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四板块现代诗歌阅读第三讲赏析形象和意象(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四板块现代诗歌阅读第三讲赏析形象和意象(原卷版+解析)第1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四板块现代诗歌阅读第三讲赏析形象和意象(原卷版+解析)第2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四板块现代诗歌阅读第三讲赏析形象和意象(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四板块现代诗歌阅读第三讲赏析形象和意象(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四板块现代诗歌阅读第三讲赏析形象和意象(原卷版+解析),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精讲,对点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讲 赏析形象和意象
    【知识精讲】
    现代诗歌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而叙事诗是不适合用来设题考查的,所以试卷上用来考查的现代诗歌多是抒情诗。抒情诗是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而思想感情除了直抒胸臆之外,必须借助形象、意象来表达,所以阅读现代诗歌首先要赏析形象和意象。
    本突破点就是指导考生判断诗歌所运用的形象和意象,把握它们所承载的内涵和情感。
    1.方法
    梳理摘取,恰当筛选;前后勾连,准确理解。
    诗歌的形象和意象,散落在诗句之中。赏析时,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一梳理诗中展示形象和意象的词语,然后根据诗句前后的内容来分析,从而准确理解形象和意象的内涵。
    2.步骤
    第一步:先整体阅读一遍,领悟大致意思。
    第二步:分析选定的词语,揣摩概括形象和意象的特征、意义。
    第三步:分条陈述答案。
    3.答题规范
    这样的题型,一是考查我们对诗歌形象和意象的理解领悟,二是考查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把答案分解为“点”,清晰表述,分项列出。
    (1)概括形象(意象)的基本特征。
    (2)适当描绘其特点,如果是意象,则要扣住“象”的特征,合理联想,并加以描绘,挖掘意义。
    (3)归纳意义(作者感情、价值追求等)。
    【对点精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守 望
    王家新
    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
    一个对疼痛有深刻感受的人
    对此无话可说
    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
    这阴沉的先兆,现在
    它来了。它说来就来了
    起风的时刻,黑暗而无助的
    时刻!守望者
    我们能否靠捶打岩石来承担命运?
    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
    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
    守望者!你的睫毛苦涩
    你的双手摊开,
    而雷雨越过花园那边的城市,阴沉沉地
    来了。没有别的
    你只能让你的疼,更疼
    你只能眼看着花园,在另一个世界的反光中
    变暗,更暗
    一动不动,守望者!把你的生命
    放在这里
    让亲人们远走他乡
    让闪电更彻骨地进入这片土地
    花园会亮起来的
    而与黑暗抗衡,你只需要一个词
    一个正在到来的
    坚定而光明的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和“花园”意蕴深刻,“花园”是抒情主人公守望的对象,“雷雨”给“花园”带来黑暗和破坏。
    B.“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这阴沉的先兆”,写守望者对雷雨即将到来早有预料,也暗示其无力反抗。
    C.“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表明守望者面对黑暗和无助,只能选择躲避。
    D.“一个正在到来的/坚定而光明的/词”,诗人没有点明“词”的具体内容,为诗歌的多元解读留下了空间。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以沉重的语调渲染阴郁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你的睫毛苦涩/你的双手摊开”,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守望者的形象,情感强烈,又具有画面感。
    C.“一动不动”的守望者与“远走他乡”的亲人们形成对比,表现出守望者对亲人们的失望与无奈。
    D.本诗使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并且有呼告效果,有利于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3.如何理解“花园会亮起来的”?
