓展探究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2部分专题06说明文拓展探究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部分 专题05:说明文句段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2部分专题05说明文句段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docx、第2部分专题05说明文句段作用讲义-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