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北师大版(2024新教材)期中素养提升卷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人体正常体温为( )
A.0℃B.25℃C.37℃D.45℃
2.春节期间,哈尔滨冰灯艺术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参观。有些冰灯制作时,是将水注入模具中,水会结成各种形状的冰块,如题图所示。结成冰块的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
3.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如图所示,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铜是晶体,有熔点但没有凝固点
B.铸造青铜器时,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放出热量
C.铜料化为铜液,属于液化现象
D.铜液冷却成型过程中需要放热
4.冰箱里雪糕的外包装上有许多白色的“粉”,取出雪糕去掉外包装其周围冒出白“烟”;将雪糕放进空杯,过一会儿杯外壁出“汗”,杯里雪糕“化”了。其成因说法正确的( )
A.“粉”是凝固B.“烟”是汽化
C.“汗”是液化D.“化”是升华
5.海水是宝贵的水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海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过程
B.雪是云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
C.积雪液化成水后,汇入溪流流向大海
D.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不必节约用水
6.下列各种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杯牛奶变凉B.从枪口射出的子弹
C.月亮绕着地球转D.从高空匀速下落的雨滴
7.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
B.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
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误差
D.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二、课内填空
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是 ,乙温度计是 ,两温度计的示数相差 。
9.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A、B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A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B尺的分度值是 cm。
10.认识刻度尺: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量程是 ,每一大格是 ,每一小格(分度值)是 ,用该刻度尺测量时,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cm。
三、填空题
11.甲、乙两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的速度是 m/s,可见,运动和静止是 。
12.如图甲所示为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汽车经15s行驶300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s内汽车运动的总路程为 m,汽车在30s内的平均速度是 km/h。
13.如图是一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E所用时间均为。
(1)水滴下落过程中AE段的平均速度是 ;
(2)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3)水滴下落过程中经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经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则 (选填“>”、“=”或“<”)。
14.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到的数据分别是5.79cm,5.78cm,5.76cm,5.6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这把尺子的分度值为 。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其受温度影响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时,其测量结果将 (填“偏小”或“偏大”)。
四、综合题
15.小明乘坐小汽车在某高速公路上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测量在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请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90”的含义是: ;
(2)请计算按照警示牌的要求,小汽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
16.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吸收大量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 成小水滴,有的 小冰雹,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高铁引领“中国速度”
高铁,这张靓丽的国家“名片”,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成为了增进国家间交流的重要纽带。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复兴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高铁正在用创新和突破引领“中国速度”。“复兴号”动车组以350km/h的速度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为了测试“复兴号”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性,乘客小全在窗边放置了一些随身物品,如图甲所示,观察到这些物品在如图乙所示的速度下运行时依然“纹丝不动”。
(1)以列车为参照物,硬币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窗外的树木为参照物,硬币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 性;
(2)一元硬币的直径和厚度该如何测量?人在车厢行走的时间如何测量?
①小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该一元硬币的直径为 cm;
②小全想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中精确度较高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一次
B.用刻度尺仔细测量同一枚硬币的厚度多次,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枚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枚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得到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重复几次测量,求平均值
③小全用停表测量他从车厢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s。
五、实验题
18.测量是物理学习的基础活动,同学们进行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的长度是 ,老师认为该同学测量结果不准确,她应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 ;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s。
19.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小明进行了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记录了两个测量结果,其中一个为2.4cm,则该结果是用刻度尺 (选填“A”或“B”,下同)测量得出的, 刻度尺测量结果更精确;
(2)为了测出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小明把纸带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 ;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影响变化很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的室外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如图所示是实验中学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使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上A 点由静止自由下滑,分别记录小车经过 B点和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
(1)斜面应设置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是为了在实验中便于测量 。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 会偏 。
(3)小车从A 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为 s,则小车在 AC段的平均速度 vAC= m/s(保留2位小数);
(4)图丙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全程的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填序号)。小车在AC段运动的过程中,路程中点的速度为v2,在时间中点的速度为v1,则v2 v1(选填“>”、 “=”或“<”)。
(5)学习了本节课后,小明想估测家到学校的路程s,于是利用手表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根据学校操场一圈的跑道长度l,利用手表测出正常步行一圈所用时间t;
②再测出 ;则家到学校的路程s= (请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字母符号表示)。
21.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①、②两个图像,且;
(1)某小组安装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 ②酒精灯 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 ④铁圈B和石棉网
(2)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这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分析图乙可知,c点的温度为71℃,则a点对应的温度是 ℃。
参考答案
1.C
【详解】人体的正常温度在37℃左右,且变化幅度不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结成冰块是液态变固态,是凝固现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A.铜是晶体,有熔点也有凝固点,故A错误;
B.铸造青铜器时,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
C.铜料化为铜液,由固态转化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错误;