    4.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守望者”的形象特点。
    二、阅读诗歌《神女峰》,完成5~8题。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女峰》通过抒情主人公在江轮上初见风雨千年的神女峰时内心的体验,把神女还原成人,从而注入人的性灵和应有的情感。
    B.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首先就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调皮可爱、长袖善舞的女性。
    C.“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诗抒情的最高峰。
    D.作者呼吁女性们大胆地去追求俗世的幸福,为爱而哭,为爱而笑,而不要为了什么“贞女节妇”的虚名牺牲自己的幸福。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运用意象化的抒情方式,凭借神女浪漫柔美的意象与诗人优雅温婉的灵性,把这份千古之爱言说得蕴藉而有分寸。
    B.“挥舞”“收回”“捂住”这三个动作是连续性的,也是对照性的,它生动地反映了抒情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C.衣裙在风中飘动,以动衬静,既凸显思索者雕塑一般的伫立,又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
    D.本诗没有采取诗人经常使用的第一人称表白方式。如在第一节中,“我”化为不确定称谓的第三人称“谁”。
    7.如何理解“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4分)
    8.诗中的神女形象具有丰富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1题。
    一 朵 野 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天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节选自《梦家诗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
    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
    B.“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天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
    C.“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两句之间形成了对比映照,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
    D.这首诗将一朵野花进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诗人以饱满而轻婉的诗情入笔,以小见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
    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后两节的首句形成复沓,成为两节诗咏唱的基础,虽然一字不改,却在情感上呈现出强化效果。
    B.“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将野花如诗般的欢喜化为具体可见的形态,寓诗于画,轻快洒脱。
    C.诗人站在全知视角,用第三人称指称野花,易于更加灵活地刻画野花的形象,展示其内心的情感世界。
    D.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向上的生命力。
    1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野花的形象特点。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
    现代诗歌阅读专题
    第三讲 赏析形象和意象
    【知识精讲】
    现代诗歌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而叙事诗是不适合用来设题考查的,所以试卷上用来考查的现代诗歌多是抒情诗。抒情诗是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而思想感情除了直抒胸臆之外,必须借助形象、意象来表达,所以阅读现代诗歌首先要赏析形象和意象。
    本突破点就是指导考生判断诗歌所运用的形象和意象,把握它们所承载的内涵和情感。
    1.方法
    梳理摘取,恰当筛选;前后勾连,准确理解。
    诗歌的形象和意象,散落在诗句之中。赏析时,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一梳理诗中展示形象和意象的词语,然后根据诗句前后的内容来分析,从而准确理解形象和意象的内涵。
    2.步骤
    第一步:先整体阅读一遍,领悟大致意思。
    第二步:分析选定的词语,揣摩概括形象和意象的特征、意义。
    第三步:分条陈述答案。
    3.答题规范
    这样的题型,一是考查我们对诗歌形象和意象的理解领悟,二是考查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把答案分解为“点”,清晰表述,分项列出。
    (1)概括形象(意象)的基本特征。
    (2)适当描绘其特点,如果是意象,则要扣住“象”的特征,合理联想,并加以描绘,挖掘意义。
    (3)归纳意义(作者感情、价值追求等)。
    【对点精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守 望
    王家新
    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
    一个对疼痛有深刻感受的人
    对此无话可说
    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
    这阴沉的先兆,现在
    它来了。它说来就来了
    起风的时刻,黑暗而无助的
    时刻!守望者
    我们能否靠捶打岩石来承担命运?