D.铜液冷却成型过程中由液态转化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凝固向外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包装袋上有白色的“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雪糕周围冒“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茶杯外壁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茶杯中的雪糕“化”了,是固态的雪糕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海水变成水蒸气是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雪是云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正确;
C.固态的积雪熔化成液态的水后,汇入溪流流向大海,故C错误;
D.淡水资源总量较少且分布不均,所以要节约用水,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一杯开水变凉了,是温度的变化,不涉及物体位置的变化,所以不是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而言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地球而言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雨滴的下落运动,雨滴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可以从其它刻度处开始测量,读数时减去前面的刻度就可以了,故A错误;
B.刻度尺读数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但估读位数过多便失去了意义,也无法实现,故B错误;
C.每次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都可能有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故C正确;
D.误差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故D错误。
故选C。
8. 36 53
【详解】[1][2][3]由图甲乙可知,甲乙两温度计上一大格都是,一大格又都分为10小格,所以甲乙两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都是;甲温度计的刻度从上到下是变大的,所以甲温度计的在上方,所以此时的温度为零下,即其示数为;乙温度计的刻度从上到下是变小的,所以乙温度计的在下方,所以此时的温度为零上,即其示数为;两温度计的示数相差为
9. 3.25 1
【详解】[1]刻度尺A最小一个格的长度是1mm,所以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1mm,测量时是从零刻度线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在3.25cm,物体的长度为3.25cm。
[2]刻度尺B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长度是1cm,分度值为1cm。
10. 1cm 1mm 3.40
【详解】[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两端的数分别为0和8,所以它的量程是。
[2]刻度尺的每一大格是1cm。
[3]每一大格里有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分度值)是1mm。
[4]用该刻度尺测量时,图中物体的长度是3.40cm。
11. 20 相对的
【详解】[1]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且乙车的速度是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位置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 525 63
【详解】[1][2]由乙图可知,汽车在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在的路程为
则30s内汽车运动的总路程为
汽车在30s内的平均速度为
13. 1 变速直线 <
【详解】(1)[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E位置运动的距离为
AE段的时间为
0.1s+0.1s=0.2s
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2)[2]水滴通过AB和BE所用时间相等,路程不相等,所以该水滴下落过程是变速直线运动。
(3)[3]水滴下落过程中做加速下落,经过AB段和BC段,路程相等,通过BC的时间小于通过AB的时间,根据可得,路程相同,时间越小,速度越大,经过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经过BC段的平均速度。
14. 1mm 偏大
【详解】[1]刻度尺的读数中,最后一位为估读值,倒数第二位为分度值位,因此该尺子的分度值为0.1cm=1mm。
[2]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时,由于尺子具有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分度值的长度会变短,因此读数会偏大。
15.(1)此路段最高行驶速度为90km/h
(2)12min
【详解】(1)图中的“90”是一个限速标志,表示此路段最高行驶速度为90km/h。
(2)按照警示牌的要求,小汽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16. 升华 液化 凝华
【详解】[1][2][3]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17.(1) 静止 运动 相对
(2) 2.50 D 99.8
【详解】(1)[1][2][3]以列车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改变,硬币是静止的;以窗外的树木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发生改变,硬币是运动的,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2)[1]由图可知,此刻度尺1cm间有10个小格,分度值为1mm,本次测量起始端没从2.00cm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4.50cm,硬币的直,
4.50cm-2.00cm=2.50cm
[2]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由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若直接测量则误差会很大,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是最佳方案,采取累积法,总厚度较大,易测长度,误差较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读作1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9.8s,因此秒表读数为
t=1min39.8s=99.8s
18. 0.1cm 1.30cm 减小误差 337.5
【详解】[1]图甲中,刻度尺每1cm中有10 小格,每小格为0.1cm,分度值为0.1cm。
[2]物体A的左端与6cm刻度线对齐,长度
L=7.30cm-6.00cm=1.30cm
[3]在测量长度时,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
[4]图乙中,停表的小表盘为分钟,指针偏过5和6的中间刻度,读数为5min,大表盘为秒钟,分度值为0.1s,读数为37.5s。停表的读数
t=5min+37.5s=300s+37.5s=337.5s
19.(1) A B
(2)
(3)偏大
【详解】(1)[1][2]如图甲,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所以B刻度尺测量结果更精确;而小明记录的数据2.4cm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所以该结果使用刻度尺A测量得出的。
(2)n圈纸带的厚度为
则纸带厚度为
(3)该刻度尺在严冬季节的室外会收缩,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20.(1) 小 时间
(2)小
(3) 80.0 2.4 0.33
(4) ③ >
(5) 从家到学校正常步行时所用的时间t1
【详解】(1)[1][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设置较小的坡度,使小车运动得更慢一些。
(2)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时间偏大,根据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 会偏小。
(3)[1][2][3]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80.0 cm;由图乙可知,从A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为2.4 s,则小车在 AC段的平均速度为
(4)[1]由实验可知,小车在做加速运动,故选图像③。
[2]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C中点时的速度为v2,,由s=vt可知,在时间相同时,速度越大,路程越长,即小车在经过时间中点前运动的路程小于中点后运动的路程,则时间中点的位置在sAC路程中点的位置之前,则v2>v1。
(5)[1][2]测出学校操场一圈的跑道长度l,利用手表测出正常步行一圈所用时间t;再测出从家到学校正常步行时所用的时间t1;则家到学校的路程为
21. ②④①③ 98 小于 80
【详解】(1)[1]为了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由下到上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接着应放置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即合理的安装顺序为:②④①③。
(2)[2][3]通过图乙中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可知,水持续吸收热量,温度在达到98℃时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此时水处于沸腾过程中,且沸点为98℃。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此时水的沸点小于100℃,说明此时的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4]②图像中6分钟内由71℃升高的98℃,升高了27℃,故每分钟升高的温度为
因为ab∥cd,故
故
ta=80℃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D
D
C
B
A
C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北师大版(2024新教材)期中素养测评卷(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北师大版(2024新教材)期中素养测评卷(全国通用),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课内填空,填空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北师大版(2024新教材)期中素养测评模拟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北师大版(2024新教材)期中素养测评模拟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课内填空,填空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苏科版(2024新教材)期中素养提升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苏科版(2024新教材)期中素养提升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课内填空,填空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