    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
    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
    守望者!你的睫毛苦涩
    你的双手摊开,
    而雷雨越过花园那边的城市,阴沉沉地
    来了。没有别的
    你只能让你的疼,更疼
    你只能眼看着花园,在另一个世界的反光中
    变暗,更暗
    一动不动,守望者!把你的生命
    放在这里
    让亲人们远走他乡
    让闪电更彻骨地进入这片土地
    花园会亮起来的
    而与黑暗抗衡,你只需要一个词
    一个正在到来的
    坚定而光明的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和“花园”意蕴深刻,“花园”是抒情主人公守望的对象,“雷雨”给“花园”带来黑暗和破坏。
    B.“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这阴沉的先兆”,写守望者对雷雨即将到来早有预料,也暗示其无力反抗。
    C.“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表明守望者面对黑暗和无助,只能选择躲避。
    D.“一个正在到来的/坚定而光明的/词”,诗人没有点明“词”的具体内容,为诗歌的多元解读留下了空间。
    1.C【“表明守望者面对黑暗和无助,只能选择躲避”表述错误。原文信息是“花园会亮起来的/而与黑暗抗衡,你只需要一个词/一个正在到来的/坚定而光明的/词”,可见并非选择躲避,而是直面痛苦、磨难,坚定地守望。】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以沉重的语调渲染阴郁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你的睫毛苦涩/你的双手摊开”,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守望者的形象,情感强烈,又具有画面感。
    C.“一动不动”的守望者与“远走他乡”的亲人们形成对比,表现出守望者对亲人们的失望与无奈。
    D.本诗使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并且有呼告效果,有利于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2.C【并非对比,也不是失望与无奈,原文表述是“把你的生命/放在这里/让亲人们远走他乡/让闪电更彻骨地进入这片土地/花园会亮起来的/而与黑暗抗衡,你只需要一个词”,可见抒情主人公具有伟大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关爱亲人,守护生命。】
    3.如何理解“花园会亮起来的”?
    3.①雷雨过后,花园会恢复生机。②“花园”象征人类的精神家园,“花园会亮起来的”意为人类的精神家园终将摆脱黑暗,重现光明。③表达了作者乐观自信的情感和守护精神家园的坚定信念。
    4.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守望者”的形象特点。
    4.①饱经苦难、感觉敏锐。守望者不仅“对疼痛有深刻感受”,而且在雷雨到来之前就能感受到“阴沉的先兆”。②痛苦无助。面对黑暗,守望者只能承受精神家园被侵蚀的痛苦。③勇于担当。守望者选择让亲人们远走他乡,独力承担苦难。④乐观坚定。守望者相信“花园会亮起来的”,并坚定地与黑暗抗衡。
    二、阅读诗歌《神女峰》,完成5~8题。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女峰》通过抒情主人公在江轮上初见风雨千年的神女峰时内心的体验,把神女还原成人,从而注入人的性灵和应有的情感。
    B.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首先就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调皮可爱、长袖善舞的女性。
    C.“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诗抒情的最高峰。
    D.作者呼吁女性们大胆地去追求俗世的幸福,为爱而哭,为爱而笑,而不要为了什么“贞女节妇”的虚名牺牲自己的幸福。
    5.B【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性。】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运用意象化的抒情方式,凭借神女浪漫柔美的意象与诗人优雅温婉的灵性,把这份千古之爱言说得蕴藉而有分寸。
    B.“挥舞”“收回”“捂住”这三个动作是连续性的,也是对照性的,它生动地反映了抒情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C.衣裙在风中飘动,以动衬静,既凸显思索者雕塑一般的伫立,又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
    D.本诗没有采取诗人经常使用的第一人称表白方式。如在第一节中,“我”化为不确定称谓的第三人称“谁”。
    6.C【“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属于以动衬动。】
    7.如何理解“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4分)
    7.这个“美丽的梦”就是指传说中的神女忠贞不贰,宁愿化作石头也要忠于爱情。这是陈腐的封建道德、男权社会打造出的典型的女性偶像,以此作为妇道妇德的标准,使女性千百年受着这些典范的约束与桎梏。
    8.诗中的神女形象具有丰富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8.(1)传统观念中的神女是坚贞、痴情的化身,人们对神女峰挥舞着各色的花帕,赞美她,讴歌她。(2)被人顶礼膜拜的残酷荣耀背后是神女千年的寂寞与凄凉,“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3)诗人眼中的神女是封建节烈观和男权思想的反叛者。“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即冲破束缚,追求自己真实的幸福,代表了新时代女性对充满人性关怀的新爱情观的向往与呼唤。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1题。
    一 朵 野 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天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节选自《梦家诗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
    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
    B.“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天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
    C.“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两句之间形成了对比映照,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
    D.这首诗将一朵野花进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诗人以饱满而轻婉的诗情入笔,以小见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
    9.C【“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理解错误。诗中“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是说野花是渺小的,饱经风吹雨打,却能超脱乐观,充满自信。可判断C项不正确。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撰写的是野花的生存状态,但也饱含诗人的感慨。可判断A项正确。B.“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一句,表明“发笑”的产生出乎意料。可判断B项正确。D.诗中通过“发笑”“知道”“看见”等动作将野花拟人化了,而诗人仅仅写了荒原上一朵野花,却突出了一种向上的生命力,表达了对野花乐观、自信、超脱的生存态度的赞美。可判断D项正确。】
    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后两节的首句形成复沓,成为两节诗咏唱的基础,虽然一字不改,却在情感上呈现出强化效果。
    B.“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将野花如诗般的欢喜化为具体可见的形态,寓诗于画,轻快洒脱。
    C.诗人站在全知视角,用第三人称指称野花,易于更加灵活地刻画野花的形象,展示其内心的情感世界。
    D.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向上的生命力。
    10.D【“节奏急促紧凑”分析错误。全诗落笔舒缓有致,情绪抒发自然朴素,达到了咏物喻人的艺术效果。可判断D项不正确。A.两节首句采用复沓叠咏的形式,意在为后面的咏唱作铺垫,也起到强调作用。可判断A项正确。B.用“轻摇”来描摹“欢喜”,具体生动,轻快洒脱。可判断B项正确。C.“他”指“野花”,用的是第三人称,也称全知视角,能更加灵活地刻画形象,展示诗人内心的情感。可判断C项正确。】
    1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野花的形象特点。
    11.①野花生于荒原,是孤寂的,却能泰然处之,顺其自然;②野花一开一落,生命是短暂的,却能自在生存,自由绽放;③野花是渺小的,饱经风吹雨打,却能超脱乐观,充满自信。
    【解析】“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几句,表明野花的生长环境是孤寂的,但是它并不失落,而是笑对一切,处之泰然。“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野花尽管生命短暂,但是“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自由自在。“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野花虽渺小,但不自卑,而是乐观自信的。
    [诗意赏析]
    这首诗写了一朵人格化了的野花。诗人陈梦家以饱满轻婉的诗情入笔,于复沓叠咏间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
    第一节写野花在荒原中静静地重复着开——落——开的生命循环。虽然野花的个体生命很短暂,但“他”并不悲伤。因为“他”知道生命的永恒就是由处于循环状态的无数个体生命的片段连缀而成的。太阳不也是在升——落——升的循环中得以永恒的吗?因此“他”向着太阳露出理解的笑容。
    第二节进一步表现小生命融入大永恒的主题。这朵小花将生命的热情完全贯注到浩渺无际的青天上。“他”关注的不是渺小的生命个体,而是具有永恒意义的整个宇宙。“他”忘记了自己的个体的真实存在,因而对风的或柔或怒、对生存环境的优劣早已失去了普通的生命个体应有的敏感,而是以一种听惯了的姿态超然地面对生活给“他”的一切,“他”的思想完全被追求生命永恒的理想填充了。“他”忘记了自我的喜怒哀乐,甚至连梦这一带有无意识性质的个体感受都快消失了。
    全诗落笔舒缓有致,情绪抒发自然朴素,达到了咏物喻人的艺术效果,从而表达了不因个体生命的渺小而放弃追求生命永恒的人生主题。

    相关学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四板块现代诗歌阅读第二讲综合选择题(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四板块现代诗歌阅读第二讲综合选择题(原卷版+解析),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精讲,对点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二板块小说阅读第四讲赏析环境描写(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二板块小说阅读第四讲赏析环境描写(原卷版+解析),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精讲,对点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二板块小说阅读第三讲赏析小说情节(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二板块小说阅读第三讲赏析小说情节(原卷版+解析),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精讲,对点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